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他并不担心萧挞里称帝之事,只是担心她的能力得到全面发挥!

    直至称帝之前,萧挞里还只是站在幕后,有一层遮羞布在,耶律氏还能有一点制衡的能力,可现在,萧挞里称帝之后,便是辽朝的一次资源整合,她得到了辽朝百姓的支持,耶律氏不得不从。

    她没有扶持萧家的人上台,更没有让萧家的人谋权篡位,而是自己“亲力亲为”自己操刀成就了帝位,这个女人的手段和心机实在太过惊人,最要命的是她的魄力完全不属于男子。

    现在她登临帝位,整个辽朝易主,虽然还是大契丹,却是以种族为国号,所有的契丹人都会拥戴,赵祯相信以萧挞里的手段,耶律氏想要复辟,成功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萧挞里获得了正统皇帝所能拥有的所有权利,兵权,政权,财权全部集中在了她的手中,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心机的女人手中。

    这恐怕是她对抗大宋的第一步,也是开始。

    赵祯忽然发现,她挑选政变的时间太过巧合,刚好是自己发兵黑汗的时间,这样一来,大宋完全没有时间去顾及辽朝的政变,更不可能出兵伐辽,至于打着“顺天应时,铲除妖后”的旗号更是不可能。

    这个女人真是让赵祯又爱又恨,她显然是猜到了大宋会对黑汗用兵,上元夜宴时赵祯才正式决定出兵的,辽朝的使者传递消息的速度不可能这么快…………

    所以这个女人早在政变之前便已经猜出自己要用兵黑汗了?!

    这才是最让赵祯心惊的地方,萧挞里的眼光相当惊人,完全不输与任何一位才能卓著的战略家。

    回想起那份密信,赵祯只能在心中苦笑,开头的情话也许是真的,但最后的内容才是本质,她这是在告诉自己,她对自己的了解已经相当透彻。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剑气冲牛斗,横扫西北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祯觉得萧挞里已经能做到知己知彼了,但他还并不会去在意,现在的辽朝即便是繁荣如辽圣宗时一般,也不会是大宋的对手。

    因为萧挞里的即位称帝,辽朝可能变得强大,这一点赵祯不否定,但若说辽朝和大宋之间能有一战之力,这也是不可能。

    知己知彼的不光是她萧挞里,赵祯同样也了解他的对手。

    赵祯知道萧挞里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登临帝位,可以说这一举动彻底的解决了她的所有后顾之忧,并且还能整个辽朝的所有资源。

    赢得民心的她获得了整个契丹人的支持,同样也使得草原上的各部明白,大契丹是她萧挞里说的算,之前以她自己的名义定下的协议依旧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赵祯在乾宇殿中说的话让朝臣们恍然大悟,这时候不是关心辽朝“谁家天下”,而是该关心萧挞里这位“圣天皇帝”的才能时候堪比武,以及大宋该作何反应。

    欧阳修再次出班道:“陛下,契丹皇帝登基,虽继辽朝之国鼎,却属改朝换代之举,亦算是“开国之君”我大宋…………”

    他说不下去了,话已经很明显,该不该派遣使臣前往?

    这才是这次朝会的重中之重,大宋与大契丹之间的关系时候应该保持如辽朝一般?或是有什么变动?要不要利用这次机会对萧挞里的所作所为声讨?

    摆在赵祯面前的是俩个选择,声讨她的行为可以加固大宋的正统地位,斥责萧挞里乃是窃国者,让她名不正言不顺,并且使得辽朝皇族耶律氏对抗萧氏。

    若是大宋派遣使者前往祝贺,这就是承认萧挞里和大契丹的地位,在礼法上进行了承认,契丹也将成为大宋眼中的正统王朝。

    虽然所有人都希望现在的契丹乱成一锅粥,但赵祯清楚,没有十足的把握,萧挞里不会贸然行事,更不会登基称帝。

    望着欧阳修古井无波的眼神,赵祯缓缓开口道:“派遣使者,传递国书,大宋承认萧挞里为契丹国之主,承认其帝位!”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文武百官之中有不少人觉得官家这是兵行险招,这么快就承认萧挞里的帝位实在太过草率。

