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泽仁虽这般想说,脸上的笑容却是更盛,他放下茶杯,轻轻地叹了一声道:“唉,这个世道,真是造化弄人啊。想来前些时日,我唐军还与清军,在那海参崴堡之地杀了个昏天黑地你死我活,没想到现在,两军竟又能化敌为友,互相携手互助,来对付国贼多尔衮,这般缘份,倒是奇妙得紧呢。”

    索尼笑道:“郝掌柜,这就是所谓的不打不相识嘛。过去的事情既已过去,就不必多提了,我等此来,实是真心希望,两军能就此冰释前嫌,两相交好,互为盟友,共同对抗国之巨贼多尔衮,方为最是要紧之事啊。“

    郝泽仁呵呵大笑了两声,便一脸感慨地点了点头,朗声道:“好,大学士这话说得真挚。既然各位都能以诚相待,郝某也就推心置腹地实话说了吧。李大人确实给在下交待了几个关键性的条件,这些条件,李大人希望,贵方能全部采纳,你我两军之间,方可再谈进一步的合作事项。“

    郝泽仁话音刚落,鳌拜便急不可耐地吼道:“奶奶的,郝掌柜,你倒是快说呀,李啸到底说了啥,你快些讲来,俺心里都着急死了。“

    “鳌拜,休得无礼!“豪格终于开口,却是绷着脸训斥他说道:”两军谈判,乃是何等重大而严肃之话,岂容你在这里这般放浑,你且听郝掌柜说话,不可多嘴!“

    鳌拜被豪格这一骂,脸上顿是有些挂不住,却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讪讪地哼了一声,拿起茶杯,咕嘟咕嘟一口气全部喝光。一旁的陈举义忍住笑,拿起茶壶给他重新续满。

    郝泽仁犹是一脸微笑,他开口打了个圆场道:“肃亲王,护军统领,勿要心急,下面我就来给各位讲讲李大人的几项条件。这第一项条件,是李大人希望,为避免两国继续纷争不休,首先要就此与清国划定外满地区的疆界,从此两相安堵,不滋事端,可为长久之计矣。“

    听了郝泽仁这一说,豪格眼中一亮,却又迅速地暗沉下去。

    在他心里,其实也是极其希望,若清朝真在内战后能被自已掌控的话,他是极不希望,复与唐军再为了外满地区,而大起争端以至兵戎相见的。毕竟大清帝国在经过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内战后,再想复与精锐强悍的唐军去争夺外满,只能是力不从心自取其败。

    而且,还有一点,一直是豪格心下的隐忧。

    那就是,现在外满地区的土著,受唐军猎头令的鼓动,不停地袭扰击杀单独的清军与民众,给整个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能通过划定疆界的方式,将这样的事情永远消除,让清朝的东面与北面归于宁静,自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只不过,真的自已要立刻开口同意的话,豪格心下,却也多有不甘。

    因为,他知道,这外满地区,虽是一片蛮荒,是完全没有开发的原始之地,但这些地方原本就是清朝固有领土,如果就这样被李啸一纸盟约就给白白划去的话,却是实是可惜。

    豪格甚至在心下想着,自已这般作为,若老汗地下有知,老奴见到当年费尽心机统一整个东北女真各部后,好不容易占据的土地,就这样拱手让人,该会在九泉之下,也会痛骂自已这样的不肖子孙吧。

    只是,自已还有拒绝唐军要求的资本与条件么?

    要知道,现在的外满之地,唐军先后建了两座大堡,庙街堡与海参崴堡,把外满地区渗透了大半。可恨的是,唐军在外满地区开枝散叶,不断拓展自已的势力范围之际,大清却深恐两面作战,而一直腾不出手来反击,好不容易在与明朝签定和平协议后,由皇帝御驾亲征来攻打这座尚未完全建好的海参崴堡,以求以点带面,击破唐军对外满的侵占与包围,却没想到,最终会是这般结局。

    更可叹的是,这些把汗阿玛击成重伤形成废物的唐军,这些双手上可谓沾满了大清帝国无数官军鲜血的唐军,现在的自已,却还不得不与他们曲意和解,以求其援助,这样的事情,真真想想就令人痛苦,令人扼腕叹息啊……

