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宰相的庞籍出班,把话题拉回了南海的事情上:“启奏陛下,南海之地的麻逸已被我大宋拿下,我朝的移民也开始迁往,是否派遣官员前往为百姓入籍,管理地方政事?”

    赵祯惊讶的问到:“广南东路已经开始移民了?”

    庞籍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广南东路,福建路之百姓早已闻讯王师南定,多有远渡之人回乡奔走相告,麻逸土地肥沃,不用浇灌便自然长出稻米,一年三熟乃至四熟都是常有之事,百姓自然乐意,况我大宋海船四通八达,往来与此几与内陆无异,农人何不趋之若鹜?”

    赵祯笑了笑:“民间俚语有云:树挪死,人挪活,百姓会用自己的双脚去选择,如此甚好!”说完又感慨的对朝臣说道:“诸卿可见,如若我大宋昌盛,各地百姓自然降服,安分守己过活,痴愚之人才会谋反叛逆!”

    赵祯说的是大实话,谁都知道百姓有好日子过就绝不会冒着杀头危险去谋反,朝臣们齐声道:“陛下圣明!”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今天大朝会上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国家政事通达,百姓生活安定,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美好的事情?

    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孔道辅上奏了:“启禀官家,西京之地固守中原,不可小觑,望陛下审时度势,迁都为上!”

    所有的朝臣几乎都是惊讶的望着这个圣人子孙,这老小子莫不是疯了?!居然还敢提迁都之事?

    陛下早就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此气壮山河之势,岂有收回之理?难道你想让陛下自己打自己的脸不成?!

    对于这位圣人子孙,赵祯还是足够有耐性的,毕竟他代表着孔家,而国朝对孔家的尊重也是相当高的,自然不能开口训斥。

    不用赵祯自己说话,范仲淹便出班道:“现国家太平,岂可有迁都之议,但西洛帝王之宅,负关、河之固,边方不宁,则可退守,应经营之,太平时居东京,急难则居西洛险固之宅,以守中原。”

    这算得上是中规中矩的回答,以大宋如今的国力,基本上遇不到所谓的急难之时,谁不知道范仲淹这是在否定迁都,唯独吕夷简不满的开口道:“范待制此言差矣!经营西京过于迂阔,只是务名无实罢了。”

    范仲淹才学出众,一路上都得到赵祯的其中和任用,自然有些不满,转头道与他辩论起来,这在大朝会上是常有的事情,要说口才范仲淹确实甩了吕夷简三条大街不止,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出口成章,四篇策论不用纸笔便脱口而出,其中多有批评之语,一时间满朝文武为之惊叹。

    吕夷简大怒,痛诉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这下乐子就打了,范仲淹乃是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虽有参政之权并无议政之实,被吕夷简的话怼的张不开嘴。

    赵祯算是看了一出好戏,两人的辩才可谓是不分高下,范仲淹实事求是,而吕夷简釜底抽薪,但赵祯知道两人再怎么争吵也不过是明争,而并无暗斗,所论也属国事而非私仇,言语间透出一些君子之风。

    “两位卿家都扯远了,孔道辅所上乃是迁都,你二人之辩乃是经营与否,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何况在朝堂之上争辩的面红耳赤有失体统,两人各自罚俸半年以儆效尤,朕念尔等恭忠国事,赏玉带两匹,望尔等不忘初心!”

    皇帝都来劝架了,那自然要买面子的,范仲淹和吕夷简大礼拜下:“臣等知错!”

    通过两人的争吵赵祯就能看出绝大部分的官员是不像迁都的,不光不想,甚至不愿下功夫经营西京,瞟了一眼刚刚出班的孔道辅,赵祯微微一叹,这老学究的固执还真是厉害。

    “散朝之后,孔道辅留下对奏!”

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诱惑() 
被皇帝点名留身奏事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但此时的孔道辅却只能苦笑,皇帝的表情显然不好看,这种玩味的眼神让他有些无地自容,仿佛把人心扒开,把最阴暗的部份放在阳光下照射一般。

    “孔道辅知道朕为什么把你单独留下吗?”

    身体微微一颤孔道辅躬身道:“因为臣坚持迁都……”

    赵祯收起玩味的表情,严肃的摇了摇头:“不对!”

