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身份只有寥寥几人知晓,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

    赵祯舒服的躺在吊床上,肚子上坐着大儿子赵旭,老二显然是个多动的性子,即便杨采薇把他放在赵祯的胸口也没用,小家伙总能从吊床上翻下来,并且摔了个屁墩也不在乎。

    赵祯只能看着他发出感叹:“多么向往自由的心啊!”

    薇拉剥开一片橘子塞进赵祯嘴中:“昀儿就是活脱的性子,最不喜拘束,将来一定是个”

    杨采薇显然不喜欢薇拉的夸奖,在她看来性格儒雅,能坐得住的人才能继承那个高高在上的位子,就如正坐在赵祯肚皮上的赵旭。

    这孩子总是一副老成的模样,也不知王语嫣是怎么教的,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在官家的肚皮上坐的那么久也不乱动,不吵不闹的样子最适合那张椅子……

    赵祯不管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反正两人都知道绝不能触碰自己定下的底线,她们都没搞清楚一点,谁坐上那个牢笼般的位置最后还是自己说的算。

    稍稍逗弄一下肚皮上的儿子,赵旭发出咯咯的笑声,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整天跟个小大人似得有什么意思,孩子活泼的天性都被剔除掉了还是孩子吗?赵祯要的是儿子不是少年老成。

    翻开鼠三的密折专奏赵祯微微叹息,没人比他更清楚羊苴咩城一战大宋所付出的代价,五千精兵被宋平以货物的名义悄悄的运至城内的藏兵洞,赵祯都不敢想象五千人挤在一起吃喝拉撒的模样,也不知这些可敬的将士们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羊苴咩城的地下被掏出一个巨大的空间,以至于战争过后还要让工匠们把它加固起来留作永久性的藏兵洞。

    那一夜五千精兵倾巢而出,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最近的城门,五千人的行动当然惊醒了城中的守军,五千人浴血奋战,损失惨重,即便有再好的装备在人海战术面前也显得无力,占领城门的五千精锐只剩下了三千人,短短的一个时辰内便有两千袍泽战死。

    剩下的三千禁军就如发了疯似得死死占领城门,他们绝不能后退一步,否则那些战死的兄弟就没有意义了,为了大宋,为了袍泽,为了即将到来的兄弟他们别无选择。

    这一战血流漂杵日月无光,就连黑手那些负责刺探情报和隐藏身份的内应都参与到夺取城门的行动中,从鼠三的密奏中赵祯能看的这一战的惨烈,宋平身中数刀力竭而死,黑手大理所部几乎十不存一。

    但他们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战争的胜利,当狄青的数万精兵到达城下的时候,城门洞开!

    援军的到来也使得鼠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钢铁洪流直直的开进城中,羊苴咩城守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宽阔的街道最适合陌刀手排成队列的推进,大军避过房舍直直的扑向大理皇宫。

    段素兴躲在寝宫中拥着嫔妃瑟瑟发抖,他万万没想到大宋的报复来的如此迅速又残酷无情,段素兴几乎是哭嚎着呼唤高智升的名字,在他看来相国一定能知道该怎么做。

    确实,高智升这个相国在为大理做最后的挣扎,他站在皇宫的城墙上大声疾呼,为这个即将倾倒的王国做最后的抵抗,这是他的梦想之地,他还有许多远大的抱负没实现,他还没有为高氏建立国家,他还没有废掉段素兴,他还没有享受权利的时刻~!

    但抵抗是无力的,突然攻进都城的宋军让羊苴咩城颤抖,百姓们在发现宋军并不会骚扰他们之后便紧紧的关上院门,从院墙探出头,远远的瞧见宋军已经把皇宫团团围住,宫外的守军却几乎没什么动静,从其他城门传出一阵喧闹就很快被镇压。

    黑手在宋平的帮助下渗透了大理守军的底层军官,宋平对他们的许诺很简单,等到大宋军队围困皇宫后他们再倒戈也不迟,这也是为什么宋军直扑向大理皇宫的原因。

    绝望的高智升看着守卫皇城的常备军不断的被弩箭射杀,而他们的弩箭却在宋军的盾牌上无力的滑落,宋军的弓弩手却站在常备军的弩箭射程之外。

    云南气候潮湿,木质的弩箭基本上很难射远,而宋军的钢臂棘轮弩却一点也不受影响。

    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大理皇宫的一段宫墙为之坍塌,升腾起的烟尘中传来阵阵惊恐的惨叫,这也让剩下的守军精神开始崩溃,许多人丢下兵器向宫墙外逃窜,在毁灭的大势面前即便是高智升也无力回天。

