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秀此话说完,靳统武,冯双礼、李定国等人,皆是默然点头,同意刘文秀的说法。

    李啸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各位有这番表态,本官就放心多了。那么接下来,本官来安排各位军中职务。”

    李啸安排,由于现在李啸军三大主力,赤凤总、铁龙总、金狼总,皆要扩补兵马,故将他们分别放入三总之中。

    其中,李定国为赤凤总副总长。

    冯双礼为铁龙总三哨哨长。

    刘文秀为金狼总二哨哨长。

    靳统武为赤凤总二哨副哨长。

    这个安排,除了李定国被李啸破格提拔重用外,其余安排,皆是考虑了这些流寇将领原有的官阶地位。他们在李啸军中起步的层阶,可是比武壮要高得多。

    见得年轻的李定国,竟被李啸这般重用,其余三人,皆是十分吃惊,尤其是原本在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冯双礼,脸上竟不觉有隐隐的嫉妒之色。

    李定国自已,对李啸对自已的破格重用,亦十分惊讶,他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正微笑看着自已的李啸。

    “据本官所知,宁宇你在张献忠部,虽然年轻,却最是骁勇善战,又多有智谋,且所部对百姓侵害亦是最少,故本官思虑良久,特提拔你为铁龙总副总长。望今后你能更好地为我军效力,也为自已搏个好前程。”李啸笑吟吟地对李定国说道。

    李啸这番话,说得很有技巧,既是鼓励李定国,又是向众人说明了为何提拔重用李定国的原因。

    李定国从椅子上站起,单膝跪地,抱拳拱手“李大人如此看重在下,委在下以重任,在下唯有尽力竭力,粉身碎骨,以答大人这般知遇之恩!”

    李啸大笑,虚扶起他,随后下令,开摆筵席,款待四人。

    宴后,李啸又复与一众将领商议,定下了全部重要岗位的将领安排,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赤凤总总长田威,副总长李定国。其军驻地为山东赤凤卫赤凤城。

    铁龙总总长安和尚,副总长莫长荣。其军驻地为山东单县铁龙城。

    金狼总总长段时棨,副总长武壮。其军驻地为宣府北路金汤城。

    其中,每总人马,皆是额定下辖三哨兵员,每哨皆为5队盾兵,10队枪兵。这样一来,每总兵员,共有15队盾兵,30队枪兵,另外单独配备玄虎重骑200人,飞鹞子200人,以及作为后勤队及运输队的辅兵600人。

    另外,李啸决定,给每总配备投石机60架,投石兵员由辅兵担任,因为操作简单,若兵员人数不够,可临时从驻城招一批青壮过来帮忙。

    这样一总的兵马总数为5590人,步兵、骑兵、火器部队皆有,初步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其余的火炮火铳部队,因其人数尚少,暂且全部归由赤凤总负责。而横行哨,因为军中精锐亦是不多,这400人的横行哨,也暂归赤凤总,其余两总暂不配备。

    接下来,李啸开始大肆招收流民,补充兵力。只不过,与此同时,李啸也速速派出使者,向山东巡抚李懋芳报捷。

    因儿子李浩然在李啸军中效力,李懋芳没有丝毫要分润李啸军功的想法,立刻将李啸的报捷奏章,转呈给了朝廷兵部。

    当然,李懋芳自已也附了一封奏章,上面重点写明了,是在自已的全局领导与全力支持下,李啸才能取得此次大捷,从而打退流贼进攻,以免山东大地受到荼毒侵害。

    不知道这位未派一兵一卒支援李啸的李巡抚,在写这份奏章时,会不会心有所愧。

    一周后,正为流寇四下肆虐的局势,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凤翼,见得李懋芳送来的这份奏章,简直喜不自胜。

    在全国局势一片糜烂的情况下,李懋芳这封奏章,简直就是大旱中的甘霖,大雪中的炭火一般,弥足珍贵。

    张凤翼以最快的速度,向皇宫东暖阁快步跑去。

    身着一件镶着补丁的明黄团龙袍,正在东暖阁中批览各地奏章的崇祯皇帝,这段时间以来,又已憔悴了许多。

    朝廷之中,皆知道,前段时间,流寇攻克凤阳,挖掘毁坏皇陵的残酷行径,给本来就憔悴不堪的皇帝,又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

