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人的探马要比宋人先发现奉义城的异动,但他们的速度却没有大宋来得快,但进入奉义城的时间却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大宋从东门而入,辽人从西门而入

    奉义城本就不大,两军很快就发现了对方,于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对峙便开始了,萧惠对辽军有所约束,严令他们与大宋交锋,而宋军这边也是如此,狄青交代他们也不得与辽人交战,于是双方只能在两边对峙下来。

    既然是对峙,那就是比拼毅力的时候,这时谁先不冷静,谁先动手,那必会引起一场巷战,大宋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小组合击正是他们的强项,而辽人最擅长与草原作战,高下立判

    大宋禁军很快便组织起防御,盾牌手在前,陌刀手在后,捉刀手,弩箭手相继而行,组成阵形缓缓向前压进,这是大宋的军阵也是大宋的气势,陌刀齐齐的竖起,如山入墙。

    长长的陌刀散发逼人的寒光,向前推进的时候给人以巨大的恐吓,辽人士兵武人敢试其锋芒,即便辽人发出大吼,在如林的陌刀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也不能阻挡宋人前进的脚步。

    宋军的指挥喊着号子前进,一直把兵线推进到了奉义城的中央才停下,三万宋军齐齐推进,如一面看不见的墙,高高举起的旗帜能让他们互相之间很清楚该前进到什么地方。

    在大宋军队停下的时候,松辽两军便再次陷入对峙阶段,这个是一种宋人掌握节奏的对峙,完全是凌驾于辽人之上,甚至有些辽人已经发现了其中不妥,仿佛他们的行动都是在跟随宋人的脚步,即便是后撤也是宋人在指挥他们似得。

    这就让辽人的自尊心非常难受,以往的他们即便是在面对送人的时候也没有露出过如此胆怯啊!凭什么现在要被宋人压制住?即便是宋人有板甲陌刀又如何?大辽的勇士从来不畏惧这些!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辽人是不会选择灭亡,宋军给他们的巨大压力已经激发了他们血液中的暴戾与愤怒,在嘶吼中也不知是谁先向宋人射出了弩箭,于是越来越多的弩箭射向宋军。

    大宋的禁军将士们自然不会任人宰割,在辽人攻击的一瞬间,大宋的棘轮弩便开始疯狂攒射,大宋的弩箭手都已占据了街道两旁的屋顶,从上往下的射击使得辽人避无可避。

    惨叫声,血腥味,鲜血横流,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肾上腺素激增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的人很快就不顾一切的开始疯狂战斗,这便是战场,这便是你死我活的地方。

    任何人都不能幸免,即便是一直克制的大宋禁军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开始躁动起来。

    一声尖啸在空中炸响,所有的宋军都知道这是战场上进攻的信号,早已防守多时的宋军再也忍受不住齐齐变换阵形,盾牌高举,陌刀如林的大喊:“杀!”

    相比棘轮弩,大宋的步战才是真正的致命,配合默契的大宋禁军就如一台高效的兵器,不断杀戮着前方的敌人,血水飞溅在锻造精湛的板甲上便顺着弧度向下流去,在地上汇聚成一条小河。

    陌刀手用力的把手中的陌刀劈砍而下,辽人士兵身上的盔甲如纸糊的一般被砍开,巨大的刀口狰狞的向外翻着皮肉,陌刀手在抽刀一瞬间便向前挺进,再次带走一个辽人士兵的生命

第六百九十一章赔了夫人又折兵() 
    长刀饮血,利刃断喉,大宋将士的训练有素一览无遗,这是一场,这是充满杀戮与死亡的地方,这是魔鬼的乐园,弱者的坟墓。

    大宋的合击之计在这里如鱼得水,互相配合之下爆发出惊人的优势与高效,杀人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战场上,杀戮的越多,身上的戾气越重,戾气越重杀人也就越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人不断的深陷其中。

    双方已经杀红眼了,胸中的一股杀意仿若冲出身体,随着怒吼声发散出来,这是最为原始的咆哮,是战意的碰撞,残肢断臂在战场上随处可见,在这里懦弱的人也许会变得强大起来,强大的人也许会崩溃,但只要是意志上被打倒的人,那便在这个吃人的战场上活不下去!

