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蕃军瞬间就老实了下来,没有出现鼠三最担心的哗变……

    悄悄的拉了拉范雍的衣袖,鼠三悄声问道:“您怎么肯定这些蕃军不会闹事哗变?”

    瞥了眼地上圆滚滚的脑袋,范雍冷冷一笑:“哗变?他们倒是敢!现在没了李仕彬的率领,他们只能听从我大宋的安排,此时蕃军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哗变?党项人能放过他们?别忘了李仕彬可是死在李元昊的手中,党项人会相信蕃军的投靠吗?”

    鼠三瞪大了眼睛:“这么说你是看着李元昊把李仕彬弄死的?”

    范雍一甩衣袖,鼠三面前瞬间就多出一位睿智的老者:“李仕彬不死,蕃军何以被大宋收为己用?”

    悄悄的和范雍拉开一点距离,鼠三伸出大拇指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没想到看着一副慈眉善目,忠厚长者模样的范雍居然有着么险恶的用心,但这在范雍看来没什么,只要为了大宋,耍点手段又算得了什么?

    何况那李仕彬是自己找死,视百姓为牲畜,是国法为无物,他不死谁死?

    但谁都不知道,其实李仕彬铁壁相公的名声就是范雍让人放出去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战前准备(下)() 
鼠三算是明白了,眼前的老人就是一个披着羊皮的饿狼!

    五万的蕃军在他的手中被训的服服帖帖的,谁说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高高的旗杆上如风铃一般吊着的都是违反军纪的人,这范雍的身上全然没有文臣的慈悲和优柔寡断,完全是军法如山的铁面相公……

    鼠三知道范雍是在帮他做恶人,这老头还不坏,知道自己作为蕃军的主帅不好直接立威,于是他便充当了立下规矩的恶人,反正他是振武军节度使,有权管辖境内的蕃军。

    虽然此时的蕃军和守城的禁军相比还差了不少,但好歹可堪一战,八万人的部队阻挡十万党项军,依托城墙地利,和器械帮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鼠三得到官家的密令,如果党项人攻城便死守待援,延州城正好在绥德军和保安军的保护之下,俩个军州就如铁钳一般蓄势待发,这也是为什么延州的防卫如此松懈的原因。

    看似李德明带着十万大军围困了延州城,但其实是大宋在围困党项大军,可惜绥德军和保安军的战力不是很强,否则早就可以合围了,只有在延州城被围困的时候才能发挥俩个军州的作用。

    而如果党项人要退走,则不惜一切代价的阻拦,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出城追击敌军……

    眼前的局势可以说是对大宋再有利不过,范雍在看过黑手的情报后便立刻派人组织犒劳党项军的物资,以范雍的智慧很容易看出官家现在最希望延州城起到什么作用。

    一车车的陕西面食,一群群的雪白绵羊就这样被送出城去,领队的是蕃军的一个小校,精通党项语言的他最适合这个差遣,而且范雍为了使得党项人相信,甚至告诉这个小校延州城对党项基本不设防,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朝堂的打算,并让这个小校称呼李德明为西平王。

    鼠三看着离开的物资队伍心中有些遗憾,要是犒劳的东西再多谢,要是能在物资中放上军械司秘制的毒药,要是手下不是蕃军而是官家的亲卫司。

    嘿嘿,说不定他能大败李德明的十万党项军也说不定……

    范雍粗暴的打断他的白日梦,现在对延州城所有的守军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城防,一定要防守主延州城这是首要的任务,所有的三弓床子弩都被假设到城墙上,狰狞的弩箭已经准备就绪,只要木槌锤下,便能让这战争利器飞射而出。

    鼠三带人给每个三弓床子弩做伪装,巨大的苫布盖在三弓床子弩上,再在上面涂上黑漆,白天远远看来就像是黑色的石头,晚上在夜幕的掩护下根本看不清城墙上到底有什么。

    城墙上所有的哨位都是三个人,一人站立,两人蹲伏,在对面的党项人看来城墙上稀稀疏疏的没多少兵丁,可如果在城内看去,城墙上则是密密麻麻麻的好多人。

    鼠三惊讶的望着范雍,没想到这范雍垂垂老矣的样子,居然对守城一道这么精通,看来他是不善于进攻,而是善于防守啊!

