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锦绣-第1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皇帝睿智刚烈,较比古之明君不遑多让,但唯有这好大喜功之脾性,实在是让人腹诽不已……

    诸位大臣看着房俊紧随皇帝的脚步,永远“政治正确”,不仅心生感慨。

    可是自家的利益与皇权相冲突,若是皇权一家独大,世家门阀们赖以传承的利益就会收到损害。

    谁不想跟皇帝搞好关系?

    谁不想当忠臣?、

    然而,臣妾做不到哇……

    想到此处,众人不由又将目光看向老神在在一声不吭的房玄龄。

    房玄龄出身于山东世家,却又能自山东世家的集团之中脱颖而出、自立门户,将自家的利益与李二陛下紧紧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说,只要李二陛下在位,房家便是大唐最大的门阀!

    在此之前,其实大臣们对房玄龄的选择颇不以为然。

    因为他们深知,皇权固然是天下至高无上之权力,却并非可以长久,一位皇帝哪怕活得时间再长,五十年,一百年之后,曾经冠绝天下的圣眷,亦将随着皇帝的离去而烟消云散。

    相反,世家门阀却依靠自己在朝廷里培植的羽翼,一代两代、十代八代的延续下去,不断的与皇权相抗争,确保家族之利益。

    一个是几十年之富贵荣耀,一个是数代延绵之门庭显赫,聪明人自然都会选择后者。

    但是现在,大家却陡然发现,不仅房玄龄受到李二陛下的宠信,其子房俊,将来在太子眼中之地位,似乎丝毫不逊色乃父之于皇帝的意义,更犹有过之。

    而天底下的世家门阀,在皇帝立志打压之下,有没有可能挺过两代皇帝数十年的时间?

    更何况,以眼下的形势看来,打压门阀、削减世家,乃是大唐皇室坚定不移之志向,即便是将来太子的继任者,亦是有极大可能继续其祖辈的遗志,只要世家门阀不倒,打压便无处不在……

    到了那个时候,房家或许已经没有房玄龄、房俊父子的显赫权柄,但祖辈余荫犹在,只要子孙不是太过不肖,荣华富贵可与国同休。期间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出类拔萃的子孙,家族中兴,指日可待。

    而世家门阀呢?

    恐怕早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成为史书之上的一个个符号、一段段文字,往昔的显赫荣华,兴异国灭一国的霸气,只能任凭后人瞻仰凭吊,口口传说……

    如此观之,房家之气运,已然与世家门阀之兴衰形成相对,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两者之间,已成对立。

    而直到目前为止,以及可以展望的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是房家稳稳占据上风的。

    房玄龄,当真是老谋深算呐……

    一个两个的,难免心思活动起来。

    科举改制,诸多门阀世家已然做了让步,征收商税,又让了一步,在李二陛下凌厉霸道的气势之下,世家门阀已然一退再退,那么,封建新罗这件事情,是否要继续退让?

    还是坚决抵制,严守底线?

    有疑惑,便会有犹豫,有犹豫,便会有分歧。

    萧瑀挺了挺腰,赞同道“武王立国,分封宗室功臣,各为天下诸侯,封建天下,拱卫京畿,成就周室八百年江山。如今陛下效仿先贤,以宗室子弟屏藩四方,拱卫神州赤县,大唐必然亦如周室一般,国祚绵长,江山永固。”

    房俊顿时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你萧瑀好歹也是三朝元老、士林领袖,要不要这么摆明车马毫无原则的支持我?

    我不是你家姑爷啊喂……

    大臣们亦是纷纷侧目,继而面露不屑。

    这还不是你家姑爷呢,就撸袖子力挺了?

    当初反对李二陛下封建天下之诏书,那可是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萧瑀几人为首的,现在倒好,除去一个早就死掉的杜如晦,其余几位,现在反倒是尽皆赞同封建天下……

    虽然说时移世易,可是这般完全转变政治倾向,却也是极为少有的。

    搞得李元景心里一股火气憋着,差点爆发!

    都特么跟我作对?!

    简直岂有此理!

