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1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冈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丰城轮上娱乐室里的一套灯具和控制台,虽然灯泡几乎全是坏的,好歹整套东西还存在。用来做舞台照明还算凑合。

    这些东西找人修整应该还能用。企划院又拨给了一部分新设备。特别是专门建了一个还算凑合的录影室,连后期处理处理设备也给攒了出来。

    录音室本身是土法上马,县城里人少。周边又没什么工业,环境噪音很少。虽然现代吸音材料没有,但是自制也没什么难度,不管是木棉、纸浆都可以,在临高的建筑上这类材料已经广泛使用。至于专业设备和软件,原来企划院早有准备,不但有库存。而且还挺专业。

    录音混音设备其实并没有多值钱:一台比较好得电脑,再加上一万块人民币钱购买的话筒、声卡、话放、监听音箱就足以出唱片了。至于混音完全可以用软件解决。在专业圈子里流传着大量的软件效果器,各种混响、均衡、压限、激励、修音准、修节奏……一应俱全。不但可以美化声音,还可以把一个五音不全的歌手修的像专业歌手那样完美。

    虽然音质比不过顶级硬件,但一般老百姓根本听不出档次高低。在本时空位面,那种音质就已经是逆天级别了。

    而且录音设备其实是很耐用的。不讲究的话用个十几年音质依然没有问题。加上企划院仓库里的备件。录音室支撑上三四十年不成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眼下的临高还造不出录音机和磁带,也没有生产留声机和唱片。这个录音室多少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时间中央实验艺术团装备精良,人也浓了不少,颇让冈本有“兵强马壮”之感。东方恪也不扫他的兴致,任他一个人哼着“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忙进忙出,自顾自的继续为财金口做账。

    不过今天的人力分配会之后,冈本发觉自己这个实验艺术团缺少最要紧的财产:“人”。

    柳水心算是正式调进来了。但是她本事再大也就一个人。至于有其他文艺专长的元老倒不是没有――会点吹拉弹唱的各式各样“才艺”的元老倒是不少,但是各部门到处都没闲人。要调来做专职难如登天,冈本到处游说只敲定了几个“兼职”。

    师资缺少,合适的演艺人才也少。冈本一心想搞个歌剧什么的――就算搞不了意大利歌剧这么牛逼的,来个轻歌剧也行。正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却又冒出个什么偶像团体来和他争资源。

    今天是偶像团体甄选三审的日子,艺术团的“台柱子”柳水心少不得去当评委。一想到原本就紧张的师资又被什么偶像团体分去一半,冈本在办公室里忍不住对着东方恪大发牢骚。

    “嗯,我们元老院就柳水心这么一个歌舞全双又会表演的专业人才。”东方恪倒是不那么“义愤填膺”,听着巴赫的《法国组曲》翻阅着程栋给他的账本,来了毫无营养的一句话,感觉就好像是纯粹的敷衍。

    “你少做一点账本会死啊!”冈本终于爆发了,“你好歹也是艺术总监啊!”

    “嗯,是副总监。”东方恪继续他没营养的语气,放下了账本,“冈本,你把这团办起来,总有个目标吧。”

    “当然是准备排练轻歌剧了……”

    东方恪摇了摇头:“嗯,轻歌剧不错。不过这么一来我们这个实验剧团太高大上了……”

    冈本明白他的意思,就现在的条件,搞什么轻歌剧堪称痴人说梦。排练一出新剧,即使在21世纪专业文艺团体里也要花费半年到一年功夫做准备。

    “当然不是马上就能出成果,我的意思是先培训演员,演唱、舞蹈、美工什么的都开始培训起来,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来,打下基础,过几年条件更好了再上项目。”

    “这样太慢了,也没有这么多资源投入。那边的偶像团体用不了几个就可以上台演唱了,土著能不能理解另说,起码到年会上一出场就能让元老们来劲。我们有什么?叫女孩子上去摆几个形体造型吗?”

