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觉得官家说的话比自己更有杀气,苏轼早已推算过,若是辽朝滥发官子之后,用以购买百姓的商品,和大宋商贾贸易,一旦东窗事发,官子变得一文不值之后,不用大宋出兵,辽朝自己就会内乱起来。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贾禁绝() 
李钟仁出使过大宋,去年春灾的时候他便作为使团的副使来过,但眼前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那么的陌生又可怕,他认为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迅速的变化,变化的面目全非,变化的自己完全不认识。

    在抵达北京城外的时候他就被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给惊呆了,这是城池?!

    李钟仁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城墙,甚至让他怀疑眼前看到的是长城还是城墙,不过这座城墙已久在建设之中,高耸的城门就如一道陆地上雄起的关山,让人望而生畏。

    即便是数万兵甲也很难攻陷这座城门,单单是城门便有如此,当整个北京城新城筑好的时候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当李钟仁进入这庞大的城池之中,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依旧让他大吃一惊。

    这是一座怎样的城池?

    李钟仁看到了林立的望楼,看到了坚固的堡垒,那座城墙四角上的角楼虽然还没筑起,但从地基上便能看出它们的规模,堪比一座巨大的宫殿!

    城墙四周是刚刚修造好的水泥路,这平稳的,全新的路面居然仅仅是为了运输了之用,由此可见大宋的阔绰,而这些水泥路全部是沿着城池修建的,从城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发,都能沿着这条兴修的水泥路抵达城墙的每一个地方。现在是修建城池用的,以后就是运兵之用即便是李钟仁也能看出其中的巧妙。

    整个北京城被从内到外划分为十二个区域,这是一种极为堆成的结构,从天安门到地安门完全是一条直线,而皇宫之中所有重要的建筑都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

    可以说大宋的这座北京城简直就是固若金汤,若是这城中的粮草充足,非百万大军不可破。

    李钟仁在进入北京城后第一时间便要求觐见大宋皇帝,他希望早早觐见,早早的把在北京城看到的所见所闻传回大辽,这边的大宋早已是翻天覆地,而大辽依旧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进宫之前,李钟仁特意看了一下大宋是怎么筑造城墙的,还没抵达城墙边上,就能看到那条新铺的水泥路上满是搬运城砖板车,这条水泥路和边上的道路泾渭分明,只有运送材料的马车在上面来往,两边的百姓自己就避开了水泥路。

    这样即便是在繁忙的城市中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再往前走便能看到高高的吊车,一排排的耧车矗立在城墙的边上,城砖,水泥等物被吊车通过滑轮吊上去,城头上的劳役就开始一块块的粘着水泥晚上铺,就像是在摆弄玩具。

    很快小山似得的城砖便被他们变成整齐的城墙,而在之后便是开始涂抹水泥,这样的速度看得李钟仁目瞪口呆,城墙居然还能这样铺就?!

    这样下去,只要石料足够,不出三月便能修好最外围的城墙,这这简直就是在玩!城墙根下是不许靠近,否则李钟仁一定要试试这城墙到底有多硬!

    各式各样的工具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但每一样都有着妙用,看的李钟仁是眼花缭乱,暗自感叹格物的神奇,不用猜,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大宋格物之手。

    一个令他恐惧的念头浮上心头,若是大宋以这种手段修筑长城那要多久?!

    李钟仁不敢往下想,只觉得浑身发寒,脖后的汗毛都要炸起来了,他要快点离开大宋,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向皇帝禀告这一惊人的消息。

    事不宜迟,李钟仁立刻派人去了鸿胪寺,这是现在大宋对外的唯一外交机构,凡是外臣必须通过鸿胪寺面见皇帝,说是上疏。

    很快李钟仁便得到恢复,大宋皇帝将在勤政殿召见他,这是少有的机会,李钟仁知道,在大宋能获得单独召见的外臣无不是重臣,自己是什么斤两他再清楚不过。

    整理了身上的朝服,李钟仁很快随着宫中派出的内侍前往皇宫。

    对于眼前这座堡垒似得的皇宫,李钟仁已经见怪不怪了,进入勤政殿之后这里的华丽装饰和大辽的宫殿相似,只不过这里更加简单,整洁。

    很难想像这是大宋皇帝的御书房,唯独特别的地方便只有那个能前后摇晃的安乐椅了,不知为何,看到这椅子李钟仁也想起,大辽的御书房中也有这么一把安乐椅

    “辽朝昭德殿中的摇椅是朕派人送去的,当年朕与耶律宗真的私交还算不错,算是惺惺相惜吧!”