    一切的一切都是宋人早就计划好的,只有到了这个时候高智升才恍然大悟,从一开始宋人就发现了他心中的野心,也是宋人利用了他的野心,自己当初就不该默认宋平的提议,也不该促使大理出兵成都府,从现在的一切看来这都是宋人的计划!

    但此时发现为时已晚,狄青已经带领精兵杀进了皇宫,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推进一边大喝:“大理国灭,收归王土!降者不杀!”

    高智升聪明的选择放弃抵抗,此时再死撑已经完全没有意义。

    赵祯轻轻的合上鼠三的密奏,高智升在城墙上被抓,段素兴在女人的裙子下被抓,看来他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两人了。

    有能力的当然要杀掉,比如高智升,没能力的却要给他一点好处,让大理的百姓看到自己这位皇帝还是相当仁德的,即便是亡国之君也不会杀掉,想想太宗囚禁李煜的事情,赵祯决定让段素兴作为云南之地的藩司长官。

    以段素兴的性格,怕是还会压榨云南百姓,但那时的云南已经不是大理而是大宋的领土,应天意,顺民心,赵祯可以堂而皇之的剥夺段素兴的管理权并让大宋官员全面接手,两相对比之下云南之地的百姓一定会明白在谁的统治下最好。

第四百章 宣扬文治武功的作用() 
大宋南征大理的战事很快在党项和辽朝传开,如此迅速的灭国之战让天下人目瞪口呆,狄青率领数万人在大理氏族的带领下绕过关隘直取大理羊苴咩城。【。aiyoushenm】

    整个都城的战斗只用了短短两个时辰便结束,大理国相国高智升被活捉,皇帝段素兴一同被擒,这是党项与辽朝都始料不及的。

    如此迅速的战斗但惨烈程度却不是很大,大理羊苴咩城的守军伤亡也甚小,大宋的军队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只要缴械者便会留下性命,毕竟这些常备军多是大理的宗族子弟,赵祯还要留着他们有大用。

    少数民族的自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这能最大程度的安抚亡国之人的情绪。

    赵祯躺在吊床上舒服的晃着,在别人眼中大宋只用了短短一天时间便攻占了大理都城,可他们岂知大宋为此付出的努力足足有半年之功!

    对赵祯来说攻伐大理的战争从半年前便开始了,但宋平的战死让赵祯扼腕叹息,他是黑手培养起来的外族密谍。

    大宋对外的密谍还是要以外族为主,汉人的面貌长相太过明显,黑手在辽朝和党项的密谍多是以客商的身份世人,真正能为大宋效力的辽人和党项人并不多。

    但商贾的身份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掩护,即便是辽人知晓这些商贾中有密谍也是无可奈何,这就像是大宋给他们的毒药,不吃都不行……

    就在赵祯思索着如何培养更多密谍的时候,三才走进落英缤纷的御花园,小心的避过地上各种各样的玩具走到赵祯的吊床边上道:“官家,敌酋授首,大军将会在回城后宣德门献俘!”

    赵祯微微点头:“知道了。”

    平淡的语调让三才有些怀疑,听两府的相公们说,灭国之功已经算是武功中最为荣耀的一项,如今大理基本已经平定,这对官家来说应该是极为兴奋的一件事了难道官家又在为什么事情烦心?

    显然三才不知道在赵祯的脑中光有武功是不行的,文治武功当然要有文治,而对大理的文治要比武功重要的多,为什么要攻取大理?不光是因为它是华夏故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的自然资源。

    一个贫穷的云南可不是赵祯想要的云南,他要一个繁荣富庶的云南路!