    范雍亲自查看了城防之后才安下心来,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和鼠三走下城墙的时候还特意的检查了一下地上的听瓮,毕竟李元昊就是带人从地道中进城的,万一党项人故技重施就真的是侮辱他的智商了。

    相较于延州城的繁忙,对面的党项人则轻松许多,连依附宋人的蕃军都前来送慰劳品,这场战争还能打的起来吗?

    李元昊坐在一块虎皮上望着脚下的蕃军小校道:“大宋皇帝真的同意给我党项名分?”

    “那还有假嘞?!大宋皇帝可是一言九鼎的,小的听范知州说了,不光恢复咱党项定难军的称号,还要给大王封西平王呢!封王在大宋可是从未有过的!连宗室封王都是一代削一代,可见官家给出的诚意!”

    上首的李德明听的微微颔首,可李元昊却不买账,仓啷一声长剑出鞘,锋利的夏人剑毫无阻碍的剁了小校的胳膊,在惨叫声中嗤笑道:“西平王?西平王算什么!我党项要的是大夏国!要的皇帝位!一个小小的西平王就把我党项十万儿郎大发了?”

    地上惨叫的小校忍住伤口传来的阵阵疼痛苦笑道:“小王子说的哪里话,大宋为了显示隆重向来都是从低到高慢慢的敕封,先把西平王拿在手中才是正理,接着不就是大夏国了吗?小的听说西平王的车驾,仪仗,用度,都已经出了东京城,正在朝延州马不停蹄的赶来嘞!”

    李元昊还要动手,可上首的父亲却阻止了他:“嵬理,算了这事情与他无关,你就是杀了他也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克制住你内心的杀意!”

    李元昊抿了抿嘴恨恨的还刀入鞘,在他看来眼前这小校和大宋一样,即使死到临头也要装可怜的无谓挣扎一下,西平王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封号而已,父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党项要的是建国立嗣,不是什么狗屁不如的西平王!

    李元昊自信如果是他带兵攻取延州城的话,不出三日就能拿下,小小的延州城怎么能阻挡得住党项十万儿郎的攻伐?

    为了弥补小校失去胳膊的损失,李德明慷慨的赏了他一块金饼和一块白玉圭,在小校欢天喜地的歌颂中,李德明感觉自己和赵宋的官家没有什么区别,他十分享受这种赏罚大权执掌在手的感觉。

    想让人哭,人笑,他说的算,想要人生,人死也是他说的算!

    但此时的大宋官家赵祯却一点也不享受手中的权利,在他的眼中,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意味着天下最艰巨的责任。

    当一个君子之国的帝王需要的是如狐狸般的狡猾和如猛虎般的凶狠果断,现在的大宋就如一群绵羊,赵祯迫不得已的要把自己变成狐狸和老虎,这样才能使得大宋不受欺负,反之亦然……

    站在东京城守卫最为严密的封丘门上,目送着几面上书捧日,龙卫等字样的大旗离开,赵祯微微一叹:“也不知这次西征党项能否顺利,只愿这些大宋儿郎能囫囵个的回来。”

    三才脸色一变的惶恐说道:“官家万不可说此不详之言,大军西征乃是国之兵事,以吉言相衬必然如意……有彭七,李酒,大力等人,还有杨怀玉河狄青,个个都是咱大宋军武院的顶梁柱,此次西征必然是顺顺当当的!等收复失地,官家还要去太庙告慰祖宗嘞!”

    六万大军就这样在三才的祝福下离开了,赵祯依然不动,直到大军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上才微笑着对三才说道:“你倒是一张巧嘴,如果真如你所说,大军凯旋之日朕必重重有赏!”

    “那奴婢先谢谢官家!”

    六万大军步骑协同,还带着辎重,一路上的补给都是个大问题,还好丁谓命三司早早行文沿途各州府准备,并给大军配发了炒面军粮,这才解决了大军的后顾之忧。

    大军的行进速度一定没有党项使者快,但是多少不会差太多,使团晚上肯定是不赶路的,而狄青和杨怀玉从东京城或买或抢的搞了一大批板车把禁军分为两班,日夜不停的向环州而去,他们要和西北禁军中的精锐,折家军联手进攻盐州和洪州!