    见官家表情严肃,孔道辅忐忑的说道:“因为臣一再坚持?”

    赵祯笑了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乃君子之风,何错之有?!“

    孔道辅真的不知道什么了,只能无奈的说道:“官家恕臣愚钝,着实想不出错处。”

    赵祯失望的叹了口气:“因为你的愚蠢,明知自己被利用还依然如此执着,这便更是愚蠢至极!”

    赵祯的话如一支利箭射穿孔道辅的胸口,把他心中的那一点阴私之事大白于天下。

    颤颤巍巍的跪下:“臣愧对官家的期望,但臣说的话句句属实,虽有小人利用臣,但臣也不后悔!迁都之事乃太祖之议,西京之险要也确实如中原之门户!”

    赵祯突然发现自己也有看错人的时候,这老头的固执不是来源于那些钱财,而是真的想要让大宋迁都。

    “那你宅邸中的数箱黄金是做何用的?”

    此时的孔道辅反而光明正大起来:“启奏官家,那数箱黄金共有三千余两,折合皇宋通宝约为三十万贯,臣打算一力用在书院之中!”

    他的话让赵祯来了兴趣:“哦?大宋的书院已经遍地都是,从蒙学到大学,从小儿到青年皆有书读,皆有师传,你如何还要筹建书院?”

    孔道辅微微叹息道:“陛下开文治先河,普通百姓家自然是上得起学的,但清苦人家即便是不要钱也不敢入学,那些年轻的孩子就是家中的劳力,一日读书便少一日进项……还有些人家孩子能读书,可书本,笔墨,纸砚,样样花钱……”

    这老倌,赵祯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没错的,接受别人的钱财是用来安置那些上不起学的子弟,即便是被人利用也无所谓。

    赵祯突然提高声音:“孔道辅!孔道辅!朕不知该夸你还是该责骂你,你不适合做朝臣,只适合在书院中传道授业解惑!”

    老倌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官家觉得老臣在何处合适老臣便去何处。”

    这就是为人师表,这便是教书育人,老倌一辈子没有得到多少提拔,即便是现在也还是个小小的龙图阁待制,连大学士都算不上,赵祯实在不知道他的官是怎么做的。

    “你愿意用孔家乃至整个家族的后人前途作为交换条件吗?朕让你孔家嫡长子孙获得世袭罔替之爵位,但从得到分爵的那天起,你孔家就要永远的退出朝堂,后世子孙不可入仕!”

    世袭罔替的爵位!永不入仕!

    一个是荣耀无比世间无两,一个是前途暗淡永世不得翻身,这俩个条件让孔道辅纠结无比,官家的提议就像恶魔抛出的果实,垂涎欲滴又要人性命……

    见孔道辅站在那里天人交战,赵祯并不在意,这时候任谁也不知该如何选择。

    三才上前续茶水,赵祯端起一杯指了指孔道辅:“给孔侍制赐茶,不着急,这事关乎你孔家百年基业,可要想清楚,否则你这四十五代孙可就成了不孝子。”

    越是如此说孔道辅越是难以选择,赵祯继续诱惑道:“如若你答应,朕便封你孔家嫡长子孙为衍圣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又是一把大锤砸下,孔道辅的脸颊微微一颤,衍圣公,这是多大的名头,公爵可不是一般的爵位,仅次于王爵!比之侯爵还要高上一等,再加上衍圣的名头,这……这……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赏赐!

    但孔道辅知道,一旦自己得了这赏赐,便相当于把孔家变成了大宋的外戚,有名无实的外戚!想想外戚的遭遇,孔道辅有些犹豫起来。

    “官家的意思是我孔家子孙皆不可入仕?”

    赵祯点头道:“没错,皆不可入仕,但待遇皆按照爵位赏赐,既然是衍圣公那就必然按照公爵之待遇每月发放俸禄,朕知道你孔家不在意这些东西,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保证以后的孔家子孙皆是出类拔萃之人?永远也不会有衰落的一天?”

