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总,现在不是意气用事之时,我哨骑队不可落下把柄于此小人手中。我在想,现在所内哨骑诸事繁多,责任重大,就请把总留于所内,让李某率一部分哨骑,前往不归墩驻扎守卫。”李啸诚恳说道。

    高朴用一种同情与担忧混合的眼神直直地看着他,最后,他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李副队,这前往不归墩的哨骑人选,你自已挑,只要你选好了,哪个若不去,老子打断他的腿!”

    听到高朴粗豪的言语,李啸笑着向他致谢。

    其实李啸现在哨骑队中,人缘极好,除了因为他自身立得这般功业受人崇敬外,李啸为人豪爽,对一众哨骑兄弟相当大方,当日朝廷所赐的银两中,李啸拿便出了不少银子为哨骑队的兄弟摆席吃酒,购买生活用具,添置衣物等等,故深得一众哨骑的钦佩与拥护。

    果然,当李啸提出,是否有愿同去不归墩的哨骑时,除了沉默不言的华济等极少数人外,几乎所有的哨骑都答应同去。

    连田威莫长荣这两名当日与李啸争斗的老资格哨骑,也向李啸大表忠诚,愿意一同前往。

    最终,李啸经过考虑,选了田威与另外6名哨骑。这几人知道自已将与副队李啸一同前往不归墩,竟然都相当欢喜,有如中奖一般,倒让李啸莫名感慨。

    能追随武力卓越又临机善断的领导,其实是每一名渴望建功立业的军士心中最大的向往。

    莫长荣和其他没入选的哨骑们,则是一脸失落。

    虽然李啸单独向莫长荣解释说,把总高朴这边,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哨骑辅佐,但他脸上却还是排解不开的郁闷神色。

    接下来,高朴安排欢送酒宴,一众哨骑把酒尽欢。

    宴毕,李啸等人整理行装,打包出发。随后,李啸等8名哨骑,纵马出了东门,逶迤而去。

    一众哨骑全部用一种留恋与不舍的表情看着李啸他们飞奔而去,此时只有华济,虽脸上作出沉重之色,心下却几乎乐开了花。

    这狗入的李啸,本想着还要与他好好暗斗一番,却没想到此人竟自已离去了,倒省了自已好一番心思。

    李啸啊李啸,你这个金州来的乡下猎户,到底还是经验不足啊,你以为,那不归墩,真是什么好去处不成。哼,这般废弃的墩堡,只怕你这一去,连落脚都难。。。。。。

    二个时辰后,李啸等人,到达了不归墩外。

    在离墩堡尚有几十步外,李啸等人立刻闻到了一股浓烈刺鼻的恶臭。

    “他娘的,这哪里是个墩台,便是个茅厕也没这般臭味薰人。”田威忍不住嘟囔起来,一边厌恶地摭住鼻子。

    一众哨骑掩鼻之际,此时的李啸,正在仔地观望这不归墩的外观与情况。

    李啸观察到,这不归墩,应该是一座辽东地区比较典型的较大边墩。在袁崇焕及后来的孙承宗等辽东经略的苦心经营下,现在的辽西,到处都有这样的星星点点分布的边墩,以及更加密布林立的火路墩,这些墩台和军堡,所城,卫城,镇城等军事设施一起,组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防御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堪称这个时代顶级的防御体系,直至松锦大战前,辽西地区才能一直保持安宁。那鞑酋皇太极几次入关,也均不敢打辽西的主意,皆是绕过此地,往蒙古诸部境内穿插过去,方得从大同或宣府等地破墙入关。

    李啸率众人策马围着不归墩兜了一圈,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不归墩的全部形状。

    此墩台高达十五米,周围包砖,整个外形呈斜梯状,上面盖有望厅,墩身四角均立有灯柱,原本插有的明军日月军旗,现在只剩几根长满绿苔的木杆子,每个灯柱上面所挂灯笼,也皆破烂不堪落满了尘灰。而以墩身为基点,环修了一圈长达近半里多的马圈围墙,马圈围墙均高三米以上。又以马圈围墙为基点,隔上五六米远,环挖护墩濠沟,沟深二米,宽一丈。整个墩台只有朝西面的墩身处,有一面开口,设立吊桥,作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在李啸与一众哨骑看来,此时的不归墩,与其说是个墩台,倒不如说是个垃圾场更合适。