    发展云南成为赵祯案头最重要的规划,派遣何人赴任云南路转运使执掌一路财赋这个问题困扰赵祯许久。

    要找一个懂得财计的官员对朝堂来说还是很难的,毕竟文官都是想着如何治理好当地的治安和民风,每年勘磨的时候越是民风淳朴的地方官员越能得到升任,这已经形成一种定例。

    即便是晏殊在应天府做知府事时也是更多的考虑如何教化百姓,所以应天府的书院是大宋办的最好的地方,就连东京城都不能相比。

    蔡伯偂故强梢允と握庖恢拔唬扇绻汕膊滩畟‘去,赵祯都能想象朝中的上疏会把御书房堆成什么模样。

    对经济重视的朝臣中也只有丁谓合适,但赵祯舍不得这个财计冠绝大宋的三司使离开朝堂,这几年丁谓把大宋财计整理的井井有条,每年朝廷的收入,开支,预算,等等都是他一手操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前赵祯不打算动丁谓。

    无奈的翻开一本奏疏,上面的赫然写着阻止狄青任职枢密副使的话,赵祯大奇。

    这时候的狄青在大宋几乎风头无两,灭国之功甚大,无人在这时候否定他的才能,但这本奏疏明确指出狄青出生兵伍不可为执政,此乃有违法度。

    王举正?赵祯对这个名字有一点印象,他曾经上疏中书省要求加强对一赐乐业票号的管理和监察,但中书省的相公们却并不重视,直到赵祯自己开始对一赐乐业人的票号打击,这才引起朝中官员的重视,也是王举证首先提出关税监督之力要加强的。

    这人对财计的嗅觉可比政治要灵敏许多,赵祯计上心来不如就让他担任云南路转运使,如此一来既不用担心他继续参奏狄青,又给云南路找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好官员。

    赵祯可是打算保护好狄青这个难得的帅才,如今大宋的军武院培养出的将才不计其数,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对中外经典战例的研判,武将的水平也愈发的高了。

    武举赵祯可以随意的出题,想怎么改变都行,但科举却不能擅动,即便是加入格物科也不能改变进士科的儒家经典,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

    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需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则学而无用,在强大的儒家教条面前,即便是赵祯这个皇帝也不能轻易改变科举的内容。

    看着肚子上的儿子,赵祯笑了笑,现在考虑这些还有些为时尚早,教育改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已经会蹦蹦跳跳的灵儿正带着自己的弟弟赵昀玩的开心,赵旭显然是嫉妒的,渴望的小眼神看的赵祯微微苦笑,伸手抱起他放在灵儿的身边,孩子嘛,就是要玩的……

    赵祯已经习惯在后院中看奏疏,相比大宋的其他皇帝他算是最勤勉的一个。

    过几日狄青便会回京,在此之前赵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一件便是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

    这种自吹自夸的事情赵祯是不屑去做的,但架不住朝中的奏疏,连一向刻板保守的鲁宗道都接连上书催促,可见这次南征对大宋来说意义非凡。

    整个皇宫的禁中是决不允许皇帝以外是男人进入,赵祯本打算在后苑接见鲁宗道等人,可一想起他刻板的表情赵祯决定还是多费费脚力,况且现在的后苑已经变成了子女们的游乐场,自己闲暇无事的时候多会做一些而是的玩具给他们,木质的滑梯,跷跷板,小木马,不倒翁等等这些让他们流连忘返。

    虽然皇子公主快乐了,可儿童乐园的场景确实不适合作为议政之所。

    垂拱殿中,两府的相公们寂静无声的等待着皇帝的出现,脚步声从华美的蜀锦后传来,赵祯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钟鼓齐鸣,年迈的王曾率领两府相公高声贺道:“陛下文以安邦武以定国,开尧舜之治世,百姓享太平之年,如今南征大理,去国夺爵,如此武功乃大宋之幸事亦是百姓之幸事,恳请陛下至宣德门与民同乐!”

    赵祯微微抬手道:“善,今夜朕与皇子公主同登宣德楼,为大宋庆!”

    众人再拜而起却表情不一,王曾的表情面带微笑,丁谓则是欣喜居多,而鲁宗道却是严肃至极,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赵祯此时才知道,宣扬文治武功最重要的便是给百姓以信心,这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有着莫大的作用,虽然所费颇大,可如今的大宋耗费的起这种“小钱”,花上这点钱办成的却是花在多钱也办不成的是,民心可不是钱所能买来的……

第四百零一章 盛世与恐惧() 
无论赵祯这位皇帝做的有多么好总会有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