    “排练几首歌曲,几个舞蹈总是可以的。”

    “嗯,我们就在这上面使劲吧。冈本你不是学声乐的吗?先给妹子们来点民族唱法的培训。再让柳老师教些民族舞、古典舞之类的东西。剧团到年中的时候就能表演了。至少是个成绩。”

    “这个和轻歌剧有关吗?”冈本还念念不忘的他的《风流寡妇》。

    东方恪罕见的笑了起来:“没关。但就要不能很快拿点业绩出来,你的轻歌剧就没机会上演了。”

    “好吧。”冈本知道东方恪说得很正确,方非对吴赐仁说得“一年之内的成效”,未尝不是对自己说。没业绩,以后怎么开口要资源呢?

    “好吧,咱们先贴近群众。”冈本说,“你还有什么高见?”

    “高见没有。有点小看法。我们先弄个乐团,管弦乐队怕是凑不齐,有什么乐器先上什么乐器,培养些乐手――不管你今后打算什么,乐团是基本盘。我可以先教人弹钢琴,演奏级水平没有,音协十级还是有得。”东方恪皱着眉头,“我们最尴尬的问题是元老里没有真正的专业级别演奏家:我的钢琴不用说了,柳水心的钢琴好不到哪里去,大概就是个伴奏水平。兰度上次年会的时候边弹边唱勾得几个女元老如痴如醉的――看似很牛逼,其实他也就是能弹下来而已。管弦乐器更没有,除了小提琴手之外也指望不了欧洲人――同时期欧洲好像还在巴洛克早期……体系都不一样……所以没法培养高素质乐手啊……感觉只能教会基础技巧,然后让土著学生自己听录音来体会……

    “你说得真是一片漆黑啊。就这样,充其量办个水平低下的个人演奏会,还谈什么乐团啊?”

    “这样就有成绩了。”东方恪说,“你要见效快的,可以弄个民乐团……”

    “这点子不坏:女子十二乐作坊。”

    “那是表演性质的组合,本质上和吴赐仁要搞得偶像团体没什么两样。卖得主要是视觉效果。”东方恪马上严格的区分开了,“我们要搞就正儿八经搞个民乐团。器械和人才都不缺――至少也容易弄到。”

    “我记得杨云说过,发动机行动里收容的难民里也有戏班子的人,这些人里应该有专业乐手,可以调来。”冈本来了兴趣,“实在不行到广州和江南去搜罗乐工也不难。”

    “可能吧。”东方恪点点头,“嗯,说起来我上次在百仞城外的警戒哨所里,看到一个休息的警备营士兵在拉胡琴,我站在那儿听了好久,那水平绝对够得上演奏级……”

    “哦?他叫什么名子?把他调来!”

    “没问。”

    冈本绝倒,他不死心,又问大概是什么日子,准备去警备营找找,不管怎么样先挖来再说。

    “还有一位元老,现在在芳草地当音乐教师,你要不把他也挖来。”

    “还有这么一位人才?!”

    “我也是这次负责弄录音室才知道有这么一号高人的。录音室的整体方案都是他搞得,专业人才,比我这样的二把刀爱好者可牛逼多了……”

    “你咋不早说。”

    “你又没问我。”

    冈本决定不在纠缠这问题:“叫什么名子?你别告诉我又没问!”

    “貌似叫南宫啥啥的。”

    “靠,咱们这太牛逼了:东方、冈本、南宫,全是高大上的复姓。”

    “冈本可不是复姓――那是本子的姓。”

    “这个再说。”冈本说,“先把人调到艺术团!”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三百四十一节 榕树下() 
这种事指望东方是不可能的,冈本只能亲自出马。他先跑了一趟总参政治处查找这个拉二胡的士兵。

    总参政治处因为军歌、军乐和大合唱的关系,和东方恪、冈本信平日里的交流就不少,算是老熟人了。听说要搞专业文艺团体,张柏林亲自过问,关照人去查找档案。

    东方恪虽然没询问士兵的名字,但是还记得他的哨位地点和大概的日期时间段”。所以很快冈本就得到了确切的结果。

    拉二胡的士兵名叫王七索,是警备营的下士。他是发动机行动中来到临高的山东移民。登州军户出身,贩过私盐。

    虽然警备营一般只吸收“经过考验”的归化民入伍,发动机行动中来到的临高的新移民显然不符合这个惯例。但是王七索的履历却很漂亮:他受伤濒死之时被鹿文渊所救,伤愈之后参加了乡勇队,在整个发动机行动中多次配合山东支队执行战斗任务,表现非常突出,多次立功,是岛乡勇队中的骨干。发动机行动结束之后,岛乡勇队的人员进行大调整,除了少数人继续留队外,大多数人员陆续调往临高、台湾和济州岛进行整训。他来临高之后就补入了正在扩充队伍的警备营。

