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他忽然茅塞顿开,大宋最大的掌权者其实不是皇帝或者太后之类的人,当然也不能说是他们这样的相公们。

    确切的说,大宋最大的权力,掌握在整个文人集团手里,它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代表着一整个集体的利益在发挥作用,同时行驶权力。

    章意识到这一点对他极其有利,杨怀仁和太子的特殊关系,反倒成了制约杨怀仁的重要手段。

    如果借这件事向大宋的文人表明文人的地位和权力在现在的太子继位后,可能会大不如前了,自然会引起文官集团的全力反抗。

    章以前只是想过把杨怀仁放在文官的对立面,可现在才发觉,杨怀仁其实也不过是妻子罢了,把太子也顺带着推到文人集团的对立面去,对他才是最有利的。

    杨怀仁做了那么多事,章以前也只是觉得他是在为他自己将来掌控权柄在做准备,但现在他忽然猛然醒悟,如果杨怀仁做这么多,全都是为了太子呢?

    只要太子的地位稳固,太子将来成为皇帝后能得到文官集团的认可,那杨怀仁的地位自然是稳固的。

    就算杨怀仁有了什么把柄攥在了章手里,章也没有把握能把杨怀仁怎么样,未来的皇帝就是他最好的保护伞。

    一想到那样的场面,杨怀仁可以仗着皇帝的关系为所欲为,章就感觉浑身冷汗。

    所以他决定兵行险着,往杨怀仁头上扣屎盆子,顺便也给太子也扣一顶。

    只要太子在眼下这件事情上肆无忌惮的维护杨怀仁,那么章就有他的方式去做低了太子和杨怀人的形象。

    将来可以利用两位太后中的一位来架空皇帝的权力,效仿当年高太后时候的故事,让太后掌权,实则是他这个朝堂上的宰相掌握最实际的权力。

    甚至,他也有重新控制赵似,让赵似取而代之的想法,毕竟太子他显然是没有机会控制的,可赵似这种性格,他可以随意拿捏。

    杨怀仁再一次紧张起来,他知道他还是小看了章了,章这种老狐狸,绝不是他一招就能打败的。

    关键是杨怀仁意识到章用心之险恶,真的是令人发指。

    杨怀仁就怕大壮意气用事之下做了错事,被章这样的人抓住,以他的年纪太小,如果执政的会主少国疑的理由,把他想当年的赵煦一样架空城一个傀儡任人摆布。

    那杨怀仁所做的一切,就全都是徒劳了。

    杨怀仁更担心的,是以章激进的性格,整个大宋在他和他的集团治理之下,会走上加速灭亡的道路。

    他正犹豫如何把心意告诉大壮的时候,朱太后先发话了,她现在的态度很简单,杨怀仁既然维护了他儿子的声誉,她自然也会毫不犹豫的维护杨怀仁。

    至于这件事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她这种直性子可能还看不透,也理解不了,所以她不论做什么,别人都不会当回事,反倒觉得朱太后是个没有城府的人。

    果然,朱太后有点撒泼的意思了,她整张脸都抽动着,气鼓鼓地冲着章骂道,“你个天杀的,羞辱陛下的人你不说惩戒,维护陛下的人你却抓住不放,本宫早就看出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今天你若是要惩戒杨怀仁,不如把本宫也一并惩戒了吧,若是刚才在内殿里的人是本宫,本宫也会打那个姓郎的畜生!

    不光要打,还要狠狠的打,打死他都是活该!”

