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了北上的郑军船只,可以带信件与小件礼品的消息后,台湾派遣军监抚司中,负责骑兵二队的监抚文官赵文采,十分高兴。

    当天返回军营中自已那间的竹木房后,赵文采立刻点起油灯,铺开信纸,向在山东赤凤卫的自家哥哥赵文焕写信。

    赵文焕赵文采两兄弟,原先皆是黄县的童生,因当日孔有德在山东兴兵作乱,全家被杀,仅剩两兄弟潜入山中,得以逃命。

    后来,两兄弟皆被招入李啸军中做事,哥哥赵文焕原为赤凤堡民政司办事文员,后来,在李啸兼并了招远与黄县两地后,哥哥赵文焕,被委任为招远区安远乡民政分所副所长。

    而赵文采,则一直在军中监抚司担任监抚文官,在今年五月时,其所在飞鹞子骑兵队,被选入台湾派遣军中,赵文采自然也随军前往台湾。

    从当日渡海出发,到现在台湾安心定居,赵文采内心感慨颇多。在跳跃闪烁的油灯下,他沷墨挥毫,很快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张纸。

    为了便于读者观看,现在将赵文采这封信的内容,以半白话文形式,展示如下。

    尊兄在上,愚弟顿首,愿全家安好。

    自今年五月,愚弟从赤凤卫龙口港,渡海来台,自今已有近四月矣,愚弟在台一切安好,望尊兄勿念。

    愚弟自五月十五日启程,在海上航行近一月,终顺利到达澎湖,随后再乘船转进到台湾中部大肚之地上岸。

    因乘船者,皆是北人,不惯船舶,晕船者甚众,愚弟亦不适应,连日呕吐,米食难进,数日后方渐适应海上风波。然我等年轻力壮者,尚可撑住,其一众移民中,老弱者则更辛苦不堪矣。自离山东后,不时有老弱晕船生病而死,因天气炎热,为防瘟疾发作,故尸首不得保留,皆抛入海中作罢。余观其家属怮悲之状,扶舷号泣,亦是可怜。

    到台湾后,我台湾派遣军,遂与驻守之郑军交接,接收其军营岗楼。愚弟所在的飞鹞子骑兵二队,先驻大肚沿海边,后被调防到近山地区,以防当地山野之土著。

    尊兄,这台湾之地,风景气候却与山东卓然不同。其地湿热非常,巨木茂草从杂,越距山中土著近处,越多有瘴气蛮烟,每天海风萧然,常有暴雨突来,我等北人,一时实难适应这般溽热潮湿之天气。愚弟侥幸,尚未得病。然多有生疾者,或中暑,或发烧,或拉痢,且多有不服水土之老弱移民去世,实实令人伤感。

    不过,孔子日,既来之,则安之。这台湾既已为李大人之土地,我等自是守土有责。却也不得不与那一众福建移民一般,居于随船前来的工匠们,用竹木搭成之小屋内,尚得聊解暑热,以为存身。

    后来,幸得随军而来之医士,每日煮药派发,方使得大部移民,疾病渐消,并日渐习惯台湾之环境。

    随后,台湾拓殖团长丁大人,开始给每户移民分授田土,一户实授五亩荒地,自行开垦耕种。就连那原先之五千福建移民,若有不足数者,亦配予五亩之地,以供其垦荒翻耕。

    据官府安排,北人移民与福建移民,杂然相处,互相间居,屋舍相隔,俨然已成一体矣。后全部移民,被划为数乡,每乡均设了民政分所,从此治安晏然,乡间无事。

    据丁大人讲,赤凤总兵李大人爱护民众,给每户农户免费了稻种,约定一年后再以税收抵之即可。另以十户一组,给包括福建移民在内者,皆免费配了从澎湖采买的耕牛,和我铁龙城所产的铁制农具,亦约定来日以税粮抵其价,故各民户极欣悦,纷颂李大人之恩德。

    因李大人的善政,一众福建移民极为感动,纷纷自发来帮助我等北人移民,教习种稻之技术。余观其景,心下遂叹,古语道,播春风者,方为下雨,如今两处移民相善之状,然哉其言也。

    以愚弟观之,这台湾之地,虽气候与环境,皆不甚好,但其土地,却是积肥甚深,极适种稻,沿大肚溪河两侧,不过月余,便是片片新开之稻田,远望稻苗青青,萋萋如画,观之令人心喜矣。

