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真实的历史上,在流寇攻城时,这四部兵马,没有一部能顺利赶到凤阳,至流寇攻下凤阳大肆掳掠时,这四路兵马,皆只行至半途,对流寇没有丝毫威胁。

    只不过,现在情况如此紧急,捡到盘中都是菜,崇祯皇帝也没有心思与时间,再来设计思考什么周全的围剿方案了。

    这时,皇帝突然想到一个人。

    那便是,现在的赤凤卫指挥使李啸。

    这位当日在宣府北路斩获众多鞑子首级,甚至擒获了不少鞑子俘虏的青年将领李啸,在崇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锦衣卫秘密奏报,现在李啸的赤凤卫,已建设得兴旺蓬勃,兵马也扩充了不少,崇祯暗想,若能把此人派去守卫凤阳,必定能令官军的胜算大为增加。

    这般少年名将,不用奚为!

    崇祯立刻把这个想法,对首辅温体仁说了出来。

    不料,温体仁听后,却是一脸犹豫。

    “陛下,这赤凤卫,远在山东登莱地界,距凤阳有上千里之遥,李啸之军,哪怕昼夜不歇而行,亦怕是赶不上保卫凤阳之战了。”温体仁向皇帝说出了自已的忧虑。

    皇帝脸色顿时灰了下来,他沉默了一下,喃喃道“纵然如此,亦需李啸出兵,就算赶不上凤阳之战,若能击斩得流寇诸部,亦可稍慰朕心。”

    听到皇帝这般无奈的话语,温体仁心中,顿时一阵酸涩泛起。

    看来,皇帝都没多少信心,能守住这凤阳城了。

    殿内沉默,只有强劲的寒风,吹得窗纸哗哗作响,气氛相当压抑。

    “若皇上主意已定,微臣这就立刻下去传令。”温体仁轻声奏道,打破了这让人难于呼吸的沉默。

    “好吧,就如长卿所定之策,再宣李啸从山东紧急赶赴凤阳救援,请长卿速传朕之谕令,定要阻止流贼入犯凤阳!”

    “微臣谨遵圣令。”

    。。。。。。

    数日后,已赶回赤凤卫的李啸,在官厅中,收到的传旨太监传来的出兵援救凤阳的军令。

    李啸脸色沉峻如铁,却还是恭敬地送了太监辛苦银子,方打发了他回去。

    炭火烧得辟啪作响的厅房内,李啸沉默地反复观看手里这封盖着兵部大印的朝廷军令,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苦涩。

    前世读过明史的他,当然知道这次凤阳保护战,是个什么结局。

    因为四路援兵皆不能至,凤阳留守朱国相,率指挥袁征徴,吕承荫、郭希圣等将领,以城中兵马三千,苦苦抵抗多达十多万的精锐流寇,又因凤阳城没有城墙,故被迅速击败。朱国相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其余将领,不是在阵战中死亡,便是成为俘虏后被流寇斩杀。

    扫灭残余明军后、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张一川,太平王瘳惠诸部,大举进入凤阳,随后便露出了凶残狰狞的面目。

    流寇们抓住了假扮囚徒躲入监狱的凤阳知府颜容瑄,用棍子把他活活打杀堂下。推官戴文英等6位文官及41位武官,也被残酷处死。随后,流寇放火烧掉了皇陵、享殿等全部的皇陵建筑,并大肆盗挖皇陵,取走陵中珍宝无数。并把陵区内的30万棵蟠松一并砍掉,用来作放火的木材。随后又,杀掉了守陵太监60余人,只留下一些面目清俊,善长吹拉弹唱的小太监,留于军中,作为日后用于发泄的面首。而凤阳城中,流寇们大肆掳掠屠杀百姓,种种淫恶暴行,不可胜数,士民被杀者多达数万人。流寇们掳掠完后,又开始大肆纵火,凤阳城中,数万间公私邸舍皆被焚毁,就连城外当日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也被点着了大火,烧了个净光。一时间,凤阳城内外火光冲天,光照百里之外。

    李啸从历史的沉思中回过神来,开始郑重思考要如何应对朝廷这道要自已出兵的军令。

    现在李啸军中,唯一的机动兵力,便是不到六千人的赤凤总。赤凤总刚刚扩充,新兵居多,尚未完全形成战力。就算从今天紧急出兵南下,这长达上千里的路程,李啸可以确信,根本没有机会于一周之内赶到凤阳。