    但六部尚书和三省相公却明白,赵祯这是在维持大宋与契丹之间的稳定关系。

    能宫变成功并且登临帝位便说萧挞里早已有备无患,她这么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时候去否定她的正统根本毫无意义,对契丹的打击不会有多大。

    更为重要的一点,辽朝的遗老遗少中胆敢有反对萧挞里的人怕是早已被铲除,剩下的要么是苟且偷生,要么已经转向萧挞里而拥戴之。

    有着绞尽脑汁去离间契丹稳定的功夫不如把精力用在大宋对黑汗的战争上。

    随着赵祯旨意的下达,大宋的朝堂便把契丹的事情翻过去,连大宋的百姓都知道,辽朝早已是她萧挞里说的算,登基称帝与换国号有什么区别?

    赵祯比所有人更清楚,辽朝还是辽朝,契丹人还是契丹人,萧挞里不过是得到了帝王的称谓,使得民心更加团结罢了。

    一个早已被百姓敬仰,期待依旧的女人登基即位有什么新鲜的?

    至于大宋,攻伐黑汗在即,还有闲暇去顾及辽朝一场看似变天其实连水花都没多少的宫变吗?

    大宋对黑汗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赵祯的讨伐檄文传遍天下,群情激奋之下同仇敌忾,大宋的侵略战争也变成了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要么就不打,要打就要打的漂亮,以雷霆万钧之力,以最短的时间摧毁黑汗王朝,这是向世界展示大宋军力的最佳机会。

    在大宋国内,黑汗早已被宣扬成了蛮夷外族,和辽朝这种大宋承认的正统王朝不同,满意外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变成了“原罪”,这才是精神层面的打击。

    当你的对手是一个和你一样拥有文明程度很高,受到你公平对待的敌人时,你会在心理上有一种紧张和压迫感,但当你的对手是一个“土逼”的时候,你在精神上已经碾压他无数遍了,自信这种东西在战争中非常重要。

    赵祯把握的很好,没有让自信成为自大,在宣扬黑汗荒蛮愚昧的同时,也把回鹘人的战力准确的描绘出来。

    蔡伯成为此战的转运使,虽然他不参加战斗,但位置却至关重要,朝中极少有人能担当如此重任,而狄青也被赵祯从参谋军事院中抓了出来,由他指挥这次对黑汗的灭国之战。

    虽然大宋培养出来的将领还有很多,但唯有他狄青最适合主持灭国之战,和一般的战争不同,灭国之战过程复杂,事物繁多,不单单是攻杀城池就算完的,还有百姓的临时安置,战俘的处理,城防的修缮,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

    赵祯要不是黑汗被灭国,更不是得到千里赤土,一片残垣断壁,他要的是毁灭黑汗王族,要的是占领黑汗的土地,资源,人口,财富!

    他要征服那片土地,而不是摸去黑汗王朝…………

    相比能征善战的猛将,狄青更加适合作为统帅,这段时间他在参谋军事院中可没少沉淀,西征的时候可没用他,已经把这位帅才憋得不行。

    当赵祯在乾宇殿中点到狄青的名字时,他激动的表情当真是让朝臣们感慨,在心中认定狄青是最合适的人选,朝堂之上无一人反对。

    兵者,要诀有四,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是大宋军队的口号,亦是军中将领的必要纲领,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剑气冲牛斗,横扫西北狼!”

    这是大宋军队征魔之战的口号,背嵬军,上四军抽调兵马供给十万人,在加上边军十二万,以及十六卫中抽调的八万人,共计兵马三十万人!

    这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庞大的数字,若是要对契丹北伐,人数最少是其三倍,并且对大宋来说还不算是伤筋动骨。

    为何?

