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无双战将-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挑选提前返回大别山地区的先遣队员时,何正道优先挑选了湖北籍的官兵。甚至有些官兵,还是从其它部队抽调过来的,就是觉得他们熟悉当地情况。

    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则是何正道希望他们此次返回大别山的家乡,能够顺便看望一下家人。对于这些人而言,家也是他们心底最深的牵挂。

    此刻跟在杨细身边的几名先遣队员,同样是附近周边的村民。在完成与当地游击队的联络之后,杨细才申请到回家探亲的机会,带着几名队员踏上回家探亲的路。

    很清楚,这些年中央军在打击红军家属上,也杀了不少红军家属的他们,确实很担心家人的情况。听到父母跟家人还依旧健在,杨细也长长的松了口气。

    跟在后面的队员,也笑着道:“队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吧?”

    ‘是啊!不过,这次我们回来探亲的事情,同样需要进行一下保密。尽管现在中央军,对我们已经不象之前那样严厉搜捕,行事还是需要谨慎小心一些才好。

    既为我们自身的安全着想,也为我们的家人着想。在主力部队没有抵达前,我们依旧要低调行事。一定不要曝露我们此次返回大别山,重新恢复根据地的任务。’

    ‘是,请队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在村口那里,我们也布了两个明暗哨。如果有什么情况,他们也会及时处置的。不过,这里这么偏,应该没什么人来吧?’

    ‘偏也有偏的好处!要是我家在镇上,只怕我家早被那些白狗子给抄了!’

    此次奉命返回大别山地区,建立小型游击队根据地的先遣队员,也6续知晓了自家的情况。有些人,因为当初参加革命时,知晓的人太多,结果家人都被报复的白狗子给杀害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这些回家只看到亲人一杯黄土跟坟头的先遣队员,可谓连死的心都有。好在这样的情况,总体上并不多,更多的人还是看到了自己久未相见的亲人。

    傍晚时分,小村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而且看上去一点不象普通人。不少村民都显得有些小心的张望,直到看见其中一个人,就是他们本以为死了的杨细。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认识杨细的村民,也6续走出来道:“细伢子,你怎么回来了?”

    看着这些村民有些小心的询问,杨细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是回来探亲。至于其它更多的事情,他也没跟这些村民细说。毕竟,重建根据地的事情,暂时不便透露。

    只是杨细知道,随着先遣队6续抵达,并且在各地建立起小型的游击队根据地。原本已经接近消失的红军游击队,也将重新在大别山地区活跃起来。

    等到何正道带领新六十七军抵达的时候,在大别山地区安营扎寨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也将不断的增加。当然,这些主力部队未来一段时间,都需要待在山里低调潜伏。

    很多部队,或许还要换上其它的名义待在大别山中。好在整个大别山地区面积很大,若大的山区就算隐藏几万部队,只要不待在同一个地方,别人也未必知道。

    只要能在这里站稳脚根,围绕着大别山这个后方根据地,或许不久的将来,八路军也能在鄂豫皖地区不断的扩充实力,最终跟新四军的根据地联成一片。

    站在比离家时更显破旧的院子前,杨细突然有种近乡才怯的情绪。而此刻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小姑娘,同样有些小心的看着在门口呆的杨细。

    ‘二丫?’

    小心的喊出这名字后,小姑娘忍不住点头道:“我是二丫,你是大哥?”

    充满不确定的语气,让杨细却猛然点头道:“嗯,是大哥!二丫,哥回来了!”

    结果听到这话的小姑娘,立刻转身冲进屋子道:“爹,娘,大哥回来了!大哥没死,大哥就站在门口,他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

    这样大声的呼喊,足以说明小姑娘的情绪也很激动。反观踏进院门的杨细,看着从屋里冲出来的父母,瞬间泪如雨下之余也很干脆的跪倒。

    声音哽咽又充满歉意的道:“爹、娘,不孝儿,回来了!”

