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殊一字不漏的说出事情经过,赵祯一边看奏章一边点头道:“这事情朕知晓了,你出外知应天府吧!”

    这个决定让晏殊目瞪口呆也让赵妙元大惊失色:“皇帝哥哥这是不是罚的太重了些?”

    “重吗?朕觉得不重,怎么样气也撒了,回去吧!”

    赵妙元心中忐忑的走了,她觉得还是去王语嫣那里说说比较好,万一就此事毁了晏殊的前途反而是她的不是。

    晏殊抿着嘴道:“臣告退!”

    赵祯头也不抬的道:“你留下,朕什么时候让你走了?”

    晏殊一时愕然,难道官家还有什么交代不成?

    “应天府是大宋四京之一的南京,也是赵氏帝业肇基之所,此处繁荣不比东京城差,先帝在世的时候自驾临应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改圣祖殿为鸿庆宫,并赐宴三日,又下旨修建归德殿,接着又规划京城和宫城。

    这应天府成为咱大宋的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你可不要小看,让你出外只不过是个由头,朕要让你在应天府大展拳脚,你可不是单单顶着知府事而去的,而是要带着礼部侍郎、郊礼仪仗使和集贤殿大学士的头衔去,务必要发展好应天府的经济,文化,也要把兵事抓起来,毕竟应天府有着数量不少的禁军,朕会拍亲卫司的人帮你、”

    原来官家是要委以重任,晏殊羞愧的拜倒:“臣定不辱命!”

    “嘿!可别高兴的太早,等你去了就知道应天府可不像天子脚下的东京城,你知府事也要推行东京城的一府分三衙,虽总揽全局也不能让下面的人蒙蔽了!”

    “是!官家的话臣下谨记在心!”

    瞧他激动的模样,赵祯笑道:“应天府距离东京城也不是很远,把家眷带上,你毕竟才成婚没多久,省的到时间思念的紧。”

    “谢陛下!”

    晏殊走了,三才赶紧把茶水端来递给说了好一通话的官家,赵祯稍稍喝了一口便道:“那个内侍朕不希望再看见,也不能再留在长乐的身边,你去处理掉!”

    三才的手微微一抖又恢复正常:“是!奴婢这就去办!”

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 
天圣四年六月初八,东京城迎来了皇帝的大婚。

    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一样也不能少。

    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王家也能接到赵祯派人送去的彩礼,但赵祯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王家人隆重地送上门。

    对于这次大婚赵祯并不在乎实际意义,而是更加重视政治影响,这是他亲政这么多年来的一次总结,已经十七岁的他亲政了将近四年,谁能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皇帝居然把大宋驾驭的稳稳当当?

    文治武功哪一样不是一代圣君所为?

    文治收复了世家,现在的朝堂上文臣无党争,恪尽职守的办好自己的差遣,武将无怯懦,自从武举过后武将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不光是俸禄上的提高,而且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现在的将门是争着抢着要去军校镀金,没办法,文臣只认可从军校走出的武将,因为在军校可以接受系统的学习,不光学习带兵打仗,还要学习文化和各种军事上的细节,为此开始了不知多少的军事科目,此时的军校生中有不少是原先温文尔雅的士子。

    百姓们熙熙攘攘的挤在南门大街的尽头,整个御道的两旁都被占满了,为的就是要一睹皇后的风采,和皇帝的天颜。

    可以说整个东京城都是在围绕赵祯公转的,它因为官家的喜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为官家的怒而噤若寒蝉,此时的东京城化为欢乐的海洋,到处是张灯结彩的酒楼和狂欢的人群。

    谁都知道官家的皇后是王家的小娘子,王家附近的人也特别的多,都想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走出母仪天下的皇后。

    王家豪右,为了女儿也是豁出去了,一大早就在桐树巷的家门口摆开了流水宴席,请的是蔡记最好的大师傅掌厨,号称要三日摆宴款待前来道贺的宾客,路人过往皆能上桌饮宴。

    这是**裸的炫富,蔡记的掌勺大师傅的菜可不是有钱就能吃得到的,更何况是请来做酒水宴的掌勺?