    尊兄,自此之时,全部南下之移民,始得彻底之安顿。然我等移民虽安,我军驻守之岗楼,却开始多有当地土著前来骚扰。

    按李定国将军之计,我台湾派遣军,对所来之土著,实施打抚相结之策。凡是恶意想来偷袭我军移民,偷盗财货,抢掠牲畜,甚至出手伤人之台湾土著,皆杀无赦,其头颅砍下,于各乡入口通道处筑成京观,以戒效尤。

    尊兄,在大肚溪深林之处,有一土王名为大肚王,此人向来好勇斗狠,压服了附近诸多土人村寨,对我军移民与财货,甚是觊觎,前来我军各乡偷袭掳掠者,多为其部之民。起初之时,因其部凶悍而我军不备,多有百姓遭其荼毒。后李定国将军设计,趁其率部数百,前来大掠之际,于一峡谷处,前后截住,官军一起攻杀,可怜这纵横一世的大肚王及其部数百精锐,顿被我军杀得干干净净,片甲不留。数百个头颅,被我军运回至官衙前,筑成京观。

    经此战之威,我军在台中一带,威名大起,土著皆为震慑。自此之后,前来各乡偷掠的土著几近于无。余乃叹之,自古蛮夷畏威不怀德,以今观之,实非殊言也。

    而那些仅仅是想与我军交换财物,采买物资,以济生活之土著,我军则以柔抚之。经李定国将军与丁大人商议,将大肚溪弯处一块空地,辟为榷场,并与这般土著约定,以每月上中下旬的最后两天,也就是总共六天时间,与其换货贸易。

    榷场开辟后,愚弟亦曾去看过,开榷之日,由我军军兵在外严加守卫,以防有不怀好意之土著恶意捣乱。其榷内各处,我军则设了诸多商台,贩卖运来的海盐,呢绒,铁器等物,而多有土著则沿道摆开小摊,售卖鹿皮,牛角,椰酒,珍珠,玉石等物。商摊摆好后,便有大批汉人与土著入场,分别采买商品物件。

    尊兄,你等不知,这帮台湾土著,生活极其穷困,几乎人人衣衫褴褛,鸠形鷎面。他们对我军之产品,极其感兴趣,每次开榷,我军所供之商货,基本被其采买一空。他们尤以得到我军之铁器为乐,我军所制的菜刀,柴刀,水壶,铁桶,铁锅,铁铲,铁锹等物,往往最先被一抢而光。

    愚弟趁军中放假之机,闲逛过两次榷场,亦买了些须土著商货,买了上好鹿皮一件,大水牛角一根,海珍珠二十颗,以及数瓶子椰子酒。

    现在,鹿皮我已让乡中裁缝,制成坎肩一件,极为保暖,山东冬日极冷,正好让尊兄穿着御寒。另再送尊兄两瓶子椰子酒,此酒以椰肉酿制,味道香甜醇厚,入口极适,亦赠给尊兄一尝。

    而那水牛角,愚弟已请工匠制成牛角细梳一把,据说有护发温皮之效,便赠给嫂子。那海珍珠二十颗,也请工匠制成了项链,外观颇佳,就亦赠给嫂子为礼。

    另有一件喜事,愚弟也要向尊兄禀明,我经人搭线,识得一当地的福建移民女子,为人甚是温婉和顺,我甚喜之,欲娶为妻室,就在这台湾安家而居。余念婚姻事大,特于此信中,求尊兄恳准矣。

    尊兄,想来我兄弟二人,当日藏在深山中,以躲避孔贼之叛乱时,何尝想过会有今日这般安稳之生活!只是,余现在虽已生活安稳,只每念及被孔贼所杀之父母亲戚,悲从心来,每每情难自抑。子欲养而亲不在,如斯之痛,余心深喟矣。

    纸短情长,余言亦不多叙。唯愿意尊兄全家,在山东生活安好,若将来有缘南北一聚,全家团圆,则余弟不胜欣悦之至矣。

    赵文采写完信,小心地装入信封,又用蜡泥封好,再带上早已包裹好的礼物,大步向军营外正在集中收取信件与礼品的邮差走去。

    这个夜晚,明月高照,海风浪浪,赵文采做了个梦,梦见在已是风雪交加的山东老家中,一向关心自已的哥哥赵文焕,烤着炭火,正在一盏闪闪油灯下,捋须细读自已的来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华牌卷烟() 
郑彩的船队,于九月底从澎湖出发,因现在已是多刮北风,船队为逆风行驶,预计到十月底方可到达山东赤凤卫。

