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明亮的月光与星光,萧挞里轻启朱唇“帝者怀容,宽行与天下,守意与四方,不废与伦常。霸者气概,独立于天地,凌莅于万灵,无怨与苍生。君者典范,格物而后度人,权衡而后谋事,知已而后明志。王者风度,处事而不惊,失事而不悔,玩世而不恭。皇者仪态,从容而不彰显,富贵而不轻贫,高居而不贱低。

    宗者师表,率性而不妄行,笃志而不轻佻,匡正而不乱纲。仁者多允,义者直肯,寇者忠节,匪者仗义,俊者德,豪者智,杰者明,珍者贵,士者尚。”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什么人应该具有什么品德,但萧挞里清楚的记得,她自己当时是向那高人询问的是赵祯的紫微星星象,那高人便在自己御驾亲征之前,遣一小童送来了这纸条。

    紫微星只主君,王,皇,宗与平民百姓无关,当然萧挞里也让他给自己看了看,而那高人却毫无言语,原因很简单,自己并非帝王,而是个女人,无法从紫微星上寻找命数…………

    看着纸条上的一笔一划,萧挞里不得不承认上面的内容说的一点没错,确实符合赵祯的性格,若是抛开一切去看,他是个合格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了。

    但在自己看来他却是个暴君!

    他对辽朝的征伐就从未停下,自己孤儿寡母的拉扯着耶律洪基长大,拉扯着他走上帝王之位,拉扯着辽朝前进,可最终他也没有放过辽朝和耶律洪基。

    是自己要了耶律洪基的命,可萧挞里却把责任归咎与赵祯的身上,认为这一切都是他逼的!若是辽朝没有被逼迫的那么紧,也就不会出现当时的事情。

    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一些东西在黑暗中移动,不知从何开始,萧挞里越来越习惯黑暗以及黑暗之中的寂静。

    “都办好了吗?”

    “启禀主上都办好了,可这事能成吗?奴婢觉得大宋皇帝并不是莽夫。”

    “他当然不是莽夫,他是个最擅钻研的人,凡事三思而后动,但他也是天底下最大的赌徒,只要有机会,他绝不会放过。把局做好,本宫要亲自剐了他!”

    黑影看着月光下太皇太后露出的俏脸,这张脸是那么的完美,美的让人胆颤心惊…………

    。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 
日升月恒的场景不一定会出现,而月沉日升乃是天道循环,无论你到底开不开心,喜不喜欢,太阳都会在新的一天出现,谁也改变不了,即便你是帝王也没有用。

    时间如流水不会停歇,仿佛是宿命中的长河不断流淌,即使你希望让它停止也办不到,相比活人,一个快死的人更加能体会到时光流逝的紧迫感,而麴叱干便是其中之一。

    鲜血从他的口鼻中大量的涌出,四周之人都被吓坏了,这种情况谁也没见过,即便是西域最高明的医生也没见过这种病症。

    出血如此之多,不用御医开口,众人也知道麴叱干不行了,而他突然得了暴疾的原因谁也不知道,这种血腥的场面当非礼勿视,围观之人多以同情,悲戚之意以广袖遮挡面容。

    唯独身为女流之辈的萧挞里看着鲜血淋漓的麴叱干,她冰冷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只随时为她而死的小动物,默然之中没有一丝怜悯。

    给人的感觉相当冷漠,仿佛这件事与她毫无关系,但在场的所有人第一时间所怀疑的就是她!

    麴叱干的死事出突然,而紧接着,辽朝便以高昌无国主必乱无疑为由接管了高昌城,这也是正是吞并高昌的开始,在这时间,所有人仿佛都明白了……辽朝现在要的不单单是和大宋抗衡,还有整个西域。

    高昌城的易主,也意味着高昌国的消失,辽军的速度惊人,以最短的时间内接受高昌,原本属于高昌的官员仿佛商量好的一般,所有人都认定辽朝的正统,认定萧挞里才是他们的新主人。

    谁能想到高昌国一夜之间便易主,?

