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那李某就先谢过公公了。”李啸笑着向太监拱了拱手。

    两人相视大笑。

    随后,李啸安排盛宴,款待宣旨太监一行人。

    宴后,宣旨太监便要告辞而去。李啸也不多留,又给了每名宣旨太监的随从一人二十两银子。

    见李啸出手大方,那宣旨太监,更是一脸笑容灿烂。

    接下来,李啸遣了赤凤营副营长李定国,带着五十多名飞鹞子,跟随宣旨太监,前往京城,给温体仁与曹化淳送礼。

    李啸出手阔绰,给温体仁与曹化淳每人装了一个大大的钱箱,里面分别装了黄金1000两。随后叮嘱了李定国一番,要他注意路上安全之类,便让他与宣旨太监前去。

    送走李定国与宣旨太监后,李啸返回赤凤城官署客厅,与陈子龙二人,相坐密谈。

    “李大人,以学生看来,李大人这次立了大功,却未得晋升官爵,定是我军与蒙古诸部贸易一事,被人向皇上举报了。”陈子龙面带忧色地说道。

    “卧子,这事我也想到了。”李啸同样面色凝重:“其实,本官早就想过,与蒙古诸部贸易一事,纵然摭掩,却也瞒不了多久的。被人报出,实为迟早之事。”

    “李大人说得是啊,以学生观之,皇上这般封赏二县土地给李大人,却又不晋升官爵,却亦是用心良苦啊。”陈子龙嘴边露出淡淡的微笑。

    “呵呵,无非是又打又拉之策罢了。皇上对我军与蒙古贸易一事,深为不满,但又需要我军为其平定流寇抗击鞑子,却又不得不拉拢。皇上这般举措,堪称用心良苦啊。”李啸感叹道。

    “大人,我以为,这定是曹公公与温首辅给皇上出的主意。”陈子龙压低声音道:“他这般示恩于大人,为大人摭掩过错且赏赐土地,拉拢大人之心,却是昭然已现。”

    李啸淡淡一笑:“能被这样的朝廷高官看重,说明李某还有利用的价值,只不过,我等却不可因此昏头,无原则地为他人利用。”

    “大人意思是?”

    “敬鬼神而远之。他既有恩于我,我便以金银报之便是。毕竟朝堂之上,波诡去谲,翻雨覆雨,我等外地之将,实不可与之卷入太深,万一温首辅将来有事,我军必受株连。以本官看来,还是只能与其保持表面亲近之意便可。”李啸目光深沉地说道。

    “大人说的是,听闻皇上亦是多疑之人,若我等外地将领,与朝中重臣结交过密,亦恐多遭猜疑。却是对我军将来发展,甚是妨害。”陈子龙连连点头,低声说道。

    陈子龙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卧子,你可知道,相比官爵未得之类小事,现在本官真正在担心何事吗?”李啸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子龙。

    “学生在想,大人可是担心,现在朝廷已起疑忌之心,大人日后的发展空间,怕是多有所限了吧。”陈子龙同样直视着李啸的眼神,缓缓回答道。

    李啸轻笑了起来,却叹了一口气道:“知我者,卧子也。”

    “那大人,可对将来有甚新的打算?”陈子龙轻声问道。

    “卧子,孔子曾说过一句古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话,本官现在深以为然。”李啸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双眼看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慢慢地说道。

    “大人,你是想。。。。。。”

    “既然大明国内,发展的空间已然受限,我军若要更进一步发展壮大,恐怕只有去海外寻找领地了。”李啸缓慢而坚定地说出这句话。

    “去海外?”陈子龙一惊,茶杯停在半空之中:“却不知大人要去谋取何处海外土地?”