    凤阳是中都,为朱家龙兴之地,却如此惨遭流寇破坏荼毒,让崇祯皇帝痛心疾首,随后,崇祯素服避殿,哭告太庙,下诏罪己。

    在太庙中,跪在列祖列宗画像前的他,哀哀泣叹道“哀吾中都,原是万世根本之地,一旦竟为骷髅之场,良可痛也,良可恨也。”

    崇祯对高迎祥张献忠等数股悍匪极为痛恨,在获知了凤阳被毁,皇附被挖的消息后,盛怒的皇帝下令,调洪承畴所统陕西兵出关,同中原各省官军夹剿这数股猖獗难制的流寇。

    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兵遣将,皇帝终于拼凑了边、腹官兵七万有奇。发帑金一百多万两,充作军饷,并且立下限期,规定六个月内把纵横东南的流寇,全部荡平。

    只不过,局面恶化的速度,远超了崇祯的想象。

    洪承畴所部官军,遵崇祯严令,从陕西向河南进发,准备再从河南进入南直隶剿匪。却没想到,刚到河南汝州境内,就得到了大股流寇大举入秦的消息。为免后院失火,他只好同部将贺人龙、刘成功又拉起队伍赶回陕西,同时檄调总兵曹文诏,由湖广移驻陕西商洛、兴安地区,扼守流寇出入河南、湖广的通道。

    在李啸部在铁龙城与张献忠部流寇激战之日,崇祯皇帝却得到一个堪称霹雳般的噩耗。

    那就是,号称“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摇”的援剿总兵官曹文诏,中伏战死了。

    前段时间,曹文诏为报副将艾万年、柳国镇被流寇击灭之仇,亲自带着三千部卒向甘肃进发,在真宁今正宁县境的湫头镇,同大股流寇相遇。流寇看准了曹文诏急于报仇轻敌冒进的特点,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伏数万骑,四起合围,飞矢蝟集。”曹文诏陷入重围,自知无法脱身,只得拔刀自刎而死。

    五省总督洪承畴,得到曹文诏的死讯后,仰天恸哭,追悔不已。随后,他给朝廷奏报了此事,崇祯皇帝闻得消息,亦是痛心不已,接连多日彻夜无眠,遂下诏,追赠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随后又令有司为曹文诏立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

    这段时间,崇祯皇帝的心情,恶劣到了极点。

    难道,真的是大明气数将尽了么?

    这个他不愿面对,却始终摆在面前的残酷现实,有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年轻的皇帝喘不过气来。

    “陛下,大捷,大捷啊!”

    一迭声的欢喜叫嚷,从殿外传来,打断了崇祯皇帝的哀沉思绪。

    “皇上,是兵部尚书张凤翼前来,说有捷报要向陛下禀报。”一个手执金牌拂子的太监,小声向崇祯禀告。

    “哦?”崇祯散淡的眼神中,腾地跳起一丝亮色“速速传他入殿。”

    张凤翼快步入殿,一脸喜色的他,在大冷的天气里,竟然泛着潮红,他随着太监快步入殿,随即伏身下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张凤翼直起身来,脸上喜色不减,他大声向崇祯禀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据山东巡抚李懋芳奏报,山东赤凤卫指挥使李啸,率本部军兵,于单县铁龙城,力敌巨寇张献忠,连日苦战,终获大捷,共斩得流寇首级33620颗,缴获无算,另找到流寇当日从皇陵中所掠的陪葬珍宝物件两大箱,皆已封存库中。”

    崇祯皇帝脸上突然泛起惊喜到不可置信的神情,他从龙椅上腾地站起,大声道“竟有这般大捷?!九苞,速将奏章给朕观看!”

    张凤翼急忙将手中李懋芳的奏章,递给旁边的太监,由太监转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行行快速浏览,渐渐地,脸上有如拔云见日般,绽出了由衷的欢喜笑容。

    “好个李啸!真真智勇殊绝,竟以不足八千之兵马,力守孤城,击败流贼五万大军,虽是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矣。”崇祯脸上,满是感慨之色“李啸力败流寇,夺回我皇陵珍宝,实实我大明难得之忠臣良将!”

