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赵祯夸赞的话刚说出口就被夏竦打断:“老臣觉得此事难办的点并不在迁都本身,而是如何安抚百姓,陛下想要迁都,朝臣的看法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看法也不可忽视,他们本事天子脚下的人,却突然一下子要变为陪都之民,心中定然不愿,陛下仁君之名天下皆知,此事当有妥当之法。”

    赵祯笑了笑说道:“迁都之事可不是一蹴而就,朕打算用年的时间慢慢搬迁,朝廷的衙门官员好办,百姓的问题自然会有人能想出办法。”

    夏竦这下放心了,长出一口气,没想到官家还是稳妥的,用上年的时间来迁都,这样一来许多问题便会有解决之法。

    瞧见夏竦送了一口气的样子,赵祯开口道:“朕的担心不比你少,今日只是稍稍试探你和包拯,看看谁站在朕的一边,看来是朕多虑了,不用想也是你夏竦嘛……”

    夏竦哭笑不得,也不知官家的话是夸他还是在损他,但既然和官家站在一起,那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包拯的担心也是臣的担心,其实此包拯也该参与,如有他在,必能妥善行事,他是最关心百姓的。”

    赵祯笑道:“这是自然,并且包拯也已经看出朕打算迁都析津府,此时与其瞒他不如规劝,便交给你了!”

    虱子多了不痒,夏竦认命的点了点头,也对有他包拯在也好帮自己分担一下压力不是……自己既然跑不了为什么不把包希仁也拉进来?

    已经坐在衙门准备办公的包拯猛然打了个喷嚏,“难道是有人在谈论老夫?怪哉……”

第六百七十一章辽朝突变() 
    时光冉冉,小半个月的时间里,耶律宗真战死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一国之君的战死让整个辽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帝王之死犹如山崩地陷,谁也想不到原本强大的辽朝居然在大宋的攻击下节节败退,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性命都折损了进去。

    而此时狄青的大军已经推进到了大同府奉义的白登山附近,汉高祖当年被围于此,白登山的名头自然响亮。许多军中将士对这片充满敬畏,毕竟年汉高祖都被围困过的地方。

    但狄青并没有绕过此处的打算,反而把大军驻扎在了白登山上,令军中将士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担心大军和汉高祖一样被围困于此。

    在狄青的眼中可没有所谓的吉利不吉利,在他看来白登山乃是曲型地垒山,山体浑圆,山顶平坦,面积甚大包括大同东郊、大同和阳高两县三地,汉代时名为白登山,山上森林茂密,有泉、有池、有鸟兽,常年还有积雪,自然是不怕断水之围,难怪汉人对此有“马嘶踏银登山顶,鸟倦惊飞玉树枝”的惊叹。

    既然是天然的驻军之地,自然要好好利用,而且白登山地势较高,奉义位于低处,可谓是以上击下,占据了地利之便,即便是辽人反扑也能从容击破。

    大军已经连续作战很久,是时候该整顿休息一下了,奉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乃是大同府的最后一道屏障萧惠一定在这里驻守了重兵。

    想到萧惠狄青便是大为佩服的,虽然此人并没有多么出色的用兵手段,但在战略上却是极其出色,在得知辽皇驾崩之后,并没有乱了章法,而是在第一时间率军撤退,干脆利落好不拖泥带水。

    这是寻常将帅欠缺的果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率兵赶回大同府防御才是萧惠最正确的选择,辽朝兵马在得知辽皇驾崩的时候一定是充满恐惧且毫无战意,但只要让他们冷静下来,并让人在军中引导愤怒与仇恨的情绪,那哀兵必胜也不是不可能。

    狄青比谁都知道军队气势的重要性,其实辽皇的死也是俩个方面,一方面能对辽人产生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说不定会让辽人守住大同府,不过这样的守住在狄青看来也不过是战时守住而已,毕竟大同府已经在大宋的重重包围之下,拿下大同府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看着高高的山峰,狄青长叹一声,萧惠这支狡猾的老狐狸一直在躲避和大宋军队的正面作战,而是不断的通过城池消耗大宋的力量与锐气,这是最麻烦的事情,拖延的越久,大宋的消耗也就越大。

