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百官的疏询问,赵祯坐在高高的大庆殿御座,“诸位臣公一定很疑惑什么叫皇家军事学院,其实就是武学。朕发现我大宋的武举衰落,武备不振,便有了重振武举的念头,此武学是配合全新的武举所开设的专门学科,不光是考校武艺和个人勇猛还要考校排兵布阵,率队冲杀!”

    赵祯的话一出口下面的朝臣就炸开了锅,这是在对付将门啊!

    文官的态度是乐观其成,而将门子弟则是脸色难看,官家这是在对将门出手!

    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和他们之前的判断大相径庭,这半年的时间丁谓被官家调任三司使,并且对世家的粮食生意不断的打击甚至发卖朝廷的夏税粮食稳定受灾地区的粮价,这致使武将认为官家把打击世家当成头等大事,没想到却生生的剑走偏锋挖开将门的墙角!

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军事学院() 
封丘门外夷山之的宏伟建筑勾起了东京城百姓极大的好奇,每日路过的百姓都会驻足观望许久。

    山下如标枪一样笔直的岗哨身着厚重威武的步人甲,手持狰狞的棘轮弩紧紧地盯着往来的行人,如果有人靠近他们便毫不犹豫的端起棘轮弩瞄准并喊出:“擅闯者格杀勿论!”

    山门的看守都是如此的严密,更不用说山是如何一番景象。

    慢慢的有消息在酒楼茶肆中传出。

    一个头戴方巾的文士对同伴说道:“听说了没有,夷山的小城其实是官家培养武将的地方嘞!”

    身旁的同伴笑道:“这有什么新鲜的?我等早就知道了!这事情在朝堂闹的沸沸扬扬,将门的好日子一下到头了。”

    “是啊!官家这是要把将门给拆的七零八落,哈哈……如此一来不是更好,往日里就数将门最是抱团,文臣对他们的压制看似一面倒,可到底还是被将门化解,官家这是一招釜底抽薪,妙哉妙哉!”

    一个年岁稍长身穿燕居服的中年文士笑道:“官家的手段着实让人难以揣度,所有人都以为这半年官家是在对付世家,可现在突然剑走偏锋生生的把将门闭绝境,可也不能小看将门,他们毕竟从太祖朝便开始守望相助,如今岂能善罢甘休?”

    年轻的文士笑道:“这是当然,但以官家的聪慧怎么能没想到?看着吧如今的朝堂要有好戏看了!”

    天子脚下的东京城百姓最喜欢的便是谈论时政,这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太祖立国之初便定下了不因言获罪的游戏规则,这让朝野的风气极为开放,官员百姓可以无所顾及的讨论时政甚至包括皇帝的决策。

    否则丁谓,王钦若等一班相公被骂成五鬼岂能忍气吞声?

    远处的桌子的俩个老者对视一眼齐齐的摇头,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乃目光短浅之辈!

    欧阳晔夹起一块蔡记的招牌糖醋排骨放入嘴中,长时间的文火慢炖让排骨在放入嘴中没一会便骨肉分离,酸中带甜的滋味更是让人口齿生津:“子思快尝尝这道糖醋排骨,味道真是美妙至极,没想到这豚肉也能做的如此精美!”

    伸手点了点欧阳晔,蔡齐无奈的说道:“欧阳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是这般老饕的性子,不就是一个吃食吗?至于这么放不下!朝中最近波云诡谲,官家的手段没人能摸得清楚啊!”

    但他还是抵挡不住欧阳晔的怂恿,看着他吃的那么欢快也忍不住夹起一块放入嘴中,入口即化的感觉让蔡齐眼睛一亮,随即感叹:“没想到蔡记把这腌臜之物做的如此美味!确实是下了大功夫。”

    “这就对了,咱们是五品的阶下官,管那么多干什么,只要办好自己的差遣便不管他天翻地覆,反正我等又没失职!”欧阳晔笑眯眯的说完便又夹起一块。

    “诶!你却是个随意的性子,难道没看出其中的关窍?这次虽是对将门出手,可一旦将门被官家拆的七零八落,我们文官又该如何?别忘了咱们就是压制将门的狗,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井良弓藏!”

    蔡齐的话刚刚说完对面的欧阳晔脸色大变的轻喝一声:“子思慎言!这事情你自己知道就行,官家可不希望听到这样的话,难道朝中的相公能看不出来?!”

