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些东西,塔塔尔部的领地便正式属于大宋的疆土,也是大宋的行政机构,侵犯塔塔尔部就是侵犯大宋,就是挑战大宋的权威。

    但这片土地依旧是属于塔塔尔部自治,依旧是在哲尔克的统治之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至于交税这种事情,现在的塔塔尔部更加需要的是和大宋通商,从通商中得到的好处要远比他们交的可怜的税要多得多。

    在一切都按部就班的结束之后,哲尔克忽然像赵祯大礼拜下:“启奏陛下,臣虽是大宋的臣子,可也是鞑靼人,见我鞑靼男儿依旧贫苦,还要受到契丹的压榨,心中痛如刀割,夜不能寐,还望陛下能下旨,让老臣能收留感化他们,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这个请旨有些让赵祯措手不及,显然哲尔克是希望自己赐予他收编其他鞑靼人的权利,有了他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塔塔尔部本就是鞑靼部族,接收草原上的其他鞑靼根本就毫不费力。

    这是个好计划,但赵祯却不能同意,一旦如此便是壮大塔塔尔部的实力,也会让自治区更加难以管束,赵祯可不会做养虎为患的事情,更不会做老人与蛇的蠢事。

    显然哲尔克和他的塔塔尔部是另有所推,希望借着大宋的力量壮大的自己的部族,乘机收编更多的草原鞑靼,毕竟是同族同种,他们还是会有很多机会的,稍加蛊惑便会有人投奔他们。

    这是在狐假虎威啊!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 
“都护的好意朕明白,但这种事情还是我大宋直接去做更有说服力,你塔塔尔部便是我大宋的一块活招牌不是?

    届时若我大宋官员出使其他鞑靼部族,你塔塔尔部要派人相随,朕不需你们虚言,只要如实叙述便好。

    朕相信草原上的鞑靼部族中都有眼神明慧的智者也免了你们鞑靼部族之间的猜忌和间隙不是?”

    赵祯一句话便把哲尔克堵得死死的,他的这点小心思怎么能在赵祯面前蒙混过关?

    要知道赵祯的政治智慧可是在混乱的朝堂之中历练出来的,否则他早已被朝臣耍的团团转。

    哲尔克的想法是很好,可惜遇到了赵祯,他的话既不伤感情,又说的有理有据,即便是哲尔克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而他也算是见识到了赵祯的才智,显然这个大宋皇帝不好对付,想从大宋的身上捞取好处也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他依然握有“筹码”,塔塔尔部的自治便是如此,眼下塔塔尔部会向更多的草原鞑靼部族传递消息,告诉他们塔塔尔部已经归附了大宋并且开始了自治。

    塔塔尔部也成为草原上第一个也是暂时唯一一个拥有自治权的鞑靼部族,脱离了契丹的统治,没有了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双重压力,塔塔尔部就是人间天堂,就是鞑靼人梦寐以求的好地方!

    当哲尔克带着儿子离开上京城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塔塔尔部,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大宋的官员会抵达塔塔尔部设立衙门,“帮助”他们管理。

    更是会有源源不断的大宋货物出现在捕鱼儿海的湖畔,而塔塔尔部所需要付出的也不过是些他们说拥有的东西而已,对于他们来说,牛羊,马匹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

    而牛筋,肉干,牛骨之类的也不是什么珍宝。

    但却能从大宋商贾的手中换取他们必须的物品,茶叶,丝绸,瓷器,铁器,甚至是香料,棉衣,毛衣,成药!

    大宋商贾手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他们所需的,也是整个草原上所罕见的东西,尤其是成药,没有这东西草原上的勇士在病痛面前只能忍耐,或是找巫医进行治疗。

    谁都知道,巫医的医术对于有些病痛根本毫无办法,只能让人更加痛苦的死去。

    所以大宋的成药在草原上是极为珍贵的“宝物”,只需要温水顺服便可,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最关键的一点,这些成药是真的能治病,虽然面对急症束手无策,但别的病症却是有效的。

    哲尔克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可以大量购买大宋的成药,并用这些成药在草原上换取货物,再用这些货物卖给大宋的商贾换取更多的东西或是大宋的官钞。

    既然塔塔尔部已经属于大宋了,自己没有了兵权,那就为自己的家族积攒下财富,让自己的家族成为大宋的豪族也不是不可能。

    人都是有目标的不是,既然不能成为一方霸主,那成为一方豪强也不错,最少塔塔尔部还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在这里大宋第一,自己第二!