    白登山茂密的树林成了大宋军队最好的栖息之所,苫布的帐篷就在树与树之间搭起,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奉义说是县城不如说是军城要来的妥帖,小小的县城被辽朝军队加固,既然是大同府的最后一条防线,自然有重兵把守,狄青微微一笑,看来辽人是打算用奉义拖住大宋的进攻步伐,但这也是负隅顽抗罢了。

    大宋的士兵可不是普通的中原士兵,他们相对于前朝的士兵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官家的兵制改革之后,更是完全不同,大宋的士兵虽是寻常的役兵,但他们在服役的这几年里完全脱离了农事,整日训练和打仗已经练就了他们相当强悍的体魄,训练有素的他们远超辽朝那些整日以游牧为生的散漫士卒。

    所以大宋的士兵每日训练不坠,狄青相信即便是有再好的装备士兵的素质也要驾驭的了才行,现在的辽人唯一的优势便是憋在他们心中的那口气,辽皇的战死让他们变得无比沮丧,但萧惠一定会用辽皇的死提起这些人的士气。

    一旦辽人开始以复仇为目的同大宋的军队作战,宋军在战场上的折损一定会惊人的增加,并且也会影响更多的将士,作为主帅的狄青考虑到了全面的因素,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他只能竭尽全力的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唯一的方法便是彻底压制住辽军,让他们的气势没有任何作用。

    驻扎爱白登山上的宋军仿佛一根扎在萧惠心中的刺,萧惠身为大辽的主帅自然知晓宋军的动向,大宋的战力他是知晓的,即便是陛下抽调出精锐组成的铁林军也难敌大宋亲卫的对手,直到现在萧惠也不明白为什么大辽三千精锐不是大宋一千多亲卫的对手!

    最让萧惠恨入骨髓的却是张俭,是这个“足智多谋”的谋臣生生把皇帝送上了不归路!是他说大宋皇帝离开城池外出狩猎,是他说大宋皇帝的亲卫只有八百人!是他鼓动陛下前去袭杀大宋皇帝的!

    如果不是他张俭,陛下……陛下就不会战死!难道他张俭在大宋皇帝手上吃的亏还少吗?没有万全的准备大宋皇帝怎么会去狩猎与野?

    一想到是他张俭断送了陛下的性命,即便是被自己所所囚禁也是活该,现在的萧惠恨不得杀了他,吃其肉,喝其血,寝其皮!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他要把张俭变成自己保命的护身符,一旦会到上京城,萧惠要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张俭的头上,否则自己也难逃干系。

    人都是有私心的,即便是萧惠也不能避免这种结局,如若他和张俭一起率军抵挡大宋的进攻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就是在这种自私心理的作用下,萧惠放弃了唯一的帮手,可他还不自知,也为今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正在萧惠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一条惊天消息传来,来人是陛下皇妃萧挞里的使者,也是陛下长子耶律洪基的生母。面对未来的太后萧惠自然是不敢怠慢,当他看到密信的时候更是大惊失色。

    原来是皇太弟耶律重元其子耶律涅鲁古在上京城中当着贵族们的面说大辽现在母壮子幼,面对大宋的步步紧逼,江山有倒悬之急,急需一位能镇守大辽的人物站出来,带领大辽抵挡宋人的进攻。

    萧惠脸色难看,按照他的话说,也只有他的父亲耶律重元有这样的资格了……看来就在这紧要关头,耶律重元大宋抢夺陛下的江山……

    紧紧捏着密信的萧惠一言不发,此时的使者已经是满头大汗,他开始担心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是否会支持皇长子!

第六百七十一章祸不单行() 
    萧惠之所以不说话不是因为他拿不定主意帮谁,他对耶律宗真的忠臣是别人比不上的,他是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可以说他的荣华富贵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帮助皇帝才能守护家业。

    他忠于皇帝的思想是绝不会动摇的,虽然耶律重元也是皇族,但他毕竟不是正统,萧惠自然不会率军帮助他,他现在所犹豫的事近在眼前。

    回过神来看到颤抖不已的使者,萧惠正色道:“使者怕是想叉了,本将军不是在考虑帮助何人,我是陛下的臣子自然也是皇长子的臣子!只不过大军要是现在赶回上京城,大同府必然不保!”

