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8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最打击萧挞里的地方,因为她本身也知道契丹的现状以及将来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赵祯说的一点不差,甚至有一些她没想到的小节都被赵祯说的一清二楚。

    在赵祯的描绘之下,契丹必然失败,或是和党项一样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或是继续向北迁徙,而再度北迁是唯一能延续契丹血脉的办法,可再向北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即便是抵达巨母城后的萧挞里都觉得这里无法与上京道相比,寒冷是一个他们无法战胜的敌人,再向北几乎就是把契丹逼上了绝路。

    在国书中赵祯明确的表示会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大宋,说的很清楚也很坚决,这让萧挞里心中甜蜜的同时也更加担忧。

    担忧契丹这个民族的未来,她知道一旦自己被赵祯击败,成为他的皇妃,整个契丹也会丧失最后的斗志,但她无法残忍的把契丹百姓带去苦寒的北方。

    在草原上,最为信奉的就是力量,萧挞里也是如此,眼下赵祯就如同天底下最为强大的勇士,他嚣张的话语虽然让萧挞里不舒服,可就是这种不舒服反而让她心中甜滋滋。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何况他赵祯文治武功,完全符合世上女子选择男人的标准。

    “陛下,这些都是官家的心里话,您有所不知,官家整理心心念念的都是您和太子,常说心爱之人居于北国,殚精竭虑,此乃大圣大贤之人,天下男子尚不得做到,况一纤纤女子乎?”

    蔡伯在官场和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岂能看不出萧挞里心中所想?从她的神态,目光中就能知道她对赵祯的又爱又恨。

    而这时候就应该下猛药了…………

    “陛下,官家对您一片真情,对契丹也是仁爱有嘉,官家说了,只要契丹愿意归附,自然要比党项人和倭人过的更好,甚至连草原都能给契丹留下!”

    蔡伯的话让萧挞里微微惊讶,而边上的图鲁更是吃惊。

    大宋一直对契丹咬着不放还不就是因为要彻底统治草原,刚刚蔡伯还说要把草原纳入大宋囊中,大宋无论契丹态度如何都要出兵收复草原,怎么现在突然就改了口风?

    蔡伯得到了赵祯的真传,在外交上基本是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现在大宋占据优势,没必要把契丹人给逼急了,这一点也是蔡伯在来之前赵祯特意交代的。

    眼下他的任务就是理智的用所占据的优势对契丹人进行精神上的打击,同时也留有退路。

    华夏数千年历史之中,通过外交的手段所获得的利益要远比战争上获得的多得多。

    赵祯希望蔡伯能说动萧挞里,让她彻底死了心,认认真真的看待大宋与契丹之间的问题,想要存续民族的独特性不太可能。

    大宋不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王朝,看似包容的汉家其实是在悄然改变任何融入其中的人,他赵祯要做的便是消除契丹的独特性。

    如今的大宋土地上已经找不到非常特殊的党项人了,因为他们要么是被庞大的汉家百姓给同化,要么是自己主动融入其中。

    党项人发现若是自己不再坚持党项的习俗和特用的东西,汉家百姓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排斥。

    于是他们自己便开始了改变,所有的行为习惯,服装发饰等等的一切都向大宋百姓趋同,只不过短短十年的时间,党项人几乎不存在。

    除了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并不纯粹的党项血统外,其他的一无所知,而这一点党项血统他们都希望完全忘记。

    因为成为汉人所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大宋没有逼着党项人融入大宋,只不过把他们放在了大宋之中,他们是自己融入大宋的,赵祯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强者不屑阴谋() 
对于大宋把草原留给契丹这件事萧挞里有着自己的看法,她不认为赵祯会如此好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唐时就是采取和亲分化,归顺,甚至是自治,而结果呢?

