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有不少人偷眼大量赵祯,对于他们来说官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位皇帝对商贾的提携,隔三差五便能听到他的名号,陌生便是第一次见目睹天颜。

    不少人的表情和石批德撒骨第一次见到赵祯一样,不过他们的眼中更多的却是敬畏,敬畏这个看似年轻,却有着既怀柔天下又有雷霆手段的君王。

    可以说每个宋人都对赵祯的事迹熟烂与心,同样也因为赵祯而无比骄傲自豪,谁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个明君?

    其实赵祯完全附和百姓的期望,他对内以仁德为主,对外则是强硬无比,让百姓们获得恩泽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几乎满足了普通百姓对皇帝的一切幻想…………

    可以说在民间,赵祯的名声已经超越汉武帝,唐太宗,汉武帝穷兵黩武,唐太宗弑兄杀弟,而赵祯则是一等一的孝顺,并且文武有度,党项人,女真人归附大宋简直是掉进了福堆里了。

    说实话这么多人盯着自己,还不是朝臣,多少让赵祯有些不自然,但随即便释然了,他自己对待百姓和对待官员的态度本就不一样,对于赵祯来说他是在对百姓负责,自然有压力,而官员则是对他负责,相比之下当然没有任何压力。

    “朕今天是真的大开眼界,没想到我大宋单单是北京城中便有如此多的豪商巨贾!朕心甚慰!”赵祯望着殿中的商贾略微有些感慨,是的,这些商贾不单单是大宋的经济实力的展现,更是自己当年播种下的结果。

    “诸位近来的生意可好?”

    随着赵祯的发问,一帮商贾左看右看最后小心的回答道“托官家的福,市面繁荣,买卖兴隆!”

    宗室的商贾才这样说话,毕竟他们可是被赵祯管的最严格的,而且赵祯还顶着天水赵氏族长的名号,可不是看玩笑的,即便是大宗正在官家面前也要小心,大宗正只是帮着官家管理宗族而已。

    将门的商贾便要豪气的多“有官家的照顾,咱们商贾可比原先好的多了,大家伙说是不是?!”

    “哦?朕要是记得不错,你便是曹家的旁支曹康吧?听说真定府的生意可没有你不沾染的,怎么,生意做大了,都做到了北京城?”

    曹康并不畏惧,反而谄笑着说道“官家真是过目不忘,当初不过在是南郊祭天的时候瞧过俺一眼便记下了,俺虽然得了荫恩,可自己是什么材料自己知晓,既然上不得马,拉不开弓,那就别吃朝廷的这份俸禄,这不,俺就为朝廷交税了。”

    赵祯点了点头“嗯,朕听说了,你是第一个带头放弃朝廷俸禄的将门之后,朕自然不会收回你的荫恩,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便给你顶在脑门上,但你可别仗势欺人!”

    曹康的眼睛一亮,随即拜下“多谢官家!曹康定然敬小慎微,不敢横行!”

    赵祯笑了笑转头对众人朗声道“瞧见没有,知晓自己上不得战场便从商,照样混得风生水起,这才是明智之举!如此一来非但不占用武将名额,反而为朝廷缴纳商税,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众人稍稍揣度一下便明白了赵祯的意思,纷纷附和道“陛下圣明!”

    宗室子弟更是明白了赵祯的用意,可以说这些商贾之中,宗室的生意做的最简单,毕竟现在的大宋依旧是人情社会,宗室子弟找找门路,托托关系便能得到相当多的便利。

    他们一边轻松的赚着钱,一边还拿着大宋高额的贴补,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也是为何曹康这样的将门瞧不起他们的原因。

    对于曹康来说,将门子弟即便是不能在战场上杀敌,也能为朝廷交税,官家说了,这也是一种贡献,可宗室子弟交税少不说,还要从朝廷拿钱,这就是一群蛀虫啊!