    那怕杨细始终认为,走上革命这条路无怨无悔。可面对这些因自己而担惊受怕的家人,他始终还是觉得充满歉意。毕竟,是他拖累了家人啊!(未完待续。)8

第四八三章 不找你们麻烦了!() 
从清末民初开始,革命这个词便一直没离开过。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已经被人所熟知。围绕着革命复兴,无数年青志士都踏上了追寻革命成功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以后,大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其中大多数人朝气蓬勃,带回在国外所增长的见识与思想。大力宣传科学之余,也开始传播各种革命思想。

    以孙中山为首的三民主义,以及由马列思想而创立的工农革命也陆续粉墨登场。不同的思想跟政治主张,也开始代表着不同阶段互相争斗。

    混乱的政治局面下,很多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年青人,毅然告别家人踏上革命的道路。这些年青人当中,有很多在追寻革命复兴的道路上都付出了生命。

    革命,革谁的命!便是很多时候,百姓们对于这个词的理解。而民国建立之后,先是国民政府以北洋政府进行的北伐战役,在到后面国党与**的政治博弈。

    无论是那一种革命,都必然带有丝丝血腥之气。很多年青人踏上革命之路之后,有时便一去不复返。对于这些离开家人踏上革命路的年青人,家始终是他们的牵挂。

    只是时局未定,加上国党对于**实施的白色恐怖打击。令很多远离家人的革命者,不得不把这份思念隐藏,期盼着革命成功那刻的到来。

    如今两党因抗日而再次进行合作,**方面在合作之前,也让国党方面承认**的合法政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重返大别山的先遣队方敢回家探望一番。

    看着跪在院子中嗑头的杨细,那怕心中始终牵挂这个长子的杨父,内心欣喜之余却不敢流露太多的高兴。做为父亲,他很清楚儿子做的事,那是杀头的大事。

    可做为母亲的杨母,对于这个早年便踏上革命路的儿子,其实是一直心存牵挂的。那怕在他们家受到迫害的时候,杨父表示没这个儿子,当这个儿子死了。

    可谁都知道,这是为了保全他们一家的安全。实际上,这个儿子死没死,他们两口子都不知道。毕竟,那怕杨细有时想写封信回来,却同样担心给家人带来伤害。

    离开整整六年之久的杨细,今天是第一次回到家。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也难怪先前在院子前,离家时还是小丫头的妹妹,已然认不出这个大哥了。

    当初离家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杨细,如今已经是一位老资格的红军战士。更是如今侦察旅中,一名优秀的连长。若是下放其它部队,担任营长想必也没任何问题。

    看着同样泪流满面的儿子,身为男人的父亲依旧表情冷漠,任由儿子在自己面前嗑头。只是眼中闪烁的泪花,足以说明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相比之下,身为母亲的杨母却直接冲了过去,搂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同样泪流满面的道:“儿啊!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你咋连封信都不给家里寄呢?娘还以为你咋了呢!”

    自从红四方面军开始转战川陕之地,当年只是红四方面军一名普通战士的杨细,只是众多从湖北离家踏上革命路红军战士中,一名微不足道的战士。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大别山地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每次听到有人传回的一些消息,杨家人便会担心自家儿子是生是死。每次听到有关红军的情况,家有子弟在红军中的人家,就会为自家子弟的生死而担忧牵挂。

    跟着杨细一起过来的先遣队员,同样觉得眼睛有些泛红。此次有资格选调进先遣队的战士,大多都是八路军中资格比较老的战士。

    可以说,这些战士在普通部队,都是班排长的职位。特意挑选这些队员过来,也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将先遣队的规模扩大。这些人,也可以担任部队的基层指挥跟骨干。

    清楚这种时候,不适合打扰,其中一个队员打出退出的手势便准备离开。结果杨父却突然道:“同志,你们怎么走了?进来坐坐吧!寒舍简陋,只怕招待不周啊!”

    杨父的一番话,把正在相拥哭泣的母子俩给喊醒了。起身的杨细也赶忙道:“小朱,行了!等下就在我家吃饭吧!爹、娘,这是我部队的战友。”

    说着话便给家人做了一下介绍,那怕杨父心中依旧有些埋怨儿子,却也不希望在儿子战友面前给儿子丢脸。更何况,杨父也知道儿子人在部队,能靠的就是这些战友啊!