    朱太后说得很激动,几句话就让她自己气喘吁吁,向太后当着众人面前不好提醒她,只能赶紧过去抚慰她一下,也背着众人一个劲的给她使眼色。

    想告诉她有些事不是你声音大就能说了作数的,现在能给这件事下定论的,也只有未来的皇帝,即便她们是太后,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第1894章:父亲的提示() 
出乎意料的,朱太后竟然明白了向太后的意思,或许这是她最悲伤的时候,同时也是她最清醒的时候。

    儿子的死让她开始有些改变了,她性子或许很直,不会拐弯,可这并不能说她就是蠢得无可救药。

    孙子才是当今大宋权力最大的人,这一点在她的内心里也是认可的,看着旁边面无表情的孙子,朱太后觉得,他一定会踢刚刚死去的父亲讨回公道的。

    杨怀仁还是不能确定大壮是不是已经明白了他和章之间的争吵,对他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又有什么长远的意义。

    杨怀仁从来没怀疑过大壮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一点从大壮从下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从来都是家里孩子们之中在学习方面最优秀的一个,证明了很多次了。

    在培养孩子方面,杨怀仁虽然本着穷养儿子富养闺女的思想,对儿子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但这种原则也并没有让他忽略孩子们毕竟还小的事实,他也一直在教育子女上追求一种平衡。

    不至于让孩子们因为管教太松导致他们可以调皮不去学习,也不会因为让他们学习的太多而失去了宝贵的同年玩耍时光。

    在严厉的父亲和可爱的父亲之间,杨怀仁觉得他还是做到了这种平衡的。

    像大牛不喜欢学习,喜欢学武,性格上也有点贪玩,杨怀仁就对他严厉一些,告诉他学习知识的必要性,给他一些压力,让他能把时间多放在学习知识上面。

    而大壮则是喜欢学习多过玩耍的那个孩子,更多的时候,大壮都是捧着本书,反而没那么喜欢出去玩耍。

    杨怀仁便赶着他出门去跑跑跳跳,告诉他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两者兼顾才是一个好的学问人应该有的思想。

    后来杨怀仁也考虑过孩子们都是他的孩子,他们之间却性格不同的原因,也许和他们的母亲有关。

    长子大官很有做一个长子的觉悟,加上韵儿对他相当严厉,所以他的成长过程中,杨怀仁操心的时候不多。

    而玉儿一个人带两个儿子,就有点顾此失彼了,她知道杨怀仁对大壮的重视,所以很多时候对大壮也更严厉了些,是希望他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所以对亲生儿子大牛的照顾上,多少是有些疏漏的,所以大牛有点贪玩。

    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壮从小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是如何,但骨子里有种讨好母亲的心理,所以在学业上更加发奋,小小年纪其实已经有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大孩子的文化水平。

    这是让杨怀仁也感到骄傲的事情,不过这种孩子的聪明和自觉性,并不代表大壮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读懂大人的心思,融入到大人的精神世界。

    毕竟他真的太小了,如今也还不到八岁,尽管他经历的事情也是比其他八岁的孩子要多得多,但人生的阅历还是太少。

    他能不能搞清楚现在他面临的处境,甚至是面对的危机,他又能不能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的场面之下杨怀仁也很难给他什么语言上的提示,不过他想到了一件往事,于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抹了抹鼻子,希望大壮能想起什么来。

    大壮本来因为悲伤有点独自发懵的意思,祖母安排父亲的葬礼的时候,他就有些失神。

    到后来养父杨怀仁和章争斗起来了,他才回过神来,但也只是听着看着,不知道大人们在搞什么,他又该如何去做。

    当他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的时候,他才变得有些紧张,看样子是大家都希望他能为这件事下个定论,做个决断了。

    可这就有点为难他了,他也意识到杨怀仁和章之间的争斗,似乎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能想象到这里边掺杂了一些复杂的事情,可惜他现在还不能猜透,只能尽力去想,但小脑袋都想破了,却依然搞不懂其中的奥妙。

    他肯定不会去惩罚他的养父杨怀仁,因为这个人在他心里和亲生父亲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果凭着他现在的地位和权力,做出对不起父亲的事情,他觉得是有违孝道的。

    在他眼中,是不喜欢章的,具体是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但内心里就是觉得这个老头太霸道,说话又大声,好像不论他说什么话,都不容别人质疑一般。

    加上他总是和杨怀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大壮不喜欢他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可他也明白,不管是不讨人喜欢的章老头也好,还是他心中的父亲杨怀仁也好,都是当今朝中最有头有脸,又最有权势的大人物。

    他们之间的争吵,一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他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做出莽撞的判断。

