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看不出来。

    庞籍登上鼓楼,瞧见赵祯后便上前躬身行礼道:“陛下北望,莫不是担心辽人?”

    赵祯转身笑了笑:“朕既担心又不担心,庞相公可知何意?”

    “辽朝欲图隔岸观火,殊不知这便是趁了官家的心意。”

    作为一国之相,庞籍的政治智慧一点也不差,稍稍一想便知道赵祯的用意再次开口道:“我大宋攻伐西夏的速度可比辽人的情报快得多。官家,前线战报,青塘联军克沙洲,夺瓜洲,正在向肃州进兵,而我大宋西路军已经攻克西凉府,大军对宣化府的甘肃军司依然是合围之势!”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所有的行动都在计划之中,这在现在的战场上是非常难得,大军的作战计划很可能因为一场暴风雨而耽误,从而使得合围的敌人溜出包围圈,这是赵祯最担心的事情,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西路军显然是达到预期的目的了,成功牵制了西夏的甘肃军司,这是大宋对夏作战中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分割。

    先是包围,让后在进行分割,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术,而指挥这场战争的人便是统帅狄青,他在战术上比赵祯更加出色,他率领大宋的重装骑兵在西夏人的土地上如狼群一般围剿这看到的所有西夏武装。

    最大程度上的消耗西夏人的战力,西夏人的武装力量并非集中在一起,而是以部族的形势分散与民间,在得到朝廷征召时便会集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像是麻绳拧在一起。

    但现在这个股麻绳在拧成一股之前便被到大宋强大的骑兵所冲散,使得他们不能有效的组织抵抗,大宋的方法很简单,以多击少,以有备击无备。

    看着手中狄青传来的战报,赵祯无奈的叹息一声:“术业有专攻,狄青之指挥堪称经典,朕不及也!”

    庞籍微微一笑道:“陛下何必自谦,单单是收复燕云的功绩便可名垂青史,御驾亲征更是千古君王中少有,陛下能做到如此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可见陛下在战场上的指挥也不比他狄汉臣要弱嘞!”

    赵祯笑了笑便不再说话,显然庞籍是不会安慰人的,自家事自家清,要说带兵打仗,三个自己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狄汉臣,能把兵者诡道用的如此入神,历史上还真没有几人。

    西路军,东路军的战报都来了,唯独南路军的战报没有,但赵祯并不担心,因为南路军是进兵最慢的一支部队,多是以步卒为主,并且懈怠城中的装备,为的便是攻城拔寨稳扎稳打。

    狄青身为主帅带领十万精骑越过乌兰木伦河,驰骋在西夏的土地上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给南路军分散西夏人的压力,不断杀伤西夏部族武装让这十万人疲惫不堪,他们在一段时间后继续一个地方进行安顿补充,而最为合适的便是南路军拿下的城池。

    否则十万大军在西夏人的土地上没有后勤,没有补给,耗也被西夏人耗死了……

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赛马() 
    战争是一种国家,种族之间的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它的出现就是为了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赵祯可以把战争解释的更为简单一些,即使人为了获得某些利益,目的,而运用最为简单暴力的办法的行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便已经存在,这种野蛮的行为并不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消失。

    华夏早在上古文明的时候便已经出现皇帝与持有的战争,而这种形式也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现在也没有消除,当然以后还会继续。

    战争是极端的行为,他的极端体现在对人命的漠视上。每一场战争的产生都是由统治者发起的,为了自己或者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行为,这种获取利益的行为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

    赵祯虽然厌恶战争,但是却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从来不说战争有多么神圣多么伟大,只要有无辜的生命枉死,什么伟大,什么正义统统都是虚伪的遮羞布。

    因此赵祯从未把自己标榜为圣君,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可达不到这样崇高的标准,战争的丑恶很快就表现出来,并且摆在赵祯的案头……

    狄青的战术很简单,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杀伤更多的党项武装,但这种突袭作战追求的是效率,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辨别那些人是西夏的部族武装,那些人是普通百姓。

