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太皇太后似乎并没有听政的意思,孟太后就更清晰明白的表达了不会涉政的意思,这让几位相公们有些担忧,如果将来小皇帝随着性子胡来的话,他们又该如何面对。

    他们和新任宰相李清臣提起这件事来,李清臣装聋作哑的并没有表态,只是说没发生的事情你们担心个什么,等发生了再议也不迟。

    杨怀仁听到老李头这个话,其实明白老李头的意思,他并不是一个等到事情真发生了才去处理的人。

    朝堂上谁都知道李清臣虽然话不多,可从来都是未雨绸缪的性子,今天忽然说了这种话,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

    等他们抬眼瞅见武将这边走在最前头的杨怀仁,似乎明白了什么,便不再说话了。

    杨怀仁稍微一想便明白了李清臣的意思,即便老李头没有把说得太明白了,可这种话,似乎就是说给他听的。

    杨怀仁当初和章惇约定的事情,章惇做到了,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就甘愿放弃了他以前在朝堂上的所有权力,并乞老还乡,此外没有说任何话。

    现在章惇也是走在角落里,除了和几个之前相熟的文官客套几句闲话之外,也从没有再议论朝堂之事。

    杨怀仁背后没长眼,不过还是感受到了章惇似乎开了刃的目光。

    他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这种示好的举动章惇一定明白,只是要让杨怀仁不入中枢参政,似乎没有人现在就敢确定。

    于是有了李清臣那样的话,他心里也不确定,但处在他的位置,现在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等着时间去证明一切。

    杨怀仁的想法就简单多了,涉及军队建设的,他必须参与,至于其他的,他就不管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他也懒得多管闲事。

    虽然他和文官们还没有多少信任,可杨怀仁还是认为文官在治国方面,其实是有能力的,只不过要么太理想化,要么太保守,来来回回折腾的太久,反而耽误了国家的发展。

    党争这种事,现在谁也不敢说现在就戛然而止了,持续了那么久的矛盾,也不可能忽然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需要时间去弥合大家心中的间隙。

    ://。。//42/42953/492788839

    

第1976章:打劫兵部(上)() 
对杨怀仁来说,他也没有其他的心思关注文官们想什么,今天是个好日子,赵煦葬礼期间的禁忌都没有了,百姓们可以放开了吃了。

    杨怀仁也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先去了兵部。

    虽说杨怀仁是武将之首,却也和兵部没什么直属关系,在宋朝,兵部也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负责管理军队。

    管理军队的有枢密院和三司衙门,兵部只负责地方厢军的统一调配,实际要作战,也并没有调兵的权力。

    宋朝的兵部最大的功能在于招募军人和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名义上还有个军队中人事变动的权力,但实际上真正的人事变动都是枢密院的相公们说了算的,他们只不过是办手续而已。

    正因为这样,兵部在大宋朝堂上就是个光干活却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主儿,在兵部当官的,都是些没什么大前途的官员。

    像当年的吴监军,在兵部当值,虽然也是个五品上的侍中,但其实他是没有什么权力,更没有什么前程的。

    当然吴监军很幸运,因为当了武德军的监军,后来得到了提拔,即便也不是什么大的职位,但起码待遇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更多的时候,来兵部当值的官员,更多的只是把兵部的官职当做升迁的跳板,只要不出什么错,在兵部操劳几年,朝堂的大佬们也会念及他们的苦劳,给他们一个还算不错的将来。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了兵部是很苦恼的,升迁慢也就算了,还整天受累受埋怨,不论哪个营的粮饷晚了一两天的,都要受到武将们的抱怨。

