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璜台志-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落喟然无语,缓缓说道:“夫人气度果然非同一般。”

    龙婉茨扑哧一笑道:“将军找不到别的词来夸赞我了吧!”

    李落尴尬一笑,轻咳一声,掩过脸上的窘迫之意。

    龙婉茨敛去笑意,正颜说道:“将军有军务在身,我就不说那些琐碎的事啦。将军手中是当年龙家立宗之本,后世称之为兵家至宝,与素骥广家的另外一件宝物合称天韬地略。广家得天韬一卷,龙家藏地略一卷。至于其他传言,想必将军都听说过,有真有假,如今地略一卷在将军手中,将军自然有的是工夫分辨虚实。”

    李落郑重的望着锦盒中的藏物,这是一块龟甲,如果李落所料不差,应该和补天龟甲的质地相近。大小比成人的手掌略大一些,上面布满了蝇头小字。字虽小,但极为清晰,有些字李落认得,有些字只是眼熟,粗略一瞧竟然有大半都不认得,的确是上古之物。字迹有些成行,有些干脆散乱的刻在龟甲之上,颇显凌乱。

    李落初时以为是与龟甲质地有关,刻不得字,不过稍加分辨,脸色便是一凝。这块龟甲上的字迹,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只要方向稍作变化,语意就大不相同,如此算来这块巴掌大小的龟甲上隐含的文章怕不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龙婉茨见李落几乎是在瞬息之间就察觉到了地略龟甲的玄妙,微微点了点头,和声说道:“看来将军与地略一卷果然有缘。”

    李落抬头看着龙婉茨,沉声说道:“这件宝物太过珍贵了,天韬地略是兵家真正的至宝,后世中的绝代奇书六韬三略不过是借鉴天韬地略的部分精髓而已,已被世人如此推崇,而天韬地略犹有胜之,这件宝物我怕是未必承受的起。”

    龙婉茨微微一笑,柔声说道:“就是因为太过珍贵,所以才会有怀璧其罪的后果。当年广家锋芒毕露,在兵家一道的建树冠绝群雄,有天下知兵者十有其六出自广家的说法,只是物极必反,以致于找来灭门之祸,一方豪族顷刻之间分崩离析,族人惨死,流落江湖的更是凄惨,能隐姓埋名苟延残喘的都极少,而那卷天韬也在那场浩劫之中下落不明。太祖当年将广龙两姓合而为一,除了怀念素骥广家之外,也是存了藏锋求安之心,如果龙家还在,也会和广家一般下场吧。”

    龙婉茨见李落露出沉思模样,莞尔说道:“将军,可愿收下?”

    李落苦笑一声道:“这等奇珍异宝,实不该看见的。”

    “其实也没什么的,地略龟甲是上古奇物,很早就已经在了。地略龟甲在前,龙家在后,如此算来龙家只是地略龟甲的一任之主。奇珍异宝有缘者得之,也到了时候让地略龟甲另择明主了。就算我藏着地略一卷,百年之后总归也会流落别处,传于翎儿,也许还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还不如交给当用该用的人,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大甘子民。”

    “这”

    “将军,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你麾下将士在等你呢。”龙婉茨温颜说道。

    李落深吸一口气,长揖一礼道:“多谢夫人相赠,倘若有一天夫人要回此物,我定当亲手奉还。”说完之后,李落微微一顿,接道,“夫人知道去哪里找我。”

    龙婉茨笑颜应道:“将军信得过我,我也信得过将军,只是地略龟甲我不会再要回来了。这些年我也从地略龟甲上学到些皮毛,带着她们安身立命想必足够了。”

    “那程大人”

    龙婉茨凄然一笑,道:“同枕共眠,我又岂会不知他的为人,心怀大甘的江山社稷,奉化城失守,他又怎会独活?拙夫是个好官,也曾是个好丈夫,这一次他怕是食言了。”

    “程夫人,你”

    龙婉茨一撩鬓间散发,微笑回道:“将军不必担心,我暂且没有殉城的打算。翎儿还小,如果他真的不在了,我也不能留下翎儿孤零零一个人,他是程家的血脉。将军,你该动身了。”

    李落嗯了一声,深深的看了龙婉茨一眼,道:“山高路远云深,程夫人,后会有期。”

