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放心,学生一定会尽心办理此事,并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早日成为我军战兵的合格一员。”管毅大声应诺。

    管毅说完,铁龙城总管吴亮,以一种试探的语气,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只剩下8万6千人壮男要安排了。学生在想,何不趁现在有这么多壮劳力之际,大力扩充铁龙城的钢铁冶炼与生产,却可以消化吸收大量的俘虏呢。”

    李啸眼睛一亮,忙问道:“现在铁龙城中,从事钢铁生产的人数以及生产设备情况,却是如何?”

    吴亮忙道:“禀大人,现在铁龙城中,有高炉3座,炒炉2座,每天能至少产熟铁3万6千斤。所产熟铁,主要供锻冶场使用,生产各类盔甲、武器、以及生产生活用具。另外便是用于制造震天雷之类火器外壳用。”

    吴亮顿了顿接着说道:“整个铁龙城中,所用工人情况大致为,挖矿队3000人,磨矿、洗矿以及运输2000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工人3000人,而锻冶场中8000男工,5000女工,弹药厂男工200名,女工300人,投石机制造厂男工300人。”

    听到这里,李啸立刻对吴亮说道:“吴总管,这样的吧,现在人力与资金皆是充足,把铁龙城的钢材生产翻了一倍吧。”

    吴亮脸上笑容堆起,忙道:“学生亦是这般作想。这样一来,铁龙城**可建高炉6座,炒炉4座,每天的熟铁产量,将可达到7万2千斤呢,若有这般钢铁产量,整个大明北部各省,我军的钢铁产品皆可完全供应矣。”

    李啸笑而不语。

    他知道,要知道明朝工商业达到鼎盛的万历中期,一年的全国总共出铁量,也不过18万吨,铁矿消耗40至45万吨左右。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但与现代中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早在2007年时,一年的钢铁总产量为48966万吨,与明朝相比,堪称天地之别,亦不为过。

    而现在自已一天的钢铁产量,有72万斤,也就是36吨,那么,按一个月产20天计算,一个月的产量是720吨,一年的产量,则可达8640吨。

    李啸的铁龙城,一年的钢铁产量,虽在现代中国微如毫芥,却亦足以傲视整个明朝各地的铁场与工坊。

    而据现代中国探明,单县的铁矿蕴藏量,富集矿脉便有1亿五千万吨,足以供自已开采几十代了,李啸完全不必为矿石不足而发愁。

    在李啸的沉思之际,吴亮犹然喜孜孜地说道:“若是这般安排,则挖矿队可增加到6000人,磨矿、洗矿以及运输人员,可增加到4000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工人,亦再增加3000人,而锻冶场中8000男工,5000女工,可至少在这个基础上翻倍,达到男工1万6千人,女工1万人!”

    李啸笑道:“若是这般,可从俘虏中选取多少人力?”

    吴亮忙答道:“禀大人,包括各道工序用人数量,若再扩大锻冶场规模,至少可将2万5千名壮男俘虏,选为劳工,另外所需的女工,亦可解决相当多的妇人工作问题。”

    李啸点头笑道:“甚好,吴亮这项工作,就由你去安排。”

    接下来,李啸规定,要安排的人员,与上次安排张献忠部一样,这最苦最累的挖矿工作,便是那些犯下罪行最重的流寇担任,罪行稍轻者,则去干碎矿与洗矿工作。

    这些俘虏,都是属于劳改性质的义务劳动,除了包吃住外,没有任何工资待遇,每天都在监工的皮鞭下干活,算是为他们犯下的罪行,所进行的救赎。

    接下来,选出比磨矿队与洗矿队的俘虏们,罪行又要轻些的俘虏,把安排他们成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炼钢工人,正好满足扩建高炉与炒炉所需要的人力。并且,为了使他们工作更加尽心尽责,除了包吃住外,另外还给他们每月2钱银子的工资酬劳。

    最后,罪行最轻的俘虏,则进入锻冶场中当学徒工,每月工钱为3钱五分银子。

    李啸打算,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俘虏们分了个三六九等,从而人为制造待遇差别,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抱团,使他们就算想要反抗,也无法形成凝聚力。

    这2万壮男安排下去后,李啸突然想起一件事,他问吴亮道:“吴先生,现在单县城外,那15万亩荒地,可曾开发成桑田出来?”