    从不归墩内,到外面的濠沟中,到处都是粪便与垃圾混杂成片,腐臭发黑的污水滞留于角落与阴沟中。整个不归墩内外,都是恶臭熏天,让人难于呼吸。此时的辽西,天气已渐渐转凉,但在不归墩这里,嗡嗡的苍蝇依然成群结队,密集飞舞,李啸厌恶地挥手想把它们赶开,却是徒劳无功。

    “传我之令,立刻开始打扫清洗此地,务必在天黑前,清出可以落脚歇息的地方。”李啸下令后,率先拿起一把铁锹,向一堆零乱的垃圾走去。

第二十九章 雄心() 
李啸等8名哨骑总共清理了三天,才算把整个不归墩清理干净。

    挖出的垃圾统一被堆放在南面的下风口三百米远的地方,堆成了一座小山。那濠沟也都疏通了渠道,铲除了原来的脏水污物,然后从附近山溪中重新接了活水过来填满。最后李啸等人以盆装水,将整个不归墩里里外外全部清洗了一遍。

    各人忙了这几天,心下皆是烦闷。只是现在看着现在焕然一新的不归墩,看着重新挂起的大红灯笼的墩台望厅上,插上了两面簇新的明军日月军旗,正在早秋的凉风中猎猎飞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悦。

    李啸随即定下制度,从现在开始,不归墩每天都要打扫,每隔三天便需用水内外清洗一次,同时每人每天都要坚持打水洗澡,以确保从环境到个人,均保持卫生整洁。

    这样看上去颇为琐碎的细节与制度,让一众哨骑心下颇为抵触,暗道这位百户大人未免管得也太细太杂了些。不然李啸强令执行,众人却也不敢不听。

    李啸等人来到不归墩的第五天,受伤的哨骑王义守业已恢复,他返回广宁中屯所后,主动向把总高朴提出要去李啸那边,高朴欣然同意。

    见到这位与自已并肩作战的队友来到不归墩,李啸大喜,热烈欢迎不提。

    王义守回来后,李啸突然想到,也许自已该去拜访一个朋友了。

    这位朋友,便是居住在杏山驿的原东江镇攒典吴亮。

    这些天,李啸心中隐约有了个计划,他暗想,当过攒典,熟悉军务的吴亮,若能来这不归墩与自已共事,应该会给自已带来很大的帮助。

    杏山驿就在不归墩西面不远,在安排田威与王义守带队训练后,李啸独自一人出发前往杏山驿,根据当日吴亮留下的地址,顺利地找到了吴亮的居所。

    正一个人在家中闭口读书的吴亮,见得竟是身穿一身正六品武官常服的李啸进来,不禁又惊又喜,连忙迎入房内,然后两人分宾主坐下。

    吴亮给李啸奉上茶水,两人寒暄了一阵,在听完李啸讲述自已升为百户的经历后,吴亮连忙起身向李啸道贺,被李啸笑着止住。

    李啸笑吟吟说道:“当日锦州海边一别,到如今已有月半,一直未得有空来探访先生,倒是李某的疏忽。”

    吴亮连忙摆手:“李百户何出此言,吴亮当日能死地逃生,皆赖大人之力。大人现在荣升百户,定然事务繁多,今日抽空造访****,学生何其幸矣。”

    李啸笑了起来,然后脸上显出郑重之色,对吴亮说道:“吴先生,李某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先生能答应。”

    “大人但请明言。”

    “吴先生,李某现外派不归墩,虽地处荒僻,相比广宁中屯所来说,却是无甚管束,倒是可为一番事业。”李啸停了下,看到吴亮正仔细听自已说话,便接着说道:“吴先生曾在东江镇任过攒典,对军中诸事定然颇为熟悉,李某在想,若能得吴先生襄助,李某定可将不归墩管理得更好。”

    吴亮沉吟不语,半晌方道:“学生素无功名,为人愚鲁,学识浅薄,恐有负李百户重托。”

    “先生,李啸真心相邀,实是钦佩先生是读书之人,又知书明理,熟悉军务。现在国家危难,鞑虏侵边,匪贼烽起,正是读书之人出来一展才学抱负之际,先生安可再这般穷庐苦读不问世事乎?”李啸言语恳切地继续说道。

    吴亮眼中有光芒在跳动,李啸知道,自已这番话,说到了吴亮心坎上了。

    读书之人,可能会不贪富贵钱财,淡泊名利。但是,没有哪个读书人愿只是皓首穷经,终老无闻,虽说现在的吴亮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前任攒典,但若得一展所学,济世利民,亦是他心中所愿!