    再加上西夏全民皆兵的政策,大宋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分辨,而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一锤子砸死所有人!大宋重甲骑兵如蝗虫过境,所到之处流血漂杵,凡是年过十五的男子只要配有刀剑,或是骑马弯弓,尽数诛杀。

    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到达一种丑陋的地步,即便是赵祯想去约束军队也已经不可能,大宋的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在遭受敌人不断的骚扰攻击之后得出的最有效办法。

    “屠户”“恶魔”这些都是对大宋重骑兵的称呼,但这样的称呼传到大宋军队之中,却没有引起多少的变动,原因很简单,大宋已经不是原先的大宋,军人骨子里的坚毅已经今非昔比。

    有些将领甚至觉得这些称号不错,最少证明大宋的骑兵已经压制了西夏人。

    但狄青所考虑的问题却不是这些,当夏竦急急的问到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狄青的回答却让他目瞪口呆:“接着杀!”

    夏竦干咽了一下口水,眼神中充满惊慌的说道:“已经这样了,如何还能接着杀?咱们要杀多少人?人都被杀光了,杀绝的,就算我大宋拿下这片土地又有何用?”

    狄青冷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朝中早有迁徙百姓的计划,你们文臣都算好了,一旦拿下河套,便要迁徙关中,甚至岭南百姓前来!说到底你还不是担心自己的名头?身为监军又是文臣,在你的眼皮下我大宋军队屠杀如此之多的党项人,就算回朝也不会有好名声。”

    夏竦的表情忽然变了,冷静的望着狄青道:“没想到你狄汉臣这么多年来不光领兵打仗的本事增加,就连朝中的事情也能看的透彻,后生可畏啊!但我要知道你为何这么做!”

    “为何?难道你没发现吗?自从我等越过乌兰木伦河至今,李元昊的精锐便没有出现过,甚至连游骑,斥候都不见踪影,你不觉得奇怪吗?”

    没错,夏竦经过狄青的提醒才猛然发现,直到这个时候,西夏的精锐武装力量,铁鹞子,质子军,擒生军等依然没有出现,而军中的斥候,探马也未发现西夏人的主力部队。

    “这么说西夏人一直在保存实力,并不愿与我等一较高下?那他们的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还能一直跑不成,但我大军抵达兴庆府的时候,李元昊总不会把自己的国都也丢掉吧?”

    狄青的脸色不太好看,战场上最不安全的事便是完全不知道敌人的意图,显然他也被李元昊的举动给蒙蔽了,望着舆图再次搜索起来。

    夏竦眼前的舆图都快被他翻烂了,即便以他的才智也没有想到西夏为何如此,目光在舆图上游走,目光扫过一旁空白处的孙子二字,这是他叫手中亲兵寻《史记》其中一卷《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来看的备注。

    “田忌赛马!”

    夏竦忽然提高声音叫道,把一旁的狄青与亲兵们吓了一跳,此时的夏竦却得意的望着狄青道:“哈哈,老夫明白了,你狄汉臣欠老夫一个天大的人情!”

    狄青皱眉道:“难道夏监军知道了什么?莫说是一个,便是三个我狄青也应你!”

    夏竦劳神叨叨的摇头晃脑道:“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说完便瞥了狄青一眼,果然狄青恍然大悟道:“原是如此,西夏人之精锐骑兵对我大宋重骑并不能讨得好处,于是避战不出,寻我大宋软肋而去……来人!传令大军向南路军靠拢,日夜行军不得有误!”