    杨怀仁的到来吓了那些兵部的官员一大跳,杨怀仁这个左卫大将军可是和兵部没有什么交集的,但大家还是对杨怀仁有些畏惧之意。

    原来的兵部尚书在新的任命里被提拔去了中书省,新的尚书还没有就任,只有一些小官应酬杨怀仁。

    杨怀仁其实是来给禁军将士们要福利的,前边一个半月因为皇帝葬礼不能吃肉,所以兵部给禁军的供给只有正常的粮食和青菜豆腐。

    今天所有规矩都没了,杨怀仁还记得他答应将士们在皇帝葬礼结束之后给将士弄顿大餐的约定,自然便想到了负责后勤的兵部。

    兵部的小官们战战兢兢,搞不懂杨怀仁忽然来访,是要找谁的麻烦,谁都知道他二愣子的名头,要是今天他忽然出手揍了谁,那还真是正常不过之事。

    杨怀仁倒也不客气,领着自己的几个随身的亲兵走进兵部大院,便在正堂里坐了下来。

    值守的官员不敢怠慢,赶紧命人煮了茶水过来招待杨怀仁。

    杨怀仁一身官服,即便他想显得随和一些,也比较难以实现了,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有一股子盛气凌人的霸气。

    见当值的官员只是给他献上了茶水却站在原地不动弹,杨怀仁就开始埋怨,“你干啥呢?去喊你们尚书过来啊?”

    小官不自然地答道,“禀告大帅知道,我们兵部原来的尚书大人刚刚接到旨意,已经不在兵部当值了。”

    杨怀仁这才想起今天的大朝会上,好像听到过这个消息,只是当时他觉得太闷,想着别的事情,所以也没仔细听,现在听小官这么一说,才想起来有这事。

    他又问,“那新来的尚书大人呢?”

    小官又答道,“禀告大帅知道,新来的尚书大人还没有赴任。”

    杨怀仁有点恼了,心说平时不来兵部看看,好不容易来一趟,还遇上这等事。

    “那不管是谁,现在兵部说了算的,你给我喊一个过来回话。”

    小官又道,“禀告大帅知道,如今兵部还有两位侍郎大人,五位侍中大人,可今日大朝会,他们都去上朝去了。”

    杨怀仁郁闷了,他口气有些急躁,“这个我当然知道,本帅今日也上早朝了,可早就散朝了,怎么我都走到你们兵部了,那几位侍郎侍中的还没有回来?”

    小官刚要开口,杨怀仁打断了他,“你也别动不动禀报谁知道了,直接说事,听你说个话真是费劲。”

    小官唯唯诺诺,点着头答道,“禀告……那个,几位大人按道理散朝之后就会回来兵部办公的,如果没回来,那可能是有其他事务,去了其他地方办差了。”

    杨怀仁一想也是,前段日子朝廷里的几个衙门都没怎么办事,必然是积攒了许多事务的,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侍郎侍中们,今天忙着去其他衙门办差也是正常的事情。

    杨怀仁有些悻悻,起身便要走,走到正堂门口,正好遇上两位绯色官袍的官员从大门里走进来。

    两人见杨怀仁在他们并不大堂里站着,忙上前行礼。

    杨怀仁和他们不熟,不过却认得他们俩是两位兵部侍郎,一个姓李,一个姓常,现在兵部既然没有尚书大人,那就是他们两位侍郎说了算。

    杨怀仁心说终于等到正主儿了,笑起来的声音都变得有点肆意,可听到两位侍郎耳朵里,就有点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让他们心里不自觉地毛骨悚然了。

    杨怀仁开门见山,开口便问禁军的粮饷补给情况。

    其实他的口气也算是正常,大概是因为前边笑得有点可怕,所以两位侍郎竟有些畏惧之意。

    李侍郎本来苦着脸,可忽然间又露出些得意的意味,答道,“大帅要问禁军的粮饷配发情况,常大人正好负责这一块,下官负责其他事务,正好还有事情要忙,便不打扰两位了。”

    说完揖了一礼,便自行离开,只剩下的常侍郎留在原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杨怀仁心说找到了负责人,那便简单了,抬手便拉着常侍郎往大堂里走。

    常侍郎一脸便秘的表情,却也不敢违拗,只得由着杨怀仁拽着他走进了大堂。

    杨怀仁不客气的直接做回了主位上,开口问道,“常大人,这段日子禁军的食物供给,可都悉数送到了?”

    常侍郎不敢怠慢,忙答道,“回大帅话,禁军的食物和其他物资的供给,乃是兵部平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公务,兵部上下绝不敢怠慢,自然是按规定按时间悉数配给齐全,不敢有任何耽搁。”

    ://。。//42/42953/492641467

    

第1977章:打劫兵部(中)() 
杨怀仁听到这个回答,心说常大人啊常大人,你这样的答案是不是也太官方了?