    张凤翼在一旁插言“陛下所言甚是,非这李啸力挽狂澜,臣恐山东局势,已是一片糜烂,难以收拾矣。”

    “李啸如此骁勇能干,为朕报了这掘陵大仇,朕当重重嘉赏。”年轻的皇帝在御桌前来回踱步,一脸激动的潮红,他腾地站住,大声说道“九苞,速速派人前往山东堪查,带回李啸所获的皇陵陪葬珍宝物件。如战功属实,立即回禀,朕,朕要给他封侯!”。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 
年轻皇帝一时激动,嘴中说出要给李啸封侯的话语,让阶下的张凤翼吓了一跳。

    “陛下,朝廷名爵,乃是极其难得之物,岂可轻授于人。这李啸诚然功高,然其不过是一名卫所指挥使,地位尚是低微,若要凭夺回皇陵珍宝之功,便封以侯爵之位,未免拔擢太高。况且李啸这般年轻,便跃居高位,这消息一传,各地的统兵大将闻之,又会作何感想?要知道万历年间,征战一生立下大功的大将李成梁,也不过封为伯爵而已啊。”张凤翼小心翼翼地劝说道。

    听了张凤翼的劝说,崇祯从方才的兴奋中回过神来,缓缓坐回龙椅,对张凤翼淡淡说道“九苞所言,亦是有理,倒是朕急切了些。那依你看来,这李啸,该如何封赏,却为合适呢?”

    张凤翼眨了眨眼,压低声音对崇祯说道“陛下,以在下之见,这李啸虽有大功,但太过年轻,还是不宜让其晋升太快为好。不如重加金银赏赐,再加其军职,升其武勋散阶,便是足矣。”

    崇祯沉默了一阵,缓缓说道“九苞所言甚是,只是现在朝廷金银钱财甚缺,各地军饷尚难支应,如何有余钱对李啸大加赏赐啊。以朕看来,经此一战,单县除铁龙城外,包括县城皆是一片残破,不若就以这单县一地,赐于李啸,以为嘉赏。再免其税赋,以抵其军兵薪饷。朕之安排,九苞以为然否?”

    张凤翼点点头,感慨地说道“陛下此举,让李啸得了这单县一地,自此自供其军,不再由朝廷拔于俸禄军饷,这般尝试,倒是颇有新意。”

    只是他随时沉吟了一下,又犹疑地对崇祯说道“只是,臣怕这般模式推广开来,自地军将,据地自营,自此再不受朝廷羁绊,年深岁久,岂非复成了唐代藩镇之祸?况那李啸,若日后再立新功,陛下又该如何以何处土地,来嘉赏于他呢?”

    崇祯脸上顿时笼上一层灰色。

    张凤翼说的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各处的统兵将领中,尾大不掉,不听指挥者比比皆是。诸如左良玉、刘泽清之类,便是其中典型。若这些人也强烈要求皇帝给自已赐地养兵,朝廷怕是真的对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彻底失去控制了。

    而在南明弘光朝时,由于朝廷钱饷窘迫,史可法无力支付江北四镇的大把军饷,遂默认他们可以就地征集钱粮,结果,每个镇的辖区,成了四个大军头名正言顺的自留地,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四人,愈发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在各自领域威福自操,朝廷根本无法插手,俨然是一名土皇帝。

    崇祯皇帝脸色阴沉下来,张凤翼提出的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他虽为皇帝,却也没有能力回答。

    现在朝廷钱饷紧缺,给李啸大批实物赏赐,实是不能办到。如果能想个办法,把这已是残破一片的单县,合情合理地赏赐给李啸,却又不会引起其他军头的忌恨,就是最完美的做法了。

    皇帝沉默地想了一阵,便低声说道“九苞你且下去,先派人往山东核查情况,李啸嘉赏之事,待你回来再说,总之,此事务要妥当,绝不可寒了忠臣志士之心。”

    张凤翼拱手致礼“微臣谨遵圣谕。”

    在张凤翼派人前往山东后三天,崇祯皇帝收到了鲁王朱寿鋐的一份奏章。

    朱寿鋐同样在奏章中,对李啸此次成功守卫铁龙城的功劳,大加褒扬,说正是李啸成功击败了流寇,才让山东之城得以保全,百姓也免遭流寇荼毒,实是大功一件。鲁王对李啸的称赞,让崇祯皇帝对李啸更是极为欣赏。

    只是,朱寿鋐的奏章,重点不是这些,而是以下的一段话。

    朱寿鋐在奏章中说,李啸这样的年轻才俊,乃是我大明中难得的将才,以他观之,堪称不世出之英雄豪杰。这样的宝贵人才,需要刻意拉拢方好。

    他在信中说,他已与泰兴王朱寿镛议好,欲将朱寿镛之女朱徽佩,赐婚李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