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多铎这充满忧虑的话语,多尔衮心下顿是更为烦忧,他长叹一声,脸上却是浮起了苦笑:“多铎,你还认为,这耀州城,还在我军的掌控之下了么?”

    多铎闻言,脸上顿是惊恐之色愈发明显,他颤声道:“兄长,你的意思,莫非现在这耀州城,已落入唐军手中不成?”

    “那是必然之事,又何必多问。”多尔衮冷哼一声道:“唐军远来,又值大雪纷降,他们无以立足,必然要全力夺下这耀州以为立足之本。以我看来,唐军定会不惜代价,全力攻打耀州城,唐军有众多精良火炮助阵,又有久历战场的精卒为根底,攻下这兵微将寡耀州城,当非难事矣。”

    多铎脸色顿时十分难看,他呐呐道:“若真是这样,那梅勒章京李率泰,与吞齐喀,他们岂不是……”

    “非死即降。”多尔衮又冷冷地插话过来:“而以本王看来,李率泰极可能会为了保全其在辽阳的家小性命,选择殉城而死,至于那甲喇额真吞齐喀,此人虽为跟我多年的部将,但却是心眼活泛,未必肯选择效死,却怕是现在已投降唐军了。”

    多铎听到这里,不由得一声长叹,他摇了摇头,便向多尔衮问道;“二哥,若真是如此,那依你之见,我等现在却该如何行事方好?”

    多尔衮一声苦笑,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帐中来回走了几步,便向多铎说道:“多铎,我也实话对你说吧,我们现在还能有什么选择吗?以本王看来,我们现在的唯一之计,便是立刻撤营返回东京辽阳了。“

    多铎一脸忧色,却亦是连连地点头道:“二哥说得是,我军现在,却是要保得辽阳与海城不失,方最为要紧。毕竟唐军攻入我大清的消息,辽阳城中若是人尽皆知的话,只怕是现在全军之中,不久也都会知道了。唐军争夺营口地区,实实生生给我大清背后猛插一刀矣。非但我大清损失实地,估计现在全军之中,军心亦是大挫,如此一来,我军如何还能再战。就算是勉强再去攻打这盛京城,只怕也难于拿下。”

    多尔衮亦叹道:“正是如此,更何况,唐军拿下耀州,夺占整个营口地区一事,李啸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飞鸽传书,让盛京城中的豪格知晓,这样一来,彼与我士气可谓此消彼长,再想攻下这盛京城,怕是再无可能了。”

    他说到这里,随即传令:“多铎,传本王之令,全军今夜在此休息后,明天天明,即前队变后队,返回辽阳。到了辽阳后,多铎你再带两万兵马,紧急入援海城,以免唐军北上偷袭。”

    多铎闻令,大声拱手道:“是,小弟谨遵二哥之令。”

    次日天亮,大雪虽减小了许多,犹然未歇,多尔衮亲统全军,再度回返辽阳,经此波折,全军士气几乎降到极点,一路上行进的清军,几乎人人无精打采,个个满腹心事。

    而与他们相反,原本在为如何抵抗多尔衮大军攻城而焦虑得几乎夜不能寐的豪格,收到李啸亲笔手写的飞鸽传书。

    李啸在书信中告诉了他,自已已顺利到达营口,并夺占了耀州城,豪格看到这里,顿时再也憋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仰天大笑,声震屋瓦。

    “好,好哇,李大人果然厉害,竟然赶在大海封冻前到了营口,还能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拿下耀州城,实实是令本王深深佩服啊。”

    一旁的索尼亦是一脸欣喜笑容,他紧接着说道:“肃亲王,现在唐军袭取了耀州城,多尔衮必定再无法向盛京进军,我等却可喘口气了。再过几天大雪封路,多尔衮就算布置好了海城与辽阳的城防,却也再无力北上进攻盛京,我等却可安枕无忧矣。”

    豪格连连点头:“索尼你说得对,现在多尔衮已是焦头烂额,顾头不顾腚,再也无力对盛京城发动进攻,我等却可好好喘口气了。”

    他说到这里,却还是对索尼叮嘱了一句道:“索尼,现在虽然多尔衮不再进攻,但我们还是要好好珍惜这段难得的时间,把城防整顿好,让盛京城作好更完善彻底的守备工作,以免将来多尔衮再次进攻时,象现在这样惊惶失措。”

    索尼立刻抱拳拱手:“是,肃亲王你放心吧,我与鳌拜二人,一定把盛京城守备事宜给办好,保证整个盛京城给您守得有如铁桶一般。”

    两天后,多尔衮统领大军,一路返回辽阳。

    此时的他,一脸疲惫,满心厌烦,见到出城迎接的群臣,他强打精神与他们打招呼,然后便令多铎再领两万兵马,径往海城布防,另外的八万大军,则全部就地驻防,以防唐军可能的进攻。

    多尔衮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已这番命令一下,下面的将领虽然各各应诺去执行任务,但是各人的精气神,却是远比先前去攻盛京时萎顿了许多。

    见此情景,多尔衮心下更是气恼,却只能在表面上装出平静的模样。

    一个更大的问题,从现在开始,一直横亘在他心头,那就是,现在的唐军,哪怕一直不进攻,仅仅是一直盘桓在耀州之地,那么,有如一把尖刀插在自已后背的他们,将来到底会如何行动,而自已又到底该如何应对他们,这真是一个巨大而难解的问题。

    一时间,多尔衮心下烦乱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并没有真正解决的办法。

    他悲哀地想道,也许,现在的自已,真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更让多尔衮想不到的事情,在两天后发生了。