    李钟仁顺着声音望去,之间大宋的皇帝站在窗口手中拿着一个长长的筒子向外观瞧,顺便还用一根木棍在纸上写着什么。

    出于礼仪,李钟仁小声答道:“外臣在昭德殿中见过,陛下有心了只不过为何现在却要以边墙之事坏两国情义?此为不妥也”

    赵祯嗤笑道:“你是想说这实属不智之举吧?别急着否认,确实是不智之举,但私交归私交,国事归国事,再说,朕和耶律宗真有私交,可和耶律洪基可没关系。若是为长城之事来的,便不要说了。”

    “陛下这如何使得?!如今边墙一起,宋辽两国剑拔弩张,国境之外便是禁地,往来商贾禁绝无往”

    “哈哈朕今日是真的开了眼界!这么多年了,从没人敢威胁朕!你是第一个,即便是辽朝先皇帝耶律宗真在朕的面前都没有过。”

    伸手指了指李钟仁,赵祯露出惨然的笑容道:“你,一个外臣,居然在朕的面前大放厥词,看来朕小看了他耶律洪基啊!这是在威胁朕要与大宋商贾禁绝啊!好,果真是有魄力,果然是一代雄主,那朕便关了榷场,从今往后大宋商贾不可踏入辽朝一步,辽朝商贾不可入宋行商!”

    扑通一声,李钟仁跪倒在地带着惊慌说道:“陛下!外臣不敢,外臣不敢威胁您,也从未威胁过您啊!”

    “还没威胁?!”赵祯放下手中的望眼镜,转身怒斥道:“朕何时说过修筑边墙之后便商贾禁绝?这可是你说的,岂不是威胁之言?朕的话可是出口成宪,在没有回转余地!”

    赵祯提笔便在御案的桌上写下国书,甩手扔给李钟仁道:“回去告诉耶律洪基,还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朕随时奉陪!”

    李钟仁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不对啊!为何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便使得两国商贾禁绝?不可能!显然这是大宋皇帝早已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只不过是找了个由头而已,自己却成了倒霉的替罪羊!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线() 
“愚蠢!愚蠢至极!这显然是他赵祯的诡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你明知大宋皇帝不怀好意,为何要正中下怀,授人以柄?”

    北京城中的辽都亭驿依旧是在城中,依旧是在距离东城街不远的角落里,四周的繁华与这里的寂落形成鲜明对比,但原本安静的环境却被暴躁的喝骂声打破。

    偏厅之中,李钟仁望着眼前的暴露的耶律弟涅默默不语,虽然自己是名义上的正使,可这个使团中的人都知道他耶律弟涅才是真的正位。

    耶律弟涅乃是皇族宗室,和大宋不同,辽朝的皇族宗室可是在朝中位高权重,何况他耶律弟涅还是辽皇最亲近的表兄,可谓是族中难得一见的人才。

    站在一旁的耶律贾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只不过他的眼睛中透露出一丝寒芒“你也莫要苛责他,大宋皇帝设好了圈套,即便是你去了也一样,可以这么说,他赵祯早已定下的事情岂是咱们这些人能改变的?”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耶律弟涅哎了一声坐在椅子上,顺便还把一只脚也放在了上面,双手抱着膝盖的模样颇为懊恼,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怕了。

    恐惧的模样就像是一个即将面对野兽的孩子,一旦大宋关闭榷场,禁绝商贾互通,这对辽朝的打击非常巨大,不光是大宋的货物无法运到辽朝,就连辽朝的货物也无法贩卖到大宋。

    辽朝对外卖出的商品不少,但大多是昂贵的奢侈之物,显然这个世上只有大宋才能买的起如此昂贵的东西,正宗的契丹鞍可价值不菲,辽朝倒是想卖给倭人和但他们没有上好的海船,万一倾覆,血本无归,风险太大。

    至于高丽人…………他们的马可配不上大辽的契丹鞍,再说他们能买得起吗?