    虽然曾经的将门子弟也是如此,可好歹将门现在不是蛀虫了,所以愈发的瞧不起宗室来…………

    “赵家的二郎你倒是说说话啊!”曹康在人群中用不大不小正好让赵祯听见的声音说到,刷的一下,几乎所有人都转头盯着那个白衣翩翩穿金戴银的公子哥赵焕。

    赵焕是宗室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琉璃生意做的最好,也是最大的,甚至贩卖到了阿巴斯王朝和欧罗巴,可他每年缴纳的商税远远不及其他商贾,这是宗室的特权,现在被众人盯着,实在是头皮发麻。

    “官家,……我赵焕不能说别人,只能说自己,以后宗室的补贴分文不取,广合商号的商税和他曹康的缴纳一样多!”

    瞧瞧!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江湖,摩擦这种小事情很快就让赵焕拉不下脸来,更不能在赵祯面前对曹康示弱,很简单,曹康代表了将门的商贾,而他赵焕则是代表了宗室商贾。

    。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 
赵焕和曹康两人的矛盾也代表着宗室与将门之间的矛盾,同为权利阶级,无论他们怎么刻意回避都无法避免利益冲突,互相之间又都瞧不起对方,于是矛盾便出现了,而在这里并非赵祯这个皇帝一人得到好处,对于民间商贾来说也是极好的。

    要知道,民间商贾最会做的一件事便是培养人才,既然自己当不了官,成为不了士大夫,那就让自己培养出的人才去当官好了。

    所以这些民间商贾的眼中,什么宗室商贾,什么将门商贾统统尚不得台面,要是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去竞争,嘿嘿…………这些公子哥,纨绔子弟早已被排挤了出去!

    要知道民间商贾的数量是最多的,各行各业不能说都有宗室和将门插上一脚,可必定有民间商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因为他们的地位,所以也是最默默无声的一群。

    当然这是在政治上,若是在商场里,那他么可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各个商号组建起来的商会,行会,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影响甚远的,而宗室和将门在他们面前完全不够看。

    赵祯没想到这场召见或者说是吹风会居然在将门和宗室之间挑起了矛盾,或者说矛盾本就存在,只不过两者更加激化了。

    自己得了好处不说,还让民间商贾看了“一出好戏”,怕是从明天开始,两者之间并会掐断你死我活了,不过赵祯并不打算管这事,也该让他们自己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局面。

    越来越多的宗室子弟表态,让赵祯心中大为宽慰,毕竟朝廷能剩下一大笔钱不是?要知道,每年这些宗室的开销可是不少,王语嫣已经埋怨过许多回了,她这个天水赵氏的主母可是受够了诰命的唠叨…………

    这算是这次召见商贾的意外收获了吧?

    但事情依旧要继续“大宋夺下辽东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朕要在辽东建黑水都护府,并重开黑水军,这些消息即便是朕还没下旨,你们这些消息灵通之人也应该收到了风声,何况朝廷的国债已经发了,你们中有不少人也买了不是?”

    重头戏来了,所有的商贾,无论出身都直直的望向赵祯,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朝廷既然要繁荣辽东,没有你们这些商贾怎么能行?北京城汇聚天下行商,诸位当中甚至有闽南的茶商是不是?辽东需要商品,同样辽东也需要工厂,因为辽东的资源丰富,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但唯一不便捷的只有货运,不过咱们大宋的海上从来不缺船只,相信会有许多海商愿意承接送货。”

    被赵祯这么一说,商贾们纷纷考虑起来,货运是一个工厂或者说是一个商业圈必须的东西,若是货运的能力低下,这将会极大的影响整个辽东的商业环境。

    能把规模做到超过五十万贯的商贾都没有愚蠢的,即便是有着丰富资源的宗室子弟依旧有着商业头脑,否则家族也不会让他去做生意。

    说实话,现如今宗室之中稍有能力的子弟都去外面打拼了,或是从商,或是从军,只有最没用的人才会继承父亲的爵位,毕竟宗室在大宋是很难从政的,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

    “官家,我等既然来了,就是为大宋效死力的,既然官家要发展辽东,我等自不会有什么怨言,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原料便能做出东西来!”

    最终,来自民间的商贾说话了,开口便是不同凡响,这也代表了大多数民间商贾的想法,既然是官家召见,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因为是官家给了他们如今的地位。

    否则他们连进入这文德殿中的资格都没有!

