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着走着,赵祯突然对陈彤问道“昨日紫宸殿中的拾遗呢”

    陈彤身体一僵转头小心的说道“还在紫宸殿中,据内侍来报,那人站在书案之前一字未动。也一夜没合眼了。那股子倔劲奴婢都害怕”

    赵祯皱起眉头道“他就没说过一句话,或是写下一个字”

    陈彤迅速点头“没有,内侍轮换了三回也没瞧见他动笔开口。”

    赵祯心中极为不舒服,不是因为被这个叫窦让的官员感动了,而是这窦让的顽固不化和不知变通,这样的人不适合入朝为官,更不适合执行监察之职。

    “传朕的旨意,让他去三司当差,受之以勾当诸司,掌批书卷历,诸仓库案验而禀赋之事。”

    陈彤一时间没有反映过来,这就奇了怪了,窦让本是从七品的拾遗官,明显是得罪了官家,为何官家还授他正六品才能担当的勾当诸司差遣

    赵祯自然又自己的用意,像窦让这样的人不适合在御史台任官,以他的为人处事方针,讲究的便是固守规矩,规矩比天还大,那自然去最重规矩的地方,此人和包拯不同,包拯兼职御史虽然也是古板固守规矩,但他却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会物极必反。

    否则包拯也不会得到自己的重用,毕竟是龙图阁大学士兼之御史台宪,要是没有能力会得到自己的重用

    陈彤飞快前往御药院画旨,并前往中书省寻翰林学士制诰,皇帝的任命只有通过中书省才能算是真正的圣旨,否则便成了没有加盖相公打印的中旨,官员完全又理由拒绝。

    虽然皇宫经过修缮,但大庆殿依然是东京城中最大的宫殿,赵祯站在大庆殿外微微摇头,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大庆殿不能与析津府的乾宇殿,嗯两边也缺少对称的钟楼,难怪自己看着别扭。

    这是常朝而已,并不是正式的朝会,按道理来说应该会有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原因请假,但今日却一个不少全都来了,当然除了在紫宸殿中的窦让。

    不过是个点卯仪式,但在赵祯登基之后便成了规矩,赵祯三年北伐,官员们自发的常朝,一日不坠,为的便是守护官家定下的规矩,越是战争时期越尊重皇权,这才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

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项来使() 
    赵祯进入大庆殿,在坐北朝南的御座上坐下之后,乌泱泱的官员便躬身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已经形成一种口头禅,无论军民见到自己都用这样的话来恭维。

    万岁一词来自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典故也非常有趣,赵祯甚至觉得这是武则天与翰林学士演的一出双簧,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

    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

    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武则天的上联依然是个相当难的叠字对,即便是翰林学士才高八斗,也不肯能如此之快的在朝臣面前吟出如此合辙押韵的下联,并且还含有吹捧之意,所以在赵祯看来这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只不过是当着朝臣的面演出来而已。

    一出双簧便让万岁一词成为定语,非皇帝不得受用,赵祯看着大殿中的朝臣摇头苦笑,但既然如此也只能收下了,他可不打算打击自己的皇权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随着赵祯坐下,三才高声的一句“常朝点奏。”常朝便开始了,其实这个常朝非常简单,不过是点个名字而已,如同后世的考勤一般,表示官员来朝见皇帝,接下来便要准备正常工作了。

    和朝臣们不同,前来参加常朝的京朝官都是在待漏院吃过东西的,甚至还又浓郁的羊汤和鲜美的瓜果,相比起远远赶来的朝臣,住在皇宫中的赵祯可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谁让他是赶着点到的,要是吃饭便会让朝臣们久等,虽然不是不行,但却不是仁君所为。

    点卯虽然很简单,但时间很长,皆是因为京朝官太多的缘故,一个时辰的点卯结束,赵祯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了,这要是再继续视朝,那自己一定会低血糖。