    见孔道辅微微有些松动,赵祯放下手中的茶杯道:“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朕虽然不让你孔家子弟入仕,但没说你孔家就可以这样闲下来,教书育人乃是孔圣人的职责,尔等作为圣人之后,背负衍圣之名自然就应当继承衣钵,有教而无类。朕也不会剥夺你孔家师者的身份,衍圣公继续负责祭祀孔圣先师,教书育人岂不更好?”

    孔道辅恍然大悟,这是官家赐予曲阜孔家的天大机缘!

    孔子从大唐开元中期被唐玄宗李隆基始追谥为文宣王,又以嫡长子为文宣公。直至大宋便再未有任何封赐,到现在孔家尊孔子还是文宣王,嫡长子依然顶着文宣公的大唐封号。

    如果被追封为衍圣公,世代相传,整个孔氏家族将会经久不衰,即便是遗存万世也不难!

    即便不入仕又如何?孔家子孙本就不应当卷入朝政之中,自己在朝堂中打拼了大半辈子不改初衷,得到的结果还不是如今这样,无奈,无力,无所得!

    想到这些孔道辅猛然跪地,双手高高举起的拜下:“官家垂怜之心,仁义之心高如天日,孔道辅叩谢皇恩!”

    老倌终于屈服了,赵祯笑着扶起他道:“孔卿家不必如此,衍圣公一爵虽为虚衔,但你孔家却要成为我大宋的万世师表!大宋之治下,所有书院的山长皆从你孔家有德之人充任如何?”

    赵祯的话说到了孔道辅的心坎里,教育一直是孔家最拿手的本事,教书育人也是孔家最喜欢的职业,这么多年孔道辅虽然官运不行,可教出来的学生却是各个出类拔萃。

    “官家知人善用老臣叹服!”

    孔道辅已经反映过来了,原来官家的一切打算都是想利用孔家的学问与威望扶持大宋的书院和教育,但又不想让孔家成为大宋最有权势的人,首先断了孔家子孙的入仕门路,这便可以毫无阻碍的运用了。

    瞧他恍然大悟的模样,赵祯笑道:“明白朕的苦心了吧?民间俚语说的好,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如若你孔家学生遍布天下和朝堂,朕还会如此随和的与你说话吗?”

    孔道辅顿时大惊,眼前的官家虽然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可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杀意却是让他胆寒,战战兢兢的说道:“老臣多谢官家成全。”

    赵祯摆了摆手道:“回去等着皇家的册封的吧!你曲阜孔家的宅邸就要变成衍圣公府了,朝廷会派能工巧匠前去修建。”

    孔道辅躬身告退,直到彻底出了对奏的紫宸殿,一阵清风吹过,他这次才发觉自己的背后已经湿透……

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 
时间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偷,总能无声无息的把最宝贵的东西从人们身边悄无声息的偷走,岁月蹉跎,一晃眼年关将至,大宋将迎来全新的一年,新的一年自然有新的年号,皇帝把这一年的年号定为景祐。

    当然这是从中书省送来的一堆年号中选取的,赵祯在看到景祐的年号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不是因为这个年号有多好,而是他想继承原先的历史。

    虽然历史已经能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但赵祯觉得还是应当这么做,往昔的大宋和现如今的大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己应该算得上是比宋仁宗更为优秀的。

    腊月二十九,赵祯毫不犹豫的下旨宣布册封曲阜孔家嫡长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为衍圣公,一时间天下大震!

    大庆殿中,所有人都被这条突如其来的册封给震住了,即便是两府相公稍稍收到一些风声,可却没想到官家的动作如此之快,给孔氏后人的册封如此之高!

    直接封公爵,还是响当当的衍圣公,这在整个大宋仅次于王爵之下,甚至衍圣公的名头比嗣王还要高上一等!

    嗣王在大宋就是个摆设,谁不知道大宋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

    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再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

    衍圣公就是除了亲王第二高的爵位,如何不让朝中的文武惊讶。

    但孔道辅毕竟是孔子嫡亲的直系子孙,前朝多有册封,唯独到了大宋还没有什么封爵,原先还顶着大唐文宣公的名头,说出去确实让大宋不体面,官家这么做倒也是无可厚非。

    唯独让众人不明白的是昨日孔道辅当朝提议迁都之事,且被官家留身奏事,众人都以为他会被官家斥责,今日都是等着看他孔道辅笑话的,谁曾想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