    招呼着众战友落座之后,看着离家时还是个毛头小子的弟弟,如今也长成棒小伙。杨细也很真诚的道:“二娃,哥不在家的日子,辛苦你照顾爹娘了!”

    哥,没什么!只是爹娘一直担心你在外面的事情,我们在家倒没什么辛苦的。

    看着父母开始张罗着吃食,回家之前也采购了不少东西的杨细,将战友帮忙提的东西一并交到了母亲手里。其中还有不少熟食,也让原本寒酸的杨家终于有东西招待客人。

    知道家里并不宽裕的杨细,很快多身上掏出一个钱袋,在父母的眼神中递了过去道:“爹、娘,这是儿子提干之后领到的军饷,这次回来我就全取出来了。

    这些钱,你们拿着做家用,往后儿子虽然不在家,但短时间应该还会在这里不走了。有时间的话,我也会经常回来看望你们的。关于儿子的事,你们往后还是少跟人说。

    这次儿子回家,也是部队首长特意给批的假。总之,儿子在部队过的很好,你们也不用担心。等打完小鬼子,儿子有条件的话,再把你们接到身边去生活。

    还有这次回来,看到二弟跟小妹的情况。我想你们如果愿意的话,我想把他们送到陕西去上学。二弟年龄大了点,但应该可以去上夜校,另外去工厂做工。

    小妹年龄还我到时托人把她送到学校去上课。虽然我现在的军饷不多,但供他们两人在陕西的生活应该够。如果你们想去的话,我也可以想办法。”

    回来之后得知已经十八岁的弟弟,很早便缀学在家务农,至于小妹根本没上过学堂。如今提干为连长的杨细,很清楚他能顺利提干,也是因为参加革命前上过几年私塾。

    文化的重要性,让他觉得应该给弟妹一个更好的未来。做为侦察旅的优秀连长,杨细觉得把弟妹送到榆林去,相信部队上的人,也会给自家弟妹一个学习的机会。

    毕竟,这年头普通农家子弟,想拥有上学读书的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啊!

    听到这话的杨母看了看钱袋子里,那几十个大洋。很惊讶的道:“儿啊!你们现在也发饷了吗?”

    八路军不发饷,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那怕现在八路军的情况有所好转,大多时候士兵也只是发放一些生活费。但军官,则有一定的职务冿贴。

    面对父母有所困惑的表情,杨细才笑着道:“爹,娘,我是去年八月提的干,儿子在打仗的时候,打死了一个小鬼子的大佐还有不少小鬼子,最后部队首长给提了干。

    在现在的部队,我是个连长。按照规定,每个月能领到两个大洋的职务冿贴。除了冿贴之外,每个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补助金。另外多出的钱,都是部队给我的奖励金。

    总之,儿子现在在部队过的很好,部队的首长对我也很器重。此次我跟我的战友回来,也是执行任务的。另外,儿子此次短时间不会离开这里了。

    虽然我的驻地不在镇上,但我驻守的地方离我们家也不算太远。我们此次奉命回来,也是准备打小鬼子的。不久之后,小鬼子有可能会进攻我们的县城,我们就是回来打仗的。”

    一听这话,杨父心中一惊的道:“小鬼子真的要来了?”

    嗯,他们想要打下武汉城,想来我们这里也是他们路过的地方。不过,爹也不必担心,我们司令员这次也会过来。这次保卫武汉,我们八路军也会派部队参加。

    那白狗子不找你们麻烦了?

    想起红军跟中央军前些年你死我活的争斗,身为母亲的杨母还是很担心的问了一句。至少杨母知道,如今在湖北当家做主的不是八路军,依旧是曾经祸害过他们家的中央军。

    对于母亲流露出的担心,杨细也笑着安慰道:“娘,现在是联合抗战时期,他们也不敢随便找我们的麻烦。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实力,也不比他们弱多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