    就在肃亲王在内心中感慨莫名之时,一旁的索尼已是轻声问道:“郝掌柜,若贵军要与我国划清外满界限的话,却是以何地为边界呢?“

    “大学士,我李大人的条件是,以黑龙江与阿速江为界,进行两国边界划分。“郝泽仁敛起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李大人要求,黑龙江以北,阿速江以东的外满之地,皆归我唐军治下,从此与清朝划清界限,永久界分外满,不得再与我军起纠纷。”

    郝泽仁顿了下,又道:“若两军以此条件进行疆界划分后,李大人也会下令,约束部下与当地居民,让他们不得再与清国的军兵或民众发生战斗或纠葛。自此之后,两国在外满地区的疆界就此划定,再无侵扰,可为长久之计矣。”

    听了郝泽仁的话,肃亲王豪格又是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他在心下暗叹,李啸这番条件,其胃口倒是真大。若把黑龙江以北,阿速江以东的地界,全地划给唐军的话,基本外满之地的一半土地,都给唐军全部吞入肚中了。

    这个条件,开得到是真够狠哪。

    只不过,饶是如此,豪格心下,对唐军这个条件,其实最过不去的,是一个难解的心结。

    那就是,这个地方,明显是从老汗以来历代相传到现在的,已历数十年之久,可谓是清朝的固有领土,虽然现在唐军因为不断蚕食渗透,清朝已失去了许多地方的实际管控。但现在就真的要一纸条约就正式拱手送人,这出卖国土背弃祖宗的心中坎结,还真不容易一下子跨过去。

    仿佛是看穿了豪格的心结一般,那掌柜郝泽仁虽然还是一脸微笑,却是故意在这里稍停了一下,似乎是在等着豪格,最终同意接受这个令他难堪的条件。

    而一旁的鳌拜,则是一脸愤怒的模样,胸口起伏,呼吸粗重,看得出来极其不满,不过,刚刚被豪格批评过的他,没胆量又出来大放厥词,只得强忍着不发一言。

    而索尼则是一脸复杂神色,不停地捋着短须,一副正在专注思考的模样。

    整个房间中,顿时又陷入一阵难堪的沉默。

    最终,还是豪格轻咳一声道:“这个么?平辽王的条件,定得可是太过苟刻了些。要知道,这外满之地,早在数十年前,就是我大清领土,若把这样的祖宗之地,就此轻易拱手划出,本王实难担此重责矣。“

    “肃亲王这话差矣。“郝泽仁脸上笑容依旧,但话语却有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外满之地,原是我大明奴尔干都司之地,从成立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矣。后来我大明退出外满,仅据守辽东一带,这些地方才没有直接管控。后来,你们的天命汗起兵,反叛大明,用武力占据了整个东北一带,这外满之地才落入清朝之手。所以说,这外满之地本为大明属地,实是后来清朝强夺才据有,现在我家李大人拔乱反正,重新入据外满一带,实是理固宜然,肃亲王又何必这般固执呢?“

    郝泽仁说完,旁边的陈举义也插话过来:“肃亲王,就算退一步说,因为我大明失于管控,而被清国凭武力所据,那么,既然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那现在我家李大人,凭借武力重新占据这外满一地,亦是完全合理的了。况且,恕在下说得直接一些,现在外满之地,清朝实际业已失去管控,这块地方,已被我唐军据占不少并实现了有效管控。现在李大人提出,以黑龙江与阿速江为界,据占黑龙江以北,阿速江以东的地界,不过约占外满的一半地区而已,对于现在经过了海参崴之败而实力大减的清朝来说,实是还赚了不少啊。“

    陈举义顿了一下,复道:“再说了,若是边界划定完成,那两军之间,交战自可息止,而各类骚扰与对抗,亦会就此消失,这样一来,两国皆可化干戈为玉帛,从此休养生息,再无纷争。肃亲王你是何其睿智英明的人物,如何会看不到这一点呢?“

    豪格听到这里,心下是苦涩莫名,脸上却还要努力作出一番平静的模样。

    他当然知道,这郝泽仁与陈举义二人的话语,说来说去,无非只是在给自已一个台阶下罢了。

    毕竟现在清朝已是根本没有能力掌控管理外满之地,唐军就算不提出这个条件,而是继续一块块加以蚕食的话,经历过海参崴大败的清朝,也确实没有能力加以阻止,与其再为了面子而强要与唐军纠结于此,那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免谈了。