    战斗从早上开始进行到了晚上,没人能后退,因为后退的人就会被督战的将领杀掉,在战场上督战官甚至比敌人更加可怕,为了放止军队的溃散,他们甚至不惜向自己人挥下屠刀。

    残阳如血,给整个战场覆盖上了一层血色,地上的土地已经变得泥泞不堪,血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成为腥臭的沼泽,这简直堪比人间地狱,终于!辽人的士兵忍受不了这一切,宋人的表情他们根本看不见,只能看见大宋士兵头上的面甲中露出一双双黑洞洞的眼睛。

    看不见敌人的表情,宋人仿佛都被包裹在堡垒中,简直是坚如磐石,这还怎么打?长长的陌刀举起,如山入墙的劈下,一柄陌刀也许不恐怖,但十柄,百柄那就骇人了,雪亮的陌刀反射着残阳的血红,恐怖如斯,不时射来的弩箭在辽人毫无反应中插入胸膛,即便是捉刀手的横刀也成了催命符,大辽的盔甲在它面前就如纸糊的一般!

    这还怎么打?辽朝士兵崩溃的向后窜逃,于是乎辽人的军阵全线崩溃,后面的人想上前却不能寸进,前面的人不断的向后拥挤只能让大宋的士兵找到更多的机会。

    于是宋辽双方的巷战就变成了大宋军队的屠杀,意志的崩溃使得辽人毫无胜算,连他们的执法队都不能控制局面甚至有被溃兵反杀的危险,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在乎这些人,在恐慌情绪的促使下,溃兵已经变得疯狂。

    所有辽人都知道,现在唯一的退路只有城门,出了那里宋人便不会追杀,这是多年来和宋人作战得出的经验,现在城门就在后面,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随着溃走人数的不断增加,辽人的整个战线陷入崩溃,不断的向西门后撤,有了退路的辽人完全没有再战之力,即便是被宋人掩杀过来也不想抵挡,只顾自己的玩命逃路,这样的溃走能有什么章法?

    在战场上即便是撤退都需要详实的计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窜逃,否则在战场上只会死得更快,溃兵的夺路而逃甚至把原本还能支撑的军阵冲击的乱七八糟,根本就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

    溃兵才是战场上最恐怖的敌人,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仰,脑袋里只有求生的念头,谁阻挡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就杀谁,无论是督战的人还是曾经的手足袍泽,都不能阻挡他们,但这种所谓的求生勇气却并不能促使他们回头,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宋军已经是战无不胜的存在,这就是人的条件反射。

    宋军无疑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此时的他们也陷入杀戮的气氛之中无法自拔,一路掩杀辽人的溃兵杀向城门,战争就是这样,一旦开始便很难结束,即便是大宋的将领都约束不住这些已经杀红眼的士兵。

    大军一直掩杀到城外,辽人出了城便四散开来,他们也不傻,这时候在宽阔的旷野上还聚集在一起就是找死,宋军在杀光力所能及的辽人士兵后才缓缓停下脚步,这时候大军也逐渐冷静下来,望着残阳与尸首,众人麻木的站在原地,没想到这场巷战居然是这种结果,辽人不敌溃散而逃

    “胜!胜!胜!”

    不知是谁先喊出来的,大军跟着怒吼,胜利之声刺破苍穹仿若雷霆阵阵,大宋终于堂堂正正的在肉搏之中战胜辽人,并且辽兵惨败而归!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激励人的?

    彭七看着激动的士兵微微一笑,他是得了狄青的托付,特意前来领兵,虽然自己的身份清贵,但狄青身为主帅让他前来,还是要给面子的,并且他也想捞一场军功。

    奉义城的喊杀声早已传到了白登山,否则狄青也不会派遣彭七前来,可彭七终究还是来晚了,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现在他要做的便是约束好军队,让他们从杀戮的状态中走出来。

    待大军缓缓调整状态退回奉义城的时候才被借道上的惨状给吓了一跳,刚刚所有人都在专注眼前的拼杀,并没有注意这些,但现在冷静了下来,看着街道上的残肢断臂,血水内脏,许多人控制不住的趴下呕吐。

    彭七看着这一切微微点头,吐就对了,证明这些农家子的禁军正在成长,他们现在是大宋强大的战斗力,那以后便会成为大宋的后备力量,一旦满了役期便能回到大宋等待下一次战争的召唤。

