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才在边上小心低声开口道:“官家,此人是乾宇元年登科进士嘞!只不过却是颇通兵事,听说还去军武院待过一段时间,见地颇深!”

    三才作为皇城司的头子,对朝臣们的背景和经历一清二楚,赵祯点了点头道:“朕想起来了,他是三奇副使!”

    “三奇副使?!”

    三才奇怪的望向赵祯,三奇也许有出处,可王韶入朝不过两载有余,完全和副使搭不上边啊!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笔() 
三奇副使存在于赵祯的记忆中,他王韶是个非常有智谋的文人,也是为数不多大宋文臣当中能执掌军队的人,因为用兵奇计,得奇捷,又因有奇赏,累进枢密副使一职,所以后世称之为三奇副使。

    当然,现在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只不过已经初露锋芒,从他和赵小五两人意外的交谈中便能看出他的才智。

    一个善用奇谋的人,思维方式定然不会是僵化固定的,否则不知变通如何能出奇制胜?

    赵祯不去搭理三才的疑惑,让这货猜去吧!越解释越乱,自从来到大宋他没少说错话,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人会去刨根问底,反而越解释漏洞越多。

    轻轻的翻开小册子,上面的第一句话便让赵祯挪不开眼睛。

    “夫大宋之强,非陛下一人之功,乃各华夏万世之功也!”

    这句话说的直指本心,虽然不是君王爱听的话,但确实不可争辩的事实,赵祯微微点头,确实大宋的强大不是自己一个人所造就,大宋也是继承了前朝的制度。

    “然大宋中兴实乃陛下之举,开亘古未有之先河,创格物,兴兵事,促商贾,广设学校,如此乃事半功倍之事,我大宋得财,得智,得器,得天下!”

    后面的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显然王韶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被皇帝看到,这么说来这话便颇为可信,赵祯在心中难免有些沾沾自喜。

    朝臣们会说实话,恭维之言也有,但都是比较正式的,而私下的时候,朝臣极少去迎合皇帝的话,甚至以骂皇帝为荣,以证明自己是一个诤臣。

    当然这也是限制皇权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且大宋的朝臣都是如此,胆子大不说,还不怕死,若是君王要怪罪,那倒霉的不是臣子,而是皇帝…………

    赵祯看的津津有味,王韶的这本随笔意义重大,其中有不少他的观点,若是放在朝中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同样也让赵祯看到了他的才能。

    其中最为醒目的几点几乎都附和了赵祯未来的施政方向。

    尤其是在兵事上,小册子中提到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而且不难看出他对火枪的应用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战术思想上非常接近张舟,但却又有不同。

    文中提到了火枪的一大杀器的利用率该大大提高,但绝不能全部放弃冷兵器,应和以前一样,配合盾,刀,长枪一起使用,但要用他们替代棘轮弩,成为军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一军的存在。

    王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火枪的最大威力,同时配合军阵绞杀来犯之敌,能攻能守,无往不利也!

    他和张舟的想法不同,但却更加靠谱,毕竟让大宋的军队全部换装火枪显然不可能,但部份换装却是轻而易举,费用也算不上太过高昂。

    从这一点上看,王韶就比张舟考虑的更加全面,而且还能看到后勤保障的问题。

    马车稍稍晃动,这说明已经抵达皇宫,赵祯合上手中的小册子,这个王韶端是有意思,这些又有一个人才可用了,朝中并不缺少武将,但却缺少有能力的名将。

    目前来说狄青是一个,杨怀玉,石元孙算是同样水平,至于自己的心腹,彭七,李酒,赵力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三人都是从太子三卫出来的,对自己的忠诚自不用说,所有皇宫宿卫以及殿前司赵祯都交给他们,但在战事上,赵祯却是知道他们的斤两。

    还是要靠一些能力出众的将领领导军队才行,而王韶和张舟无疑是良将,解决了赵祯的燃眉之急。

    东华门的宫门打开,马车缓缓进入其中,城门上的禁军已经全部换装乾宇二年造的火枪,依托防御可以最有效的击杀来犯之敌…………

    虽然现在不可能有人进攻皇宫,但作为宿卫,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却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天工坊一行给了赵祯很多收获,对格物的改革,发现王韶这一难得人才,以及再见赵小五,这些事情给他的感触很大。

    既然没人知道未来会如何,那就尽量的把当下做到最好,王韶的思路是一种战争思维方式,张舟的也是,既然如此何不让他们两人都试试?

