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像李清臣这样的老臣,还是对杨怀仁报以感激的目光。

    即便他没有说什么,可杨怀仁明白,在他们这些文人眼中,人的生命自然是重要的,只是身为朝中大臣,那些礼法上的东西,他们也不好主动去违背。

    杨怀仁心里还算是可以接受,起码人类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丢,只不过被人类自己所制定的礼法所限制了人性的自由释放罢了。

    这就不得不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曲折的了,原本不应该产生矛盾的东西,竟产生了矛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缺陷之一。

    直到一千年以后,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就没有了,而是变幻了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罢了。

    人类可以为了名,为了利,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类的生命,这肯定是可悲的。

    苏公公从内殿里急匆匆的走了出来,众人也紧张地齐齐站了起来,心里想着陛下大概是清醒过来了,这是出来唤人进去听什么遗命了。

    果不其然,苏公公脸色有些阴沉,也没多说话,抬手制止了几位先攻想提问的举动,手上做了个请的手势,道,“陛下刚刚转醒,请诸位相公和杨大帅进去面圣。”

    几人长出一口气,心说陛下能醒过来就好,赶紧按照长幼之序排成了队伍,缓缓地往内殿里走。

    杨怀仁心情还是很着急的,不过看着几位相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彬彬有礼,竟还有秩序的往内殿里走,他也只得不断地做出谦让的手势,自己跟在了最后。

    众人走进内殿,没看见陛下的人,却只听见朱太后哽咽的哭声。

    向太后同样眼含泪珠,只是她克制住了内心里的悲伤,极力地在安慰着朱太后。

    另一边的孟皇后正在闭目凝神,像一尊菩萨一样,嘴上不断默念着什么经文,似乎是在位赵煦祈祷。

    或者说,孟皇后其实早已经知道赵煦已经快不行了,这时候的祈祷似乎就太做作了,比起已然无用的祈祷来,她应该是在帮助赵煦的灵魂超度吧。

    大壮跪在榻前,也已经哭成了个泪人儿。

    对赵煦这个亲生的父亲,也许大壮的情感上还不是那么深刻,不过在这种时候,他还是会感到难过,血缘里的亲近是不容置疑的。

    特别是看着赵煦躺在榻上痛苦的样子,他应该内心里饱受折磨,而且一点儿也不比朱太后这个当母亲的内心里遭受的折磨少。

    只是作为一个孩子,可能他的难过里也有对未来的惶恐的因素在,这段日子以来,他的人生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

    杨怀仁替大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了是他,在这样的年纪他做到的一定还不如大壮做的好。

    大壮起码还是比较镇定的,也还没有像朱太后那般哭的撕心裂肺。

    杨怀仁和几位相公走进来,大壮看见了也忙起身行礼,他的目光看向杨怀仁的时候,杨怀仁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无助的感觉。

    不管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杨怀仁是感同身受的,他离开老爹的时候,虽然有点突然,但当他一想到他以后可能永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老爹了,也是一样的难过和无助。

    那一刻杨怀仁忽然变得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即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安慰他,让他把内心里的压抑和悲痛全部释放出来。

    可他知道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以这么做,他们的身份已经不同了,即便内心里他们之前的父子感情依然浓烈,可他们明面儿上已经不能重新作为父子,也不可能想父子一般相处了。

    别人眼里的焦点大概还不在大壮身上,他们更关注赵煦的情况,只有向太后捕捉到了杨怀仁申请的变化。

    杨怀仁瞥见向太后看着他的时候,内心里也有些紧张,这样的紧张有些莫名其妙,明明他什么都没做,却像是做了贼一样的心虚了。

    好在向太后是个明理的女人,她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也许比在场的所有人都多,尽管她并没有子嗣,却也能明白为人父母的心情。