    奉义城已经被大宋拿下,修建城墙的工作对于大宋士兵来说信手拈来,每拿下一座城池,大宋士兵都会习惯性的开始加固城墙,对于他们来说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城墙加固的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性命,即便是彭七这样的将领都要亲自参与其中,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不成文的规定。

    彭七望着远处连营十里的辽军军帐微微一笑,没想到辽人居然真的发生内乱了,那原本驻守这里的耶律达所部应该是北上前往中京道了,所以才会被大宋乘虚而入,显然,萧惠是不知道这件事,否则必会拦路阻截,也不会和大宋军队相与了,这下该头疼的是他萧惠了吧?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彭七是故意没有约束宋军,要是按照以往的规矩来,只要将领前来约束,宋军很难与敌人发生冲突,毕竟防守是他们的强项。

    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猜测之后,便让传令兵把消息送给狄青,这个消息对狄青来说也许很重要

第六百九十二章墙倒众人推() 
    距离奉义城不远的萧惠,在接到探马来报的时候便彻底呆住,刘六符居然死了,而且是被奉义城守将耶律达弄死的,突然而至的意外让他有些呆滞,脑子都没转过来。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刘六符居然死了,这位受皇妃嘱托的密使居然死了!而且是被耶律达弄死的!真要牵连下来自己也脱不得干系。

    最让萧惠不能接受的是,耶律达居然北上中京道,难道这个蠢货不知道奉圣州是宋人的地盘?这耶律达疯了,居然敢支持叛逆的耶律重元!

    萧惠的脑子转的飞快,从刘六符的遭遇来看,很可能是耶律达已经投靠了耶律重元,这刘六符的死便是他的投名状!现在三万人的守军居然北上,这更说明了他的行为。

    没想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追击是不可能的,别说追不追得上,就是宋人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大军前往追击。

    奉义城因为耶律达的撤离肯定变成一座空城,萧惠理所当然的派遣前锋占领,毕竟张俭现在还没回来,要趁着大宋没反映过来的时候拿下,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派遣的三万前锋居然和送来了面对面的撞在了一起。

    对于奉义城这种突如其来爆发的战争萧惠也非常震惊,尤其是在得知自己的前锋三万人败退之后更是大惊失色,宋人的战力已经强悍如斯了吗?

    萧惠收拢残兵后发现,三万人的前锋,逃回来的只有万余人,剩下的不是走散便是投降,要么就是战死在了奉义城,虽然不甘心,但为了不破坏原有的计划也只能如此了。

    本就不打算两军交战,现在宋辽两军的作战显然是破坏了原本的和平,萧惠担心战事进一步的蔓延,只能一咬牙撤兵先回大同府。

    从败退回来的将领处得知,宋人的步战已经不是辽朝能抗衡的了,单单是全新的步人甲便坚固无比,辽朝的兵器很难击穿,即便是击穿了也会被卡在盔甲里,没有兵器的契丹勇士只能任人宰割。

    强大的陌刀,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横刀,迅疾的弩箭,这样的军队在步战中所占据的优势确实不是契丹勇士能抗衡的,难怪圣宗皇帝常说:与宋人作战,万万避其步战,宋人袭承汉家步战之精要,整形稳固力所不能抵也!

    看着溃散而回的前锋,萧惠微微心疼,这些都是自己的精锐,死了一个便是少一个,他很难从大同府再次补充了,不是大同府兵员不足,而是无人可征,大同府当地的百姓已经心向大宋,明里不敢公然对抗大辽的军队,但在暗处,却时不时的对抗大辽。

    征兵?百姓的壮丁都不愿征召,要么躲在山沟中不出来,要么躲在偏远的乡村,根本就不给大辽机会,碍于现在有求于大宋,萧惠不敢轻易动手。

    征粮?更是那上加难,百姓们都把掺了沙子的粮食和交给辽军,甚至有些粮袋中的沙子比粮食还多!要是追问下去,人家便说自己吃的也是这样的粮食有些士兵忍受不住准备杀一儆百,但死掉一个人便有成百上千的聚众,那些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儒者变成了天底下最勇敢的猛士。

    一个个弱不经风的读书人站在一起,手拉着手的向大同府官衙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