    相比之下,将门和宗室对于赵祯却没有这么多的感恩戴德,他们只是知道自己不能对抗皇权,认为自己获得的今天都是先祖换来的东西,自己已经不要大宋出钱养活,还要怎样?

    但既然民间商贾表态了,那他们也要是时候向官家表态,不能弱了自己的脸面,但赵祯却不希望他们出现在辽东,因为赵祯发现,相比民间商贾,这些将门和宗室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从他说完这句话开始便感觉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宗室和将门是在算着少赚了多少利润,而民间商贾这是做好了亏本的打算!

    赵祯在心中长叹一声,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啊!

    扶持民间资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看似会对封建社会造成一种冲击,可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大有好处,眼下的大宋已经进入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让这团火焰熄灭掉。

    “呵呵……看来是朕多虑了,如此便以自愿为前提,谁若是希望在辽东发展,建设工厂,矿产,营造,之类的,便去广贸司登记在册,广贸司的人会负责统计,并送到朕的御前…………散了吧!”

    所有人都想到官家的召见会如此的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做好的放血的准备,谁知道官家最后居然以自愿为前提,这下好了,不想去的人便不去广贸司便是!

    除了皇宫,这些商贾便泾渭分明的散开,分成了三股势力,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赵祯站在城门楼子上看的清楚,笑着对三才道“瞧见没有?谁说天下商贾是一家?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你想的什么呢?如何把将门和宗室的商贾都招来?简直就是坏了朕的兴致!”

    三才苦笑道“谁之他们私下里斗的这么厉害?”

    “商场如战场啊!明日怕是便能见分晓,宗室和将门的商贾朕可指望不上,谁让太祖答应让人家荣华富贵的呢!朕想动他们手中的“肉饼”也不可能啊!”

    三才不平的说道“便宜这些奸佞小人了!”

    “便宜他们?朕可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朕既然要扶持民间商贾,那就要让这些铁公鸡肉疼,下旨广贸司,登记三日之内完成,超过三日便不许任何人商贾再去辽东经商!”

    三才不明所以,他哪里知晓,赵祯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宗室,目中无人的将门反过来仰仗民间商贾的鼻息…………

    。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猫() 
    果然,在三日之内,广贸司统计的结果和赵祯预想的一样,多以民间商贾为主,只有曹康一个将门象征性的在辽东投资了一下,至于赵焕不过是打算在辽东开办一个木器厂专门生产农具罢了。

    可这样的木器厂民间商贾在辽东足足开办了三十余家!!

    谁都知道,大宋的农业依靠大量的农具,若是没有这些农具,对辽东土地的耕种将会非常缓慢,所以大量的农具是基础,有了这些农具或是工具之后,辽东的建设才算是开始。

    赵祯拿着广贸司的登记名单,轻轻的拍打着自己的手掌,看来将门和宗室并不看好辽东的土地啊!但有一点让赵祯不明白,宗室和将门的消息应该远比这些民间的商贾要来的便利的多。

    辽东的土地有多么肥沃他们能不知道?显然不可能!

    别的不说,单单是金银铜铁这些珍贵的金属矿藏便已经足够让人眼红的了,何况辽东的土地又是那么的肥沃,大宋从大洋彼岸弄来的种子完全能在黑土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变成数不清的宝贝

    “三才,你说一只猫能不偷腥吗?”

    三才想了想说道:“官家,奴婢觉得这“猫”反常了是因为他们认为辽东地下的东西他们碰不得,地上的东西又争抢不过民间的“猫”于是不如不去偷吃”

    赵祯惊奇的往向三才:“你这阉货倒是看的透彻啊!这些贵品的猫别的本事不一定好,可趋吉避凶的本事那可算是一等一的高,但凡是有一点风险便绝不踏足,宁愿看着别人发财也不愿自己去冒险拼搏。

    这样的人已经是废人了,现在的宗室将门之间流行一句话,拼的不是经商的才能和本事,而是手中掌握的人脉,消息。”

    三才苦笑着附和道:“可不是,官家,您可是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