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汉家往常农耕百代得到的结果,不单单是游牧改为农耕,你们的文化也需要趋向我汉家儒学,否则如何入仕为官?”

    拓跋卓然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她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反驳官家的话了,见她心思动摇,赵祯接着说道:“党项内附之民可不少,宋夏边境之蕃部多有归附,人数达十数万之多,朕的手中有大片的荒地可供他们种植,你党项人在西夏也不都是种田的吧?”

    “陛下为何这么做?难道天下人都要变成汉民不成?!”拓跋卓然的声音到最后徒然提高,惊得三才在一旁一个抽搐……

    赵祯则是面无表情的说道:“不是让天下人都变成汉民,而是让他们在心中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一部分,是地地道道的宋人,这是两个概念。

    我大宋幅员辽阔,万民皆有,除了汉室之外,其他番族亦大为有之,可在他们的心中却认为自己是宋人,而不是像你党项人一样认为自己是西夏人,其中的原因你定然是明白的!”

    赵祯的话让拓跋卓然无言以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王语嫣轻轻起身,拉着她的手道:“你党项一族若是入我大宋,三代之后便没有西夏和大宋的区别,他们安康的生活在大宋,久而久之,数代之后便会认为自己也是大宋的一部分,甚至是汉室人家,这有什么不好?”

    “可这样一来我党项岂不是没了?”

    “树挪死人挪活,这有什么不好?”

    拓跋卓然迷茫的离开,这时候的她迷茫了,是入归华夏,还是坚持本族?这是一个连赵祯都不愿轻易涉及的问题,更别说她一个深宫之中的女子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捷报飞至() 
随着战事持久,大宋仿佛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因为战争债券的发行这场西征灭夏之战并没有对大宋的财政产生太大的负担,并且随着战事的持久,百姓购买的债券也逐渐增加,三司谨慎的发放债券,控制债券的数量,并没有因为巨大的收益使得这一行为变成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在这一点上赵祯非常满意,此时的文人官员对国帑有着小心谨慎的尊重。

    买了债券的人自然支持战争,他们都想从这次战争中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没有购买债券的人多数也支持,只不过他么是为了大宋的更加强大,毕竟这个时代的民族自豪感完胜后世,天朝上国的威仪已经渗透了人们的骨子里。

    这是一种民族自信,赵祯一直小心控制着这种自信,生怕它会演变成自大,重蹈后世的覆辙。

    五月夏耘,北平府一片繁忙,大宋的商业繁荣,但并没有影响农业的发展,格物之道的不断精进,使得大宋各行各业都在受益,百姓们无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都有相应称手的工具可以使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骑从远处而来,金属马掌发出的嗒嗒马蹄声让人一听便知晓这是军马,秧苗刚刚插下朝廷便有明文规定,军马不得随意穿梭与农田小道,若是踏毁农田,当鞭打三十罚铜十斤!

    最近夏耘的时候已经许久没有听到马蹄声了,何况是军马?插秧的百姓直起腰抬起头疑惑的张望,却见那骑士与大宋骑兵不同,身上并没有甲胄,只不过军中的衣物却是显眼,在他的身后马鞍上却绑着醒目的檄羽。

    一骑飞快的穿过农田小路,并且在见到村民后便开口大喊:“西征大胜!西征大胜!”

    耕种的百姓稍稍一愣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村中保正上前拦下道:“何处大胜?吾儿便在西征军中,烦请这位军爷相告!”

    那骑士已经习惯了,一路上他被拦下不知多少次,但他稍稍减速道:“我大宋西路军与青塘联军大胜西夏甘肃军司,收复甘肃军城,西夏援军被狄帅的背嵬军将士击溃!你家小子身在何军?”

    保正高兴手舞足蹈,笑着的说道:“我家小子不中用,去不得狄帅手中的背嵬军,只是在钢锋军中谋了个差遣!”

    那骑士本欲拍马便走,但听到钢锋二字便快速下马在保正面前恭敬一礼:“原是钢锋军的军属,某家有礼了,军情不得耽误,老丈再会!”

    保正随手从篮子里掏了一打饼子出来:“路途劳顿,既是皇命在身老朽便不留你了,这些饼子路上吃,可要卖力的喊嘞!”

