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的特色几乎都汇聚于此,但在这里有着不输洛阳的园林,不输东京城的伟岸…………

    杭州之所以有如此景象,还要多谢吴越王钱镠。

    他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

    甚至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可以说现在的杭州是他亲手打下基石,而这里的繁盛却是赵祯亲手缔造。

    大宋促进海运,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切都是赵祯所为,看着自己改变的杭州,看着东南第一州,赵祯无限感慨:“有钱就是好!”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 
“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皇妃添?”

    赵祯看着眼前的皇妃塔小声的念叨着这句民间的俗语,而边上的王语嫣不解的看着他:“官家说的什么?”

    “没甚的事情,朕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来,便是和眼前的皇妃塔有关!”

    赵祯打了个哈哈,立刻把节奏带过去,两世为人,重游雷峰塔的感慨让他忍不住回忆其某些事情来。

    雷峰塔就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著名的风景雷峰夕照便是源自于此。

    其实雷峰塔初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当然也是和那位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有关。

    大宋初建之时,吴越国依然存在,为了积蓄力量,也为了巩固江山,大宋王朝并没有南下,只是占据了北方。

    这个时候吴越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

    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反而正名“皇妃塔”却没人去叫了,这么多年流传下来,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连当地百姓都以雷峰塔为名。

    赵祯庆幸自己见到的是“原版”雷峰塔,为了祈求江山稳固,吴越王在修建雷峰塔的时候用上了大量的砖石结构,虽然是一座石塔,但在外面加上了木质结构,所以看上去依旧是古色古香的木塔。

    历任官员几乎都会对雷峰塔进行修缮,为的也是祈求大宋江山稳固,反正费用上报朝廷的…………

    所以赵祯现在看到的雷峰塔是金碧辉煌,高高翘起的飞檐仿佛把塔楼的顶盖都要带的飞起来,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更是让人觉得超凡除尘。

    而在赵祯欣赏雷峰夕照的景致时,王语嫣三女却瞪大眼睛的望着他,一副期待的模样连边上的三才都忍不住好奇。

    没办法,赵祯讲故事的能力太强,后宫之中的妃嫔就没有不知道的。

    描述热血战场的《三国演义》,神仙鬼怪的《西游记》,以及权贵之家的《石头记》这些经典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引人入胜,赵祯把其中不合适的地方改变一番,让它们附和大宋现在的情景,于是乎…………被宫中内侍记入帝王文集。

    看着期待的三双大眼睛,赵祯实在是无法推脱,随手拽过雷峰塔中的蒲团便开始讲故事,**不仅仅是一座塔,还是一个寺庙,今日并没有多少香客到访,赵祯带着三女便如普通人一般其拿来上香。

    只不过别人祈求的是幸福健康,财源广进之类的,而赵祯确实完全来欣赏风景,顺便和佛祖唠唠嗑……靠这些东西祈求国泰民安?

    吴越王朝今何在?!

    有时间祈求虚无缥缈的东西,赵祯不如多求求自己嘞!

    因为时间关系,赵祯打算速速讲完,于是故事变得很简单,“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邂逅相遇,三人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

    王语嫣再次瞪大眼睛:“这就结束了?!”

    赵祯望着三双目光不善的眼睛笑道:“还能如何?你们不是常常埋怨朕讲的故事凄美之气太重,或是结局不好吗?眼下皆大欢喜岂不快哉?”

    “官家耍赖!”这王语嫣的娇嗔。

    “官家可不能草草了事哦!”这是杨采薇的不满。

    “陛下,陛下讲完整些可好?”这是良子的祈求。

    赵祯无奈的转头对三才吩咐道:“今夜不用去行在了,便对面的净慈寺住下,平白的给这些和尚好处,朕心有不甘啊!”

    王语嫣笑了笑:“官家虽不重佛门,可这东西却是堵也堵不住的,即便是灭佛又如何?不一样安在?只需改变佛门便是,何须让佛门变我?”

    赵祯哈哈大笑:“这才是朕的皇后!果然是聪慧的紧,知晓朕来此何意。”

    “那官家的赏赐呢?”

    赵祯无奈的开口道:“便依你一次!”

    “桃红柳绿清明时,杭州城里一个药铺伙计去灵隐附近上坟。归途风狂雨骤,难以步行,伙计许生,名仙,禹杭人也。

    为人谦恭,通诗书。家素贫微,寄于药铺学徒。清明祭祖,泛舟于西湖,适逢雨,入舱避之。忽闻有女急唤,推窗望,皆纤纤弱质,苦立河岸忍恶雨冷风所侵。

    许生命棹近岸,载二女入室。生睨二女,一素衣白裙,一青裳绿鞋,皆窈窕艳色。尤以白衣女姿容最佳,生慕之“娘子若无雨具,小生愿借伞助归。

    白衣女菀尔谢过,笑言其姓白名素贞,与妹小青居住断桥畔,今借伞还家,来日请生自取。………………”

    三女认真的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而事实上赵祯讲的不过是《白蛇传》的最经典版本。

    经过千年之传承,到了后世早已有了许多版本,最早出自《警世通言》的故事便是另外一个辣眼睛的版本。

    小青并非青蛇,而是由西湖青鱼精而变。许仙则叫“许宣”,法海也并非“坏人”,而是许宣得知白蛇乃蛇精之后,主动求法海收之为徒。

    随后法海才将白蛇被收入钵内,镇于雷峰塔下。这里的许宣与白蛇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是相互贪恋其相貌罢了,白蛇也并非善类,完全是一个警醒世人的故事。

