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讪笑着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详细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听许大人说,我赤凤卫内,有3万亩轻度盐碱地和5万亩重度盐碱地,这般大量的盐碱地若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故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其实未非一无用处,据小的经验,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于种植桑树,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来种苜蓿、碱蓬、盐角草、滨藜等经济作物。”

    听郑如宝这般说话,李啸笑道:“哦,没想到,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如宝啊,你倒是让本官开了眼界。”

    见李啸甚是感兴趣,郑如宝也来了精神,他继续侃侃而谈:“李大人,小人懂这些,这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小人知道,这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树及各类经济作物。”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上好的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按每担120斤计算,约是7284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3万亩良田的话,那么拿来种桑缫丝,每年可获生丝三十万斤,售出可得银子18万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

    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然后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2603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的记录,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00两!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因此,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沿海,还传开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大人,这些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桑田,桑叶产量,当然不能与上好良田相比,一般来说,这样改良的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

    郑如宝这一说,李啸心下又在迅速计算,如果自已开了这3万亩改良桑田,按最低产量计算,每年能产出15万斤多的生丝,如果在国内销售的话,每年可获9万两银子,而卖到海外的话,就有20万两银子啊!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将铁龙城现在数千名河南百姓,划拔一千人调到赤凤卫来,由郑如宝来指挥统筹,尽快先把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开发出来。

    李啸笑着站起身来,走过去拍拍郑如宝的肩膀,微笑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铁龙城辅兵队中调出,今后就在赤凤城农牧司任职,并由你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在获知自已将有一千人力供自已指挥后,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躬身对李啸说道:“请李大人放心,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郑如宝,那桑田改良需要多久,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

    “禀大人,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故在下安排,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应该可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先将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与5万亩重度盐碱地先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以使用的条件。”郑如宝从容答道。

    李啸哦了一声,这时一旁的许秀清插话过来:“郑如宝,那你说这重度盐碱地改良后,能不能用来种植桑树呢?”

    郑如宝忙道:“大人,这重度盐碱地,因为土壤之中,含有的盐碱成分实在太高,若要改良至可种桑树的程度,那要花费的人力与钱财实在太多,况且时间也会耗时过长,这来一算,便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重度盐碱地,因为其地下水份,多已被海水严重侵袭,即使改良成功,今后复成为盐碱地的机率也很高,所以这些土地,却是实在不能用于种植桑树的。”

    见李啸与许秀清皆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郑如宝接着说道:“不过,这些重度盐碱地,在经过改良后,用来种植苜蓿和滨藜一类作物,却还是极好的。将来,可以用作我军养马场,也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兔、鸡、鸭等动物,特别是猪和牛,最喜吃滨藜,长肉也快。而碱蓬与盐角草,则是可以作为中药药材使用呢。”

    郑如宝这段话,说得李啸与许秀清两人都不觉大笑起来。

    李啸心下甚喜,没想到啊,此路不通通彼路,自已正犯愁要怎么给赤凤城内700多匹马匹修建马场呢,这郑如宝的建议,倒是给自已指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明路。

    其实李啸前世还曾听说过一种木盐树,最适合在重度盐碱地上种植,产于我国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有六七米高,每到夏季,树干就像热得出了汗。“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就是一层白似雪花的盐。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用小刀把盐轻轻地刮下来,回家炒菜用。据说,它的质量可以跟精制食盐一比高低。

    不过,现在这种木盐树的产地,乃是后金的地盘,李啸无法取得树种,故只得作罢。

    李啸一脸喜悦,转头对许秀清吩咐道:“秀清,却取50两银子来,作为献策赏银,赏给郑如宝,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

    许诱清应诺而去,很快,郑如宝颤颤地收下这50两沉甸甸的雪花银子,一脸笑得稀烂。

    “李大人,你这般看重在下,在下定会将这盐碱地改良一事,尽快为大人做好!”郑如宝一脸激动神情,大声地对李啸说道。

    李啸大笑,又夸赞了他几句,便对许秀清说道:“秀清,这盐碱地改良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种苜蓿滨藜等作物,为我军尽快创造效益。”

    许秀清拱手回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绝不会耽搁我军种桑养蚕之事。”。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 
第二天上午,郑如宝带着李啸与许秀清等人,一起来到赤凤城北边的一块盐碱地处。

    郑如宝指着盐碱地上的白色霜晶说道:“大人请看,这些白色之物,便是盐碱,此土俗称烧土,其意为能烧死树苗与种子之土。此土肥力极差,易于板结硬化,连野草亦难生长。定需彻底改良方可使用。”

    许秀清在旁边说道:“既如此,该如何着手呢?”

    郑如宝连忙说道:“一般来说,治盐碱地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便是去盐。”

    李啸点头道:“如宝,你详细说来。”

    郑如宝说道:“所谓去盐,便是将盐碱地表面结晶盐土彻底铲去,现在是深秋,土地尚未冻硬,可先派人手将此项工作完成。”

    许秀清哦了一声,又忙问道:“是否这样一来,就完成了去盐的工作?”