    赵祯给的纳采礼小山似得推进王家的库房,王蒙正腆着个大肚子笑眯眯的连连点头,这闺女嫁的不亏,官家次的不光有金银,还有市面上买不到的白瓷提花茶壶和红茶,听说这些都是专门出口大食的,为的就是框框那些茹毛饮血的蛮人。

    看着一车车的彩礼,王蒙正微微一笑,这女婿端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自家闺女说过,官家用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从大食国换取大宋最紧缺的战马和冶铁技术,这可是大宋最紧缺的东西。

    自己即将成为国丈,谁见了自己不是客气三分?

    看着颤颤巍巍走进内院的老对手,王蒙正心中得意可脸上却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哎呀呀,老兄怎么亲自来了,族弟不是派人去府上接您了吗?”

    王随挥了挥手长叹道:“在我面前你就莫要装腔作势了,你赢了!”

    王蒙正见他服软随即改口道:“族兄哪里的话,说这些不就见外了吗?无论如何语嫣也要唤你一声族叔才是,再说你我现在年纪都大了,再不能逞强,没了官职正好乐得清闲,子孙自有子孙福不是?”

    “你说的轻巧,你家是有福气了,可我家怎么办?我不管,你无论如何要让我那侄女为我家后辈谋个出路!”

    王随说完就拉起王蒙正的手,非要闯不远处的绣楼。

    这如何使得,王蒙正甩手道:“你这老货,老了老了还耍起无奈来了,待会语嫣出来见礼你自与她说便是,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拉下这张老脸来!”

    “你都赢了还想怎样?以后你就是王氏的族长了,我便做个长老也不行?”

    “此话当真?”王蒙正惊讶的望着王随,拉着他到绣楼前的小亭子中为他斟酒道:“此事可开不得玩笑,你就心甘情愿的把王氏族长一位让给我?”

    王随端起酒杯闻了闻,眼睛猛然一亮从中爆发出一丝闪光道:“当然,现在我在占着族长之位已经没什么用,咱们王氏一族向来是位高权重者领头,你这大宋国丈难道还不够格?”

    王蒙正笑道:“如此一来你就要听我的了,你能甘心?”

    滋~滋~王随喝了一盏美酒咂嘴道:“有什么不甘心的,你还能不管不顾我三槐堂不成?再说你也就帮帮我这一脉,临川一脉没甚的关系。”

    王蒙正微微摇头道:“你家我不能帮,官家已经给了三槐堂一条后路,我再出手相助难免惹得官家不高兴,你也是知道的,官家虽然刚刚大婚,但却早已亲政,现在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我要是贸然帮你,怕是会被官家所厌,到时间就真的难办了。”

    王随听了非但没生气反而微微点头:“你说的有道理,现在还是不要招惹官家的好,等风头过了,有你这国丈和我那皇后侄女吹风应该能让我三槐堂起死回生!”

    王蒙正应道:“这就对了!所以谁家都能出事我家不能,当初我选官家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东西你是不知道也看不见,官家的能耐远不止这一点,我算是看出来了,官家想做太祖没做过事情!”

    王随握住酒杯的手微微一颤:“什么事情?难道是全金瓯?”

    “全金瓯?呵呵,你太小看官家了,说不定他想恢复盛唐雄风也说不定……”

    “盛唐?!”

    王随一把拉住王蒙正的手到:“要是恢复盛唐雄风,不光要西收党项,还要北击契丹,南逐大理,收回关内道不说,连关内突都要收回,这……这也太大胆了!”

    王蒙正笑道:“大胆?实话告诉你官家不光这么想了还这么做了,我王家多年在榷场经营,官家早已知晓,便派人和我联系,让王家的商队在来往榷场贸易的时候派出皇家的间人前往党项和契丹,目前为止党项已经被完全渗透,而契丹却还差一些,毕竟他们的王庭在遥远的北方。”

    看着王随大惊失色的表情,王蒙正又道:“你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什么时候?”

    “官家亲政的第一个月!”

    “什么?!”

    王随悚然一惊,看来世家在他的手上输得不冤。谁能想到一个刚刚年满十三,亲政才一个月的官家居然有如此高瞻远瞩的眼光。

    “要是陛下真的能恢复盛唐雄风,那我世家真是有眼无珠了!”