    原来如此,使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还担心自己被萧惠杀了祭旗,现在看来并不会如此,看来皇妃娘娘并没有看错萧惠,但是怎么没见到张俭?他可是陛下最信任的人。

    自始自终也不见萧惠提其张俭,使者只能开口询问:“不知左丞相现在何处?”

    提到张俭萧惠便怒发冲冠,望着使者道:“陛下奇袭大宋皇帝御帐营地的计谋便是张俭所出,要不是他夸下海口陛下也不会战死鸳鸯泊!”

    使者脸色变了变,没想到陛下战死之中居然还有这么一场隐秘,但响起皇妃的交代,使者还是皱眉说道:“能否让我去见一眼左丞相?”

    “见他作甚?”萧惠不满的忘了一眼使者,在他看来张俭是死有余辜的人,即便是往日的好友,也不能原谅他的这种愚蠢!

    使者摇了摇头道:“并不是我有私心,而是皇妃特意交代。”

    萧惠笑道:“难道你能代替皇妃不成?现在有资格审问张俭的也只有皇妃而已,你是何人?!”

    使者点头道:“将军说的没错,的确只有皇妃能审问张俭,但我也能代表皇妃与他说几句话!这便是凭证!”

    所谓的凭证不过是块玉石而已,但在萧惠接过后便大惊失色,这块其貌不扬的玉石居然是萧挞里身为皇妃的册封玉牒!这东西对现在的皇妃来说简直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居然能交给眼前这个人,这说明他是皇妃的心腹之臣。

    既然如此,萧惠也不好拦着,但是他却要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既然阁下是皇妃的心腹之人,那为何老夫没见过你?毕竟上京城中数得上号的朝臣老夫都是见过的!”

    直到此时他才掀开头上的兜帽,苍白的头发露出,使者微微一笑:“伯仁真是贵人多忘事,怎么?才几年未见就把老夫给忘了?”

    萧惠惊的站起,指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者叫道:“是你?!你不是被到长宁军了吗?为何会成为皇后的心腹?!”

    “哈哈,我刘六符可不是那么容易被陷害的人,萧耨斤可害不死我!”

    萧惠奇怪道:“那这么多年为何没听到你的任何消息,还有你这头发为何……”

    刘六符微微摆手道:“当年被后党之人诬陷老夫收受宋人贿赂,老夫泣血上奏而不得赦,自此之后便一夜白头,但谁知陛下困母收权之后,也没有重用我的意思,谁知陛下御驾亲征之时,突然传旨与我,命我为不测之后的托孤之人。如此邀天之幸老夫到现在还觉得在做梦嘞!”

    萧惠点了点头:“如此说来便是了,当初陛下曾说过,如若他遭遇不测,当按遗诏行事,但却没有说遗诏置于何处,原来是在你的手中!”

    刘六符起身对萧惠直直的拜下:“此事不得拖延,我大辽现在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陛下曾说过这一战不能输,一旦输了必会使大宋崛起,凌驾于我大辽之上,现在看来陛下的预言已成,现外患未除,内忧又起,此乃万急之时,还望伯仁助我大辽!”

    萧惠赶紧还礼道:“远山兄,你这是那里的话,萧惠承陛下恩情多年,即便是西夏一战输了陛下也未曾多言,现在遇到这种事情,定然是辅佐皇长子荣登帝位!”

    刘六符道:“好!如此便先去瞧瞧这张俭,陛下常常夸赞他足智多谋,堪比卧龙。即便是陛下的死因他而起,也要秋后算账,如今国家危难,皇妃娘娘钧旨,凡是能用的人都用上!”

    萧惠变了变脸色道:“难道说尚且绕过张俭的罪责不成?”

    刘六符点头道:“先用他平定内乱再说,至于杀不杀他,还要看未来太后和皇帝的意思。”

    萧惠长叹一声道:“这么说我大辽也要放弃大同府了,既然连张俭的罪责都要原谅,大同府相比皇嗣正统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不是吗?”

    刘六符跟着哀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相比皇嗣正统,大同府自然不能相比。两者在皇妃心中的分量就是不同的。大同府丢了还能夺取,皇位丢了可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是啊,相比皇权那种使人高高在上的权利,大同府乃至燕云的切肤之痛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是老天都要保张俭一命,萧惠便无话可说,只要他能帮助皇长子夺得皇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