    再退一步来说,毕竟现在的自已关键是在于取得唐军的援助,从而更好地对抗多尔衮,从正式条款中放弃这近一半的外满之地,也算是必要付出的代价罢了。

    想到这里,豪格长叹一声,脸上堆起虚假笑容,对郝泽仁回道:“好吧,郝掌柜你这话都这般说了,本王也不想过多争执了,就答应平辽王这一条件吧。两国今后,就以黑龙江与阿速江为界,其黑龙江以北与阿速江以东地界,皆由唐军统治掌管。而黑龙江以南,阿速江以西的地界,就皆是我大清国土,这一条款,本王就此同意了。“

    听到豪格的表态,郝泽仁一脸笑容顿是灿烂如花,他连连点头恭维道:“肃亲王真真英明决断,所言甚是啊。难得肃亲王对两国现状有这般清醒认识,想来这外满地区一定,我军与贵国纷争止息,两国军民,皆可休养生息大获其利矣!“

    郝泽仁话上这么说,心下对李啸的这一条件,能得到豪格的最终承认,心下更是十分高兴。

    因为他知道,若是与清朝的纷争休止之后,这原本只有两处驻军的外满之地,这些广袤无垠的土地,将可与库页岛一样,开始进行移民开发了。

    而只要这些土地开发出来,唐军对这些地方的占领,基本就是铁板一块,再不会松脱,这旷古蛮荒的外满之地,从此也会与南洋一样,成为中华汉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续相传的宝贵领土。

    而这些土地一旦开发出来,对于所驻的唐军,将会形成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人力还粮食,补给都会更加容易了。

    那么,唐军再以此为凭依,继续向整个东西伯利亚拓展的话,无疑会更加顺利,也更加便捷。

    豪格见郝泽仁这一脸灿烂笑容,心下十分不是滋味,他皱了皱眉,复对赫泽仁说道:“郝掌柜,那平辽王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请郝掌柜立即告之本王。“

    郝泽仁笑道:“肃亲王,我家李大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要清朝让出蒙主宗主国的称号,让清国皇帝放弃博格达彻辰汗的称呼,转而让蒙古诸部归服于我家李大人,这一点,肃亲王应该不会反对吧?“

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 
    多尔衮一同意,下面的官员立即开始高呼拥戴之辞:“摄政王在上,我等誓死追随效忠!“

    “嗯,各位爱卿平身。“多尔衮一脸微笑,伸出右手,向众人作了个虚扶的手势。

    此时,作为首倡者的范文程,更是一脸得意莫名。因为他清楚看到,多尔衮向他投来那欣悦赞赏的目光。

    而高坐在虎头椅上的多尔衮,见自已这个摄政王这般受拥戴,心下的喜悦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好在他久历政坛,总算把自已内心这不合时宜的欲望给强自抑住,没有表露失态的地方。

    多尔衮随即下令,对一众前来投奔他的官员,各人皆如先前一般职位,继续为大清效命,同时大加恩赏,或加爵衔,或给前程,或赠银两,多尔衮此举,自是大收众人之心,各人无不喜悦。

    而首倡拥立的宁完我,以及提议多尔衮为摄政王的范文程,自是被多尔衮重点抬举,宁完我加三等甲喇章京,范文程则更进一步,加为二等甲喇章京,以示荣宠。

    对投效自已的官员进行安抚后,接下来,多尔衮下令,因为国事紧急,立刻大发国丧,同时令全国举哀,然后将崇德皇帝暂且在辽阳城外安葬,待将来拿下盛京后,再在盛京附近择选吉壤重新安葬。

    多尔衮又仔细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皇帝去世的消息,根据明清和平协议,派出使者向明朝进行通报。

    毕竟,在多尔衮看来,这份明清和平协议,对于现在的自已,还是极有作用的。

    因为,如果自已切实遵循的话,一是可以通过与明朝贸易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二是解除了自已的后顾之忧,使自已能集中兵力,专心对付豪格。所以,做这样的表面功夫,其内在利益却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其实就算自已不向明朝通报,那孱弱不堪奄奄一息的明朝,业是没有半分能力来表达不满。但这样的表面文章做了,一来彰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