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推算下来,萧挞里的年纪也才仅仅三十好几而已,而三十岁算是正当年…………

    “既然陛下这么说,那自然有解决的办法,本宫觉得陛下在这里还是多住一些时日的比较好,什么时候能解答本宫的疑惑,什么时候再归南朝也不迟,不是吗?”

    赵祯楞了一下,差点跳起来猛抽自己嘴巴,在人家面前卖弄什么?!

    萧挞里根本就不需要杀自己,杀了自己对辽朝来说得不偿失,但只要萧挞里向天下证明她俘虏了大宋皇帝,接着又把自己送归大宋,这样一来对大宋的士气便是沉重的打击,还有一点,大宋也不好再在这几年之类对辽朝用兵了。

    在礼之一道上便矮了人家半截,如何成为忘恩负义之国再次挥兵北伐?

    三才在一旁面露尴尬,而赵祯则是愤怒的望着萧挞里:“你……真是一手好算计,黄蜂尾上针最毒妇人心!”

    萧挞里扳回一城,露出得意的表情:“彼此彼此,陛下过奖了!”说完便脸色一转:“你要回答本宫三个问题,否则本宫可不会让你早早回到大宋。”

    “这么说来若是朕不回答,你便不让朕离开?”

    萧挞里点头道:“正是如此,还请陛下屈尊,随本宫一同回辽!陛下之用度自不用担忧,一切以先皇待之!若是闲来无事,可与左丞相张俭对弈一番……”

    赵祯看到了“老朋友”张俭,就站在围栏之外向自己微笑,表情颇让人值得玩味。

    “若是能让朕天天揍他就好了。”

    “恐怕本本宫无法满足陛下的要求。”

    “开个玩笑,这段时间也算是朕在你辽朝休息了,三才走回去睡觉,朕乏了。”

    赵祯伸了个懒腰便向宫帐走去,临走之前还道了一声:“不送,除非你想留下…………”

    这明明是在辽朝军营,却让萧挞里有一种客人的感觉,颇为荒诞!走之前恨恨的朝着赵祯的背影啐上一口:“登徒子!”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国事访问?!() 
随着赵祯的消失,大宋可谓是遇到了开国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宋军的高层已经急疯了,没有什么比赵祯这位一国之君消失更让人担心的问题,好在太子赵旭还在军中。

    和萧挞里预料的一样,现在宋军之中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是战还是扯,皇帝已经失踪,甚至有可能战死,而太子还在军中,魏王殿下也在军中,无论如何现在最高的权利集中在了太子赵旭的手中。

    王鹤作为军中最高的文官已经开始考虑国家权利过度的问题,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没有太子继承官家的权利重要,他是从最坏的一点开始考虑的,即皇帝战死或是被俘。

    战死自然没有什么问题,这最悲剧的结果却是现在最好的结果,太子顺利继位,成为大宋的皇帝,继续率领大宋前进,而若是还被俘,那问题就大了……

    大宋的皇帝还从未有过被被俘的先例,辽人甚至会以此为要挟,至于萧挞里会向大宋索要什么换回官家那可就说不定了,也许是北京道,或是更糟的燕云之地。

    无论时候那一个,大宋都承受不起,而这个时候若立新君,问题便也会接踵而至,赵旭会如何对待这个问题,若是换,那他是大宋的罪人,若是不换,他就是个忤逆不孝之子,如何继承帝位?!

    而魏王赵昀便可以此为名,借机争夺皇储之位,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没有好的,只有坏和更坏。

    白虎节堂之中的众人各怀心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王鹤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当着赵昀的面说出来的,而赵昀反倒是一点也不动怒,望着赵旭道:“你我兄弟一场,若是父皇在也不愿见我等手足相残,无论如何,我都只会支持你,但若是父皇尚在辽营,你便不可称帝,只能监国!”

    赵昀的话让众人心中一松,但王鹤依旧开口道:“魏王何以觉得陛下身在辽营安然无恙?”

    赵昀笑了笑:“无他,唯有父皇才是辽朝不灭之基,辽人若是敢以刀相向,我大宋必然起兵伐辽,不死不休!辽人没这个胆量,萧挞里更是没有这个胆量赌上辽朝的基业!”