    辽朝的契丹鞍往往是大宗买卖,一次都是数百件,高丽人买上一两个可以,要让他们买数百个,简直就是要了高丽人的老命!

    耶律贾拖过一把椅子放在花厅的正中间,指了指道“别的不说,眼下大宋的木器便是一顶一的精巧,这上面的精致木雕咱们大辽能做吗?这把椅子在大宋就卖出了五十贯的高价,到了咱们大辽不下百贯!宗室子弟,贵族豪门,达官贵人无不争相抢购!”

    耶律弟涅闷声道“那又如何?至不是宋人善于奇技淫巧罢了!”

    “啊!原是如此!”

    李钟仁惊叫一声,眼睛放光的围着椅子左看右看,耶律弟涅皱眉打量着李钟仁道“你明白什么了?快说!莫要在此抖机灵!”

    李钟仁笑道“莫要着急,想想看,宋辽禁商是我大辽的损失大还是大宋的损失大?大宋每年卖给我大辽那么多的货物,现在一下没了销路,而我大辽能有多少损失?那些卖不掉的牛羊,卖不掉的契丹鞍,都可以自己用掉。可宋人不行啊!”

    耶律弟涅恍然大悟,原是如此!

    但他随即发现其中蹊跷,疑惑的说道“不对!大宋皇帝如此精明奸猾,岂能做这种亏本买卖?!”

    “若是你当然会觉得亏本,但他赵祯是什么人?大宋之前便有一次,先是榷场形同虚设,大宋商贾都不来,待我大辽支持不住的时候,不用宋人开口,我大辽的商贾便自己提价了。”

    “这么说来是宋人皇帝的计策?这下便说得通了!”

    耶律弟涅和李钟仁长舒了一口气,这可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最担心的事情不是商贾禁绝,而是从此之后大宋与辽朝之间势同水火,再无互市。

    但他们从没有一刻会想到这是大宋对辽朝动手的开始,一场看不见摸不着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就如都亭驿中这三人一样,世人都被赵祯的手段蒙蔽了。

    若是赵祯知道定然是冤枉的,他确实是要表达战争已经开始了,但他却没法左右别人的想法…………

    关榷场,禁互市,绝商贾,这一系列的手段给辽人带来的经济压力正在逐渐出现,或者说消息刚刚流传至辽朝的时候,整个辽朝的市场就开始了动荡。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动荡,大宋商贾在第一时间开始用手中的官子购买辽朝的商品,或是直接去钱庄兑换交子,人们奔走相告,大宋即将禁绝与辽朝之间的一切商事。

    这确确实实打了辽人一个措手不及,消息是无法封锁,人们口耳相传之下,哪有什么秘密可言?

    大宋的商贾迅速的召集了一个行会会议,所到之人都是身在辽朝的大宋商贾,可以说他们都是腰缠万贯之人,即便是回到大宋也是富甲一方。

    会议就在行会龙头恒丰商号的会馆之中举行,恒丰商号原本是两家不同的商号,一个是恒祥,一个是顺丰,两家商号合二为一,取名恒丰。

    顺丰商号就是大宋官家的蔡记产业,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而恒祥商号则是大宋最大的民间商号,两者相结合的那一天起便是今世之举。

    如今的局势之下,大宋的商贾为他们马首是瞻!

    穆修看着在座的一百三十家商号掌柜,这些都是大宋的商贾,虽然身价多少不同,但都在大宋的保护名单之上,官家密旨一个都不能放弃,尽数连人带钱弄回大宋。

    在这一点上穆修是坚决贯彻的…………别人不知道这些商贾从辽朝赚了多少钱,可他穆修却清清楚楚!

    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看似每天并不夸张的销量,数年,数十年下来的积累却是惊人的!

    “想必不用我说诸位也该知道今天的局势,我大宋禁绝商贾往来,此来惩治辽朝之举,这一点都不用多说,而你们已经在自己开始兑换或是花费掉手中的官子了,大有先见之明,也不用我来教。

    但我要告诉诸位,从现在开始把手中能卖的都买了,尤其是带不走的东西,统统卖掉,累赘的也都如此!”

    “连铺面也卖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