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自己不是一个思想多么高尚的人,按照原先的计划他只需把心中的小秘密隐藏起来做一个安享盛世的仁宗皇帝便可以了。

    但心中的先知,让他每每看到大宋的繁荣和盛况空前后便更加难受,仿佛一双大手肆意的揉捏着他的心脏,让他疼的哭不出,叫不了……

    原本站在垂拱殿中的寇准和王曾两人已经被官家身阴寒而又愤怒的气息惊得目瞪口呆,是什么事情让官家如此暴怒?

    此时的两人仿佛看到一只翱翔九天的真龙在悲伤绝望的嘶鸣。

    三才提心吊胆的走近赵祯小声道:“官家,两位相公到了。”

    赵祯仰起头恢复之前的高贵,也顺便让眼中的湿润流回去。

    “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三才犹豫的慢慢退走,临走的时候顺手指挥小黄门把垂拱殿的大门关,让四周的黄门和带御器械远远的走开。

    “这时候谁来都给我挡住,绝不能打扰官家和两位相公的对奏,要是有不开眼的闯进去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记住了没有?!”

    几个小黄门连连点头他们知道这是三才的保护,而带御器械则是一言不发的站在台阶下紧紧的盯着宫门。

    “大官您去哪?”

    “我去哪也是你能问的?”

    三才回头就给了问话的小黄门一个暴栗,他现在只能求助那位一心扑在碧雅轩的公主殿下了。

    官家自从看了舆图整个人都变了,仿佛国破家亡就在眼前似得,王家小娘子又不能随便情进宫来,只有最得恩宠的公主殿下才能开解此时的官家,最少让官家心中舒坦些不是?

    三才甚至打算今晚让薇拉给官家泄泄火,说不定是童子身火气太大造成的……

    赵祯坐倒在摇椅有一下没一下的晃着,翻开奏折扔在寇准和王曾的脚下:“说说这是怎么回事?王纶不止一次疏了吧?为何朕没看到捍海奏疏?”

    寇准并未捡起奏疏而是胸有成竹的说道:“启禀官家,江淮漕运王纶确实过奏疏,可经过中书省的商议,还是认为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还能使用,三司也同意拨款修缮,所以并未呈与官家。”

    王曾捡起奏疏看了看脸色大变,轻轻的拉扯寇准的衣袖但为时已晚。

    “呵呵修补?……修哪去了!”

    赵祯猛然站起用手指着寇准道:“朕就问你修缮到哪去了?!王纶半年前疏,三司的钱是什么时候拨出的?怎么突然就决了堤?海潮泛滥盐卤倒灌良田,损失不下百万贯!”

    寇准脸色剧变一把从王曾的手中接过奏疏,开头的几句话便让他呆呆的站在原地。

    他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这事他亲自过问的,也给王纶写了信,并催丁谓从三司拨款,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可没想到居

    然是这个结果。

    那一定是王纶的问题!

    可文章的后面,王纶却说三司的钱款根本不够修缮旧堤……

    王曾前一步道:“启禀陛下,此事是因为王纶交代不清所致,寇相公着三司所拨费用是够其所用的……”

    “满口胡柴!你王曾什么时候也开始说假话了,朕不信你没见过王纶的三道奏疏,这唐时旧堤都快烂了,他是请朝廷拨款重修一道新的堤坝!而中枢呢?只顾着节省开支账面好看,却硬生生的让他修补,堤坝都烂了修补管什么用?这次决堤你们中书省要负全部罪责!每人罚铜十斤,扣俸半年!”

    寇准和王曾对视一眼齐齐躬身道:“臣遵旨!”

    他们知道文官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放在先帝朝,肯定是训斥王纶而不是中书省的官员。

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 
寇准不愧是三朝老臣,即使被赵祯训斥也能从容对奏:“启禀官家,此时的当务之急乃是重新修缮捍海堤坝,只有不重蹈覆辙才能给百姓以交代。况且卤水倒灌也并非坏事,日久之后便是咸盐,不如给受灾的百姓反倒减轻了良田受损。”

    寇准的话说的极有道理,王曾配合道:“寇相公所言极是,当务之急还是要以修筑海塘为重!”

    “寇相公有何人选?”

    寇准回答道:“参知政事吕夷简!”