    他的话振聋发聩,让众人恍然大悟,是啊!即便是陛下被俘也不会有性命之忧,说不得辽人还会把赵祯供起来,以免大宋倾举国之力伐辽。

    王鹤这下对赵昀反倒是另眼相看了,在如此危急之时,只有他想到了这一点,心中只冷静可谓是胜过太子殿下。反观赵旭,还真的有点失落之感,令人不喜!

    但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证明官家还活着,否则这一切只不过是猜测而已,没人会相信猜测,即便他是大宋的魏王殿下也不行。

    此时王鹤觉得太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一言不发,做得越多,错的越多,现在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将成为未来的把柄,即便是赵昀这位魏王殿下也是如此。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用担心赵祯到底是死是活的消息了,辽军派出了使者前来,而且是带着赵祯身上玉佩的使者,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宣告大宋皇帝就在辽军军营之中的消息,同时为了证明他还活着,要让大宋的一位重臣作为使者前往。

    这下众人便算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只要陛下活着,那就比什么都好,即便是太子也没有陛下的号召力,他若是现在继位,诟病实在太多。

    所以在白虎节堂之中,众人达成了一个协议,不单单是对全军封锁消息,更是要对整个大宋封锁消息,但为了以防万一,只有太子赵旭和西域都护府的边军都护曹康可以返回大宋,而剩下的人只能在伊州的西域都护府呆着,直到官家安然无恙的返回。

    来的人是谁都不欢迎又不得不对他态度稍好些的萧满蕙,进入大宋的军营之中,他便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这里的一切和辽朝的都不相同,完全是天差地别的俩个世界。

    不过他很快就被带进了白虎节堂之中,连身上的佩刀都被收缴,这让他很不舒服,不过他还是拿起玉佩上前道:“这是你大宋皇帝的玉佩,相信诸位都应该识得,我大辽太皇太后有旨,召军中之文臣千万,以视大宋皇帝万全。”

    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在场之人都知道原因,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无非是萧挞里想让众人知道,陛下身在辽营,安然无恙。

    王鹤作为军中的最高文臣,自然担当起重任,换做是别人他也不放心。

    检查过玉佩之后,王鹤便能确认这就是和官家身上的东西,而且是贴身携带之物,不会有错,在出征之前他便检查过赵祯身上所有的东西,这是国朝的法度,为的就是以防万一,以便验明正身,没想到还真的用上了。

    辽军就在高昌城中,或者应该是辽朝的高昌城,大宋用兵西域到现在也没有拿下,反倒是辽朝后来先上,当王鹤看见在辽军中巡视的天子微微一愣,为何不觉得官家是辽人的俘虏,而是宛若辽军的统帅一般在军中走动?

    且辽人完全没有限制官家的自由,任由他在军中左观又瞧,便上还有三才和身着辽朝内官服饰的老人在边上伺候着,这哪是被困,简直就是在巡视。

    边上的萧满蕙已经尴尬的涨红了脸,粗重的呼吸声中满是怒气和无奈,哼了一声道:“你家陛下就在这,某就不去了!”说完他便甩开步子的离开,脚下尘土飞扬,也不知这地面和他有什么仇……

    但看见官家安然无事就好了,王鹤松了一口气,眼前的场景颇为让他放松,是啊!无论官家在何时何地,都能如此的坦然自若。

    他同样也畅行无阻的进入了辽军重重包围之下的宫帐,赵祯好似对他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惊讶,仿佛料定了他会出现一般:“果然是你来了,不错,军中还算安定吗?”

    王鹤稍稍犹豫:“陛下辽人居然让臣前来,实在是……”

    “出乎意料是吧?若是按照常理只能让你远远观瞧朕还在罢了,现在却说不准,因为萧挞里吃定了朕……撤军吧!这场萧挞里赢了,但不代表她赢了全部,棋才刚刚开始下,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可知”

    赵祯稍顿,拍了拍王鹤的肩膀道:“向朝臣们说清楚,朕这是在辽朝进行国事访问,若是朕有意外,大可挥兵北伐,朕倒是期盼着这一天,可惜她萧挞里不会给机会……可惜了!哦对了!莫要让人营救朕,过段时间朕自会回朝,而且是在辽人的护送下回朝。”