    他露出狡黠的笑容,问道,“常大人,你说的不对吧?”

    常侍郎快五十的人了,按说在官场当了这么多年官,也是见过不少大场面的,可面对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杨怀仁,去感到十二分的压迫感,反倒让他有些紧张了。

    常侍郎道,“下官不知杨大帅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怀仁忽然板起脸来,“你不懂我说的什么意思?那我今天就和你好好掰扯掰扯。

    你方才说禁军的粮饷和其他物资都悉数并按时送到了,我可没有听错?”

    常大人忽然有些怀疑自己,不过他想了一下之后,想起前段日子毕竟除了那么大的一件事,所以这期间他们兵部对禁军的粮饷和其他物资的供给工作做得都非常小心。

    不敢说一点儿小的遗漏都没有,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有小的遗漏,那也是正常现象,杨怀仁也不至于因此就怪罪于他。

    他答道,“杨大帅没有听错,前段日子虽然情况比较特殊,但下官也不敢在禁军的粮饷供给上有任何的耽搁。”

    杨怀仁点点头,“很好,很好啊!那我问你,禁军平时的食物供给,都包括什么?”

    常大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他有些机械地答道,“自然是包括寻常的粮食,还有蔬菜和肉类等等,每一样都是按照人头来计算好了,然后按时送到禁军各营的。”

    杨怀仁忽然笑道,“这就对了,前边近两个月是先帝的大丧期间,按规矩不能宰杀牲畜,那自然也就没有肉类送到禁军各营里了。

    但你却说禁军的粮饷等份例都悉数送到了,让将士们在先帝大丧期间吃肉,你是故意对先帝不敬?”

    常侍郎立刻意识到他刚才话里的问题,忙解释道,“下官不敢,下官绝没有此意!那个……是下官刚才说错了,下官的意思是说,除了先帝大丧期间禁止食用的食物,其他的都按时按量的送到了。”

    常侍郎说完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层汗,杨怀仁却不依不饶道,“常大人,你这人说话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照你的意思,你到底哪一句是真,哪一句又是说错了?

    还是你觉得我这个左卫大将军和你们兵部没有什么联系,故意拿话来逗我呢?你看不起我!?”

    常侍郎吓得赶紧起身施礼道,“大帅见谅,方才……方才真的是下官口误,下官绝没有半点不敬先帝或者看不起大帅的意思。”

    杨怀仁和常侍郎也无仇无怨,住着常大人话头故意逗他,也是为了接下来他要提的要求做铺垫而已。

    这个要求嘛,对兵部来说有点苛刻,有点他今天是故意来打劫兵部的意思,所以杨怀仁早想到他直接说的话会引来兵部长官的诸多推脱。

    于是他先摆出一副不讲理的气势来,把这位常侍郎忽悠迷糊了,再提要求的时候,便有了更多的本钱。

    见时机差不多了,杨怀仁忽然又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道,“常大人,你不要紧张,来来来,坐下说,坐下说嘛。

    既然常大人没有不敬先帝或者瞧不起我杨怀仁的意思,那咱们就是朋友,是朋友的话,说话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大家可以轻松一点说事情,常大人,你说呢?”

    常侍郎这会儿已经心惊肝颤,听杨怀仁认可了他的解释,哪里还有什么不情愿的意思?

    他小心的坐了回去,嘴上也忙应承道,“大帅说的极是。”

    杨怀仁重新捡起刚才的话头,问道,“按照刚才常大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说在先帝大丧期间,除了肉类这些犯了禁忌的食物,其他的食材和物资都给禁军照数供给了,并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常侍郎在兵部属于二把手,基本上可以说接触的人都是自己的属下,所以平时说话也不太讲究细琢磨。

    刚才吃了杨怀仁的亏,他也立即学聪明了,明白了说什么话都不要说得太满的道理,所以他想了一下,好好在心中先把想说的话重新组织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小心地把话说了出来。

    “回禀大帅,不敢说一点儿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