    唐太宗时,设立安北都护府,尽封草原各部落头领为都督刺史之职,实行羁縻统治。

    可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四十年后,突厥崛起,安北都护府内迁,失去了天可汗的盛唐连名誉上的管辖权也没有了,这种非郡县制的羁縻统治只能在强大的国力下维系一时而已,最终还是会走向崩溃。

    这些萧挞里清楚,她不相信赵祯会不清楚,若是允许契丹保留草原,进行自治,最终的结果就是给契丹养精蓄锐,给草原民族再次崛起的机会!

    “陛下,些许是因为太子殿下的原因,大宋皇帝他…………”

    殿中的安静让人实在难以忍受,这都快三刻钟了,御座上的女皇还是没有说话,毕世杰忍不住开口。

    声音在殿中回响,让萧挞里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他,虽然他也觉得这说法有点不靠谱,但也只有这一点能说得通,再往别的地方靠,也是靠不上。

    噗…………

    萧挞里在御座之上差点笑出了声音,望向毕世杰的眼光微微有些失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到现在还不了解大宋皇帝吗?他做事虽果断怪异,但却往往三思而后行,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如何会夸下海口?因为太子就会把草原留给契丹?绝无可能!”

    毕世杰不再说话,但萧挞里的话给了他自己以启发,惊慌之下开口道:“陛下,会不会是大宋皇帝想利用太子殿下?!”

    随着他的话,萧挞里的眼神猛然冷冽起来,声音冰冷的开口道:“你这话是何意?”

    “陛下,太子殿下终究是要登极大宝的,而殿下又是…………那人的血脉,虽然殿下现在还不知道,可世上知道的人太多,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待太子大了如何能瞒得住?眼下大宋皇帝许诺把草原留给契丹,可否就是因为殿下的原因?若是殿下登基,契丹之主乃是大宋皇嗣,这…………这…………不费吹灰之力啊!”

    随着毕世杰的话,萧挞里干干的咽了一下口水,这个问题还是她从未想过的,萧仁一天天长大了,而且模样越来越像赵祯,尤其是眉眼之间,完全是和他赵祯一样。

    即便是秘闻也会有瞒不住的一天,到那时又该如何?

    若是他赵祯以此为计,再用各种手段拢络萧仁,到时契丹的草原还是契丹人自己说的算吗?

    长此以往,契丹的草原和他赵家的草原有何区别,本以为自己走了一步妙棋,谁想到反而成为自掘坟墓。

    他赵家反而变成了契丹的天家,而萧家又回到了后族的地位上,这和耶律家统治之下的草原有何区别?

    虽然自己一直教导萧仁他是契丹的孩子,可事实终究是他流淌着赵宋天家的血脉,这是无法改变的,若是他认祖归宗……

    萧挞里已经不敢往下想了,到时间大宋只需要恩威并施,契丹人和草原就如同大宋自家的牧场一样!

    对于赵祯的手段萧挞里是领略颇多的,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出其不意,另辟蹊径,还有着常人很难察觉的润物细无声。

    但事实上萧挞里猜错了,赵祯并不会利用萧仁,真正的强者根本不屑于去做这种事情,这么多年来他算是看清楚了,只有弱者才会使用阴谋诡计。

    强者只需要用阳谋就好,在力量面前即便是你明知眼前有一个陷阱也不得不往里面跳,因为你别无选择。

    对于契丹赵祯就没想过要通过别的手段来统治,最好的,也是最简单没有后患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打服,打怕,只有这样才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大宋的统治。

    再说利用萧仁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赵祯还没有那么没下限,同时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相当于大宋在草原上设立了一个分封之地。

    从分封制的出现到结束,华夏文明早已清醒的意识到分封制所带来的弊端,在至高权力面前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都不值一提。

    赵祯不会为了收复草原而给大宋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更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也是为何他明知赵昀比赵旭聪明,甚至更适合当一国之君却依旧把太子之位留给赵旭的原因。

    当然赵祯心中的想法谁也不知道,但并不妨碍蔡伯把错误的信息传递到契丹,从皇宫中离开之后,他便开始在这座从未见过的城池之中花天酒地。

    眼下不仅是大宋的年关,契丹人一样根据汉家的礼法过年,蔡伯一人在外,无牵无挂,这还不放肆的游玩一番?

