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曾经属于他的时代,现在却被萧太后所把持,每每想起心中的怒火便快把他吞噬,双手紧握,指甲深深的嵌进手掌之中,愤怒的感觉从心底升起让他全身颤抖。

    好在他还有机会,好在他用萧观音之手,耶律贾之口明白了现在的局势,宋人北伐中京道,目标就在大定府,作为曾经的帝王,耶律洪基还是有些才学的。

    中京道对于大辽的意义他比谁都清楚,甚至超越了东京道,中京大定府更是大辽帝王的久驻之地,那里的皇宫不上京城的还要宏伟高大,若不是因为燕云以失,自己绝不会迁至上京临潢府。

    相对于萧挞里的雄心壮志,妄图一举挫败大宋北伐的锐气,耶律洪基却坚定的认为应当阻挡宋军向辽朝挺进,无论宋人的目标是什么,只要守住宋辽之间的唯一通道中京道便可。

    这也是他当初为何要在中京道大肆杀戮的原因,对于他来说中京道所有的汉民都有可能成为宋军的阻力,当初的燕云丢失有着多少原因和汉民有关?

    耶律洪基打算用铁血手段把中京道再次重新梳理一遍,但他的作法过犹不及了,他也没想到汉民的反弹和大宋的敌意会空前高涨。

    一发不可收拾之下,才酿成今天之祸,不过耶律洪基清楚,大辽不可能始终由一个女人把持,更清楚自己不可能永远在这清凉殿中待下去。

    萧挞里的垂帘听政如何持久?如何的顺理成章?除非自己暴毙,她才会有如此手段。

    耶律洪基知晓,萧挞里不会让自己死,毕竟是骨肉至亲,但做到“暴毙”还是轻而易举的,假托自己暴毙操纵皇宫内外,再把自己囚禁于祖州之中,从此以后她便可独揽皇权!

    对了,自己的儿子耶鲁斡必将成为萧挞里手中的筹码,以他为太子便可真正的令朝野信服,毕竟耶鲁斡的年幼摆在那里,好一出毒计啊!

    耶律洪基稍稍猜想就把事情推测的八九不离十,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先逃出这个让自己变成废人的地方。

    萧观音还在收拾着殿内的东西,因为没有宫人能进出此地,清凉殿中的所有东西都需要自己打扫,而这些东西耶律洪基是绝不会碰一下的,萧观音便成为了贤妻良母,为他整理一切。

    提笔在纸上写下一份带有暗号的书信,这是耶律贾教给自己的,参照说文解字写下密信,除非对方晓得密信的格式,否则即便是知道密信的出处,手中也有一本说文解字也没用。

    当务之急是催促耶律贾想把发把自己从这该死的清凉殿中弄出去,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只要自己能出去,那便可以号召忠于大辽,忠于自己的贵族集结兵马讨伐奸佞!

    对于耶律洪基来说,无论是张俭还是萧惠亦或是生母萧挞里都是一丘之貉,萧家自不用说,自己会赶尽杀绝,至于张俭,耶律洪基倒要好好的审问一番,为何他会投靠太后,自己一直是把他当作辅弼之臣看待的,从来恭敬有加不曾怠慢!

    眼下的局势对大辽虽然并非有利,但对耶律洪基来说却是极好的,他最希望宋人在中京道所向披靡,如此一来便能证明萧挞里的所作所为乃是错的,自己才是正确的!

    耶律洪基心中已经有了计划,轻轻的折叠好手中的纸条,并且交给萧观音道:“这是朕与你离开清凉殿的重要书信,交给耶律贾他知道该如何处理。”

    萧观音点了点头,事实上她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也是不理解,即便是有再大的错处,陛下终究是陛下,终究是自己的父君,为何父亲要把他的尊严也彻底践踏?

    不过有了手中的这封书信,她相信自己便能和所爱之人离开这巴掌大的清凉殿了,即便是草原上的寒风再猛烈,即便是吃穿用度都需要双手去获取,自己也无怨无悔!