    而在一周之后,明末历史上的凤阳之战,早就结束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自已能够顺利赶到凤阳,在没有城墙可守的凤阳城中,自已这点可怜的兵力,只怕是给多达十多万人的精锐流寇,塞牙都不够。

    毕竟,李啸是人,不是神。

    无法做那象那些爽文中的男主角一样,谈笑把妹间,强虏便灰飞烟灭。

    至于那些其余的明军出援兵马,李啸根本不对他们有任何指望。

    他们不拖李啸的后腿,李啸就要烧高香了。

    况且这四路兵马,人人官阶军职均比自已高,到时真要与之相处,这帮御敌无能,却善于内斗的家伙,李啸可能更要多防他们会冷不丁从背后捅一刀过来。

    心情烦躁的李啸,站起身来,在房中反复踱步。

    一个念头,突然电光火石般地从李啸心头冒出。

    既然,改变历史是这般困难,那么,自已能不能借用一下对历史了解的优势呢?

    那么就算凤阳不保,若在自已能多有斩获的情况下,朝廷也不会责怪自已作战不力延误战机了。

    李啸站定,沉思了许久,脸上严肃的神情,方渐渐放松下来。

    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在李啸脑海中形成。

    在真实的历史中,流寇们掳掠完凤阳后,便分兵几路,撤离凤阳。

    其中一路,高迎祥本部最先撤离,从凤阳府太和县进入河南。经河南鹿邑、杞县,进入密县山中。

    另一路流寇由扫地王、太平王率领,攻毫州,复入河南夏邑,围归德城,不果,后继续西撤。后在河南归德地区,与高迎祥部会师,共同图谋西入潼关。

    还有一路流寇,便由张献忠等人率领,杀入庐州府境内,先后攻陷庐江,屠戮巢县、无为及安庆府的潜山、太湖、宿松等地,后遇应天巡抚张国维的抵抗,又杀入湖北麻城,最后复进入河南境内。

    这数路流寇,以张献忠部最为凶残,对州县百姓侵害亦是最深,当日入寇凤阳时,张献忠部盗挖皇陵最是出力,抢了陵内珍宝无数,也是崇祯皇帝最为切齿痛恨的一部贼寇。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李啸决定,就拿这个最为猖獗的张献忠开刀,哪怕不能斩断,也要打残这根最凶恶的指头。

    若能击败张献忠部,无疑将在皇帝面前,给自已大大加分。也许,自已的官位军职,也会更进一步。。。。。。

    李啸随后,把全体将领召集起来,告诉了他们自已的作战计划。

    应该说,李啸的这个作战计划,出乎了很多将领的预料,他们虽然求战心切,却脸上明显带着怀疑之色。

    最关键的一点,他们没有说出来,那便是,李啸凭什么认为,流寇会这般行动。

    这一点,李啸现在还真没法对他们说。毕竟,总不能对他们说,是因为自已来自后世,才提前知晓了敌军的行动吧。

    不过现在的手下将领与军兵,已习惯了对李啸军令的严格遵行。所有人最终接受了李啸的安排,并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次日,李啸亲率赤凤总军兵,南下单县。

    李啸此次出发,只留了两队尚未来得及装备盔甲的枪兵,看守赤凤卫。

    他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带着15队盾兵、28队枪兵、50名鲁密铳手、200名玄虎重骑,200名飞鹞子,由500名辅兵押运粮草,总共五千多人的部队,直接从赤凤卫,过莱州,到青州,便直接南下,经临朐、沂水、郯城等地,一直向南进入南直隶淮安府。

    另一路,则是炮兵部队,李啸下令,由火器副总头顾子发率领,将赤凤卫城头的火炮,拆卸下来,连同炮弹火药,一同运往铁龙城,随后便在铁龙城头布防。

    寒风凛冽,车马萧萧,一路前行的李啸军,有如一条在旷茫大地上行进的灰黑色长蛇,一路南行而去。

    莫测的前途,在命运的远方,等待着率军出发的李啸。

    多谢白色宇宙风17兄弟月票,多谢兄弟一贯支持。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 
崇祯八年一月二十日,在李啸军终于进入南直隶淮安府地界时,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太平王等近十万匪寇,在短短一日时间内,便全歼凤阳守军,占领了中都凤阳。