    她并没有因为杨怀仁和大壮之间的眼神交流和情绪波动而表示出什么,而是给了杨怀仁一个慈祥又善意的淡笑,算是对他的一种安慰。

    杨怀仁也明白过来,这种时候的向太后,作为一个女人,不管她地位多么高,其实她也是脆弱的。

    赵煦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她对赵煦的情感投资却一点儿都不少,比起其他人来,也许她更能理解杨怀仁和太子之间那种感情。

    何况将来太子继位成为新的宋朝皇帝之后,她也要仰仗大壮,同时也要仰仗杨怀仁,来保持她现在的地位。

    不管你现在地位如何,都不是真是握在手里的权力和实力所能替代的,向太后的善意是对杨怀仁的,也是对太子的,同样也是对自己的。

    杨怀仁心情渐渐放松了一些,这才看见了躺在床上的赵煦。

    一张偌大的龙床,足足可以躺下十几个成年人,赵煦一个身躯并不大的人躺在上边,便略显他的渺小。

    是啊,即便他是皇帝,在死神面前他的确是渺小的,渺小到没有任何力气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渺小到即便一呼一吸,都显得那么困难,惹人怜悯。

    赵煦确实是清醒了,这一点可以从眼睛里看得出来,如果依旧昏昏沉沉,他的眼睛不会那么清明。

    只不过他的身体似乎已经完全摆脱了他的控制,他似乎想坐起来,也似乎想说话,可他身体却纹丝不动,只有一张嘴,被他极力的张的老大。

    看上去像是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可又像是极力想呐喊的哑巴一般,嘴巴张的老大,可最后只发出一些“啊啊”的无序的声响。

    确实挺可怜人的,看着他太阳穴上青筋暴起,应该是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了,但就是没有一句像样的话说出来。

    众人还在尽力的去听,想判断出那些连节奏都没有的“啊啊”声里是不是传达了什么意思,可他们听了好久,也只能面露疑色,然后遗憾的摇了摇头。

    

第1882章:皇帝驾崩(中)() 
就在大家都为难的时候,孟皇后睁开了眼睛,先是欠了欠身子对杨怀仁和几位相公们行了一礼,才缓缓开口道:

    “陛下说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的一生不算是完美,但他希望他走后,还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众人听孟皇后再翻译赵煦的“啊啊”声,每个人的神情里都写着匪夷所思。

    他们看看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的皇帝,再看看云淡风轻的如菩萨一般的孟皇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更不知道该不该信孟皇后转述的赵煦的话。

    连朱太后这个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停止了哭泣,整个人愣住了,那感觉好像是连她这个亲生母亲都搞不懂儿子的“啊啊”声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一个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的女人会知道。

    就在大家发愣的时候,苏公公忽然突兀的大喊道,“陛下眨眼了,陛下眨眼了!”

    众人的目光重新集中到了赵煦身上,发现赵煦在尽力的不断扑闪着眼睛,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认可了孟皇后转述的他的意思。

    所有人都有些惊愕,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既然陛下都认可了孟皇后的话,那么他们也就没有质疑的必要了。

    杨怀仁心情有点复杂,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说起来孟皇后嫁给赵煦也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但赵煦当时因为孟皇后是高太后给他选的皇后,所以内心里对孟皇后有些不喜欢,甚至是有些嫌弃。

    算起来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大概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算很多了,可仅仅只有短时间的相处,便让孟皇后成了最了解赵煦的女人,这实在是不好理解的。

    杨怀仁往自己身上想,如果是他处在赵煦的位置上,他如果只是发出一些“啊啊”的声音,他的几个老婆会不会听懂?