    随着常朝的结束,该去自己衙门公干的官员便离开了,剩下的都是需要参加视朝的官员,多是朝廷重臣,赵祯随便篓了一眼便全是叫得上名号的人物。

    庞籍丁谓夏竦这三个顶顶大名的相公就不说了,晏殊,包拯,范仲淹,苏洵,等等才学之士也不再少数,这些都是自己的智库啊当然麾下大将也不少,曹玮,狄青,杨怀玉,三个是最为出众的。

    而彭七已经算是正式进入武将序列被封为从三品的归德将军领金吾卫上将军,而赵力因为断了一只胳膊被赵祯封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领京中千牛卫大将军之职,李酒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他用兵老成,中规中矩为这次北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赵祯便封他一个宣威将军领监门卫将军之职。

    当然其他的官员也是不差的,文臣都是来自于全新的科举制度,不光有学问出众的而且才干也相当出色,武将就更不用说,他们是出自军武院的尖子,并在军中锻炼过的精锐。

    今天是赵祯北伐回京后的第一次视朝,显然朝臣们非常体谅官家,并没有太多的奏疏上奏,大多是关于燕云之地发展的,这是当下最为首要的事情,不能又所耽误,范仲淹的燕云公路疏简明扼要的点出公路对燕云的重要,并且要求朝廷在析津府与大同府广设公路,争取在两年之内达到和大宋境内相同的水平。

    而夏竦上疏则是有关燕云之地乃至奉圣州官员的安排问题,一方父母官不能闲置空缺,应当极早安排才能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要管理地方事物,让大宋对收复之地增加影响力。

    这两项最为重要的事情结束后,曹玮便上了有关兵事的奏疏,大宋的十六卫还在燕云驻守,这些都是士兵可都是大宋关中之地的百姓子弟,暂时调集还可以,却不能长期驻守,征召当地士兵迫在眉睫,待训练得当,本就是农家子的十六卫可以直接装备,轻装返回大宋继续农人生活。

    一举两得的提议让赵祯和相公们侧目,没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此省时省力和法子别人还真没想到,赵祯心中微笑,曹玮越是如此距离将门集团便越远。

    赵祯自然乐见其成,很显然曹玮是明白了谁才能给他想要的东西,既然是这样当然要重用提拔他,压制他不需要所谓的重文轻武,只需东京城中将门的嫉妒便够了。

    朝臣的上奏很快便结束,谁都不想在这个日子口破坏官家的心情,最后鸿胪寺少卿上奏道“起奏陛下,党项使者野利遇乞觐见”

    党项人的使者来了这倒是个新鲜事,赵祯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朕倒要看看李元昊又耍什么花样。”

    朝臣们自然不会阻拦,现在的大宋已经有了大国气象,收回燕云展现了大宋的实力,原本的弱势心理瞬间就变得强大起来,要知道辽朝的铁骑向来是横扫一切的存在,如今被大宋打败,连皇帝都战死了,还不足以说明大宋的能力吗区区当党项人算个什么

    不多会,头戴金帖云镂帽,身穿紫皂底色绣盘球紫花旋襴,的野利遇乞走上大殿,这显然是极为隆重场合才穿着的服饰,党项人寻常所穿着的衣物可算不得精美。

    “外臣野利遇乞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平身”

    “谢陛下”

    简单的两句对话便显示出党项人少有的谦逊,赵祯笑着问道“你党项使者可是少见的紧啊这回怕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说说看,你国主李元昊又有何想法”

    在说道国主的时候,野利遇乞脸色微微难看,现在的党项已经是西夏国,而李元昊也已经登基为帝,岂能用国主相称但野利遇乞还是微微俯身道“我主又国书奉上,愿与大宋结盟,讨伐辽贼”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党项人准备在辽人内乱的时候相约大宋给辽人的后心捅上一刀啊om

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动的党项() 
    

    赵祯坐在御座之上默默无语,其实如野利遇乞所言,此时如果联合党项,瓜分正在内乱的辽朝确实是最好的机会,但赵祯不打算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一旦如此,大宋获得更多领土的同时,党项人也同样如此。

    大宋完全没有必要联合党项进攻辽朝,这是得不偿失的不智之举,而且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大宋正准备对西夏动手,这是赵祯精心谋划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大宋强大的经济基础对西夏进行贸易战争。