    在郑彩率领六百艘船只的庞大船队,在路上航行之时,李啸现在正在关注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卷烟的生产进度。

    自四月份开始在武定州等地,租种了45万亩土地,利用俘虏进行卷烟耕种以来,到了现在,所有的烟田都已收割并晾干完成。

    烟田的产量,与李啸预想的差不多,平均算下来,每亩烟田的烤烟产量,只有100斤。那么45万亩烟田的总产量,便是4500万斤。

    这个产量,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那些土地多为抛荒之地,肥力流失,古代又没有化肥施用,故根子上便有不足。而被强迫干活的俘虏们,生产积极性也不够,故能达到亩产100斤,也还错不算的产量了。

    随后,这些晾干烤好的烟叶,被送到建在赤凤卫中蹲犬山脚下的卷烟厂中,在这里,这些烟叶被工人挑掠出残次烟叶,然后切碎成烟丝,再从市面纸坊中,定制薄而易燃的裱黄纸,进行人工卷制。

    这些香烟与雪茄,全部加装了简易的过滤嘴。过滤嘴的材料,则是用棉花浸泡醋酸脱脂,再烘干成型,然后切成2…3厘米的长度,与烟叶一同裹入纸卷中,便制成了明朝时代的过滤嘴香烟。

    由于裱黄纸与棉花,市面均可采购,故李啸并不打算这两样东西也自已进行生产,有钱大家赚嘛,而且也可以节约管理与人工成本。

    在现代中国,一般来说,一公斤烟叶,能生产4条12包装的普通卷烟。或者是2条加长装的雪茄。

    而李啸现在,因为无法象现代烟厂一样,用卷烟机进行香烟生产,全部还是人力手工包装生产,手段粗疏简陋,且为了保证质量,李啸去除一些质量低劣的烟叶,再加上运输与保管的损耗,这样一来,估计一公斤烟叶,可能只能生产2条普通卷烟,或是一条加长雪茄。

    当然,李啸在明末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所生产的卷烟,与现在香烟厂生产的卷烟对比,无论是口感,还是抽吸效果,皆是要差得多。

    毕竟现代中国香烟生产的各类香精、糅制剂、添加剂,以及特制易燃无味纸张,还有包装香烟防止吸潮的锡箔纸,都是李啸在明朝永远不可能生产出来的。

    说句玩笑话,如果李啸在明朝这么简陋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的卷烟能达到现代标准。那现代中国的卷烟厂厂长,制烟工程师,车间技术人员等等,都可以去捂面自尽了,呵呵。

    只不过,在明末这个只有粗劣的山烟与水烟的年代里,李啸能生产出这种过滤嘴香烟,已经是划时代的产品了,足以让明朝时代的人们为之震惊。虽不能与现代香烟媲美,但与明代的那些粗劣的山烟水烟相比,已是难得的高档享受。

    这便是时代的差距。

    现在45万亩烟田的烟叶总产量,为4500万斤,除去残次烟叶,以及各类运输损耗,能用于实际生产的烟叶数量约为4000万斤,也就是2000万公斤,那么,从理论上来算,45万亩烟田一年的总产量,总共能产出4000万条香烟或2000万条雪茄。

    李啸的卷烟厂,规模很大,占地极广,由原商业司官员胡忠文担任厂长,内有工人1万余人,其中女工占绝大多数,多为赤凤卫军兵及各厂工人的家属,毕竟卷制香烟是个细致活儿,女工做这样的事情,比男工更适合得多,整个卷烟厂内,只有少量的运输工人为男工。

    胡忠文向李啸报告,经在厂子里实际考查发现,一名女工在一天四个时辰的工作时间内,手头快的可卷制13条,手头慢的也可卷制10条香烟,平均速度为每人每天生产11条普通香烟。而要生产4000万条香烟的话,一年下来,平均每天均需卷制10。9条,正好与工人的卷制速度相匹配。

    这样一来,以这个速度,正好可以保证工人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李啸给这种卷烟,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

    中华牌卷烟。

    这个后世的著名香烟品牌,被李啸堂而皇之地用在几百年前的时代,倒是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李啸有理由相信,在这年代,他所制的中华牌过滤嘴香烟与雪茄,应该是引领全世界香烟潮流的第一品牌,中华这个品牌名字,听上去就大气磅礴,完全符合李啸心目中的香烟品牌定位。

    李啸在一个卷制车间中,兴趣勃勃地观看了卷制香烟的全过程。

    李啸看到,在一张长桌子上,有六个女工在上面,坐姿分别为两端各一名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