    狄青的动作十分迅速,治军严格的他早已把东路军变成高效的杀戮机器,随着他军令被传下,整个营地都沸腾起来,帐篷很快被收入背囊之中,而搭帐篷的木杆则被拆卸放在马鞍上,完全不占一点地方。

    即便是火头军都背起大锅骑上马背,原本安营扎寨,炊烟袅袅的营地很快人去营空,要不临时砍伐的木栅栏以及辕门拒马,谁也不会想到刚刚这里驻扎着一支万余人的大宋骑兵。

    化整为零容易,但要想化零为整便颇为困难,这时候的狄青已经顾不上暴露不暴露的问题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便让军中的传令兵四散而出,焰火信号在西夏的土地上升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继位耀眼。

    只要是大宋骑兵,在看到焰火之后便知道现在该往何处集结……无数的大宋骑兵向狄青的所在集合,这是狄青早就定下,专为西夏主力准备的陷阱,现在却不得不用上。

第八百一十九章穷途末路() 
    大宋西征的脚步很快,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西夏大片的土地,西夏靠南的三座重要州城夏州,龙州,银州被大宋全数占据。

    这三座州城对西夏来说简直就是南方的门户,互为犄角之势不说,单单是这里的蕃部便足足有近十几万人,但显然党项人失算了,这十几万的蕃部被大宋的种种手段早已收买,或是内迁大宋腹地,或是成为大宋的蕃部编制成军。

    三州之地的易主让西夏门户大开的同时,也让大宋的边境向前推进了百余里,大宋的戍边禁军在得到命令后便开始向前推进,永兴军路的定边军,绥德军,保安军接管了这些州城的防务,占据地理优势构筑城防,三州互为犄角,再加上大宋经营多年的洪州,盐州,这五州之地可谓是固若金汤。

    与东西路两军完全不同,南路军采用的是稳扎稳打的作战思想,这也是最适合大宋的作战方式,南路军代表了大宋军队的特色,多以步兵为主,辅以强大的攻城器械和阵形,攻城拔寨自然不在话下。

    火器营的火炮便是他们的开山斧,任何坚固的城墙在他们面前都是碎如齑粉,再加上步卒的军阵,西夏的城池很难在南路军的面前坚持多久。

    火炮这东西的出现本就是打破战场平衡的东西,相对的,有利就有弊,火炮沉重异常移动不便,重达几百斤上千斤的火炮根本就无法适应骑兵的速度,只有在步兵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这个黑洞洞的大家伙看似威力惊人,可如果用他对付西夏人的骑兵部队,简直就是自寻死路,面对机动目标瞄准就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装填时间等等因素了,如若是对抗大规模的步兵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这次火器营带来的火器只有火炮以及火药弹这两种东西,即便是赵祯再怎么坚持,狄青都否定了火枪的功能,在他眼中火枪的穿甲能力还是不错的,但相对来说它的成本太高,射程虽然高达六百步,是棘轮弩的一倍,但这种火枪的速度实在太慢了些……

    这样的回答让赵祯有些无语,没错,火枪的速度是慢了点,但如今大宋的火枪已经采用米涅弹头,甚至枪管中已经出现了直直的膛线,这玩意的精度赵祯试过,三百米内可以保持相当高的精度,这样的精度就算是棘轮弩也做不到吧?

    但狄青依然固执的否决,并给出了合理的答案,两军交战的时候,远程力量的作用是以最短时间内向敌人发射做多的弩箭,因为这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精度……

    赵祯瞬间被自己的“小聪明”给蠢哭了,狄青说的没错,在大宋……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大型战争都是十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数,这样庞大的规模即便是弩箭的准头不行,在庞大基数的存在下也会射中人。

    火枪这种杀伤力强,准确度高的军器居然不适合华夏战争的需要,这一点是赵祯绝对不会想到的事情,从一开始他的思路就错了,就被后世所影响……

    自认为相当不错的米涅步枪在一开始的假设和前提上就走错了方向,这么一来,米涅步枪只能从战场中被剔除,并非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太好……

    这么一来赵祯的心里也算好受一些,火器营在大宋的主要力量都会投入到火炮的研制之中,火枪虽然被雪藏,但赵祯可不打算彻底放手,因为他见识过这东西的恐怖,只要能提高的他的速度就行……

    赵祯相信,通过时代的积累以及技术的不断的提高,当后装火枪问世的时候,必然会成为替代弩箭的存在,当然火枪这种打破战争平衡的东西一定会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

    但赵祯绝不会因为怕被人效仿就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