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辍⑿涌榈攘髟粝鸹骼#兰朴貌涣硕喑な奔洌庑┝髟粲帜芾鹦碌谋恚业扔忠切娜绾谓嗣鹦旅俺隼吹拇笮×髟袅恕?杉朐诙淌奔淠诮嗣鸸诹骺埽捣且资隆!崩钚ベ┵┒浮

    “那依李总兵之见,却该如何方可彻底剿除流寇?”

    “办法只有一个,北和鞑子,南灭流贼!除此之话,眼下再无他法。”李啸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道。

    “什么?李啸,本督没听错吧,你竟然要和鞑子讲和?!你要我煌煌大明,去与那背叛恩主,侵我疆土,杀我军民的卑鄙伪金讲和?”

    卢象升腾地从椅子上站起,瞬间涨红的脸上,满是愤怒到不可置信之情,额上青筋亦条条绽出。

    望着卢象升如此愤怒的神情,李啸心下,却突然想到了明史中记载的一段关于卢象升的典故。

    史载,崇祯九年九月时,清军第三次入关后,崇祯皇帝被有如两面巨大石磨一般,双面夹击的鞑子与流寇折磨得受不了了,遂准备依杨嗣昌与高起潜等人意见,与皇太极讲和。

    谁知,此事却被死硬主战派卢象升知道了,又惊又怒的他,随即求见皇帝,在阶前涕泣长跪,怒斥杨嗣昌等人卖国求荣,并大声言道:“陛下,臣受国恩,恨不得死所耳!若派臣上战场,臣惟捐躯断头以报陛下!”

    崇祯皇帝被慷慨激昂的他,弄得羞愧不已,便问他对清军有何方略,卢象升恨恨地抬头,只大声地说了一句话:“臣主战!”

    崇祯闻言色变,本来就是反复多疑的他,为了自家面子,最终只得把杨嗣昌与高起潜拿出来背黑锅:“此乃杨高等人外廷之议耳,非朕之本心也。”

    李啸心下苦笑,他知道,自已一时直言,想要说通这位明末最著名的,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的死硬主战派卢象升,去与鞑子讲和,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现在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李啸却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卢大人,我且问你,万历,天启年间,流寇还未起势之时,我大明官军,与鞑子交手多次,可曾有甚拿得出手的胜绩?”

    李啸冷冷地直视着卢象升愤怒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避让与畏惧。

    “如果末将没有记错的话,自万历末年来,那老奴背叛大明,在关外建立伪金,先是一统女真诸部,接着便开始侵掠明土。这近二十年来,我大明接连丢宽甸六堡,抚顺,沈阳,辽阳、广宁,以及辽中辽南的全部土地。鞑子一路连战连捷凯歌高奏,而我大明官军前后累加起来,竟有二十多万精锐折损其中。到现在,辽东土地大部丧失,竟仅存辽西一隅之地。而鞑子却除了据有我辽中辽南之大片土地外,更于今年全部扫灭了蒙古诸部,国力如日中天,已是纵横万里的大国。这些情况,难道卢大人一点都不知道吗?”

    未等卢象升说话,李啸又继续说道:“自崇祯初年起,鞑子已数次入关,每次入关,无不攻城夺地饱掠人畜而归,无不将我各处的大明官军打得狼狈惨败。鞑子战力这般强悍,我大明各地军兵,早已畏鞑如虎。况且我明军又粮饷不继,斗志消沉,这短时间内,又如何去与那兼并了汉军与蒙古之力,已然实力大涨的鞑子,进行抗争啊!”

    李啸说到这里,一脸沉重无奈的神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啸!你说的这些,根本不能成为与鞑子讲和的理由!”

    卢象升一声暴喝,打断了李啸的话语。

    “本督当然知道,现在鞑子与万历末年相比,其国力早已是天壤之别。本督更是知道,以现在大明官军之孱弱战力,要与那如日中天的鞑子进行抗争有多么艰难。只是本督想告诉你,我大明乃是汉家正统,自当日太祖兴兵北击蒙元时,便再无向异族屈膝之理!莫非这二百余年下来,竟要如那苟且南宋般,向金人屈膝求和不成?真真岂有此理!”