    然而一个是皇帝眼中最当红的后起之秀,一个是朝中士林官员之领袖,他这个荆王殿下若是想要怼上一怼,还真有点不够分量,最重要是他现在还摸不清李二陛下的心思……

    李元景有点怂。

    看情形,封建天下之大势已然不可违逆,他只能祈祷自己不是皇帝眼中新罗王之人选。

    这便是他眼下最大的缺点,没有一个有分量的大臣为其张目。

    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纵然尽皆兵权在握、统兵一方,亦受到李二陛下之信重,但是于朝堂之上,却没有多少发声的分量。

    这种命运被别人攥在手里的感觉,很是不美妙……

    房俊瞅了一眼脸色惶然的李元景,咳了一声,道“陛下明鉴,新罗虽然偏远,土地亦是贫瘠,然其作为第一个请求内附、并且敬献国书玉玺之藩国,大唐应当予以重视,无论军事、商业等等各个方面,都要侧重关照,既能安新罗国民之心,又能让四夷艳羡,为以后之效仿立下先例。故而,前往新罗继任新罗王之人选,应当既有显赫之身份,亦有卓越之能力,如此,方才能够使得新罗民众感受到大唐之重视,亦能为治理新罗奠定良好之基础。所以,微臣举荐荆王殿下,前往新罗……”

    话音刚落,李元景差点拍案而起,破口大骂!

    娘咧!

    你个小王八犊子,老子与你何愁何怨,要这般几次三番的针对?

    未等他出言反对,那边萧瑀已然颔首附和,道“房驸马之谏言,老臣以为可行。荆王殿下性情稳重,睿智宽和,既是先帝之血脉,又深受陛下信赖,继任新罗之王位,代天子牧守一方、屏藩辽东,实在是再稳妥不过的人选。”

    李元景面色铁青,心里恨不得将萧瑀撕碎了一口一口吞下肚子!

    你好歹亦是年纪辈分摆在这里,要不要这么肆无忌惮的力挺房俊,人家说什么,你就是什么?

    要不要点碧莲?!

    咬着牙,李元景挣扎道“微臣惶恐,不敢当房驸马与宋国公之赞誉……新罗一地,干系重大,微臣才浅德薄,焉敢担当如此重任?实在是惶恐之至。陛下诸子,各个英明睿智,无论是魏王亦或是吴王,皆可胜任,望陛下明鉴……”

    。

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赞成与反对() 
“陛下诸子,各个英明睿智,无论是魏王亦或是吴王,皆可胜任,望陛下明鉴……”

    李元景实在是没法,他不愿去新罗,又自觉反驳不过房俊与萧瑀的联手举荐,只能行祸水东引之下策,至于会否得罪皇帝最宠爱不过的魏王李泰,以及素有“贤王”之称的吴王李恪,他已然顾不得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别让老子去新罗,爱咋咋地……

    一直沉默的岑文本闻言,略带不悦的瞅了一眼李元景。

    他以为李元景耽于享乐,不愿离开长安之繁华富庶,故而极力推却。

    这个他可以理解,可是你将魏王推出来,那就是愚蠢至极的谏言了……

    “陛下,新罗固然重要,但其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边陲小国,民生困苦。魏王乃是陛下嫡子,焉能前往那等苦寒之地?有损大唐颜面。”

    这话说得隐晦,但是内里的意思,大家都懂。

    之前,便是魏王与太子争夺储君之位,朝中支持者甚众,现在若是让魏王前往新罗,日后毕生肘腋之患,届时能否“外御其侮”无人可知,但“兄弟阋于墙”却几乎是必然……

    荆王出的这是什么损主意?

    长孙无忌亦道“吴王殿下英明果决,才干卓越,在工部这些时日,成绩有目共睹,工部上下被其调理得有条不紊,另则,眼下大慈恩寺之扩建工程已然到了最关键之阶段,若是吴王前往新罗,接任者怕是一时之间难以理顺其中之程序,导致工程延误,未能在文德皇后寿诞之时如期完工,难免不敬,多有不妥。”

    魏王自然是去不得新罗,难道吴王就去得了?

    身负前隋骨血,这满朝文武大臣,固然宣誓效忠皇帝,可暗地里到底还有多少人心向大隋,谁又能说得清?

    兼且先帝与隋炀帝乃是表哥表弟,都是亲戚,其人脉关系交织纠缠,今日大唐朝堂之大臣,有多少与前隋有着千丝万缕吧的关系?毕竟,大唐得国不正,难免有人心底里藏着怨气……

    若是吴王殿下前往新罗,会有多少人明里暗里追随,谁说得清?