    凤阳随之惨遭浩劫,在一周的时间里,皇陵尽毁,无数珍宝被盗挖,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亦被烧毁,里面的和尚全部被杀。知府颜容暄,推官戴文英等大批官员被处死,近4万军民百姓惨死于流寇的烧杀抢掠中。流寇随后纵火焚城,要将凤阳烧成白地,以彻底毁掉朱明王朝的龙脉根基。接连数日,凤阳城中火光冲天,光照百里可见。

    随后,高迎祥率一半本部兵马,先行离开凤阳,往返河南而去。扫地王、太平王两人也已撤离凤阳,返回河南。凤阳城中,只有张李二人,因率部众抢掠颇多,手下还在清理数目,故尚未撤走。

    凤阳城在烈火中挣扎哀嚎,而城外一处高台上,李自成与张献忠二人,却正各坐在一张方桌的两旁,桌上摆满美酒佳肴,两人置酒高乐,好不快活。

    在酒桌的旁边,则高高竖立着一面旗帜,上面大书“古元真龙皇帝”六字,在寒风中猎猎招摇,十分显眼醒目。

    “张老庚,额打算回返河南了,再从河南入潼关,你却打算率部去何处?”身着一身标志般的蓝布直褂,头戴范阳毡帽,浓眉大眼,脸皮黑红,一只高挺的鹰勾鼻子特别显眼的闯将李自成,已喝得脸泛酡红,他用含糊不清的陕西话向张献忠问道。

    李自成与张献忠同年,这时两人关系尚是交好,故彼此间皆互称老庚,而不称名字或官衔。

    “李老庚,额却不打算恁快返回关中,这东南膏腴之地,粮钱广布,有如肥羊般的各州各县,正等着俺老张来宰杀吃肉呢,俺却舍不得这般快就离开。”身着紧身武服,面容狰狞凶狠,有如得了肝病一般的褐黄脸皮,络腮胡子浓密的张献忠,张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笑着对李自成说道。

    张献忠酒量极好,他喝酒时,喝得愈多,脸上却愈是发黄,故得了个响当当的绰号“黄虎”。

    李自成给他满上,又给自已杯中添酒,然后感慨道“咳,他娘的,这命数造化,如何说得清。想当日,老子在银川驿当驿卒时,填饱肚子尚难,何曾想到会有今日这般得意快活。”

    张献忠哼了一声,啜了个牙花,又打了个酒嗝,笑道“奶奶的,这便是天命如此,这明朝啊,依老子看,这气数怕是要尽喽。现在这乱世之中,正是英雄争逐之时,也该咱们出人头地,逍遥快活啦。”

    随后,张献忠又指着那面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大笑说道“他娘的,就许他朱由检当皇帝,咱们就只能当个平头百姓么?呸,什么玩意!老子们今天也做皇帝了,就差黄龙袍子加身了。哼,将来迟早有一天,老子还要将朱由检这混蛋从北京的龙椅上掀下来,让咱们坐上去,尝尝南面而坐的滋味!哈哈。”

    张献忠扎手舞脚地说完,两人大笑,互相劝酒,又一饮而尽。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张献忠忽想起一事,对李自成说道“李老庚,听说城中百姓说,那城东二十里,有座神祠,可卜前程,甚是灵验,老庚不妨随我前去一占。”

    听张献忠这般说词,李自成也来了兴趣“果真如此?甚好,俺这就和你同去。”

    两人吃罢残酒,乘兴而去,不多时,便到了这座名叫盘元观的所谓神祠中。

    观中道士,大部早已逃散,只有几个腿脚不灵便的老道,尚在道观中捱守。几名老道,见得李自成张献忠率着亲随部众,烟尘滚滚而来,吓得大惊失色,纷纷四下躲藏。

    张李二人到得真武大帝殿中时,手下军士已将躲藏的道人搜出,掼在李自成张献忠面前。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跪在地上的几名老道,抖如筛糠,各各磕头不止。

    李自成大笑一声,一把抓起一名老道,喝问道“老道,俺且问你,这祠中之神,占卜可是灵验?”

    老道双腿直抖,却连连点头“禀将军,我道观中,真武大帝处抽签甚是灵验,不久前,方有富户还愿,给真武大帝重塑了金身呢。”

    张献忠听得双眼一亮,对这老道吼道“老头,废话休说,且告知我等要如何抽签?”

    老道忙道“将军,可在真武大帝像前,恭敬祝祷,然后取桌上签筒,摇晃三下,有签跃出,便是神签。”

    李自成与张献忠对视一眼,李自成抢先道“若如此,那俺先来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