    赵祯眉头一皱,这是在给王曾政治回报啊!谁不知道王曾和吕夷简两人不对付,常常因为政见不合相互攻击对方,这几乎是朝野共知的事实。

    “王相公怎么看?”

    “臣觉得不妥,吕相公是堂堂参知政事的副相,让他去督办海塘修建未免大材小用了些,这么做难免会让人觉得朝堂排挤他,不如另选一能臣前往。”

    王曾的话不仅让赵祯惊讶,更是让寇准目瞪口呆,自己明明是在帮他排除异己,怎么王曾反而为吕夷简开脱起来。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是端厚持重进退有利的王孝先!

    “既然如此,王卿你推荐一人!”

    “臣以为泰州西溪盐仓监范仲淹最为合适,他久居泰州,且主盐政多年,所监之下的盐政也是年年盈余,乃是一能臣干吏,不如通过这次机会让考察一下他,也是在给朝廷选材!”

    范仲淹?赵祯一惊自己怎么把这位改革派的代表人物给忘了,王曾现在举荐他果然是恰到好处,通过修筑海塘考察他的才能也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等海塘修筑完成也算是有了迈入朝堂的政治资本。

    “如此甚好,下旨,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筑捍海堰!”

    赵祯说完就拿起笔在一旁的屏风写下了范仲淹和吕夷简两人的名字,对于臣子来说能被官家提名与屏风之,要么是简在帝心,要么是永不录用。

    寇准和王曾对视一眼,显然这两人已经简在帝心,将来的宣麻拜相都是指日可待的。

    但令两人不解的是吕夷简现在是参知政事,身份高贵自不用说,但一个小小的盐仓监范仲淹居然也能享受这一待遇实在有些过了,况且王曾推荐他只是欣赏他的才干而已,官家根本没必要把他放在心的。

    他们哪里知道这个被他们瞧不的小小盐仓监,将会成为赵祯手中改革的利剑,一路披荆斩棘粉碎世家的阻碍。

    官员还是从基层走高位比较好,最少他能了解百姓的疾苦,知道朝廷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要不是为了让范仲淹历练一下,积攒政治资本,赵祯恨不得现在就把他提溜回东京城促膝长谈一番。

    决堤的事情已经解决,寇准和王曾就不多留打算施礼告退,毕竟皇帝是不会留饭的……

    可今天却不同,赵祯笑眯眯的对躬身行礼的两人道:“你们今天也被朕训斥了,这是公事,但是到了饭点却不留你们用饭反倒是朕这个一国之君的气量小了些,留下用膳吧!”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躬身:“谢陛下!”

    依然是在后苑用膳,刚刚好能看见夷山的考场,赵祯举起手中的酒杯道:“来,让朕和两位相公为大宋的人才济济举杯同庆!”

    一线喉的酒水下肚,让好酒的寇准眼前一亮随即笑道:“官家文治之功盛况空前,百姓们争相参加科举乃是必然之结果,凡圣德之君,必有贤士相助,这次的科举过后还不知有多少大才被官家收入囊中!”

    赵祯微微一叹道:“是啊!是不少,可惜朝廷所缺的官职安排不下这些才子,到时间反而被人家诟病。如今的朝堂一面是可用之人少之又少,素食餐位者不知几何。另一面却是人满为患,你们知不知道国朝的财政已经快养不起这些人了?”

    王曾皱眉道:“三司钱财丰盈,官家何出此言?”

    赵祯喝了口酒,借着酒劲说道:“朕何处此言?王曾啊,王曾,你还真是……朕这么和你说把,如果是能臣干吏,朕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可如果是思想守旧,办事前怕狼后怕虎,在乎名节比在乎性命还重的人,朕即使用一文钱养他都觉得浪费!”

    寇准和王曾默默不语,他们知道官家这是在嘲讽朝堂中的世家官员,只有世家官员才喜欢保守不思变革。

    赵祯忽然拉住寇准的手说冷声说道:“你觉得世家能和朕抗衡吗?”