    反正,长孙无忌就是忌惮吴王李恪,无时不刻不在打压,绝对不予李恪一丝一毫崛起的机会。

    若非大慈恩寺的敕建乃是李二陛下金口玉言,他连这个机会都不会给李恪……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房俊便道“陛下,微臣正有一事启奏。大慈恩寺之敕建,乃是陛下感念文德皇后而兴起,文德皇后母仪天下,端庄淑惠,实乃天下妇女之楷模,自当深受万众敬仰,千古追思……故而微臣以为,由吴王主持兴建大慈寺恩,未免有些不够资格,不若由太子殿下接手,方显隆重,更能彰显文德皇后之荣耀。”

    母以子贵,纵然文德皇后生前身后如何的赞誉铺天盖地,若没有嫡子成为储君之加成,亦难免差了一层。

    而太子身为文德皇后之嫡长子,由他来主持兴建大慈恩寺,正是理所应当。

    这理由无可指摘,但是有意无意之间,却是将长孙无忌刚刚话中李恪要主持兴建大慈恩寺,所以不能前往新罗的道理给驳了回去,而且任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语来……

    长孙无忌心底顿生狐疑,这房俊怎么回事,难不成要力推李恪前往新罗?

    没道理啊……

    他不认为李恪前往新罗,成为新罗之王,便能当真反噬中枢,以藩国之基础,行篡逆之事,可是他对李恪的忌惮从未有一时消减,打压无所不在,故而第一反应,便是要将房俊压住。

    然而未等他开口,另一边的李元景已然精神一振,开口道“房驸马之言有理!大慈恩寺乃是为了怀念文德皇后而敕建,自应由太子殿下主持,别人皆不够资格。至于吴王殿下,才干有目共睹,人品端正秉直,若是能够前往新罗为王,定然可以为陛下屏藩一方,既能够造福新罗百姓,亦能够使得天下诸国看到大唐之宽厚胸襟,日后定然能有四夷诸国感受到今日之盛况,从而愿意效仿新罗,请求内附,敬献国玺,则大唐威服四海,千秋万载,指日可待矣!”

    文武大臣们尽皆有些搞不清状况了……

    怎地这两人忽然之间又联合起来,一起怼长孙无忌了?

    房俊素来与长孙无忌不睦,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荆王李元景一贯谦和恭顺,绝不肯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今日居然与房俊一道,联合反驳长孙无忌……

    瞧瞧给人家赵国公气得,脸都红了……

    这会儿,李二陛下也犯了难。

    皇族之中,有能力经营新罗的,要么大权在握如李道宗,要么声威显赫如李孝恭,可惜,这两人不可能放去新罗。余者,要么年幼无知,要么年老昏聩,要么不甘寂寞如李元景……除去魏王与吴王之外,还真就没人合适。

    魏王?

    自然是不成的。

    且不说自己舍不得这个腰腹肥阔的儿子去新罗那等苦寒之地受罪,单单只是自己前几年支持魏王而为其积攒下来的威望,就断然不能让其执掌一国,滋生其野心。

    届时兄弟阋墙,手足反目,致使帝国陷于动荡,那是万万不可接受的。

    至于吴王……

    也不妥。

    诸子之中,其实李二陛下最欣赏、绝对最有才华的,就是这个三子李恪,否则当初亦不会说出李恪“英果类己”这等足以使得满朝文武揣测不已的话语来。

    正因如此,若是李恪前往新罗,凭借其自身才华加上前隋旧臣之襄助,会否在将来形成干弱枝强之局面呢?

    想一想,好像还不至于……

    但若是有更好的人选,他亦不会愿意让李恪前往新罗。

    比如……

    李二陛下的目光,又看向李元景。

    本是亲生兄弟,谁又不清楚谁的脾性呢?兼且“百骑司”遍布京师,对于李元景一些小动作,纵然并无确凿之证据,却也绝非一无所知。不过是顾忌往年玄武门之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他名声受损,如今不愿意再背负一个“莫须有”而置手足于死地的骂名而已……

    若是能将这厮赶去新罗,凭他的能力绝不足以给中枢造成太大的威胁,自己亦能眼不见为净,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有些担忧这个“志大才疏”的兄弟,会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