    此时此刻她还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利用的工具,从一开始萧观音便是萧惠获取耶律洪基和萧挞里信任的工具,现在变成了耶律洪基的工具。

    ……………………

    深夜之中,耶律贾看着眼前的书信对照着说文解字翻看,很快便知道了耶律洪基的计划,整个大辽几乎都不知道陛下已经被囚禁,更不知道临朝称制的太后发动了宫变。

    这是最好的隐蔽,也是最大的破绽,事情还未大白于天下,所有人自认为所忠于的依旧是陛下。

    如果能把陛下救出来,只需陛下登高一呼,便可彻底推翻太后,也可让朝中的奸佞无处遁形!从一开始对太后的临朝称制便怀疑问,实在不知道皇帝到底生了什么病,以至于至今不能露面。

    知道一个神秘人联系了自己,并且给自己看了那块代表皇后的腰牌,耶律贾这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太后确实软禁了陛下!

    如今积极奔走之下,耶律贾已经联系到了几个忠于皇帝的贵族,他们多是契丹将领,其中的耶律孝乃是皇城御帐军中的祗候郎君。

    虽然官职不显,但他却是可以接触整个皇宫的宿卫之军,他的作用对于耶律贾来说非同小可,最重要的是耶律孝有穿行宫禁的权利,并且每日带兵巡逻。

    他是整个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耶律贾心中已经有了定计,陛下的计划是如何夺回他的君权,而自己的计划是如何帮助陛下脱困,眼下最重要的便是要先把陛下从清凉殿中解救出来。

    耶律贾一直以来浑浑噩噩,自从他返回辽朝之后便觉得自己毫无用武之地,他看到了大宋的强大,看到了汉民对大宋的钟爱,他想支持耶律洪基,但太后却突然临朝称制,紧接着便打乱了陛下原本的安排。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 
中京大定府乃是辽朝最大的陪都,这里的人口同样也是辽朝最多的足有近五十万!

    中京道的规模已经可以与大宋的东京城相媲美,但距离北京城却是相差甚远。

    中京大定府虽然不是辽国的国都,但由于其建于圣宗皇帝时期,又是辽朝强盛中期国力强盛,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赶上了百余年的辽宋结盟和好时期,借鉴大宋的东京城的规格,于是这大定府一个陪都堪比首都上京还要好,还要大。

    不过此时的大定府却陷入一种恐慌的情绪之中,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恐慌,城中的百姓多是来自中京道的契丹人,也有不少汉民混杂其中,在这座陪都之中的所有人无论出生,只要在便是一份战力,变能得到朝廷给予的平等权利。

    陛下虽然“病重”但他的旨意已久从皇宫中传出,传到了中京大定府之中,圣旨虽然冗长,但内容很简单,也决定了城中所有人的生死。

    中京大定府之人,无论契丹与汉民,亦或是渤海人,女真人都要为中京道为大辽而战,任何人不得退却,无论是谁,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一旦进入大定府之中,便要为大辽的这座陪都死战到底!

    这样的圣旨一出直接打破了所有城中人的幻想,当耶律裴宣读这旨意的时候,契丹大军已经开始封闭四门,并且开始驻扎在城墙四周,随时可以抵达城墙进行作战!

    耶律裴比谁都清楚这份来自上京城的圣旨,朝廷是不希望中京道全部落入宋人之手,而大定府则是最后的方向,其他的州府城池已经在宋人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沦陷,但只要大定府不失,朝廷的援军便永远有一个内应可用。

    一旦大军来援,城中的十万守军可相互接应,在宋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反败为胜引得最终的胜利,意思是这个意思,但在耶律裴看来却是极难实现的,他们要坚持到援军的到来,可宋人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吗?

    火器给耶律裴和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无坚不摧的火炮已经在辽朝传遍了,面对毁天灭地的力量普通人的恐惧往往要比士兵更加深刻,他们没见过,只听说过火炮的威名,这就让他们谈炮色变了。

    城中的百姓被集中在了大辽塔之前的空地上,这是大定府中最大的空地,足足能容纳数万人,而这数万人都是城中的宿老和街坊官,他们是维持大定府正常运转的所在,虽然不必城中衙役,但已久是社会底层的执行者。

    耶律裴在这里向众人述说了圣旨的大概内容,并且总结了最后一句话,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所有人都要参与到抵抗宋人进攻的战斗之中,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六七岁的孩子,无人可以例外,无人可以免除!