    当然,赵祯不会给自己没事找事,虽然这个时代的女子没有后世开放,但她们依旧感性。

    在月亮升起之后,赵祯吃着素斋讲到:生怅恨不已,跪地苦求。贞忽眩委于地,生诊之,方知其激荡小产时,三个女人的眼睛仿佛要吃人…………

    “生惶惭终日,欲避后患,乃赴金山寺为僧。”

    故事结束,三女已经哭成泪人,赵祯有些无奈,她们就是这样,既理性,又感性…………

    当三个梨花带雨的女人离开后,赵祯便走出净慈寺的斋堂漫步至大殿之中,此时已经有一僧人盘坐与蒲团之上等待,他是赵祯今夜要见的人,净慈寺主持臻谦法师。

    他还有一个身份,人称卧佛娄守坚的关门弟子。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争()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赵祯打算把南巡的第一站放在广州,尤其是在广州市舶司密谍之事后,他更是如此打算,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你把一切都认为考虑的完美了,可老天就是这样爱和你开玩笑。

    赵祯就是这样认为的,本打算到了杭州之后便从公路南下,谁知道到了杭州后他发现自己走不了。

    自己南巡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便有人打算利用南巡做文章。

    娄守坚赵祯是不陌生的,这货说是卧佛,只不过是个僧人,高僧大德都是别人给他的名号,而赵祯和他为数不多的交集也是在当初西夏蕃僧来宋传道的事情上。

    看着一旁满脸佛像,无喜无悲的臻谦,赵祯总感觉因果轮回,自己又和佛门沾染上关系了,这是他最不希望的事情,但却不可避免。

    现在的佛门完全用最积极的态度配合着大宋的朝堂管理,反而是道门沉寂下去,他们和佛门不一样,完全是一副爱信不信,不要打扰道爷修仙的姿态。

    俩个宗教以不同的态度应对大宋,这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他们对皇权的妥协,唯有如此方能自保。

    可以说现在的臻谦就是佛门的代表,他代表天下佛门与赵祯面谈,在赵祯眼中他是没有资格的,他不过是个僧人,一个有信仰的特殊人。

    但不谈又能如何?毕竟在大宋信仰佛教的人还是很多,始终脱不开这层关系。

    还是王语嫣看的透彻,灭佛这东西搞不下去。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恰巧这三位帝王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这是四次灭佛,也是佛门的四次大厄难。

    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所作所为却如出一辙,灭佛!

    其中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无法调和,于是便演变出了灭佛事件。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赵祯,堵不如疏。

    一味的去阻止宗教的发展效果肯定不会好,灭佛这么多此,佛门还是春风吹又生。

    即便是去限制僧人的数量,即便是对他们的田地征税,人家还是有办法赚钱,“长生钱”这种高利贷虽然被大宋的钱庄打击的无法赚钱,但总有僧人能用蛊惑之法得到香火钱。

    臻谦投也没有抬,轻轻的转动手中的檀木佛珠,古井无波的开口道:“陛下,不知我佛门可是满足陛下应允的条件了?”

    上来便直来直去,没有一丝寒暄,赵祯发现这串佛珠曾经是娄守坚的东西,也是用来证明臻谦和娄守坚关系的信物,证明他有资格前来“谈判”。

    赵祯微微点头,继而又摇头道:“虽以满足,可满大街向百姓讨要香火钱的和尚…………”

    “陛下!”

    臻谦忽然开口道:“启禀陛下,正统佛门不碰钱财,持戒修行,持的是:不捉金钱戒!”

    赵祯玩味的望着他:“不捉金钱戒?那为何又常讲,大德居士以金银琉璃等七宝供养,在佛制中出家僧人又不捉金钱戒,岂不是矛盾?”

    赵祯不待臻谦开口便道:“所谓的不捉金钱戒便是不碰触钱财,不储纳钱财,而朕却没见你佛门子弟中有多少人做到,也许你说在庙中的和尚便是如此,但他们的吃喝用住便都是乞讨而来?或是自给自足?!”

    天子之威,凛然如日。

    刺拉拉的让臻歉说不出话来,想要辩驳,却也无从开口,只能无奈的长叹道:“陛下觉得佛门该当如何?”

    “你知道为何有三武一宗灭佛吗?”

    赵祯突然改变话题,让原本无奈的臻歉法师大惊失色。

    怎么就忽然扯到灭佛上来了,难道赵宋官家又要行灭佛之事?

    但身为佛门代表的臻歉却有应对,来之前师傅便告诉他,大宋皇帝不好应对,定要做好完全的准备,现在看来果不其然!

    “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

    赵祯颇为惊讶的望着眼前的和尚,风轻云淡之间倒是出口成章。

    “好一个不能不能清检守真风!原是知晓的,所谓的高僧大德,也不过是打着“要想佛法兴,只有僧赞僧。”的旗号而已。”

    臻歉抬头望了一眼赵祯,他知道这是皇帝要故意刁难他,羞辱他,可越是如此越不能有表现。

    “启奏陛下!道场以无事为兴旺;佛陀有云: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打的好禅机,赵祯微微点头,忽然望向臻歉道:“大和尚,你可愿成佛门的监督之人?”

    臻歉微微一愣:“陛下,佛门各寺之中自有戒律院……”

    “朕不相信,朕给佛门一个机会,天下僧人皆可由你派人监督,若是出错,朕不罚这些僧人,只会罚你!若是发现僧人破戒,必须移交当地衙门,罚没其财,开除僧籍,销毁度牒!”

    臻歉微微一愣,随即答应下来,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皇帝居然给了自己肃清佛门的权利,这是师傅盼也盼不来的东西。

    虽然寺庙在朝廷管辖之内,可每个寺庙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若不是群聚而商讨,推举一位法师出来,谁也不能代表佛门。

    但若是有了皇帝赋予的权利就不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