    骑士也不客气,饼子中的肉味他已经许久没闻到了,既是军中袍泽的父亲,便当时自家人一般。

    笑着接过饼子塞进布袋中便翻身上马,继续向北京城赶去,而此时的保正却成为村民的焦点,道喜的人接二连三,他却对婆娘叫道:“孩子他娘,快快收拾东西,咱们先回家给官家的长生牌位上贡!”

    “瞧把你高兴的,儿子是在战场立功了,西征也是官家的圣意,与你这老不死的何干?”

    “你这是什么话?官家是咱们的官家,儿子是老子生的,难道不该高兴?!妇人懂个屁,就知道瞎咧咧……”

    两人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向家中走去,保正走了两步回头大声喝道:“晚上都早点收拾,家家去东头的祠堂上告去!谁家要是不去老子打断他的狗腿!”

    另一边身上插着檄羽的骑士在快要抵达北京城城门的时候再次开口大喝:“西征大胜,速速避让!西征大胜,速速避让!”

    城门的士兵迅速清空城门来来往往的百姓,齐齐的向他敬礼,骑士便如一阵风似的穿过城门,在御道上奔驰起来,所有人都在避让他,只有在紧急军情的时候才会有人在御道上驱马飞奔。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西征大胜意味着自己手中的地契能获得收益,大宋将变得更加繁荣,百姓们发出欢呼,消息传播的速度很快,虽然骑士只是在御道上呼喊,但消息却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城中蔓延。

    酒楼茶肆,象棚瓦里,商号妓馆,人们无不高兴的谈论着,更别说走街串巷的小贩,甚至把这一消息编进自己的吆喝中,引得小院中的百姓上前询问也顺便能多做些生意。

    此时最后得到消息的反而是一国之君的赵祯,他正在文德殿与留身奏的臣子对奏,在三司官员汇报过财政后,他才有时间休息一下,虽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可这活要想干好可不容易,赵祯长长累到怀疑人生……

    本打算去杨采薇那里绕上一圈,这两天她可是纠结的很,对于自己的女人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身为大宋皇帝的赵祯却不会松口,灭夏是大宋的策略,同化党项人或是驱逐党项人是大宋的方针,绝不能更改,赵祯只是更希望杨采薇能想明白,支持党项融入大宋,成为大宋的一部分,不要为那可笑的民族独立性而挣扎了。

    但很可惜,当他走出文德殿不久后,便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了,内侍恭敬的说道:“启奏陛下,飞骑来报,西征大胜,人就在南角门……”

    赵祯转头对三才道:“这下朕可去不得贵妃那里了,回文德殿吧!”

    三才眼睛一转道:“官家,奴婢觉得您怎么去劝也没有,不如让二皇子去,毕竟母子连心……”

    “没想到你这阉货对这种事情还是蛮在行的,就让赵昀去多陪陪他母亲,顺便让他开解一下,朕晚些再去便是。”

    赵祯说完便大步走进文德殿,那传令骑兵已经恭敬的跪在地上,双手举着一个红绸包裹的匣子,赵祯随手接过道:“起来吧……你是何人所部?又姓甚名谁?”赵祯这么问是因为奏疏中已经说明了是谁负责传递消息,一旦对不上,必定有诈,前线战报可来不得一点闪失。

    在三才的眼色中,骑士才小心的直起身道:“小人是西路军主帅亲兵,名叫张五更。”

    赵祯翻开奏疏点了点头道:“原是杨仲贤的亲兵,难怪了,张五更既然如此你便说说战事的细节,毕竟朕看的是奏疏,不及你所见所闻来的真切。”

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观武军,愚蠢的代价() 
张五更小心的说道:“启奏陛下,小的嘴笨,怕是不能描述战场之万一……”

    赵祯抬头望了他一眼道:“朕让你说你说便是,何故吞吞吐吐?没想到你还是个胆小谨慎的人,如此怎么在军中效力?”

    赵祯心中有些郁闷,这张五更看似是个大头兵但却还有些机灵,先用嘴笨为借口,生怕自己说不好怪罪他似得,难道到了自己面前的人都会抖机灵吗?