    俩个老人就这样坐在小亭子中喝酒闲聊,畅想着盛唐的雄姿,在宋人的心中,盛世莫过大唐,宋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只崇拜唐朝,因为在那个朝代有着大一统国家和前无古人的领土,北至西伯利亚的小海,南至南海,东至大海,西至咸海。

    连阿拉伯半岛都是大唐的邻国,怛罗斯之战才收住大唐铁蹄的征战步伐。

    这个恢宏的盛世给了兵事不利的宋人以无限的遐想和自尊,原本在他们看来盛唐是盛唐,大宋是大宋,大宋也许永远也走不到盛唐的距离,但现在人们的观点开始改变,赵祯这位年轻的官家出现,给了人们以希望。

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 
赵祯已经在大庆殿中等待许久,身上的衮服随着他的来回走动轻轻飘起,丝绸的质地就是这样的轻盈,还好有三才在后面跟着不时的帮他系紧腰带。

    彭七作为仪仗使穿着威武霸气的全身步人甲,这是一种全面包裹的铠甲,算是军械司的新产品,用的依然是铁片锻造而成,但每块步人甲铁片都是经过更为先进的冷锻技术,这其实就是后来出现的铁浮屠,只不过相比铁浮屠这套步人甲的防护性能更高,但也更重。

    关于板甲的研究,已经被提上了军械司的日程,板甲比起步人甲来更加的轻便,也更坚固,而且最重要的是省钱减少生产成本。

    但是板甲的工艺却远比冷锻甲更加复杂,锻造大型弧型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在大宋还不是很成熟,将作监和军械司两部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谁先制造出来板甲就会获得赵祯的奖赏,而且会成为两处合并之后的领头人。

    将作监即和军械司将要合并,成为大宋的新衙门,武备司。

    而夷山上的军校也将正式更名为军武院。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将作监中把军士相关的部门抽调出来和军械重组,并把剩下的部门划归到行政中去,这是特事特办的新制度,只要能提高效率,赵祯就会做出改变。

    并且这一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朝臣称赞,毕竟谁也不想办事的时候跑错衙门,这下好了,装备事宜就去武备司,其他的都去将作监。

    彭七身穿厚重的盔甲站在太阳下热的直冒汗,还是三才机灵,小跑着到他身边道:“你这傻子,就不会在大殿的廊柱下待着?非要在御阶下逞什么能?”

    彭七憨憨一笑拍了拍脑袋:“还是你想的周到,俺这就凉快凉快!”

    但当他刚刚转身便看到三千人的亲卫都站在烈日之下,又赶紧回到原位:“还是算了,俺们这帮人都是官家的亲卫,他们又都是俺的老部下,岂能让他们站着俺一人独自凉快的道理,即便官家不怪罪,俺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三才也不再规劝,微微一叹随即转头道:“俺这就给官家说说,看能不能给准备点冰饮子,这么站下去铁打的人也吃不消!”

    彭七抱拳道:“那就多谢大官了!”

    “跟我客气啥嘞?!”

    赵祯得到三才的提醒才想起大殿外的仪仗士兵,忍不住在心中埋怨起自己,这些仪仗亲卫都是从东宫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几乎是嫡系中的嫡系,是他们到彭七面前请命自己才用他们的,否则谁愿意把自己的亲卫送到太阳底下晒着?

    赵祯走到大庆殿的门口看着太阳下依然如标枪般挺直的亲卫微微点头道:“给让宫中闲着的内侍宫女给他们送去六尚局的冰镇梅子汤,要是有一个中暑朕拿你是问!”

    “奴婢这就去办!”三才和陈彤大声招呼就亲自去六尚局了,他是和这些亲卫一起守护过东宫的,要说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现在官家下旨,那还不麻溜的准备?

    现在的上四军也不比之前了,经过亲卫司的改造,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都是禁军的精锐部队,是禁兵中的上兵,东京城的百姓把这种接受过亲卫司改造行新军礼的上四军叫做:天子四卫。

    今天捧日,天武,龙卫,神卫齐出接管了东京城的防务,虽然他们不能在官家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