    杨怀仁自己也不知道,也许这种事发生在两个亲密的夫妻身上还可以理解,但显然赵煦和孟皇后并不在此列。

    但眼下的事实是赵煦确实认可了孟皇后转述的话,那么杨怀仁也只有认为,孟皇后果然是个历史上著名的奇女子了。

    如果单单是做为一个妻子,孟皇后只能算是合格,也许会更好一些,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也不算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让杨怀仁对孟皇后这个女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这个女人的品格,和她身上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她睿智,可表现的又很单纯,她总是有一种能看透了别人内心的洞察力,可她从来没有以此来为自己谋利,而是纯粹的去体谅别人。

    她经受的痛苦,比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连品性纯良都算是错的话,那这世界也就不用存在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做错过任何事情,可即便这样,她还是被丈夫嫌弃,被其他女人迫害,经受过离别之痛,也经历了长年累月的孤独之苦。

    至于身体上受到的疾苦和精神上受到的痛苦相比,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可就是这样,孟皇后还是遵守着妇道,为了自己的儿子,还是回到了抛弃她的人身边。

    那个抛弃他的人在最需要人理解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人站出来,只有她,才是那个最懂的他的那个女人。

    这是不是很可笑,或者说很可悲?

    这一刻赵煦的内心里,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恐怕这会儿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懊恼或者感怀了。

    人生的奇妙,真的是谁都料想不到的,杨怀仁从中学到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管这个人是你的亲人、妻子、儿女、兄弟、朋友、属下或者仅仅是一些仆人,也许某一天你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中的某一个就会站出来帮助你,满足你最紧迫的需要。

    赵煦又“啊啊啊”了一阵,孟皇后淡淡地望着赵煦,等他停顿的时候,便接着翻译。

    “皇帝说传位于太子,希望将来太子能执掌大宋,能上孝祖先,下爱百姓,重要的是保证大宋金瓯不失。

    他也并不乞求太子将来能有多么大的成就,只要多做利国利民的事情,就能让他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了。”

    大壮听到这里,忍不住匍匐在床榻前痛哭,赵煦极力低着眼看向自己的儿子,眼神里虽然包含痛苦,却也流露出一些舐犊情深的意味。

    等大家看向他的时候,他又一次尽力眨着眼睛,表示孟皇后所转述的话就是他的心意。

    几位相公也点点头,觉得赵煦这时候说这些话,也实属正常范畴之内。

    赵煦对儿子的要求并不高,或许是因为他自己的皇帝生涯太过于追求功利了,所以不太成功,加上自己的定力不足,所以到头来做了个庸庸碌碌的皇帝。

    他不希望儿子背负什么父皇遗命的压力去做新皇帝,而是只要他能本着一颗平常心,能去为国为民着想就好了,成就什么的不重要,保证大宋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要求在几位大臣心里也是认可的,经历了那么多朝堂上的争斗,他们内心里其实也疲乏了,回想起自己读书是的志向,也感觉到和现在的做法比起来,已经有了偏差。

    赵煦在弥留之际懂得自省,他们这些大儒级别的人物不会不懂的,即便赵煦的意思听起来似乎很平常,可这种时刻说出来,却让人有一种洪钟大吕的感觉,无不让人振聋发聩。

    内心的震撼永远比身体的震撼来的更猛烈,也不会有人怀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道理。

    就这样,赵煦“啊啊”一阵,孟皇后便根据她的意思大体说出来她的理解,赵煦也不断的通过眨眼的方式来表示孟皇后所转述的意思正是他心中所想。

    这些嘱咐无非是教育太子将来要孝顺长辈,也嘱托杨怀仁和几位大臣能在他过世后尽力辅佐太子,保证朝政的稳定等等。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遗言,众人也不断的向床榻上的赵煦施礼和保证,这种皇帝留下遗命的方式也许有些怪异,不过进行的倒是很平和。

    

第1883章:皇帝驾崩(下)() 
赵煦最后的遗言其实也很少是关于朝廷或者国家大事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壮身上,对大臣们的交代,也不过是让他们尽力辅佐太子罢了。

    虽然只是发出些“啊啊”声,可赵煦这么啊了一刻钟的工夫,也开始有些累,嘴里开始喘着粗气了,眼睛也充满了血丝。

    只是在杨怀仁的眼中,赵煦的生命力仿佛正在加速的从他的眼睛里散去,他的眼神也开始变得有些浑浊了。

    朱太后心疼儿子,开口道,“陛下累了,不如让他休息一会儿吧。”

    众人也看出来赵煦连发声和眨眼都开始变得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