    在哲尔克离开的时候,赵祯也开始了下一步计划,不可能总是契丹别人找上门,自己也应该合理的“推销自己”,即便是塔塔尔部也不是自己找上门的,还能期望别的鞑靼部族自己找上门?

    这些鞑靼人在契丹人的长久统治下已经习惯了,只要还没被逼到忍无可忍的份上,他们一般是不会抗争的,如同汉家百姓中的老农一般,非走投无路,谁愿意去造反?

    而赵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可以摆脱契丹,避免和契丹一起沉入深渊,最好的办法就是归附大宋,如同塔塔尔部一样。

    通过不断的接触,赵祯才知道原来草原上的部族和归源是那么的错综复杂。

    契丹和大宋不同,大宋的百姓多是以汉家百姓为主,大宋的皇帝也就是汉家的皇帝,而少数民族则是接受汉家皇帝的统治。

    而草原上的契丹人不同,契丹的皇帝是草原部族的首领,草原上的不是扎根在土地之中的百姓,而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各部之间分散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便注定了契丹的统治并不能细致的如汉家王朝一般。

    事实上草原各部无论什么种族,还是以自治为主,每年向契丹朝廷称臣纳贡,提供兵员和战马牛羊之类的便可以。

    而大宋对塔塔尔部的自治和他们原本的自治区别很大,驻兵,收缴兵权,交税,这三样东西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在他们看来还没有原先过的好。

    土皇帝和附庸者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说是自治,可塔塔尔部的一切在别的部族看来太过卑躬屈膝,原先的可汗变成了大宋的臣子,在心态上完全不同,也难以接受。

    但赵祯的条件不会改变,派出的使者也更加的硬气,塔塔尔部的消息在草原上传开,而契丹人并不担心,在他们看来塔塔尔部这样的部族只会有一个。

    其他部族不会接受大宋的条件,更不会接受大宋的统治。

    果然,矛盾出现了,大宋的使者在敌烈部遭受了侮辱,使者被割掉了鼻子和耳朵,跟随使者的随从则是被打断了四肢,这是极大的侮辱,也是挑衅。

    敌烈部是突厥语系民族的一支,源于丁零、铁勒或高车之一的部族,唐时称拔野古。

    曾经有过八部之多,后来部族的数量不断增加,史称的“八部敌烈”“敌烈八部”而到了大宋,“八部”为泛称,非确指,为“诸部”之意。

    以畜牧为主,盛产马、驼,族人彪悍,擅骑射,契丹常将其与乌古部合称为乌古敌烈部,而事实上乌古部和敌烈部完全是俩个部族。

    辽穆宗应历十五年被契丹降服,然时叛时服,契丹人没办法在这里设立军司,但随着国力的衰退,契丹的军司早已名存实亡。

    而因为敌烈部盛产战马和勇士,契丹的朝廷的精锐“皮室军”中就有敌烈皮室军。

    随着契丹在大宋的打压下逐渐势弱,反而使得敌烈部乘势而起,好不容易崛起的敌烈部自然不愿意归附大宋,成为另一个王朝的爪牙。

    所以才会对大宋的使者如此不敬,挑衅大宋。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 
面对被割去耳鼻的使者,赵祯怒火中烧,这不光是在羞辱使者,更是在羞辱大宋和自己!