    王鹤晕乎乎的走了,自始至终他都觉得官家太过镇静且随意,不过他不明白……啥叫国事访问?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亲戚() 
承认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如此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的失败,而那些总是喜欢掩盖过去,掩盖失败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即便获得一时的成功也回在最终失败而归。

    赵祯大方的承认了失败,他把萧挞里和辽人想象的太简单,太愚蠢,他没想到这场被他用来当作是转折的西域之战,在萧挞里眼中也同样重要,本以为十万禁军加上曹康的六万边军完全能平定西域,但事实上并不能如此。

    萧挞里付出的代价比赵祯的更大,加上萧满蕙的鞑靼骑兵,足足二十五之众,显然萧挞里比他赌的还要大,并且最终赌赢了。

    赵祯向王鹤下旨,也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失败,这场西域之战萧挞里敏锐的抓住了契机,一举赌赢了,不过下次她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赵祯将全力以赴。

    而现在,虽然还在辽军的营地之中,赵祯却是不久便会回到大宋,而且他相信会被辽人敲锣打鼓的送回去。

    军中的问题他相信王鹤会处理好,只要有自己明确的消息,就不会出现军心动荡的问题,而且自己和王鹤交代的很清楚,这是一次国事访问,让他不用担心,他相信以王鹤的脑子应该明白这个问题。

    可但谁能想到,赵祯居然从王鹤的嘴中得知,最先想到萧挞里不敢对自己如何的居然是赵昀这孩子,看来还真的是小看他的才能了,至于太子赵旭,赵祯是不会问什么的,作为太子,这个时候不发自己的意见自然是好事,可…………

    终究还是被他母亲带跑偏了!

    赵旭的跑偏还算是不错,没有跑偏的太厉害,只是心中的小心思过于趋向于商贾之中的算计,虽然精明,但却吃相难看,赵祯也不在意,毕竟他的母亲,外祖父,甚至是舅舅都是商贾。

    平日里走动多了也就自然沾染上这种不好的小算计,虽然王蒙正的经商之道已经算是大宋顶尖的手段,可商贾终究是商贾,商贾的算计和帝王之算计比起来,完全不够看,看似精明的地方其实也暴露出了心胸的狭窄。

    赵祯深吸一口气望着宫帐中的苏流道:“看来要把赵昀给安排好啊!否则兄弟两人之间必有一伤。”

    三才在一边瑟瑟发动,显然他是听到了这段隐秘之事,天家的算计往往影响的不是一两个人,可能成百,或是上千,也许万人…………

    他不知道,对于赵祯来说,眼下是个好机会,既可以看看辽朝真实的一面,又可以瓦解萧挞里心中的信心,更为重要的一点,赵祯打算亲自劝说萧挞里,让她带着契丹人重回草原!

    萧挞里的三个问题已经出来了,非常简单,但赵祯却发现每一个都难以回答。

    三个问题被放在三个精致的青铜小匣子里,而小匣中是三道御笔圣旨,这东西赵祯再熟悉不过,宋辽之间的圣旨差不多且制式相同。

    刚刚那老内侍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大宋皇帝也是皇帝,自然要用圣旨,只不过眼前的圣旨有些太小了点,每个仅有成人俩个手掌大小,莫不是故意消遣自己?

    这就像是考题一般,赵祯心中自然不舒服,眼睛一转,望着三才,再望着边上的已经熄灭的大蜡烛,赵祯忽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烧了这三道圣旨。

    这不是为了激怒辽人,更不是为了报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写下来的东西就不值钱了,也没有意义,萧挞里会相信简单的文字吗?显然不会。

    待老内侍再次前来,瞧见地上三个装满黑灰的青铜小匣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只是恭敬的向赵祯行礼道:“启奏陛下,大辽太皇太后有请陛下!”

    虽是一国之主,虽是大辽的太皇太后,但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寻常和平淡,包括原本属于她的那座宫帐,若说精美,完全不能与大宋的宫殿相提并论,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契丹大贵族之家。

    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殊为不易,但越是如此赵祯心中越没有底,不贪图享受的人心中早已有了大目标,算是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