    “嗯,将军也多珍重。”

    李落拱手作别,龙婉茨没有送李落过城门,只是站在县衙门口静静的看着李落远去的背影,而后在李落回首相望时悄然进了县衙院子。

    诸将在李落归营后率众离开了秀川城,万一府和刘开山连同四十八名大甘将士留了下来,奉令协守秀川城,虽与军中袍泽分别,但未必是一件坏事,兴许是李落动了惜才保全之心也未可知。

    再回首时秀川城已剩下碗口大小,李落望了一眼,心中五味杂陈,大约还是欣喜多些。

    天韬重势,攻敌致胜于无形;地略重谋,穷尽变化之术。两者各有所长,难分轩轾。倘若一定要论出个长短来,该是天韬为阳盛,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势;地略阴柔,以不争为争,杀人未必会见血。

    天韬地略术有同归,但心法相差极大,这才有了素骥广家的锋芒毕露和清游龙家的韬光养晦,只是再如何韬光养晦也难挡岁月流逝的无情,就如龙婉茨所言,盛极而衰,泯然众人矣。

    地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方可利人利己。

    这是李落大略望去时龟甲上端所书的几字。这几字李落实则有九成不识,但不知何故,李落却莫名其妙的认出了这行字里的含义。8)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知情之人() 
莫非真如龙婉茨所说,这地略一卷果真和李落有缘。

    饶是李落心性淡泊,也几乎按捺不住想要仔细研读这卷地略所载的兵家精义。

    兵家是诸子百家中极其重要的一支,太平盛世的年岁约莫没有卓绝的锋芒,但每逢战乱,兵戈兴起之际,便是兵家崭露头角的时候,惊才绝艳之辈比比皆是,成败纵横,一门之中有百家争鸣之盛况。

    兵家各有传承,集大成者如六韬三略,还有后世人杰发扬光大所书的兵书智谋,诸如大甘开国重臣无智将军华无心留下来的兵家百阵,这些都算兵家传承。

    既有传承,便有起源,兵家传承的起源到底该追溯到何年何月,就是兵家传人自己也拿不准。

    不过兵家之中都流传着一个外人也略有耳闻的说辞,天韬地略乃是兵家文韬武略之祖,得一者可安天下,倒转乾坤。

    李落神游物外,心念流转,韬略一道有动于九天之上的奇正论,讲究变换的缓疾论。

    应势造势的虚实论,寻找捷径的曲直论,分割冰川天火的分合论,进退有据的进退论,断生存死亡分水的利害论,踏雪无痕的深浅论,挟雷霆而行的攻守论,制敌于疲无力相搏的劳逸论,流水无形而无不形的常变论,顺势逆势的顺逆论,雨夜惊雷的明暗论,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先后论,春风化雨的情理论,山外之山、天外之天的强弱论,藏于九地之下的真伪论,攻心为上的心力论,拨云见日的谋决论,向虎豹借胆振军心的勇怯论,化解千钧之力的刚柔论,以无敌之敌的内外论,成败祸福相依的动静论,智囊锁钥的阴阳论。诸般种种,几乎涵盖了前世今生兵法大成之辈所有的成就,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的武神谋圣,终究都能在兵家韬略之中找到相似的出处。

    只是道唯一,法万千,只知道理,没有法随,也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李落轻轻碰了碰怀中锦盒,倘若能精习地略所载的兵家大成之法,除却势字一词,单以兵锋而论,或许天下间没有人能在用兵之道上抵挡李落的锋芒。

    西域、漠北、天南,更或者是东海,又有谁才会成为可以匹敌李落的对手,也许最后的敌手还在卓城萧墙之内。

    李落眼前闪过那座大甘都城中的人的相貌,一张张面孔,却是天韬地略都束手无策的地方。

    忽然,李落神情一变,勒住马缰,怔怔的停了下来,数息之后,猛然回头望着已经消失在远处的秀川城的方位,缓缓吐了一口浊气。

    袁骏一惊,急忙问道:“大将军,怎么了,可是秀川城有变?”