    郑如宝摇摇头:“没这么容易,这只是除去表面的盐皮。在铲去表面结晶盐皮后,需得挖掘引水沟,引来活水漫洗,将土壤中的盐份溶化,这样一来,土中盐份溶于水中,一可通过排水沟排出,二可因此随水渗透至土地下层。按我原来的经验,大概要三天一灌一排,轻度盐碱地连续灌洗三次,重度盐碱地连续灌洗六次,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去盐的工作。”

    李啸笑道:“如宝到底是懂行的人,说得很有条理。那接下来第二步要如何呢”

    郑如宝也笑了,他挠了挠头说道:“在下不敢说懂行,一点经验而已。这第二步,就是翻耕。”

    许秀清插言道:“这个学生倒能想明白,应该是将土地彻底翻过来耕作之意吧?”

    郑如宝点点头:“正是此意。在下观察过,一般情况下,盐碱在土层中的分布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经过去盐后的表层土壤中所残留的盐碱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碱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还能疏松土层,减弱土壤水份散失,可有效地防止土壤重返盐碱状态。据在下经验,春季与秋季是返盐较重的季节,此时开始翻耕最为有利。”

    许秀清掂须笑道:“原来如此。”

    郑如宝笑了笑,又说道:“最后一步,则是上肥。要注意,不可上带盐碱之类肥料,如草木灰之类常用农肥,皆不可用。要直接淋人畜粪便之类。这样土中的盐碱反会减少,又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郑如宝说完,李啸沉吟了一下,他知道,郑如宝之所以要只淋人畜粪便,因为这类有机肥料皆带弱酸性,正好可与土壤中的盐碱相中和。而草木灰为弱碱性,故不可用。当然,明代的郑如宝不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但他能摸索出这套方法,却是难得。

    李啸笑着对郑如宝说道:“郑如宝,就按你所说的方法去做吧。优先整治那些轻度盐碱地,保证桑蚕工作能顺利进行。”

    郑如宝连忙说道:“李大人,你放心吧,从现在秋末到明年开春,时间充足,有这一千名劳力,足够将这些盐碱地全部翻耕完毕。”

    李啸又问道:“如宝,这个人力物力,本官可让许秀清尽力协助你,你能保证明年开春时,所有的盐碱地都整治完成吗?”

    郑如宝回答道:“大人,去盐的工作,一个劳力一天可完成清除轻度盐碱地盐皮1亩,重度盐碱地盐皮半亩,如此一来3万轻度盐碱地整治则需一个月时间,5万亩重度盐碱地则需3个多月时间。而在铲去盐皮之后,还需派人从靠河水处开渠引水灌地,稀释盐分,消除土壤板结,一般轻度盐碱地每三天便要进行一次灌洗,重度盐碱地每两天便要进行一次灌洗,排出溶解了盐分的旧水,从河流中导入新水。争取铲皮完成之时,水沟亦能挖好。所以,在下认为,从现在到明年开春,有近五个月的进间,还是足够完成的。”

    许秀清点头道:“铲盐与开渠的人力调配,就由如宝你自行安排吧,实在人力不足的话,我可从修建城墙的俘虏中,再抽调一些人力给你。”

    郑如宝感激道:“多谢许大人支持。”

    许秀清笑道:“这是小事,如宝不需客气,只是接下来又要怎么做呢?”

    郑如宝回答:“去盐完成后,可立刻开始翻耕,一般来说,一头牛一天可翻耕一亩半土地,我算过时间,等到我们这边要开始翻耕时,兴和村中的秋耕早已结束,正好可以从他们那边借耕牛过来使用。在翻耕的同地,播撒备好的人畜粪便,以中和盐分,增加土地肥力。”

    许秀清笑着插话道:“要是将来桑叶产出了,那些不能用来种植的空闲地块,正好可以集中开设养蚕作坊与缫丝工坊,这样从产出桑叶到加工,都是便利得紧。”

    郑如宝笑道:“大人想得周到,这样做却是甚好。”

    一旁的李啸也笑了笑,他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其实李啸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在将来,李啸打算,不光要卖生丝,更要卖丝绸。如果把生丝纺纱织染加工成丝绸,获利会进一步暴涨。

    李啸前世看过明朝丝绸加工的一些资料,一般来说,生丝在纺织前要经过沸煮、漂白、染色和复缫几道工序的处理。在这一处理过程中,会有一些生丝消耗损失。据统计,在松江府这样的纺织技术成熟的地方,大约一斤半生丝可以制作一斤绸缎。

    至于绸缎价格,每匹绸缎一般是长5丈重24两,视种类质量不同,每匹大约在82两白银之间,少数品质极佳者,更可以达到34两白银。若是把绸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