    这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开始恐惧辽朝的力量,辽朝的力量弱吗?怎么可能,这个王朝曾经是天下最的霸主之一,现在虽被宋取代之,但却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不是西域能抗衡的。

    西域之战看似是西域和大宋之间的利益冲突,事实上却是辽宋之间的一次竞争,也是借着西域人的土地进行战争,这样一来,辽宋双方之间都没有土地上的损失。

    大宋想要夺取西域这块肥肉,所谓苍白的借口基本上就是在毫无掩饰的侵略,而辽朝这招却是稍显高明了些,名为帮助,实为占领。

    最简单的结果,眼下的高昌城不就是易主辽朝了吗?

    而同样的,龟兹,焉耋,大屯城的国主也开始担心他们前往高昌是否正确了,他们亲眼目的了麴叱干死前的惨状,鲜血仿佛从他的口中流淌到了自己的脚下。

    四周的侍者退去,同样的也把麴叱干的尸体带走了,殿中只留下西域诸国的国主,当然也有萧挞里和她的侍卫们,大辽的太皇太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坐在宝座上等待着什么。

    气氛紧张极了,没人不知道眼下是什么意思,但也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利和财富,眼下这个辽朝的女主人才是最狠的人,她的贪婪甚至超过了大宋皇帝!

    从他们和辽朝开始勾搭在一起对抗大宋的时候,这些人就应该明白这是在和魔鬼做交易,现在就是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

    殿中的气氛诡异,西域诸国的国主们不说话,而上首的萧挞里同样不说话,但没有她的发话,这些人也想走也走不掉。

    高昌的臣子基本上归附辽朝了,他们在城中依旧履行着职责,极少有人知道,此时的高昌国已经易主,他们正真的统治者不再是麴叱干,而是辽朝的太皇太后萧挞里。

    当时间快到正午的时候,一队骑兵蜂拥而至,他们是辽朝的传报骑兵,身上的檄羽和大宋的稍有区别,但模样也差不多。

    四周的百姓连忙躲闪,这些传令的士兵可不会去在乎什么人挡在他的马蹄前面。

    马上的骑士直奔高昌的皇宫而去,当进入宫门之后,便有人上前为其牵马,一个老内侍在墙角蹲着,瞧见传令骑士后招了招手,骑士小心的上前把怀中的木匣交了上去,道了一声“功成!”便沿着宫墙走了。

    老内侍嘴角微微挑起“好啊!这次太皇太后总算是领先一步!”

    老内侍说完便拿着木匣走进殿中,靠近萧挞里小心的递上“太皇太后,东西到了,龟兹兵变,归顺大辽!”

    萧挞里点了点头,伸手指了大殿之中的空地“派人端来一张横案来,把这东西放在横案上,给诸位国主瞧瞧。”

    “老奴遵旨!”

    一张横案便出现在了高昌国的宫殿之中,上面放上了一个木匣,木匣之中乃是一方青铜的印玺,而龟兹国主白莫苾大惊失色,这方印玺他实在太过熟悉了,这是他的国主之印!

    而印玺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更清楚,在颤抖中他伏地拜下“龟兹国归顺大辽!”

    其他诸国的国主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显然龟兹遭遇大变,连白莫苾的印玺都出现在了这里,他不得不降!

    “好!”沉默许久的萧挞里第一次开口道“汝之妻儿在大辽铁骑的护送下已经开始前往上京城,你也应该早早收拾上路了,我大辽对待归顺之人向来慷慨,赐你上京城一品宅院一座,奴仆百人,赐金银十万缗,封顺应侯!”

    “谢……太皇太后!”

    龟兹只是开始,接连有印玺出现在这一方横案之上,而西域国主无不妥协,他们没想到就在自己积极配合大辽对抗大宋的时候,辽人已经先行一步占据了他们的王国。

    所谓的兵变也不过是辽朝一手策划的阴谋,事实上那些兵变的将军早已获得了大辽的官衔,并有辽军的支持,这一次,萧挞里带来的援军可不知是区区十万,而是二十万大军!

    他们没有辎重,因为不需要,在西域的土地上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补充,而西域这么多年通过与大宋贸易所得的金银全数成为大辽的所得。

    辽朝瞬间便富有起来,来自西域诸国国库中的金银财宝一车车的向大辽国库中运去,而负责这件事的正是辽朝的左丞相张俭!