    卢象升咆哮着说完,双眼直视着灰濛濛的窗外,低声叹道:“我等身为大明官军,理当捐躯报国,战死沙场,岂有畏敌避战,竟存苟且讲和之心!李啸,你真让本督失望啊。”

    卢象升说到这里,双拳紧握,望向李啸的目光中,竟夹杂着莫名痛惜的神色。

    房间中,一片让人窒息的沉默。

    “卢大人,莫非,你认为,李啸是个怕死的懦夫不成?”李啸冷笑着开口说道。

    卢象升沉默而复杂地看着他。

    “刷!”

    李啸从腰间迅抽出龙吟宝剑,半跪着双手举剑,递给卢象升。

    “李啸,你这是何意?”

    李啸抬起头,目光直直地对他说道:“若卢大人以为,仅凭一腔血勇,就能报国救民,就能扭转时局的话,那李啸情愿让大人斩了在下这颗懦夫的头颅,去激励军兵士卒,去战胜鞑子与流寇吧。”

    卢象升脸上哆嗦了一下,李啸这个激将法让他很不舒服,他摆了摆手,叹道:“李啸,不要来这一套,你有话好说,且把剑收起来。”

    李啸收起宝剑,待卢象升重新坐下后,他淡淡说道:“卢大人,再回到末将最初的话题来说吧。现在的大明,已然是这般体弱乏力又疾病缠身之人,如果能令其得到好生休息调养的机会,不必再带病在外辛苦操劳,末将在想,假以时日,这大明未必没有治愈疾病重新振作的一天,到时,身强体壮养精蓄锐的大明,再外出与那鞑子争雄天下,岂不是更有胜算?”

    卢象升沉默不语。

    “卢大人,末将想再问一句,却不知大人会认为,这名声重要,还是救国救民重要?”

    “自然是救国救民重要。”

    “既如此,大人为何定要在这国势艰危之时,徒逞一腔血勇呢?末将虽不才,却也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之故事,也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之道理。”李啸诚恳地说道。

    “这么说,李总兵是下决心想要与鞑子议和了?”卢象升话语冷淡。

    “正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李啸捻着手指,平静说道:“在下不求那鞑子会永守契约两不相犯,只求哪怕能得到十年、甚至五年,哪怕三年的休养生息时间,我大明官军定可一扫国内流寇,整训军兵,再出关外与鞑子相抗。末将不敢说能立即夺回辽东失地,但与鞑子长相抗衡,却是应该可以做到的。”

    卢象升抬起头,眼神复杂地说了一句:“李啸,我不用多说了。本督已明白你的心意。本督不是无谋之人,自是明白你之话语深意。只是,我想对你说的是,等你将来若能到我之位置时,便会明白,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啸直视着卢象升显露凄怆神色的面孔,还想多说什么,却被卢象升止住了。

    “不必多说了。”卢象升站起身来,他的声音微不可闻地说道:“李啸,本督可以告诉你的是,本督绝非只顾名声不重实际之人,我只是,不想重步当日袁督师的下场罢了。”

    李啸心下一紧:“大人。。。。。。”

    卢象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说出来,然后他起身向外走去:“在你这坐了这么久,本督也该回去了。”

    “大人,末将已在城中摆下宴席,请大人赏光饮宴后,再走不迟。”李啸跟在他后面说道。

    “不必了,本督事情繁多,今天便要赶回虞城去。”卢象升说到这里,就地站定,复向李啸问道:“却不知本督若抽调你之兵马,你可带多少兵马前来?”

    李啸沉吟了一下,向卢象升拱手答道:“本将可带一万军兵,跟随大人前往河南剿匪。”

    “好。”卢象升脸露笑容,他拍拍李啸的肩膀道:“虽你我二人,多有不合之理念,但我希望,在这河南战场上,李总兵能与本督同心同德,为国家忠诚效力。”

    李啸抱拳俯:“请大人放心,末将悉听总督大人安排。”

    最终,卢象升还是拒绝了李啸那留下来的饮宴请求,率着一众护卫,出城渡河而去。

    李啸等人送出极远,直到望着卢象升等人,消失在黄河对岸,方率众返回。

    其实,这次不长的谈话里,李啸仅仅只是就军事方面的内容,与卢象升谈了真实想法。还有很多关于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建议与意见,没有对卢象升说出来。