    蔡齐一惊道:“你的意思是相公们也……哦,吃菜吃菜!”

    如果赵祯在此一定会大为惊讶,欧阳晔和蔡齐两人的分析与他的打算很接近,但朝堂能看出这点的人很少很少。

    大多数人总是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正如这次对将门下手,文官中就有不少人呢乐观其成,甚至帮助官家大肆鼓吹皇家军事学院的好处和作用,期望把将门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赵祯也被慢慢抬文治武功的宝座,此时的他正带领一帮文武参观皇家军事学院。

    种世衡抬手引着官家和一帮文武道:“官家,这就是将作监兵器司和军械司合并的军戍司,它独立于将作监之外,专门生产研制各种军械,自从官家恢复太祖的旬课后,大匠们的研发的兵器愈发的多了。”

    八间厂房并联在一起各司其职,金铁交鸣之声震得人耳膜生疼,不少的文官皱眉的望着门口的守卫道,官家在这里居然还敢手持弩箭。

    几十人的小队面向赵祯齐齐的敬礼,赵祯还礼方才各忙各的,赵祯皱眉道:“传令下去以后不得集中行礼,该干什么就敢什么,路遇到便临时立正行礼便可。”

    一旁的彭七点头道:“臣记下了!”

    赵祯把整个军校的守卫工作都交给了殿前司,这时的彭七才知道为什么官家一定要让自己留在殿前司指挥使这个位置,给了杨文广不就相当于把军校给了将门吗?

    在种世衡的引领下,赵祯带着文武参观了教学楼,沙盘推演室,还有参谋大厅等等,连宿舍和公共厕所都没放过,还好此时的军校还没有开始招生,所以赵祯就是第一个使用的人。

    种世衡小心的问道:“官家,万事俱备了,不知何时开始招人?”

    “明日便可招生,赵氏宗族,出身清白的寒门,世代种田的农家,商家小贩,甚至军中士卒,只要达到年龄和体检标准都可以招收,同时采取淘汰制度,不合格者一次警告,两次淘汰!”

    赵祯的话刚刚说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要把将门彻底摧毁啊!如此广阔的招生,几乎面向大宋的所有百姓,却唯独抛弃了将门和世家俩个团体,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官家的打算,却又没话说。

    这样的招收标准和文人的科举一样,不论出身不论贫贱,只是多了一个军中士卒而已,可谁都知道军中士卒绝不可能考举人,但这军校也许他们还有希望。

    军校的招收标准就这样被订了下来,文臣不多言他们乐的看将门好戏,将门被打压多年也失去了当面反抗的勇气,不过身为枢密使的曹玮还是开口道:“官家如此构想是极好的,只是不知兵法,阵图,等诸多书册是否齐备?”

    赵祯眼中精光一闪微微一笑道:“这些朕已经准备妥当,太祖在封庄库中留下的各朝兵书阵图应有尽有,其中还有济阳郡王和卫国公当年的阵图和随笔。”

    曹玮的眼神瞬间变得涣散,他没想到连自家的东西都在官家的手中!难怪找不到当年父亲留下的战场随笔,居然在官家的内藏库中……

    所谓的战场随笔乃是一场战役之后将军

    对整场战事的回顾与心得,这对将门来说是无价之宝,更是立身之本!

    皇家的内藏库原名封桩库,其中到底有多少宝贝没人清楚,当年太祖太宗灭掉那么多的国家,从皇宫中搜刮来的东西岂能计数,再加大宋每年盈余皆数存进,现在之几何更是无人知晓。

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战必危() 
曹玮的颓废被寇准看在眼中,一路他是说话最少的人,文官对官家的吹捧他嗤之以鼻,精明的他已经看出官家的打算,又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通过武学打压将门,也顺带着使文官的地位受到影响,多年的政治博弈使得寇准练就了一手“打太极”的好功夫。

    在自身利益受到影响的时候就应该帮助敌人,这样才能保住自身的利益。

    “启禀官家,这皇家武学培养出来的武将如何能与身经百战的将门之后比拟?毕竟是纸谈兵,却没有真刀真枪的战场经验,如若让他们去边疆拼杀只怕是不妥的。”

    寇准的话让文臣大惊,这都已经把将门死死地摁住了,为何要要放他们一条活路?