    大殿中的群臣自然是安静的,此时的他们正用极其厌恶的望着野利遇乞,乘人之危君子不屑为也!何况这是对一个正统皇权正统王朝?在大宋朝臣眼中,辽朝确实是一个正统的王朝,即便是它内乱了,衰落了,但他依然是一个得到世人礼法承认的王朝。

    相比之下,西夏国的建立以及李元昊称帝在大宋朝臣眼中不过是个沐猴而冠的笑话,大宋自始自终都没有承认过西夏的正统帝位,且在官方文书中都是以党项唤之,这代表大宋只承认党项这个民族而已,并不承认他们建立起的西夏国。

    赵祯自然是明白朝臣们的想法,对于两眼充满热情的野利遇乞道:“朕之大宋乃堂堂之国,自然要遵从礼法正统,辽朝与我大宋乃兄弟之国,辽朝内乱我大宋借道勤王,如今岂能朝令夕改?与尔出兵瓜分辽朝?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野利遇乞不敢相信的望着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他想不明白如此有利的机会赵祯为什么会轻易放弃,要知道大宋自立国以来接连受到辽朝的压制,赵祯的爷爷太宗皇帝更是两次北伐失败,狼狈的乘坐牛车而逃,难道这些大宋都忘了?!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宋夏联手必定能攻伐辽朝亡其国鼎,永除后患!”

    赵祯轻笑着说道:“辽朝已然势弱,我大宋收回燕云之地,如此盛世之下,辽朝全无凛凛之威!”赵祯说完脸色正,严厉的望着野利遇乞喝到:“如今天下大定,我大宋何必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你党项与辽朝破盟,其因在你党项,我大宋岂能重蹈覆辙?话以至此,尔等还不明晰?!”

    野利遇乞脸色难看,很显然大宋皇帝并不打算与西夏共同讨伐辽朝,在他的眼中宋人小富即安,完全没有进取之心,白白浪费了天赐良机,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大宋如若出兵,从南进攻辽朝中京道,那西夏便可出兵辽朝西京道!

    瞧见野利遇乞脸色难看,赵祯心中冷笑,党项人打的什么算盘他岂能不知?一旦用兵大宋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主力,辽朝虽然有耶律重元作乱,但遇到外敌入侵之下,辽朝必然会抱成一团。

    届时进攻中京道的大宋必然遭遇辽朝主力,而从西面进攻的党项则会因为大宋这个冤大头,而快速掠夺辽朝土地和人口,赵祯岂能让李元昊得逞?这李元昊难道把自己当成三岁的孩子不成?

    野利遇乞不服不忿的退走了,在他看来大宋的满朝文武包括御座上的皇帝都是个小富即安的懦夫,眼前真是瓜分辽朝的最佳时机,居然止步不前?难怪宋人夺取大夏两州之地后便举步不前。

    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是大夏的对手,陛下说的没错,宋人不相为谋,如若应之则善,如若不应便也没甚的关系,大夏自己动手从辽朝获取土地和百姓,届时定然让大宋好看!

    所有的朝臣都是面露不屑的目送野利遇乞离开,党项人都是傻子吗?这么明显的算计谁会看不出来?官家一口否决乃是英明之举。,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大宋现在该做的事情。

    大庆殿又恢复了沉默,赵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走下御街,李元昊派遣使者联合大宋瓜分辽朝,不单单是希望与大宋联手灭辽,而是表达出了一种善意,其根本目的是希望与大宋结盟或是互不侵犯。

    “诸位都看到了,党项人这是蠢蠢欲动啊!都说说自己的见解,朕洗耳恭听。”

    官家拉近了和自己的距离,朝臣们自然心中高兴,各抒己见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丁谓作为三司老臣依然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启奏陛下,此时无论党项人如何动作,我大宋都应当以原本计划为主,不可被李元昊之计分心。”

    夏竦则是有些犹豫的说道:“党项人欲东进挥兵辽朝,那我大宋隔岸观火是否有利?”

    庞籍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