    “这个么,本官现在还是思量之中。”李啸转过身来,脸上却带着一丝苦笑:“此事不可急行,毕竟我军水师极其弱小,这般计划,一时尚难实施。”

    “不过,卧子,此事极为机密,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却不可复对他人言之。”李啸低声道:“毕竟,我军条件尚未齐备,若过早暴露了计划,却非好事。”

    “大人你放心吧,此事关系重大,子龙断不会与他人言之。”陈子经急急说道。

    李啸嗯了一声,又对陈子龙说道:“现在我军新获了黄县与招远两县土地,故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这二县土地人口,吸收消化,为我军所用。”

    “那大人之意,却是打算如何处置这新得的二县呢?”陈子龙问道。

    李啸沉吟了一下,便对陈子龙说道:“这事么,本官还在思考之中。本官安排你与许秀清二人,立刻去调查清楚这两县土地、人口、矿产等诸项事宜,给你们十天时间,调查完毕后,速报给我。”

    “学生谨遵大人之令。”

    。。。。。。

    朝廷将黄县与招远两地,并入赤凤卫一事,自宣旨太监来赤凤卫宣读谕旨后的第三天,黄县与招远两地县令便亲自赤凤城中,与李啸交割完毕,随后遵朝廷旨令,调任他处。

    其中,招远县令邓云功,被朝廷调任为河南宜阳县县令。因上次同意李啸派军进入招远剿匪,且同意李啸在招远开采金矿,故李啸对其印象颇佳,在邓云功临行之际,亲自为他送别,并赠送了盘缠300两,令邓云功十分感动。

    “李大人,来日若到宜阳来,邓某自当好生款待大人。”邓云功感激说道。

    “那是自然,邓县令与李某交情非浅,日后李某若有机会重去河南,自当前去拜会。”李啸微笑答道。

    两名县令调离后,李啸为稳妥起见,先派了部下军兵与民政司人员,接管了两县的军政工作。

    饶是李啸行动谨慎,却依然在两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反响最强烈的,自然是这两县的地主乡绅。

    在他们中,有个可怕的流言传播开来。说是,李啸现在新获了黄县与招远两地,势力大涨,故大权在握的李啸,准备下一步就拿地主士绅开刀,把他们的土地缴没,然后重新拔划给没有土地的贫农与流民。

    这个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黄县、招远,甚至原先赤凤卫内的大小地主们,无不人心惶惶。

    虽然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从何处传来,但在各人印象中,这个李啸,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真要对地主乡绅动刀子,却是完全可能做得出来的。

    这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际,原先与李啸打过交道的招远第一大地主,家有良田一万余亩的顾之道,亦是一脸忧色。

    向来与他交好的招远县另一名地主王升桐,在得到消息后,也一脸愁容地来到顾之道家中,专门与他商谈此事。

    “顾兄,你说,这赤凤总兵李啸,真的要这般狠毒地罚没我等土地么?”王升桐一脸焦虑地问道。

    顾之道斜了这个胆小又没主见的王升桐一眼,心下亦是更加烦躁。

    上次为剿灭招远金翅岭的匪贼,他可谓大大出了次血,在支付给了李啸军大笔的银子与粮食后,又不得不与李啸签订了协议,为了让李啸军长驻招远防备匪贼,而每年另行上缴一大批粮食。让顾之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李啸,竟还贪心不足,却欲来把他的土地全部缴没。

    一丝狰狞之色,从顾之道脸上划过。

    “哼,朝廷优待士绅,乃是国策,岂能容他这般胡来!李啸若真这般贪得无厌,我等可联合上告,岂能任他一手摭天!”顾之道狠狠捶了一下一旁的茶桌,愤恨地说道。

    “那现在我等,却何如何行事?”王升桐又问。

    “现在李啸新得二县,尚未有任何动静,且看他如何处置,我等再来采取下一步行动,亦不为迟!”顾之道脸色阴沉地说道。

    。。。。。。

    仅过了八天,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便清查完了黄县与招远县的人口与土地情况,前来向李啸汇报。

    “禀大人,据我等调查,黄县人口约为1万8千人,其中县城为7千多人。招远县人口约3万人,县城人口1万2千人。总计人口4。8万余人,户数1万三千二百户。。。。。。”许秀清向李啸侃侃而谈。

    听了许秀清的汇报,李啸眉头一皱。

    他以前看过历史书,知道明朝一个县城中,基本都是5至8万人口。却没想到,现在离孔有德叛乱的时间,已有两年多了,这饱受战火侵袭的两县加起来,竟连一个县的正常人口额数都没达到。