    国库充盈之况,万世未有…………

    是的,大宋的国库有钱,非常有钱,赵祯和包拯蔡伯三人简单的做过一次推演,人吃马嚼,公路运输,武器军备等等一切都算上,甚至还留下了一部分作为应对天灾的应急之用,国库中的国帑能有效负担大宋武装三百万人的军队…………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回归() 
到了大宋这种层面的王朝,所担心的一般的不是战争的规模,而是国力。

    所谓的国力包括多种多样的东西,财富,科技,人才,交通运输,等等这一切相结合才是大宋的最终力量,当然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老兵。

    大宋在赵祯募兵与役兵相结合的兵制下,多年的征战积累之下,最不缺的便是老兵,而老兵也是军队组成的基础以及中坚力量,绝不能忽视。

    相比朝堂之中的官员,这些人看似是不值一提,但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对大宋王朝,对赵祯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赵祯太知道老兵的作用了,这些人有着相当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稍加训练便可投入到战斗之中,无论是战场经验还是纪律性都算是新兵完全不能匹敌的。

    为何?因为这些老兵都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都是在钢铁中铸就出来的精锐,大宋培养的每一位士兵的代价可是实打实的用钱堆出来。

    这些老兵是大宋宝贵的财富,只有少数人知道他们的作用,平日里都是在民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唯一的保障就是兵部…………

    赵祯规定,所有退役士兵犯案后地方衙门可以进行逮捕,但要交到兵部的兵法司进行审判。

    凡是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一旦退役,不光有军功上的奖励,更有相当高的实惠在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他们能成为平民百姓的时候还有机会重新回归军伍。

    军功越高,退伍之后的分配到衙门的纪律便越大,届时若是还能重上战场获取军功的话,对未来的仕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寻常地方官吏得不到的好处。

    大宋的这种役兵募兵相结合的制度已经存续数十年,培养出的老兵不计其数,即便是到了地方上,也可在十六卫中挂职,隔三差五的参加操演。

    所以并不用担心他们的战斗力下降很快,越是老兵经验越丰富,这是从战场上积累下来的财富,也是在生与死之中历练出的宝贵经验,而这些恰恰是新兵所不具备的东西。

    在乾宇改制之前,参谋军事院曾经提议,把所有士兵改为职业军人,以军户约束之,这样老兵依旧是老兵,不用招募新兵进行训练,减少成本。

    但却被赵祯驳回了,原因很简单,他要增加大宋的老兵储备,四年一届的役兵法,在加上有特殊表现和募兵法,使得大宋的精锐士兵藏之于民。

    这次对黑汗的战争便是一次重要的实验,虽然从现役士兵中抽调了三十万人作为主力,但赵祯依旧召集老兵,以其原有建制组成了预备队。

    没有那场战争是没有预备队的,一旦开战总有地方应接不暇或是出人意料,这时候投入预备队便是扭转战局的神来之笔。

    从宁夏路附近的州府抽调退役老兵逐渐预备队,分别是秦凤路的西宁州,兰州,秦州,以及永兴军路的保安军,延安府,庆州等四州一府一军之地抽调,共计老兵二十万。

    事实上人数远超这些,赵祯在看到并不送来的奏疏时看到的数字远超二十万人,从三军两府十四州抽调老兵近五十万,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吓人,连有所准备的赵祯都被吓了一跳。

    把这个数字砍半之后才传递给蔡伯偂竞捅烤杆竟餐滩畟‘完成物资调动,士兵上战场可不是只有吃穿用度,还要有车马相送,坚甲护身,利刃在手。

    大宋的每一个士兵都不是炮灰,即便需要他们攻坚,也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炮灰…………

    并且大宋的军队早已脱离用脚板行军的时代,机动的马车成为战场的运输工具,但士兵们的徒步能力依旧强大,负重奔袭是最长训练的科目没有之一。

    随着赵祯的檄文传遍大宋,兵部的文书也抵达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地方上的衙役第一时间把文书传告在册老兵,一时间无数的老兵从工厂中,田地里,酒楼饭馆之中走出。

    “徐家的老大,你这是作甚?今日不出工了?铁算盘可是扣你三日工钱的!”

    走出工厂的汉子回头瞧了一样好心提醒他的人,忽然从老实巴交的人变成豪爽的汉子:“去他娘的铁算盘,那贼厮鸟就算你不旷工也克扣你的工钱,老子不干了!”

    “不干了?!”

    不单单是工友们惊讶,连刚刚赶来的铁算盘都微微吃惊,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