    吴亮起身,郑重地向李啸长揖道:“在下不才,得蒙百户大人赏识,既感且愧。若大人认为在下微技可用,学生愿尽力而效,不敢稍辞。”

    李啸大笑道:“好,好,有先生助我,如凭添一臂矣。却不知先生何时愿意过来?”

    吴亮站起身来,朗声回道:“学生现在孤身一人,有何牵挂,今日便可与百户同去。”

    李啸大喜,待吴亮收拾一番后,两人便一同出门而去。

    吴亮用一种留恋的目光看着自已那狭小的房屋,好一阵后,方跨上马匹,与李啸一同离去。

    两人返回不归墩,李啸亲自给吴亮选了一间较好的房间,帮助他安顿下来。

    当天晚上,李啸摆席邀请一众哨骑,算是为吴亮接风洗尘,众人欢宴至深夜。

    宴后,李啸留下了吴亮、王义守、田威三人,一同登上墩台的望厅处,商议不归墩今后的发展。

    月色溶溶,凉风习习,深蓝澄静的夜空中,高悬着一****如银盘的明月,柔和明亮的月辉温柔映照着望厅上一张张神采奕奕的脸庞。

    吴亮、王义守、田威三人内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与欣喜,尤其是曾与李啸作对的田威。

    因为能与李百户一起这般议事,说明百户大人没有把自已当外人,而是让自已成为百户大人核心圈子中的一员。

    李啸环视众人一番,然后把自已的想法对众人说了出来。

    那就是,在现有这些哨骑基础上,将总人数扩为三十人,其中,二十人为重骑,十人为轻骑。

    听完李啸的语气平静的提议,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惊讶之色。

    原先广宁中屯所的哨骑才不过25人,这李副队驻守不归墩,竟然要把手下队伍扩充为30人,百户大人这般雄心壮志,实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王义守率先问道:“却不知大人所要招的重骑与轻骑,却是为何物?”

    李啸解释,他所招的这两种骑兵,轻骑与夜不收哨骑差不多,用来哨探、追击、袭扰。而重骑则是人与马俱披铁甲的重型骑兵,用来冲锋、破阵、突击。

    吴亮在一旁脸带忧色地说道:“大人,您这番壮志可嘉,只是若要这般扩充人数,我等无钱无粮,如何扩充?”

    李啸微笑了一下:“先生勿忧,钱粮李某自有办法筹集,诸位还有何意见,皆可对本队直说。”

    王义守插话道:“副队,您可知要招募一名夜不收哨骑兵的话,要花费多少银子么?”

    “义守,愿闻其详。”

    “副队,以在下看来,以招一名哨骑来举例,那么肯定需要以下物件,如马匹,鞍鞯,盔甲,骑刀骑枪等物,再加上一些诸如夜不收所用的飞斧,标枪,短矛,勾索,短弩,弯刀,药包,水壶,骑枪,镗钯等物,花费却是不菲。”王义守面带忧色地说道。

    李啸沉吟不语,一旁的田威又急急说道:“李大人,您对这些军物的价格可能尚不了解,俺田威便来与您说说,现在辽西与蒙古诸部交界处,有走私马市,卖价比屯所与镇城的马市要便宜得多,但一匹买下也需近50两,另外鞍鞯的价格是18两,接下来是盔甲,却是甚贵,按中屯所武器铺的价格,一件棉甲便需40多两,一副普通铁甲则需近百两。最后,骑刀与骑枪每件也皆需15两,加上飞斧标枪等物件,就加算个10多两吧,这样一来,一名哨骑最便宜的装备花费,也要近150两银子呢,田某还请副队三思。”

    田威说完,一脸恳切地看着李啸。

    李啸心下一凛,这骑兵,着实是个奢侈品啊。这个等同于哨骑的轻骑花费便如此高昂,那人马俱披甲的重骑花费,绝对会让人瞠目。

    只不过,李啸心下,对这些事情,已有了大致的考虑。有了那笔私藏的银两黄金,李啸对成立这只三十人的小部队,有充足的信心。

    “你二人意见说得很好,本队说过,成立这30人的骑兵队伍,银两不是问题。各位还有什么意见吗?”李啸再次强调以打消众人的顾虑。

    “那么大人,学生在想,现在我这不归墩地处荒僻,纵然打出征兵旗令来,想要扩招骑兵,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