    辽朝需要什么?辽朝要从西域得到什么?不光是商路,还有他们最缺的东西,财富!

    。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萧挞里的掠夺() 
西域人有一个很好也是很不好的习惯,他们喜欢真金白银,市面上也流通金银。

    尤其是黄金更是被他们所痴迷崇拜,这其中和天竺传来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也和这里的气氛有关,自从中原王朝和西域通商之后,唯有金银在这里最好使,也最流通,所以西域人对金银有一种狂热。

    西域诸国的国库之中,通过这些年与大宋的通商,他们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这还不限于各种器皿,甚至还有金牙等等……

    只不过现在这些财富都成为了辽朝的囊中之物,以解燃眉之急!萧挞里采用了极端的手段,以掠夺的,抛弃盟友的方式为辽朝敛财,辽朝最急需这些金银帮助国内度过难关。

    大辽的官钞已经滥发到了一定程度,萧挞里深知赵祯在大宋发行的交钞有着推动大宋经济的巨大作用,而她也妄图恢复辽朝官钞的地位,这是她让辽朝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

    如何恢复这些已经在民间失去信用的官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新发行,并让他们能直接兑现,这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凌厉手段,但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废除旧官钞,发行新官钞,也就意味着朝廷有办法直接让百姓手中的官钞变成废纸!

    虽然现在已经是废纸了,但只要朝廷一日不废除,还是有一定的信用在其中,若是再一次改革,不知百姓做何感想,还会信任这种东西吗?

    但萧挞里觉得只得值得一试!

    她仔细的研究过大宋的商业如何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就像是一把弩箭,只要弦不断,拉得越紧,释放的箭矢便能飞得越远。

    从赵祯亲政开始,他就不懈努力的推动大宋的商业发展,几乎到了独断专行的地步,开始很多人反对他,但随着利益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

    同样随着商业的繁盛,大宋变的越来越有钱,最明显的便是百姓口袋中的钱变多了,而这些百姓用多出的钱再次购买商品,不断的投入其中,甚至自己也走上了经商之路。

    财富不断的积攒,使得大宋的商贾越来越多,而商贾越多,商路也就越多,带动了整个大宋的经济,同时也向朝廷缴纳更多的税收。

    谁能想到到场一个太子的玩闹之作,居然成为引发大宋商业变革的开始?

    萧挞里到现在都觉得这是如做梦一般的事情,但却被赵祯干成了,现在大宋最有钱,也是最有权的商号依旧以一个可笑的名字命名,“蔡记”。

    既然一个孩童能以都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做出今天的大宋商业来,那自己一个太皇太后领头,得到朝臣支持的大辽商业改革难道就不能成功?

    萧挞里觉得他赵祯不是神人,也不是什么招财童子,他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而且能做的更好。

    一车车的财富不断的涌进高昌城,在这里堆积起来的同时,辽朝的军队也开始了对财富的转移,转移到辽朝的国库之中才算安全。

    张俭为此请求五万精锐骑兵的护送,他要保证这足有八千万贯的财富进入大辽的国库,且一文钱也不能少。

    萧挞里毫不犹豫的同意,且在五万人的基础上追加两万,有了七万人的护送,即便是他们战死大半也能把这些财富运到上京城了。

    按理说要不了这么多的士兵,但她输不起,这是辽朝翻盘的希望所在,她把一切都寄托在了这八千万贯的财富上。

    萧挞里知道,大宋的崛起就是从商业上开始的,恍然之间她便明白了一个道理,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治国需要钱,养兵也需要钱。

    萧挞里自从临朝称制以来,不断的收拢辽朝的兵权,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也希望辽朝复苏起来,恢复往日的荣光。

    她要让百姓和贵族们恢复信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涌入大辽,即便是涌入大辽的国库也会让他们心安。

    一切的一切包括通商西域,包括出兵西域,都是萧挞里为辽朝复苏所准备的,她从赵祯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大宋控制了倭国的金银,垄断了东方的唯一渠道,而西方的丝绸之路又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