    突如其来的一问让毫无防备的寇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对答,他自己也是世家中的一员,要说能就是在找死,要说不能便是在官家面前妥协,这时候他才惊觉自己已经无意中进入了赵祯的圈套。

    见他进退两难,赵祯拍了拍他的手道:“诶!寇相公放手吧!世家没有机会了,朕也不会给世家机会,平平安安的当个财主不比在朝堂中死扛到底要好很多吗?你也看到了,大宋如今之商业完全不似前朝,只要有资本遍地都是黄金,传家数代也不是问题的。”

    寇准深吸一口气,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道:“官家之言老臣谨记,可我世家子弟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以天下为己任,孔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此乃我世家之恒言!”

    赵祯突然哈哈大笑并鼓掌说道:“漂亮话,真真是漂亮话啊!伪君子之言,可耻,可恶,可恨,可惜!”

    王曾能看得出官家此时是气急而笑,否则那白哲的额头不会突起青筋……

    “能把世家的贪婪和**伪装成正直善良的以天下为己任,朕是真的佩服你们,口号喊了这么久不会连你们自己都相信了吧?”

    寇准涨红了脸道:“官家何以如此小视世家?”

    赵祯把酒杯顿在桌道:“因为朕看穿了你们,你们所谓的君子之道,固守成规不善变通,且迂腐至极,但凡有反对你们的声音便会被打压,朕见过好多次了,知道为什么朕把你们弹劾丁谓的奏折留中不发吗?因为弹劾的愈多就对丁谓愈加的有利,其中的关窍你自己去想吧!”

    寇准被赵祯的话惊呆,这怎么可能,哪有说弹劾越多就越有利的?

    端起眼前的酒壶也不用内侍满酒,寇准用大腕一饮而尽,浓烈的酒气冲的他老脸通红活像庙里的关二爷,面对赵祯直直的拜下:“老臣腐朽,请教官家,我世家子弟是不是再也没了出仕的机会?”

    这一下

    把王曾看呆了,这就相当于寇准在带领世家向官家摊牌了。

    赵祯摇头道:“你没听懂朕的意思,朕的意思是世家不是不可以做官,但不能以保护自家利益才去做官,世家中有才干的子弟依然会享受正常的待遇,但是要遵守游戏规则,朕定下的规则!

    荫恩这种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是不要了吧!免得被那些才疏学浅的人拖累了世家,朕知道,世家中真正有学识的子弟也不少,但他们绝不会通过荫恩入仕,而是把荫恩的机会让给那些才疏学浅的人,自己去参加科举,真是好办法。

    这样一来世家中的官员人数便会急剧增加,所以现在的朝堂才会有那么多的世家子弟,开始朕还想不通,大宋开国才多少年,怎么就有这么多的世家子弟混了进来,原来是这种好手段,朕不得不佩服!”

    寇准的脸色一变,伏地而泣道:“世家当然不是官家的对手,尤其是在大宋,已经没了爪牙之力,只是……”

    赵祯打断他的话道:“你觉得这个时候还对朕说这些有用吗?还是把朕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世家好了,多说无益。”

    寇准伏在地脸色变幻,此时他才知道没有了兵权的世家几乎是刀俎的鱼肉,他们丧失了最后的筹码,根本没有什么能抗衡官家的手段,在这个权利就是一切的时代,他们没有一点赢的胜算。

    官家做的一切看似对世家没有什么损失,可名声已经臭大街的世家还不是随便官家怎么拿捏?

第二百四十四章赵祯的腰() 
寇准失魂落魄的走了,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不似之前的意气风发虎视鹰扬,在寇准的思维中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官家的拥立之臣,官家不会对自己太不讲情面。

    但今天他才发现自己错了,早就该相信丁谓的话,年少的官家已经有了一代雄主的魄力,完全不似先帝和太宗。

    王曾扶着寇准微微一叹,他不知道该怎么劝说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都多大的岁数了还放不下心中的执念,可他不知道,人越是了年纪就越发的执着,因为时间不多了……

    赵祯走后苑的假山极目远眺,看到的是寇准的行将朽木,这个为大宋帝国操劳一生的老人被自己打击的有些厉害:“朕的话是不是说的重了些?”

    三才望了望四周,官家这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和自己说话?

    “官家的话一点也不重,他寇老西要是能放得下才叫怪嘞!”

    三才的开解并没有让赵祯好受多少,低声叹道:“希望这些世家能醒一醒,别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其实在赵祯看来,这些世家对大宋朝堂的危害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