    如此嚣张无礼,又深含挑衅之意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大宋,以及大宋的将士。

    随着大宋国力的上升,随着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尊严这两样东西在大宋已经达到了顶峰,甚至是有人在遥远的西方宣扬“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

    这是真的嚣张到了顶点,也让全世界人知晓了大宋的强大和自信。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居然遭到的一个草原部族的挑衅与羞辱,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

    敌烈部在最不应该的时候,选择了最错误的方法,挑衅了最不应该挑衅的王朝,这样的后果自然是要自己承担的,连契丹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都觉得这是敌烈部自己找死。

    他们不知道,一个王朝的威严和地位不允许挑战,一旦碰触了底线,就必须要扼杀,否则挑战的人会越来越多,王朝的威严也会越来越低,这也是敌烈部找死的原因。

    事情在进一步发酵,上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说着使者受辱一事,无论国家还是人,当你弱小的时候,这种屈辱也就忍气吞声下去了,但现在的大宋强悍如斯,岂能忍受。

    不少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谈论这这种事情,甚至有些读书人开始在街头演讲,把敌烈部的嚣张昭告天下,同时请命朝廷,对这种嚣张的蛮夷进行征伐。

    大宋再一次的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这一次和往日不同,即便是契丹和一些草原上的部落也默不出声,一切都是敌烈部的人自己作死们怪得了谁?

    赵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大宋杀鸡儆猴的机会,子曰:人不知礼,无以立也!国家或是部族亦是如此,汉家文明提倡礼,所影响的周边文化亦是如此。

    事实上塔塔尔部距离敌烈部的距离并不算远,敌烈部的主要城池便是朐胪河边的河董城,沿着朐胪河继续向西数百里便是乌古部。

    而朐胪河正是从捕鱼儿…那兀儿流过,塔塔尔部距离敌烈部和乌古部并不遥远,虽然比巨母城要远一点,但最少敌烈部并没有巨母城那般的坚固城池。

    事实上河董城亦不是敌烈部所控制的城池,城池的主人其实是契丹人,只不过当地的契丹人和敌烈部之间并没有多少情义,这里的契丹人甚至是用来镇压和防备敌烈部的人而存在的。

    但时间长了,契丹人和敌烈部的人通商,通婚,这快地方也就成了敌烈部的主要城池,部族之中的人或是来通商,或是来买卖,几乎所有需求都来自河董城。

    当初赵祯决定拿下塔塔尔部的主要目的便是因为捕鱼儿…那兀儿和巨母城边上的栲栳烁距离很近,是俩个姊妹湖,在后世它们有更加动听的名字,呼伦湖,贝尔湖。

    两者相加便是后世文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之一,总面积约为十万平方千米,换算成现在便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

    赵祯想想都觉得流口水,这片土地若是被大宋拿下,从今往后大宋再也不缺草场,也不缺战马和牛羊。

    瞌睡送枕头这种好事赵祯是绝不会放过的,既然敌烈部的人不想归附大宋,那就只有毁灭了,这个部族和别的部族不同,他们天生就难以驯服,每每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都是硬钢到底,决不妥协。

    即便是被契丹统治,依旧不服,屡屡进攻契丹,再被镇压之后,也不过是休养生息以图再战,这也是他们明确拒绝大宋统治的原因。

    好不容易熬到了原本统治他们的契丹人没落,为何还要归附另一个强大的势力?这对于敌烈部的人来说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次臣服。

    这一次大宋出兵没有再度派遣张舟以及尽数装备火器的神卫军,毕竟他们是步卒,即便是有战车运输,也摆脱不掉他们机动性差的短板。

    尤其是在草原上这种长途奔袭的作战方式,笨重的马车根本就不适合草原作战,只能依靠骑兵硬碰硬。

    于是赵祯这次派遣的便是大宋最强大铁骑背嵬骑兵以对阵敌烈部的马上勇士,只有硬碰硬才能体现出大宋骑兵的凶猛和无情。

    而早就憋着劲的杨怀玉自然是最好的主将,这小子自从抵达上京城之后几乎是寸功未立,早已在心中憋着劲,也是时候把他和等待已久的背嵬军放出去建功立业了。

    五万铁骑如狼似虎的冲出上京城,向着北方一路狂奔,战马的奔腾之声宛若雷霆,让契丹的探子胆战心惊,若不是知道这是宋军对敌烈部的用兵,他们都要密报巨母城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怠慢,小心的把身上的值钱物件显露出来乔装成大宋的商贾,从上京城的南门出发,绕一个大圈再度北上。

    其实对于契丹来说,大宋攻伐敌烈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敌烈部本就彪悍,即便是大契丹在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