    吴亮一愣,忙回答道:“暂时还未有,因为这一年来,钢铁生产才刚刚步入正轨,这些荒地,却还未来得及开发。大人之意,莫非是想开发这些荒田,来安置这些俘虏么?”

    李啸点头道:“正是此意。”

    吴亮哦了一声,忙说道:“既如此,那便如先前一样。正好从这些俘虏中,选出至少有夫妻二人的户数,按户承包,一户承包30亩,成为桑户。这样一来,却可安排5000户家庭呢。这样一来,5000名壮男和他们的妻子家属,皆可得到安排了。”

    李啸笑道:“对,这样安排甚好,他们也与先前的桑蚕户一样,第一年每亩交蚕茧10斤为税金,从第二年开始,则每亩交15斤,从此永为定例,不再加税。其余产出的蚕茧,则由蚕桑课统一按市价收购。而桑树所产的桑葚,则留给桑蚕户自已食用。这项工作,亦由吴先生你去安排吧。”

    李啸知道,如果再把这十五万亩桑田开发出来,将会再给自已带来多么可观的效益。

    按蚕桑课课长郑如宝的说法,这些改良后的桑田,一亩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每年能产出75万斤生丝,加上赤凤卫的3万亩桑田,每年共能产出90万斤生丝,如果卖到国内,每年可获54万两银子,若是卖到海外,则至少可获得120万两银子!

    这样暴利的买卖,当然要越早开发越好。

    听了李啸的安排,吴亮笑着大声应诺。

    这时,李啸转过头,问赤凤城总管许秀清道:“许总管,那现在只剩下5万6千名壮男要安排了,赤凤城那边,却可有甚地方需要人力?”

    许秀清却是一脸严肃的模样,他想了想说道:“大人,上次因为赤凤营扩充兵马,赤凤卫之处,招揽了近二万多名流民,象什么水泥厂、砖厂、海盐厂、军马场、垦殖场,采石场、石灰场之类工厂皆是人力充足,就连招远的金矿,都招足了人手,亦没有什么未被开发的土地,现在赤凤卫之处,却是暂时没什么工作欠缺人力呢。”

    许秀清的回答,让李啸皱起了眉头。

    许秀清说到这里,却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忙对李啸说道:“大人,在下突然想到,现在那海洋岛不是暂被我军租借了么,却可正好将这些俘虏用上啊。”

    未等李啸说话,许秀清便急急地自顾自般地说道:“李大人,听您说过,海洋岛有八分之一个黄县那般大,上面又有活水,却可开发出至少4万亩耕地出来,若按每户拔给20亩土地的话,又有2千户流寇家庭可得安置。”

    许秀清说到这里,旁边的陈子龙也来了精神,他插话道:“对啊,听大人说过,岛上有近二千多亩滩涂,可建成的盐田数量,却是我赤凤卫的两倍,这样一来,又有3000名壮男,可以作为盐厂工人安排下去。”

    陈子龙一说完,许秀清又说道:“大人不是还要在岛上建设城堡、船厂与水师基地么,这样的话,至少又有5000名壮男,可作为建筑劳工使用。”

    他们的这些话语,说得李啸连连点头。

    许秀清说完,一直没说话的管毅,以一种颇为忧虑的神色说道:“就算这般都安排了下去,那还有4万5千名流寇壮男未得安排,这又该如何是好?”(。)

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 
管毅说完,房间内一片沉默。

    说到现在,好象能使的办法都想完了,这4万5千的流寇壮男,如何安排下去,确是个难题。

    “要不,把他们派到宣府镇的金汤城去?”许秀清想了想说道。“也许,可以在那边还缺少劳力,若派过去,可以把焦炭、煤块、硫磺等原料的产量,再大幅扩大。”

    许秀清说完,陈子龙便摇头说道:“我已收到金汤城总管安谦的报告,说自今年多尔衮入寇山西大同等地以来,进入宣府镇的流民太多,金汤城已又吸纳了二万多人呢。除选了数千精壮进入金狼营外,诸如焦炭厂、挖煤场、挖硫厂,硫磺精炼厂,羊毛脱蜡厂,运输队等处用工,皆早已饱和,甚至还因为男工过多,不得不与女工一样,去开纺纱机与织布机呢。”

    说到这里,陈子龙又叹了口气说道:“饶是如此,城外还有大批流民,虽未有入城工作的机会,却依然舍不得离开,每天靠城中施于的两碗米粥吊命,亦是可怜得紧。可见,金汤城之处,根本不可能还能接纳这些俘虏前去。”

    听了众人的话语,李啸陷入了沉思。

    怎么办?