    此话一出顿时让在场的人炸了锅,岂有此理,八十老翁和六七岁的孩子如何能上战场?如何能防御宋人的进攻?这简直就是在让百姓们送死嘛!

    眼瞧着场面不受控制起来,耶律裴微微叹息一声,他也知道这是一份类似昏头的旨意,还好他不准备这么做,再次开口道“陛下的旨意并非是要尔等都上战场,八十老翁可在家中修缮器具,六七岁的孩子也可在城中送军粮。”

    这还差不多,众人松了一口气,若是让自己去百姓家中传达这样的话来,不用宋人攻城,这大定府便已然从内破了,城中百姓守城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

    全城的百姓都被发动了起来,他们也不得不跟随辽军进行战斗,因为除了这死守大定府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城门不可靠近,城墙更是不可随意接近,城中到处都是听瓮,任何人妄图挖掘地道出城的都将被就地格杀。

    谁都能感受到一场大战即将到来,战争的阴云犹如宋人的军队浮现在大定府的头上,双方之间即将迎来一番苦战。

    ……………………………………

    大宋的北京城在规模上要比大定府的规模大上许多,也是天下商贾汇聚之地,前线的战报不断从中京道送回北京城中,无论是皇宫,朝堂,还是市井,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这场北伐,这场对中京道的用兵。

    对于大宋的百姓和官员来说,这是大宋自燕云之后的又一次北伐,而且目标是辽朝最大,最繁荣的中京道,并且拿下大定府的意义何人不知和人不晓?

    当初北伐燕云,在析津府一战中大宋多少是占了便宜的,而且析津府不似大定府那般难以攻克,宋军的火器出其不意的造成了毁灭性的效果,给辽人以重大打击,并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下析津府。

    而大定府则是做好了完全准备,城中军民足足六十万人,即便是死守,也能坚持数月时间,而这段时间大军在外的消耗是惊人的,大军能不能耗得起?能不能克敌制胜?

    这些都是悬在百姓心中的疑问,现在北京城中讨论最多的便是中京大定府这个话题,谁都要发表一下意见,当然最多的还是在拿这个话题关扑。

    随着大宋国力的提升,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自然而然的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民族骄傲,对于国事和战争也愈发的关注了。

    百姓的讨论和朝臣的讨论当然不一样,朝臣们看的比百姓更加长远,他们的眼界更高,知晓拿下中京道对于大宋的好处是空前巨大的,可以解决大量的冗官问题,亦可成为大宋北方的一块粮食产地。

    从南方调运粮食有多幸苦和漫长?每年夏秋两季,大宋的漕运海运,陆运就像是打响了一场战争,所有涉及其中的官吏无论官职大小都要拼了命的为这些粮食北上而想尽办法。

    若是拿下中京道,那里的大片良田,大片牧场可以为大宋的北方提供多少食物和畜力?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好处!

    。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 
大宋的皇宫之中当然也有着类似的讨论,不过却是在太子和皇子上课的资善堂中,今天授课的不是旁人,而是身为皇帝的赵祯本人,他其实是想把这个轻松的下午用来放松一下的,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皇后王语嫣比谁都上心。

    于是赵祯便只能告别御苑之中的棍球了,这是宋人的叫法,赵祯更喜欢称呼它为高尔夫……………这是一种从唐朝流传下来的球赛,在后世应该是类似于门球的东西。

    只不过这个棍球的激烈程度完全不能与马球相比,待拿下中京道之后,到时间在木兰围场开设专门的马球比赛,眼下这高尔夫就当作是修身养性的球类运动罢了。

    今天的高尔夫不能参加,赵祯心中有些不爽,毕竟今天是朝中相公们的比赛,若是自己不去岂能看到这些人比斗起来的好戏?

    这些往日里文质彬彬的朝臣们,一旦上了高尔夫球场的草地,那叫一个杀气腾腾,都说高尔夫是文雅的运动,可在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朝堂上那才叫精彩!

    文臣为了争夺那金球杆的荣誉往往舍弃原本的风范,一个劲的数着杆数,大宋的士大夫们最喜欢的便是比杆赛,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