    王七索到了警备营之后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很快就当上了下士。但是要说如何突出也谈不上,营长李亚阳倒是有点印象――王七索拉得一手好胡琴。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拉着解闷,算是营里的“文艺骨干”。

    现在冈本说要调他去文工团。李亚阳倒是没什么意见,王七索又不是多要紧的标兵或者尖子,警备营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当下找来王七索谈话,王七索是个年轻小伙子,长相端正,普通话说得也马马虎虎,让他随便拉了几段,水平的确没说的――要在后世,混个市级文艺团体不成问题。

    听说要去文工团。王七索眨巴着眼睛,似乎不大明白。

    “要我去给戏班子拉琴?”

    “不是戏班子,是文工团……”冈本信一时间也不大好解释。其实就他们筹划的内容来说,戏班子也不算错。他想了想,“乐队,乐手。你明白吗?”

    王七索不大情愿。毕竟本时空当乐工不是啥光彩事:专业的乐手要么是戏班子的混事。要么就是官家的“教坊”属下,基本就是贱民的身份――社会上是戏子王八吹鼓手并称。他支支吾吾的表示自己不想当乐工,在警备营“挺好”。

    冈本信见一时不能说服,便提议作为“业余人员”登记,有演出的时候临时来借调,平时还在部队,军籍不变。王七索才算答应下来。

    要说强行调去文工团也不是不行,不过强扭的瓜不甜。再则多少年来积累下来的旧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被清除的。这正是自己急于要搞专业文艺团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什么比文艺的传播能力更强,也没有什么能像文艺一样对社会舆论和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林铭自从知道本地有同行潜伏之后。没有再发出暗记。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寻找小姨子之旅变成“精忠报国”――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寻死路。

    但是他再也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静候小姨子来和自己联系了。以她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哪里应该不成问题。

    他在海兴号继续混日子,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每隔几天和王兴隆一起出去喝个小酒打个牙祭,偶尔王锦春也一起去――别看她是个女人,酒也很能喝得。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混过去。一晃眼就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姨子却始终没有动静,林铭眼看着自己到临高不少日子了,明明知道她就在这里却不能联络,心中未免焦急。

    这天他下班之后他冲了个凉,换上木底拖鞋,慢悠悠的走向巷口,在几条街巷的交叉口有一颗大榕树,树下铺了石板,又有些石桌石椅供人歇脚。晚上常有些附近店铺的伙计在这里聚会喝茶聊天下棋的,俨然是个休闲聚会的地方。林铭为了放松心情,顺便打探消息也经常来这里坐坐,和人聊聊天。

    人还未到,却听到耳畔穿来悠扬的胡琴声――这几日,每天晚上都有个拉胡琴的年轻人到树下拉胡琴,他话不多,在这里拉上半个一个时辰就走了,听人说是附近店铺里新来得伙计,林铭也未在意。

    他在榕树下转了一圈,他经常来这里,树下聚会的人虽然叫不出名字也都是熟脸,几个老先生正在下棋,也有人玩纸牌的,好静得自个看报纸杂志。有人喝茶有人抽烟,伴着悠扬的胡琴声,一派闲适安逸的太平景象。

    林铭找了个地方一屁股坐下,有报贩过来招揽买卖:这报贩比较特殊,并非“卖”为主,而是主营“租”。他除了有《临高时报》之外,还备有临高出版的多种杂志,只要花几分钱就可以看个够。很符合一般店员伙计的消费能力。

    林铭自从和王心隆来过这里之后就习惯性的每天来租报纸看。他知道《临高时报》的重要性――甚至比朝廷的邸报更要紧。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伙计表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