    这个想法在赵祯头脑里来回浮现,始终挥之不去。

    王韶的战术水平不知如何,但已经从他的随笔中可见一斑,至于张舟……辽阳城外一战便能看出他的实力,并且他的奏疏赵祯也早已看到。

    那就先从张舟开始!

    他想给神卫军全部换装火枪,自然是可以的,那就打造一支完全由火枪为主,辅以重骑兵和陌刀手的军队,至于其他的像什么盾兵,长枪兵,跳荡兵,捉刀手,弩手之类的全部去除!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实验,也只能在他张舟率领的部队之中试一试,传统的武将肯定是坚决反对的。

    乾宇二年造,这火枪的速度和威力赵祯已经全部了解,精度也是相当不错,二百米上靶还能说什么?

    在赵祯心中,一支以火枪为主的军队一直是他的目标,但现在突然就要实现,稍稍有些快了点,也不知这个时代有没有做好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的准备。

    不过凡事都有第一次,大宋已经遥遥领先,所以赵祯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实验”他的国家有着相当高的“容错性”,失败不怕,怕的是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穿过巨大的皇宫御道,三才用力的推开御书房的大门,门刚刚漏了一条缝小德子便窜了进去,随着殿门的吱呀声,御书房中的灯火也随之亮起。

    “三才,研墨。”

    “奴婢遵旨!”

    从一开始三才便觉得不对劲,自从离开了天工坊官家便有些不对劲,跟了赵祯这么多年他能不知道?

    但赵祯的旨意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三万支乾宇二年造,这个数字把三才的眼睛都快吓掉了,之前他为皇城司向官家讨要百余支都不得,这次官家突然大方起来,一下就是三万支,这一下就是三百万贯的价值。

    对于官家来说,这是少见的大手笔了…………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赵祯是下了狠心,三万支乾宇二年造是他能拿出的最大手笔,三百万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还没算上火药和弹丸的钱,若是都加上没有五百贯下不来。

    此时他才忽然明白,从冷兵器过渡到热兵器时代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钱啊!

    即便如大宋般富有也只能进行逐步换装,除非拥有机械化的大规模制造能力,否则换装全军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就算是他把皇宫卖了都不可能。

    于是乎他也只能装备张舟的军队。

    按照大宋如今的技术能力只能靠大规模的囤积才能逐步换装,不过军中所用的火器一定不是最先进的。

    虽然乾宇二年造已经很好,但相比赵祯自用的火枪却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最大的区别便是在于枪管中的螺旋形膛线以及所使用的火药。

    还好,因为流水作业,天工坊的匠人各司其职,保证效率的同时对质量也有所保障。

    赵祯这次巡行天工坊只有两个指示,一来淘汰火绳枪,二来便是要求开设新式火枪的生产线。

    这是他留下的后手,乾宇二年造和新式火枪之间还是有些差距,若是进攻契丹,自然还是新式火枪更为犀利。

    华夏王朝从来不会忘记战略储备,即便强如大宋也是如此。

    或者说如今的大宋在这一点上更为执着。

    一夜无眠,赵祯自天工坊回来后便执着于推演,一个人在御书房待了好久,直到陈彤带着皇后的话来他才惊觉已经三更天。

    皇宫因为缺少子嗣变得有些清冷,赵旭在东宫观政,赵祯批阅的奏疏都能把他的案头堆满。

    赵昀还在遥远的方丈洲上开垦自己的封地,灵儿这个小没良心的也有日子没进宫了,总觉得宫中少了点什么。

    但这种失落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所冲散。

    凤章宫中王语嫣徘徊许久,她内心有些挣扎,夜寒露重的还在庭院中,赵祯太了解她了,这是在告诉自己她心中有心事。

    “有什么就直接说,朕的习惯你还不知道?”

