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战车的主要功能便是运送士兵,且在车上设有射击位置以及装甲保护,这些东西大宋的战车上样样齐全。

    车厢四壁是一层铁皮一层厚纸甲,别小看纸甲,因为纸拥有很好的柔韧性且份量较轻,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纸铠劲矢不能洞穿,且并不会对士兵造成多大的负担。

    当然纸甲毕竟是纸甲,在防护性能方面要低于大宋现在装备的板甲,所以在军中并不是装备在士兵的身上,但也成为战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光是在战车中充当装甲,还作为备用战甲使用,在士兵身上的板甲遭战场上不可修复的损坏时,纸甲的保命作用要远比什么都不穿来的强。

    这些纸甲有时不再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大宋格物进步的关系,再加上出现了蒸汽机这种生产力“怪兽”,大宋的纸甲几乎都是通过机器捶轮。

    这样一来原本叠成三寸厚的强度,现在可以叠的更薄,然后每方寸钉四个钉子裁制成甲。

    平日里只需妥善保管便可,战时甚至不需要浇水便能达到劲弩不可洞穿的地步,至于刀砍剑刺,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因为纸甲有着类似鱼鳞甲的布局,一块甲叶之下还有一块重叠的部份。

    大规模战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时代的战争常态,这种战车还不是先秦时期的战车,在大宋,战车更多的作用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起到运输和防卫作用。

    当然这也不是大宋的专利,自汉代和匈奴大规模战争时期,战车布置成防御工事的用法就已经出现。在之后的岁月中,战车环绕为营也一直是汉家军队惯用的保留项目。

    战车事实上一直没有被汉家文明所彻底淘汰,而是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诸葛亮当年攻击陈仓的冲车,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

    巢车自《左传》中就有,相当于“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或远方的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

    便是神奇的木牛流马也算是战车的一种不过失传了,

    偏箱车,侧面有挡板,可抵挡箭矢;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塞门刀车,加以改进的塞门车,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云梯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梯子,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

    这些都是大宋战车的组成部份,当然攻城作战中有些不会出现,有些却是全新的出现,炮车就是其中之一,宋军把火炮安置在了车厢之中,四周是坚固的装甲。

    方便运输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当然这种防护在一定程度上是多余的。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 
增加了战车的宋军军阵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种契丹人从未听过的战阵之声,似是骑兵又不似骑兵所发出的轰鸣,马蹄的沉重中带着车轮碾压大地的声音他们当然有些听不来。

    直道插着大宋龙旗的战车进入他们的视野,契丹人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一次宋军居然有这么多的马车出现。

    这些马车并不平凡,而是在上京城前组成了车阵,巨大的车阵减缓速度缓慢前进,车与车之间连接起来,如同一座移动的城池。

    四轮马车的宽敞和高大超出了契丹人的意料,更加过分的是宋军的车夫居然在马的身上披了马铠。

    这哪里是马车,简直是刀枪不入的怪物,战车组成的城池不断的向前移动,在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下靠近上京城,但又在契丹弓弩射程之外停了下来。

    契丹人经过多年的仿制,已经能制作出射程达三百步的劲弩,但可惜的是宋军的棘轮弩也在不断的改进。

    最重要的改进地点便是对弩箭的改变,在棘轮弩上已经用了大宋能用的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了,太过则耗费万巨,钢臂帑已经是最好的了。

    拜通商之便,疆土之袤,大宋获得了大量可用的牛筋,这些牛筋也不再是简单的安装在棘轮弩上,而是以复合的形势出现。

    箭矢也经过了特殊的改造,连赵祯都在感叹这个时代的匠人回想到气动外形这个东西。

    因为条件的限制,大宋还没富有到能给书百万大军全部换装火枪的可能,即便是军械司加大了工厂之中乾宇二年造的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出征军队的需要。

    所以只能进行高低搭配,弩箭配合火枪保持远程打击。

    大宋进攻特有的军号被吹起,这种短促有利穿透的号角声传遍整个战场,无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令城墙上的契丹守军微微惊讶。

    而接下来便是有序的进攻,宋军放弃了以往围尔奸之的战术,对上京城发动了正面的进攻,这座城池的庞大不是能轻易毁灭的,而且契丹人的斗志也很明显,死守不退。

    再宋军上下看来,契丹人是打算在上京城和大宋决一死战了,这个时候就不应该考虑别的东西,直接硬刚。

    大宋的战车开始前进,其中的攻城战车已经开始了准备,中间的炮车也填装了弹药,只要靠近城门,便会对其进行轰击,简直就是破城利器。

    有多少的木门能抵挡住大宋的火炮?一炮不行那就两炮,总能把城门击垮。

    无数的箭矢组成了乌云从城墙上倾泻而下,这时候契丹人也毫不犹豫的反击,有弩箭上带着燃烧的火焰,为的就是烧毁大宋的战车。

    有些战车会被点燃,但火焰很快会被扑灭,有些重要的战车则是完全不会着火,因为上面铺设了火浣布。

    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也是石棉布的古称而已,其实在《列子汤问》中便有记载:“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

    因为这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匹,而且如果上面染上了污渍,然后把它放在火里一烧的话,它还会像一般的衣服在水里清洗过一样干净靓丽,所以得名。

    火攻不行就用滚石檑木,这算是人类历史上最简单的城防工具了,但不得不说很有效,只不过需要宋军靠近了才行,否则完全没有效果。

    宽阔的上京城前,宋军的马车组成了无数的军阵逼近,当进入有效射程的时候,最后的车厢顶盖被掀开,火枪手和弩箭手同时对城墙进行覆盖射击以掩护前军的冲锋。

    宋军攻城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城门的直接攻击了。

    相对于城门,城墙虽然坚固但防线太长,契丹人即便是站满城墙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宋军的攻城兵开始发挥作用,只要战车抵达城墙之下,他们便会在掩护下跳下马车,开始疯狂的挖坑,或是开凿城墙。