    难道,自已也和明朝那些官僚一样,装模作样地给了几天饭食和几串铜钱,就打发他们归乡去么?

    李啸心下随即笑叹着否认了这个想法。

    他知道,这种方法与手段,与把头埋入沙子中的鸵鸟无异。这样遣散的俘虏,重新成为流寇的可能性,几乎可达百分百。

    李啸在心下喟叹,可叹自已现在拥有的土地,已基本开发殆尽,要是自已还有更多的土地的话,安排这些人力,却是根本不成问题。

    土地啊,土地,怎么才能获得土地呢?

    李啸无声沉吟。

    突然,一个念头,有如电光石火般,在李啸脑海中闪现出来。

    “本官有办法了!”

    李啸这声大喊,让房间中的一众幕僚吃了一惊。

    “大人可是,思得甚妙策?”陈子龙脸带疑惑之色地问道。

    “本官想了个好办法,可安排这些人去种烟草。”李啸一脸容光焕发之色地说道。

    “种烟草?”

    “对,就是种烟草,用种植烟草的方式,来安排这剩下的4万五千名流寇俘虏。”

    其实,在明朝,种植烟草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东西原产南美,早在万历初年,便已传入中国,开始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开始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也有零星地方,开始种植,主要用于制成水烟与粗劣的旱烟。

    而在现代中国,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已是中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在山东当地,尤以鲁西与鲁中一带,烟草的种植量最为巨大。

    当然,若烟草种植出来,李啸却不会这般随意地制作,他打算开设一个卷烟厂,以标准化作业的方式,制作出高质量的卷烟与雪茄。

    要知道,卷烟这东西,可是真正的暴利产业。在后世中国,却是与食盐一样,为国家主要财源之一呢。

    “大人,或要种植烟草,这土地,却从何来?”许秀清问。

    “很简单,去山东其他州县租借即可。”李啸目光炯炯地说道:“各位,去年我军在宣府镇金家庄堡,不是救了那参将姚文昌吗?此人率部长驻鲁西北一带,却正好找此人牵头,去当地租借土地种植烟草。”

    “租种土地?”许秀清有些迷惑的问道:“那些州县的地主乡绅,肯将土地租于我军种么?”

    “当然会。”李啸自信地说道:“姚文昌受了我军救命之恩,一直无以为报,现在我军要他牵头,去和当地的地主谈租种土地一事,此人当不会推迟。况且,只要我军能给付合理租金,又有姚文昌这个当地的参将做保,那些地主士绅,定没有拒绝的道理。”

    “却不知大人要租多少面积,租多长年限,租金又要付多少?”陈子龙在一旁插问。

    “按一个俘虏可耕植照管10亩田地来计算,现有4万五千人要安排,就暂租个45万亩吧。先租一年,看看试种效果。现在山东之地,基本上一亩中田,佃户一年交租也就五六斗,按收粮时的价格算,折合银子也就不到六七钱。我军租种面积如此之多,一亩地的租价,也许还能压到五钱。”李啸侃侃而道。

    李啸说到这里,吴亮问道:“大人,若价格合适,却不如多租几年,又有何妨?”

    李啸笑道:“吴先生,这烟草种植,与种粮食不同,一般来说,一亩土地,视土地肥瘦程度,可产烟叶100至200斤,但若连续种植,粮草这种东西,产量却会迅速下降,第二年的产量,往往只有第一年的六七成甚至一半,故烟草地只能换着地种,与其他作物轮作,却不能和小麦稻谷一样,一直长期在同一块地上种下去。”

    其实,在现代中国,因为施用化肥以及农药除虫等原因,烟草产量相当高,一般一亩可达200斤至300斤。而在明代中国,因为没有化肥可用,土地肥力亦是不足,李啸估计,能生产达后世中国一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