    张文脸色一变,自己的小伎俩显然被官家识破,连连拜下:“小人知错了,陛下息怒!”

    三才白了他一眼,这点小心思还敢在官家面前玩弄,真是无聊的紧,但三才也知道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在官家面前难免会说错话,伴君如伴虎的恐怖谁人不知?

    “我西路军与青塘联军合兵一处…………甘肃军城的城墙被火药炸开了一道大口子…………西夏援军骤至却被八千钢锋铁骑冲杀的战意全无,此时狄帅的背嵬军来援,击溃西夏援军,大军拿下甘肃军城……”

    从张文的简单话语中赵祯了解到战争的激烈程度与一波三折,幸亏自己即令狄青援助西路军,因为心中的一点急迫便临时下令狄青援助西路军的赵祯一直有些后悔,但却不能收回军令,山丹军马场对他来说太过重要了些,以至于他即便知晓军令不当,也不想收回,现在却歪打正着了。

    甘肃军城的拿下也意味着山丹军马场落入了大宋的手中,只有落袋为安,赵祯才能长舒一口气,望着张文道:“你说的不错,那青塘联军怎么样?他们配合西路军可还妥当?听说他们打顺风战比较好,一旦战事不利便犹豫不决举步不前了?”

    张文点头道:“确实如此,大军炸开甘肃军司城墙的时候,青塘联军欢声雷动,向甘肃军城扑去,可当西夏人的援军抵达便又开始惊恐起来,将军说他们是被复仇之心凝结起来的,一路杀下来已经变得有些扭曲,心中的仇恨已经被发泄,但此时的西域人多是打着复仇的名义行无道之事实。”

    赵祯起身道:“那甘肃军城如何?杨仲贤不会让西域人在城中屠杀吧?”

    但赵祯的话说完,张文的脸色便猛然变了,抬头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帝道:“杨帅毕竟是大宋军帅,并不能命令青塘联军中的西域人,况且是青塘联军最先攻进甘肃军城的,我西路军阻敌在外……”

    “这么说来西域人屠城了?”见张文吞吞吐吐赵祯眼睛微眯,突然提高音量喝到:“说!”

    张文一个小小的亲兵如何能抵挡住赵祯的气势,被吓得竹筒倒豆子般说道:“西域人屠城三日,男女老幼皆不放过,听说有对孕人开膛破肚而食其子……”

    “放肆!”三才的声音徒然提高,尖利的嗓音甚至有些刺耳,惊恐的喝止了张文的话,这种事情怎么能当着官家的面说出来?简直有辱圣听!即便是三才听着都觉得匪夷所思的残忍,何况官家?

    赵祯摆了摆手道:“接着说,让他接着说!”

    张文小心的看了一眼他刚刚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到了,瞧见赵祯皱眉的模样继续说道:“城中百姓守军死战不降,无一幸免,皆数被西域人所杀,数万人头垒成京观武军……”

    “够了!”赵祯喘着粗气的打断张文的话,果然是这样,自己本就担心西域人难以控制,没想到他们居然不在乎大宋的礼节,即便是随大宋征伐西夏,他们也当向西路军主帅询问一二,显然这一切都是他们擅自而为,而杨仲贤坐视不理也有责任。

    可京观武军古来有之,并不能以这种罪名归罪与他,况且杨仲贤乃大宋主帅,管不得那些西域人,从张文的话中,赵祯能听得出来,这是西域人自己这么干的,青塘人并未参与,否则张文大可说是青塘联军,而不用单单点出西域人。

    这个残忍又具有威慑的事情华夏并没有少做,而京观武军其实是一个东西,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在古文中,阬字的原义是高大的门楼,而观与阙相通,也有门楼的意思。阬与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写作坑。因此史书上说的坑一般都是指这种残杀敌军战俘,堆在道路两旁,覆土以成小丘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战俘。

    可见当年秦军要想活埋四十万之众的赵军谈何容易,如果先将其杀死再筑成土堆则容易得多,还能显示军威、震慑后人,在《左传》中记载,当时已经有习惯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筑为京观,所以才有: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

    现在西域人筑京观,搭武军,也许在杨仲贤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却会深深的刺激到党项人,让他们变得更加疯狂,而大宋的对西夏国都兴庆府的进攻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