    一旁的将门更是莫名其妙,文官什么时候开始为将门说话了?

    曹玮眼睛一亮暗自腹诽:老狐狸终于还是忍不住站出来帮忙了!

    “纸谈兵确实是兵家大忌,所以朕将开设军演!”赵祯从容的回答寇准的疑问。

    “军演?!”文武官员喃喃自语,这个陌生的词汇让他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对答,他们甚至连军演是什么都不知道。

    鲁宗道皱眉道:“陛下所说的军演是否就是操练?”

    赵祯摇头道:“操练只是日常训练而已,所谓的军演乃是实战,两军对垒真刀真枪的拼杀,当然刀枪弩箭皆是木质,面沾有白灰用以判定击杀。这样才能分别奇正,指画攻守,亦易主客,于兵家微言时有所得!”

    赵祯的话让文臣哑口无言,官家连这种事情都准备好了,他们还能有什么话说?

    要想打破将门的劣势只有一个办法,曹玮望了望身后的杨文广,折惟正等人猛的抬头道:“官家考虑周全,不如让将门子弟一试锋芒如何?”

    “哈哈!不愧是朕的枢密使,如此甚好!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子四年一届,但两年便可进行军演,时间就定在两年之后的今日!朕要看看到底是将门厚积薄发还是军校的后发先至!”

    面对曹玮的提议赵祯高兴都来不及,这对军校来说将门是一块好的磨刀石,平日里找都找不到的好机会,现在却白白的送门来,赵祯岂能弃之不用?

    这对文臣们来说简直是一场官家与将门之间的对决大戏,宋绶本打算坐山观虎斗,可如果将门输了也就失去了所有筹码,还是皱眉道:“官家,此事不妥,姜尚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这缩卵的言论让赵祯气得不行,畏战,怯战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火气腾地一下就窜了天灵盖,赵祯怒声驳斥道:“荒谬!宋相公也是国之大才,官拜参知政事的副相。岂不知还有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朕所做的一切便是提醒诸位臣公勿忘战备之需!如今之大宋虎狼环伺,党项虽未立国却王其土,辽人坐收烟云使我边疆不宁!南有大理蠢蠢欲动,高原吐番垂涎我川陕四路!如此环境下还说些好战必亡的话着实可笑!”

    这是官家少见的发怒,朝臣们一时间噤若寒蝉。

    宋绶被赵祯驳斥的满面羞红不敢言语,寇准看了暗自摇头,这宋绶虽然是官家以前的直讲,可到现在还没摸清官家的脾气即使悄悄疏也比当面说出要强得多,当着百官的面官家是绝不会妥协的。

    鲁宗道却是点头附和:“官家所言直指要害,大宋虽然眼下国泰民安,却不能忽视外在的威胁!宋相公的话其实也是出于内治,扩大军队必然会导致百姓的负担……”

    这算是帮宋绶稍稍的开脱,可赵祯的反问一时间让文武百官张口结舌:“朕为何要扩大军队?”

    在他们的固定思维中,加强军备便是扩充军队,军队的人数越多军备也就越完善。

    甚至连寇准都奇怪的问道:“陛下要重整军备,难道不要扩充禁军?”

    赵祯的声音徒然的拔高:“还扩充禁军?!国朝都快被三冗给拖垮了,如何还能扩充禁军!不光不扩充,还要裁撤厢军!”

    这下百官更是摸不着头脑,见他们的模样赵祯道:“我大宋幅员辽阔,岭南,荆湖两地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最易种植稻米,朕打算把多余的厢军全数派往两地开荒种植,由三司支付粮草,不足之处从朕的内藏库中支取!”

    这倒是个好注意,可文臣却有不少微微摇头鲁宗道更是脸色大变道:“官家不可!自古以来岭南之地多瘴气,虔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如此多的厢军全数移居岭南荆湖怕是不妥!”

    赵祯点了点头:“瘴气之事朕自然知晓,朕已经派王唯一等众多名医前往岭南和荆棘北路查看瘴气之源头,如若能除便为我大宋增加无数粮食!”

    听到赵祯这样的解释文臣中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大宋的粮食产量一直不少,但是粮价却很难稳定,对与商人来说,借着天灾大发国难财再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