    对于自己的女人赵祯是从不愿委屈的,她如此纠结无非是因为她娘家的事情。

    “官家总是能看穿臣妾的心思!”

    赵祯笑到:“不是朕能看穿,是你自己想让朕看出,朕若不配合你岂不辜负了你的期望,所为何事?”

    这话也只能在四下无人的时候说,否则身为中宫皇后的王语嫣脸上如何挂得住?

    王语嫣沉默了好一会,天人交战的样子赵祯自然能看得出来,但他不会去催促,显然这件事让她如此犹豫,必然是相当不恰当,赵祯不是宠妻狂魔,并非什么事情都会答应她。

    果然如赵祯所料,王语嫣开口赵祯的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

    “官家,不知商贾可否制作刀兵以供朝中之用?”

    赵祯默然了一会开口道:“这事不该你来问朕,而是该让你父亲来,你来问便是他知道其中的利害,朕不会开这个口子你应该知道,但朕却不会责罚你,若是王蒙正来问了…………”

    “臣妾有罪!”

    “你不是有罪而是愚蠢,这种事情你就不该插手,商贾承接朝廷的买办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这刀兵之物岂能由商贾经手?”

    拉起跪在地上欲言又止的皇后,赵祯叹道:“朕也知道,这种事情交给商贾去做确实会有好处,质量是不用担心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可朕还是不愿意,为何?

    因为人心的贪婪,朝廷的工厂从上至下都由台谏院所监督核准,少一柄都能查出问题出自何处,但若是换作商贾……”

    赵祯没想到大宋的资本发展如此之快,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向军工业伸手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一旦把军工交给商贾去做,开始的时候也许完全没问题,甚至更好,但时间长了,缺点也会更加致命。

    这也是为何赵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捏在手中的原因,他知道这些东西一旦流出,很有可能便到了契丹人或是塞尔柱人的手中。

    拉过王语嫣的膀子,让她靠在自己的身上,赵祯缓缓开口。

    “有些东西绝不能流到商贾的手中,朕也不会应允,让他死了心,莫要再做了,若是私下锻造,可交由兵器监,朕既往不咎,但若是敢卖出去一把,朕必不会再顾忌脸面!”

    感受到王语嫣身体的微颤,赵祯就知道果然如同自己猜测的一样。

    当年因为王齐雄操纵资本,出发宋辽战争一事,使得王家损失很多,王蒙正便私下利用家中的工厂锻造兵器,打算回本,但谁知道朝廷很快就垄断了兵器的生产,使得他囤积的兵器无处可售。

    而这些事情赵祯早已知晓,对于大宋的巨贾,赵祯岂能任由他们存在于黑手的监视之外?

    可赵祯却故意没有拆穿他们,私造兵器是死罪这不用说,但因为大宋有结社之风,所有有些兵器并不算是律法规定不能制造的。

    逐渐的,这些巨贾的胆子大了,希望制造兵器卖给朝廷,朝中自然有他们的代言人上疏,可赵祯一直留中不发,为何?

    当然是打算置之不理,可谁想到却让这些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既然皇帝都没反对,只要再用些功夫,自然会得到买办之权。

    于是这些商贾便在利益的诱惑下开始不断的囤货,也给了赵祯毁灭他们的机会。

    私造兵器已经不追究了,你们还敢变本加厉,赵祯顺水推舟,待这些商贾把钱财大量投入到兵器制造中的时候,再给他们雷霆一击。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终于顶不住压力开始向王语嫣求救,并打算通过她游说自己,是时候发动最后一击了。

    交给兵器监的兵器不是采买,而是为低价收购,否则便要一律销毁的,这是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

    至于王语嫣,显然是被逼无奈,她也是才知道自己家中囤积的兵器太多,一旦闹大便会连累所有族人。

    而若是能说动赵祯,最后由朝廷接手,便可化危机与无形,同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