    不过李啸知道,这其他方面的内容,自已将永远不会再和卢象升交心言谈了。

    毕竟,道不同,不相与谋。

    难道,现在的大明,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李啸想到这一点,心里便充满了悲哀。

    望着卢象升越来越远的飘渺背影,想起了他后来那悲惨命运的李啸,心下感觉无奈又凄凉。

    尽管李啸刻意保持平静的表情,只是,在返回铁龙城的路上,很多人都看到,这位向来英勇豪爽的青年名将,脸色却有隐隐可见的忧郁之色。

    。。。。。。。

    河南阌乡。

    城外的一处高岗上。

    流寇名义上的盟主高迎祥,在几十名铁甲重骑的护卫下,俯望岗下那几乎漫无边际的浩荡人马,这位外号为闯王的流寇领,脸上满是感慨之色。

    不知不觉,自已成为义军已有八年了。

    他想起了八年前的自已。

    那个从陕西安安塞揭竿而起的青年,在困饿而死的边缘,大呼着:“与其坐而饥死,不若起而为盗!“

    在他的号召下,迅从家乡拉了一支义军队伍,并自任领。曾以贩马为业,臂力过长,射术精湛的他,每次上阵时,皆是白袍白巾,身先士卒,因为他的英勇善战,他很快从众多的流寇领中崭露头角。

    崇祯四年六月,义军领王嘉胤被南山总兵曹文诏杀害,陕晋各路流贼,结成三十六营,高迎祥为领袖之一,推称“闯王“,他第一次有了自已的外号。

    崇祯七年十一月,高迎祥遂召集各路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领大会荥阳,因原共主紫金梁王自用已死,英勇善战,颇负人望的高迎详,被十三家七十二营选为名义上的领袖。

    想到这里,高迎祥脸上,露出了隐忍不住的淡淡微笑。

    当日那个纯粹为了解决饥寒温饱的青年,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已能成了所有义军的共主吧。

    接下来的记忆,便清晰很多了。

    去年末至今年初,自已率领手下义军军兵,破霍丘、攻寿州、入颍州,陷凤阳,把那朱皇帝起家的风水宝地烧成一片白地,又把皇帝老儿的祖坟都给挖了烧了抢了,还当了几天自封的古元真龙皇帝,真是他娘的爽啊。

    想到这里,高迎祥顿觉心下热血澎湃,豪情万丈。

    现在,重隔了近一年时间,率着这多达二十多万的部众,重返河南的自已,却是定要掀起更大的滔天巨浪,让整个大明朝,在自已的马蹄下为之颤栗!(。)

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进开封() 
“高闯王,现在阌乡、灵宝已被我义军攻克,河南明狗皆已远窜,俺们接下来,却要如何行动?”

    高迎祥身旁,身着蓝衣紧身武服,头戴范阳毡帽,这样一身标志性服饰的部将李自成,向高迎祥大声请示。

    高迎详脸上闪过一丝冷笑,眼中却满是贪婪之光。

    他侧身对李自成低声讲述了一番。

    李自成双眼一亮,鹰勾鼻子一扬,连连点头大声说道:“中,中,中,大王端的好计,俺这就下去传达!”

    一天后,汇聚于阌乡与灵宝两地的各股流寇,按高迎祥之令,开始分头行动。

    张妙手,过天星两部,从渑池北上,作出要攻打怀庆府的态势。

    老回回、蝎子块两部,则南下卢氏,似乎要从这里南下,攻打南阳府。

    而高迎祥、李自成率本家大部兵马,往东南进攻汝宁与宜阳两地,竟似要从这里,攻打洛阳一般。

    在流寇大军分头行动之时,明军哨探迅地将流寇动向,向正坐镇在开封城中的五省总督卢象升,迅禀报。

    这一天,是崇祯八年十一月初十。

    也就是在这一天,从山东单县出的李啸军,到达了开封城。

    李啸所带的军兵,主要包括铁龙营大部以及赤凤营的一总兵马,只留了小部分铁龙营军兵,在铁龙营副营长莫长荣的统领下,守卫铁龙城。

    其中铁龙营兵马为1o队盾兵,2o队枪兵,辅兵6oo人,玄虎重骑2oo人,飞鹞子轻骑2oo人。

    而赤凤营的这一总兵马,则是15队盾兵,3o队枪兵,另有玄虎重骑6oo人,飞鹞子轻骑6oo人,横行哨6oo人,鲁密铳手5o人。

    李啸没有带火炮部队,却带了投石机1oo架,以及大量的震天雷。

    这样一来,李啸的总兵力为,25队盾兵共255o人,枪兵5o队共51oo人,辅兵12oo人,玄虎重骑8oo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