    人口恢复这般缓慢,可见战争对百姓的生产生活,破坏有多么巨大。

    “那耕地情况,却是如何呢?”相比百姓人数,李啸更关心土地情况。

    毕竟现在明朝流民遍地,只要领导者组织妥当,让人口快速恢复,并非难事。

    象赤凤卫,最早成立之际,全卫人口只有区区数千人,后来被李啸不断招揽流民,收编流寇,现在已有各类常住人口5万多人了。

    “禀大人,现已查得,黄县现有耕地24万亩,招远县耕地35万亩,共有59万亩土地。其中上田12万亩,中田21万亩,下田26万亩。其中,占地1000亩以上的地主乡绅,共据有土地35万亩,并基本将上田与中田全部占据,余者皆为据地数十亩到上百亩的自耕农。”陈子龙接过话来,将土地情况对李啸如实禀报。

    听了陈子龙的汇报,李啸心下不觉一惊,他现在才知道,这黄县与招远两地,土地兼并情况如何厉害,地主们已占了两县近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积,并霸占了全部的膏腴之地。这般情况,真是不管不知道,一管吓一跳。

    李啸想到这里,却并未就这个问题发表什么意见,而是转问道:“那你二人,可曾统计出来,这两县之内,可得以开发出多少荒地来么?”

    李啸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是希望彻底了解两县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可以开发利用。

    因为,原先赤凤卫内的情况便是,只有18万亩耕地,而李啸后来,又新开发了12万亩原本抛荒的土地,以及另外开发了,作为桑田的轻度盐碱地3万亩,作为经济植物种植地的重度盐碱地约5万亩,从而又安置了不少的流民。

    许秀清仿佛猜到了李啸会这般发问,他早有准备,立刻回禀道:“李大人,现在两县之中,预计可开发能种粮食的荒地25万亩,另外,我等也已查明,另有能开成桑田的轻度盐碱地8万亩,可开发为经济植物养殖地的重度盐碱地13万亩。”

    李啸在心下迅速地盘算了一下,脸上不觉露出了笑容。

    “很好,有了这大批可开发的荒地,我军一可大大增加粮食与经济收入,二可把正在宣府镇金汤城外的大批流民招揽过来,却是一举二得的好事啊。”(。)

第一百九十九章 请君入瓮() 
李啸心下算得很清楚,如果能从黄县与招远两地中,整理出25万亩能种粮食的荒地,以及8万亩桑田和13万亩经济作物田的话,将可安排大量的流民。

    按李啸军原先的授田规则,种粮荒地每户授田20亩,那25万亩荒地就可以安排12500户流民,以一户家口最少3人计算,则可以安排3万7千5百人。

    而8万亩由轻盐碱地改良成的桑田,以每户承包30亩计算,则可至少安排2660户人家,最少可安排8000人成为桑蚕户。

    至于13万亩由重度盐碱地改良而成的经济作物种植地,也与先前一样,以每户人家承包60亩计算,可至少安排2160户人家,人口数为6480人。

    这样一来,可以算出,这些荒田全部开发出来的话,总共可以至少安置51980人的流民人数。

    李啸心下喟叹,如果朝廷早点将黄县与招远两县,赏赐给自已的话,也许,自已根本就不会去想在武定州安排俘虏种植烟草一事。毕竟,现在已有足够的土地安排自已那4。5万名俘虏了。

    “这样吧,本官令金汤城总管安谦,将聚集在金汤城外大批的健壮流民,招揽到赤凤卫来。若土地仍有富余,再从河南与山东本地招揽流民,努必要在开春化冻前,备齐人手,从而整治土地,早日安排生产。”

    李啸想了想,又对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说道:“流民招揽后,具体如何改良与分拔土地,便由你二人,以及桑蚕课课长郑如宝,三人共同负责,要尽快将荒地与盐碱地整治好,不可耽搁。”

    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站了起,向李啸应声领命:“请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快办好此事。”

    荒地之事谈完,许秀清以一种说笑的语气,对李啸说道:“李大人,近来在黄县与招远两地,多有谣言传出。说大人打算兼并没收地主乡绅的土地,并要把这样土地分给流民与贫农,却不知,大人真有此心思否?”

    许秀清说完,看到李啸的眼神,骤然变得深沉。

    “哦,竟有这般流言传出,以本官看来,应是有人为了特地挑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