    巨母城虽然不是契丹的都城,但规模一点也不输于上京城,城中的一切有条不紊,契丹的士兵在街市上巡逻,小摊小贩依旧很多,他们交易的商品种类五花八门。

    有从上京城带来的奢侈用度,有一些贫寒人家做的手工活,甚至还有少女在街上买着自己的女红。

    这时候贵重的物品反而销路不好,倒是那些平常殷实人家看不上的便宜货成为了“抢手货”,一些女红瞬间被买的干净,至于多出的成衣更是很快售罄。

    蔡伯微微感叹,若是在这个时候拉着一大车大宋生产的毛衣来买,那定然是赚的盆满钵满哦!

    当然他也只是稍稍感叹一下,很快就投入到了灯红酒绿之中,青楼妓馆之中的西域女子极多,这些都是往日上京城中贵族们蓄养的,但现在她们失去了主家的庇佑,只能靠卖笑为生。

    一路上能活下来已经算是极好的了,没有冻死在冰天雪地的北撤路上。

    蔡伯在这里算是找到了归宿,大肆挥霍钱财,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契丹人当然趋之若鹜,尤其是西域的歌姬,更是特别“关照”他。

    可惜蔡伯虽然吃喝玩乐,但是有些东西死活不愿碰。

    他还有最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借着酒意便把一些话说了出来,这些话和在萧挞里面前说的差不多,只不过隐去了萧仁的身份,眼下事情没被捅破,当然是保密的好。

    但大宋恩威并施的态度被他完美的释放出来,能在这时出现在灯红酒绿之地的人有几个不知道蔡伯的身份?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 
蔡伯在城中引起的轰动一点也不比萧挞里下令北撤要来的小,甚至超越了北迁对契丹百姓的重要。

    和赵祯一样,萧挞里从一开始给契丹百姓灌输的感觉就是大宋一定会对契丹行进惨无人道的灭族,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和大宋有着百年宿怨民族。

    所以在大多数契丹人,甚至是朝臣的眼中,大宋都不会轻易停下征伐的脚步,既然没有退路,那只能和大宋战斗下去。

    但蔡伯的言论一出就不一样了,契丹人这下发现他们并非只有一条出路,大宋也不是真的要把契丹人赶尽杀绝,或是内迁同化,他们甚至还能自己拥有草原上的土地!

    这些话都是大宋的驸马,这次的正旦使蔡伯所说,对于他契丹人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人在提及他的名号时神奇大拇指,赞一声:“言出必行蔡伯!”

    当年他在上京城中经营蔡记给他自己赚取了大量的好名声。

    做生意最讲究的便是一个信字,靠别的办法或许会一夜暴富,但要想把商号做大,做强,唯一的办法就是童叟无欺,诚实守信。

    蔡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把蔡记经营的很好,甚至连自己的个人信用,名声都经营的极佳。

    所以蔡伯的说的话契丹百姓愿意相信,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朝臣们的耳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而这一点萧挞里一直瞒着他们。

    蔡伯的目的达到了,巨母城的市井中已经开始传出各种各样添油加醋的“版本”。

    随着蔡伯的“无意”传播,巨母城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言论。

    有人说,宋和契丹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切的根源不过是缘起燕云十六州的争夺罢了,而燕云又不是契丹自己夺取的,那是“儿皇帝”石敬瑭自己双手奉上的,这能怪得了谁?

    现在大宋和契丹之间没有什么仇怨,大宋不过是想要草原臣服,这就是汉家王朝高高在上的骄傲,那不如与大宋议和,臣服大宋后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最少能保住契丹的草原啊!

    对于契丹人来说,草原的重要不言而喻,中京道和上京道的草场被宋人占据了,否则也不会北迁,眼下若是失去整个草原,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言论得到了不少契丹百姓的支持。

    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依旧坚持和大宋战斗,只有赢得了战争才能保全契丹。

    城中的这两派观点吵得很厉害,一时间居然在年关的时候演变成一场大“论战”,双方之间谁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