    或许在他看起来是对父亲杨怀仁好的决定,实际上是害了父亲。

    在无助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看向了杨怀仁,希望从父亲的眼神里得到一些平静和帮助。

    他看到了父亲拿梗直的食指在鼻孔下边来回抹了两下,这样子其实有点不雅观,在这个场合之下就更显得不合适。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父亲现在不好用语言来提醒他什么,所以用这个重复的动作来提示他,应该怎么去面对。

    大壮一开始没想明白父亲这是在提醒他什么,但他却觉得这个动作似乎很眼熟,好像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

    大壮开始在自己的回忆里搜寻起来,很快便找到了这个动作让他感到熟悉的原因,在不久之前,他就见过父亲给母亲做过这个动作。

    那时候他们一家还在杭州,还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大哥带着他们几个小的出门去玩,本来也没什么,他们这些孩子们经常出门去玩,有时候是去山上看看景色捉捉好玩的虫子,有时候是去西湖边上捞鱼什么的。

    可那一次他们犯了错了,二哥大牛想起父亲说过的一个大和尚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于是看见西湖边上刚种下的柳树苗,便来了兴致,也学故事里的大和尚,把几棵柳树庙给拔了出来。

    

第1895章:三兄弟受罚() 
不得不说三弟大牛的力气很大,也可能是刚刚栽下的柳树苗还没有长瓷实,被大牛连着拔了好几棵。

    等拔完了人家找上门了,他们几个小的才知道这是拔了杭州府栽的树苗。

    西湖景色秀美,两条堤上绿柳成荫,这可不是简单天然形成的,是不知道几代人不断的植树绿化才造就了西湖的美景。

    栽树的也不是别人,是官府的役夫,他们栽了多少树都是有定量的,完成了定量,才算完成了今年的赋役。

    朝廷变法的过程虽然起起伏伏,但新法里的募役法却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的。

    有钱人不愿意服劳役,可以花钱来请劳动力替代自己服役,而穷苦人也可以合法的通过付出劳动的方式获得收入,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后世的历史课本里认为募役法加重了贫苦人的负担,这种事也不是不存在,但要完全否定募役法给穷苦百姓带来的好处,也是有点以偏概全。

    被雇佣的劳役本来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活,后来却被府衙的差吏说偷奸耍滑,自然不乐意,自然要据理力争。

    可等他们看到自己刚刚栽下的树苗不知被哪个熊孩子给拔了出来,自然是气得直跳脚。

    好在有目击者,说看见是杨家的小子们把这些刚刚栽下的树苗给拔出来的,这下劳役们只剩下哭了。

    府衙的差吏听见杨家这俩字,便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还惹不起,当然不敢管。

    但他们的职责就是监督劳役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可眼下劳役们的活确实没有做够了数,他们也只能追究,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是理所应当。

    这就苦了劳役们了,活并不是他们没干,更没有偷奸耍滑,只是因为他们栽下的柳树苗被几个顽皮的孩子给拔出来了而已。

    被拔出来的树苗自然是活不了了,根系在太阳底下晒半天就干枯了,再栽下去也活不了,只能重新用新的树苗栽一遍才行。

    可这样一来,用新树苗所产生的成本,官府是不给报销的,差吏们也没有义务自己掏钱,当然是推给那些劳役们承担。

    劳役们这就接受不了了,自己辛辛苦苦干活赚点劳役钱,结果还没那几棵树苗值钱,白白卖了苦力干了活不说,还倒赔了钱,这换了谁也接受不了。

    人家不敢找杨家的晦气打上门来逃回公道,只好在杨家大门前哭,哭的时候长了,自然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

    门房见事情越闹越大,就快要影响到家主的声誉了,赶忙报告,杨怀仁这才知道家里的几个小子出门玩耍的时候惹了祸回来。

    孩子们出门因为顽皮惹了事,杨怀仁一开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事,孩子嘛,顽皮一些也是正常的。

    而且杨怀仁教育孩子呢,也从来不喜欢动用暴力,还是以说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