    当然这么做不是为了撼动城墙,而是为爆破做准备,宋军的烈性炸药威力惊人,即便是一次爆炸不行,但却会动摇根基,然后接二连三的进行爆炸,再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住。

    这就是代差,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完全是俩个层面的东西。

    无论是从战术思想,还是作战体系上来看,契丹人刚刚前进到了汉家文明的基本层面,而宋军则是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汉家文明。

    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没有东西能阻碍他的前进,火药的爆破声便是最好的证明,巨大的轰鸣掀开了城墙的一角,接着是无数的轰鸣。

    契丹人在城墙上疯狂的向下丢着滚石檑木,以及烧了的滚油铅水,速度上的比拼当然是宋军更快些,即便是牺牲和死亡也在所不惜,何况是契丹人的滚油铅水?

    一段的城墙被炸开,随着爆破的距离越来越短,南门边上的一大段城墙终于在契丹人的惊叫声中坍塌,巨大的烟尘冒了出来,如同一片浓雾,伸手不见五指。

    坍塌的威力比火药爆炸要大得多,烟尘弥漫在战场上阻碍了契丹人的视野,而宋军并没有停止,爆破上京城城墙的任务还在继续。

    契丹人也涌向坍塌的城墙,他们要在城内组成一道防御,而张俭依旧站在城门楼子上发号施令,随着一声令人牙酸的声音,张俭觉得脚下开始正常,接着便是“轰隆”一声。

    此时此刻的张俭微微绝望,他知道宋军攻城的速度惊人,但没想到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快的破坏结实的城门。

    城门的坍塌也让张俭心中原本的坚持产生了动摇,这城门乃是用上好榆木外包金铁制成,厚厚的包铁基本上没有五六个人根本别想推开一扇。

    但现在却如同纸糊的一样被撕碎!

    可惜张俭不知大的是,宋军也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契丹的城门并没有多么解释,即便是包铁之后也不过是更加厚实一些,但这一次他们用了半个时辰,连续的火炮轰击才摧毁。

    并且这种摧毁是因为巨大门栓和门轴吃力不起才倒塌的,城门并没有破裂………………

    城门如同摔倒的契丹猛士,他自己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了最为基础的地方,国力和根基完全无法与大宋抗衡,只能得到这种结果。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 
张俭手持长剑环顾四周,茫然四顾,只觉得天也昏地也暗,世界变成了一片灰白。

    厮杀的声音仿佛消失,从契丹勇士和宋军将士口中发出的厮杀声消失了,整个世界变得特别安静,只不过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和鲜血刺人眼睛。

    他是契丹的太傅,曾经的大辽左丞相,见惯了战场的厮杀,什么样的苦战他都经历过。

    当年兴宗皇帝西征党项失败他经历过,之后又在自己的失误之下袭杀宋军皇帝失败,瞧见了兴宗皇帝的尸首被送回大辽,这些他都经历过。

    但眼下的惨状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从未经历过,简直如梦魇一般。

    原本勇猛的契丹勇士在宋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站在城楼上他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那喷火的火器轻而易举的就能带走一个训练多年,骑射无双的草原勇士,即便是身上穿着厚重的铠甲也难敌宋军轻描淡写的一击。

    一种绝望的无力感油然而生,从心底占据了张俭的所有的内里,只觉得胸口发闷,气息补偿,一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不自觉的升起一股寒意。

    宋军的将士在进入城中之后立刻以步卒组成军阵,从缺口开始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如同在挤压果子里的汁水一般,每向前一步便要血溅一方。

    狭窄的地方难以施展,但宋军并不在意,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宽阔的御道上驰骋,来回冲杀,速度提升起来的骑兵哪里是放弃战马的契丹人能抵挡的?

    还好自己让将士们放弃战马躲入民居之中和宋军巷战,否则死伤更为惨重。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么难以抵挡,多如民居街巷之中的契丹军给宋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利用一切可以成为障碍物的东西阻止宋军的前进。

    但这同时也暴露出更为重要的信息,上京城中没有百姓,除了契丹军之外没有任何人!

    宋军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名居街巷成为了伏兵的墓地,宋军开始一个一个房舍的推进,火药弹成为“敲山震虎”的工具。

    火药弹的狭小的房舍之中轻而易举的灭杀埋伏在里面的契丹士兵,侥幸未死的也被宋军屠戮的干净………………

    张俭只觉得契丹的将士们就是待宰的羔羊,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能被宋军化为无形,但他这么做确实起到了拖延宋军的作用。

    “丞相快走!”

    亲兵们的叫喊终于唤醒了张俭,看着四周不断包围过来的宋军张俭微微苦笑:“尔等速速退避,远遁而去,休要管我!”

    “丞相?!”

    “上京失守,老夫唯有以死殉城!”

    太快了,实在太快了!从宋军进攻到城墙崩坏,再到城破厮杀,眼下的上京城已经全面失守,六万契丹将士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性命去拖延。

    见张俭不退,亲兵们也没有离开,他们也知道眼下的局势是什么模样的,既然留下了就没打算走,能杀一个南贼,就杀一个。

    一身银甲的宋军将领出现在了城头上,华丽威武的装束立刻让他成为焦点,契丹箭矢全往他那招呼,这时候站出来岂不是找死?

    叮叮当当……弩箭集中了盾牌,宋军的防御向来是坚固如铁。

    从一开始到现在银甲将军并未有任何动作,轻轻挥手,盾牌撤走,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但他望向张俭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契丹丞相,我大宋皇帝陛下召见!束手就擒,饶你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