    李落敛去脸上的惊意,摇摇头道:“没有,我想到别的事了。”说罢深深看了远处一眼,平声说道,“走吧。”

    袁骏几将甚是惊讶,不过李落没有说,自然不好多问,各自收拾心绪,策马前行。

    茽,这个刻在齐姓老者手持雨山砚背面的字,不正是慧王亲母,早已亡故的茽妃娘娘的名讳么,再加上齐姓老者见到李落时奇怪的神色,莫非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当年茽妃身故,慧王李玄泽少小离开卓城,远赴福州,这件事其中缘由就连枢密院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宫中讳莫如深,是一桩不解之谜。

    难不成这位看似有些疯癫的老者是当年宫中那段往事的知情之人,与茽妃娘娘有什么关系,又或者曾经听到过些什么,要不然怎会碰巧有一个刻着茽妃娘娘名讳的砚台。

    茽,本意草卉丛生,只是这个字生僻少用,极少出现在诗书当中,李落记忆中除了茽妃娘娘,也不曾听闻有谁以茽为号。既然少见,那便不寻常了。

    李落压下心头疑虑,此际不是分心的时候,这件事等回去之后是该留意一番。

    自大军离开秀川县,兵行急速,片刻没有停留。出了林山县之后,大军取道既非清远渡和永安渡,也没有转道南下的迹象,而竟是继续北上。

    营中上下议论纷纷,诸将都在私下猜测李落的用意,虽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北上一道草海骑兵的确要少上不少。众人小心掩藏行踪,一路下来,除了零零星星诸如秀川城所遇的小股草海骑兵将士外,倒是不曾与草海诸部的大队人马相遇。

    诸将稍稍松了一口气,如今四面环敌,稍有不慎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此次行军,李落没有只言片语,只是传下帅令,命诸将依令行事,颇显刚愎自用,与往日行军大不相同。

    如此独断专行的行事似乎这些牧天狼之外的将领还好些,约莫以前的营中主帅也是这幅模样。不过袁骏和呼察冬蝉却心生疑惑,仔细想想,李落定是心有定议,只是不愿太早让众人知晓,免得走漏了风声,要不然也不会让探马斥候收归于大军十里之内了。

    连赶数日,一马川便在前方不远处。

    一马川李落已经走过一次了,不过再见时也不免心生惊叹。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之间被天地之力凭空斩开一条通道,贯穿南北,本不算多宽的一条平川却被两旁梳齿状的大山映衬的极是壮观。

    李落策马立于一座矮丘之上,身后共计一十二骑,远远还有天狼骑亲卫相随。袁骏、呼察冬蝉、班仲、洪钧、习尤洪、关河、钱义、金屈卮、杜渐、桂显侯、应峰和曲子墨,连同李落在内,正是掖凉州名噪一时的大甘一十三鬼将。

    李落遥遥打量着一马川,神情冷肃,这条路就是当初草海大军南下的路。

    “一马川易守难攻,如果不是出了一个叛徒,大甘也不至于会被草海逼得这样措手不及。”班仲忿声说道。

    “日后定要会会这位军有龙象,将有归塞的定北军名将。”袁骏眼中厉芒一闪,平声接道。

    李落淡淡一笑,遥指一马川道:“年初时就是这条路,大甘使团从此出关。”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随后就是草海铁骑沿这条道南下,到如今,整个掖凉州都已落入漠北异族之手。”

    “大将军,接下来咱们该往何处?这些日子草海诸部多少会有察觉,差不多到了往北上这条路上琢磨的时候了。”

    李落点了点头,道:“破关。”

    “破关?大将军是说立马关?”诸将微微一惊,凝声问道。

    “正是立马关,只破不守,借道离开北府。”李落淡淡说道。

    袁骏恍然,击掌喝道:“妙计,我怎么没有想到还可以借出关漠北来破解掖凉州四面环敌的局面!”

    诸将一怔,陆续明白过来,皆是赞叹的看着李落,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条看似凶险的路反而成了此刻掖凉州中最安全的路。

    只要离开掖凉州,漠北一带固然危险,但草海骑兵却难以成围堵之势,北征大军便如入海游鱼,展翅飞鸟,不必再困于掖凉州这一州之境。

    身在北府,困得住李落和麾下诸将的,不一定是疆域地势和草海大军,也有可能是一封朝廷密函,或者一个明知不可为却难以视而不见的境况。

    “妙哉,只要咱们破关而出,到了漠北之后是战是退都不必再瞧草海大军的脸色。

    大不了转道向西,从漠上城返回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