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将,西征() 
已经是天子四卫的上四军在出了官家的视线后便收起了招摇过市的大旗子,狄青和杨怀玉两人几乎同时行动,一个照顾前军一个照顾后军。

    两人只要上了战场就在无时无刻的较量着,竞争的火焰在两人的属下中燃烧,这是赵祯特意给两人引到的良性竞争,毕竟在赵祯看来,部队中的良性竞争是促进成长与前进的动力。

    大宋,不,是整个华夏民族都是一个崇尚个人勇武的国度,不管是现在的大宋还是千百年后的中国,百姓们对个人勇武的崇尚就从未停止过。

    赵祯不否认人个人勇武对人们的促进,并且产生了许多振奋人心并且改变历史的人物,甚至是国家英雄。

    但一个人的个人勇武相比起一个团结的群体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赵祯曾经试验过,让宫中战斗力最强的带御器械对付亲卫司的一个班,接过可想而知,在战阵和默契的配合下,单挑能力爆表的带御器械被打成了猪头,但不得不承认这货撑了许久……

    个人勇武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一个班的带御器械和一个班的亲卫司火拼的时候,显然带御器械占上风,最后赵祯得出结论,个人勇武可以提高一个战斗小组的能力。

    而且古代的武术和后世的区别很大,在大宋看到的武艺完全是为了更快,更高效的击杀敌人,而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套路,即便有也是更加类似于擒拿格斗的军体拳。

    无疑华夏民族是智慧的,利用武术加强了个人的勇武的能力,用以把个人的战力发挥到极致,赵祯可以肯定的说此时的欧洲人和大宋人比武的话,说不定会送一块欧洲病夫的牌匾。

    赵祯很奇怪,大宋的许多东西别说是放在明朝,就是放在改革开放之后都是不错的,可在他的记忆中却没有记载,这也许是经过蒙元的毁灭,中华历史出现了断崖式的隔断所造成的吧!

    轻轻抚摸着城墙上的三弓床子弩,这玩意的有效射程甚至能达到后世狙击步枪的距离,虽然精度不是很高,可这玩意在檀渊之战的时候射杀了辽国大将萧挞凛!

    但在中国之后的历史中却没有办法复原出来,可见其中的精妙在那场历史浩劫中被抹去了……

    冰凉又锋利的钢铁箭翎让赵祯回过神来,此时出征的大军已经消失了最后的一丝影子,为了这次征战,赵祯派出了精锐的却没参加过战争的天子四卫,虽然经过亲卫司老兵的改造,但只有上过战场才能磨砺出他们的锋芒。

    东京城四十多万禁军被派出去了八分之一,本来赵祯是打算用十万人的,可是经过枢密院和中书省的商议,六万人足够了,毕竟还要和西北禁军共同作战,满打满算的也有十多万人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玮提出的建议:“狄青和杨怀玉两人最多掌兵三万就到了极限,再多便会力不从心,反而拖累全局。”

    赵祯对曹玮的话是相信的,毕竟曹玮也是大宋的名将,而且对付党项人有着屡屡战功!

    曹玮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

    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求真宗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朝堂准许。在得知朝堂居然因为忌惮辽人而错失良机之后仰天长叹:“党项兴矣!”

    之后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并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

    这样一个有眼光,有手段的武将赵祯怎么能弃而不用?

    这次对党项的战争就是用曹玮的计划,他是赵祯重要的参谋之一,并且曹玮也感受到了官家的信任,在他看来将门肯定是要遭受官家排挤的,可事实却是将门非但没有遭受排挤,后辈还得到了进入军武院学习的机会,在军事上更是参考和尊重将门的意见。

    让曹玮感受最深的是赵祯组织的一次推演,无论是将门还是普通武将,都被官家召集到了枢密院中,大门一关便对着沙盘进行推演和筹划。

    与世隔绝的房间中,武将们从提心吊胆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到官家拿出黑手的情报绘制山川人文等等,曹玮觉得好久没有这么畅快的说话了。

    甚至在出门后才发现,原来天已经大亮,众人包括官家在内为了西征的细节讨论了一个晚上,自此之后,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