    原来,在返回辽阳后,多铎立刻依多尔衮之命,率两万兵马,急急南下赶往海城。

    原本以为,他会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却没有想到,在来到了离海城不过数十里的甘泉堡外,还未过土河,便见得有两名清军哨骑,纵马飞驰而来。

    他们打马飞奔,沿途溅起雪泥无数,却是步伐不敢稍歇,仿佛有极重要的事情要急急禀报一般。

    见他们这般模样,多铎心中疑甚,遂立刻派人上前去把他们叫过来,好生询问一番。

    那两人见到多铎部兵马,立刻随着来人过来,一同来参见禀报多铎。在离多铎五步外止住马匹,立着喘着粗气大声向多铎禀报。

    “禀豫亲王,大事不好了!有数千名唐军骑兵从南面大肆前来,看情势,倒象是准备进攻海城一般,巴喇玛梅勒章京为防海城有失,方急急派我等北上求援,还请豫亲王尽快率部入援,以免唐军趁我军兵力空虚攻打海城啊。”

    听到哨骑的禀报,豫亲王多铎顿时眉头紧皱,脸上的表情十分难看,心下对海城的局面,一时时充满了忧虑。

    他知道,巴喇玛是代善之子,原本就是心猿意马的代善,为了两头投注,才令巴喇玛等人投靠在多尔衮之处。

    所以巴喇玛等人的正红旗兵马,到底有多少可靠性,会不会在唐军大兵压境之际便反水献城,却是十分值得怀疑的。

    由此可见,如果自已不能及时赶赴的话,巴喇玛这样首鼠两端的家伙,极可能会迅速投敌。

    没想到啊,没想到唐军才攻下耀州,便迅速北上进攻海城,李啸这家伙,行动实在是果断而狠辣,倒是实实大出自已意外,此人用兵之术,实是远出自已之上啊……

    在多铎这般疑神疑鬼乱想之际,这名哨骑又从怀里扣摸出一封信来,毕恭毕敬地递给多铎。

    多铎接过这封被汗水濡得半湿充满了汗臭的信件,打开一看,果见巴喇玛亲笔求援之信,而信上所说的内容,也与这名哨骑说得完全一致。

    多铎看到这里,再不犹豫,立刻大声道:“全军听令,立刻向海城全速开进,务必尽快进入海城,以免唐军前来夺城。“

    “,奴才遵令!“

    多铎此令方下,全军立刻收拢队形,成一字纵列,向海城疾速进发。而那两名唐军哨骑,则自是在前面开路引领。

    两万大军一路前行,约行了一个多时辰后,便见到已冻成一条玉带的土河,多铎毫不犹豫,下令全军从土河上的浮桥尽速渡过,以尽快赶往海城。

    不料在前军出发不久,多铎心头,忽觉一阵莫名纠结。久历战阵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在心中忽然有种极其不祥的感觉,仿佛自已此去,正要去踏入一个敌军早已设伏好的陷阱一般。

    因为他知道,渡过土河,还要再经过约二里长的白狼谷,才能最终到达海城北门。那么,现在的情况下,要是万一唐军提前在白狼谷设下埋伏,自已此去,岂非自投罗网?

    当然,这种预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佐证,反而有海城守将巴喇玛的信件可以表明,唐军仅仅是刚到海城南面,还来不及在海城北面的白狼谷进行设伏,但是这种感觉是如此的怪异,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多铎心头焦虑不堪,有种精神分裂的感觉。

    他坚信,李啸这厮异常狡猾,决非善男信女,此人向来机诡百出,如果他有机会在白狼谷设伏,这家伙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良机的。

    现在的多铎,一方面担心海城守备的安危,另一方面,却又在担心渡过土河后,会有落入唐军陷阱的危险。一时间,他颇为焦灼。

    不过,多铎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略一沉吟迅速地下令,让全军分成前后两部,两军拉开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在前队万一遇袭之后,后队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以决定究竟是前去解救,还是就地防守或撤退。

    多铎思虑既定,立刻下令,让全军分成两部,每部一万兵马,拉开足够间距,继续向前挺进。大军过了土河后,前部一路逶迤行去,倒是看起来无甚异常。

    随着距离的拉长,多铎又令哨骑往来通服前后情报,以免前部因擅行过远而失去控制。

    在又行了半个多时辰后,前部的一万军兵,终于进入白狼谷中。

    听到前部军兵已入白狼谷,多铎不由得心下一紧,遂立即对哨骑下令,要他们一定多加防备,以免中唐军埋伏之计。

    此时的他,在心中不停祈祷,希望自已的军队,能顺利通过白狼谷,到达海城中,去与巴喇玛的军队汇合。

    只不过,就在不久,他遥遥地听到远的白狼谷中,传来两声依稀的号炮,他那不停祈望的心灵,顿是瞬间掉入冰湖之中。

    “狗入的唐军,他们果然在白狼谷设了埋伏!“

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 
    “祖将军!洪学士!是蒙古鞑子来!”

    洪承畴旁边的一名护卫,一脸恐惧,嘶声裂肺的大叫起来。

    听到这名护卫的喊叫,见到这突来其来的巨大变化与危险,祖大寿与洪承畴二人,皆是在瞬间变了脸色。而那经过长途跋涉,此时皆疲惫不堪的三千部众,亦是人人脸上满是惊恐,整个军伍立刻开始出现混乱。

    这些人,尤以洪承畴的脸色,最为难堪。

    不是吧,原本以来,自已安排这西行计划,会让这一路行军,虽然艰苦,但应该还会顺利。毕竟蒙古各部要抽调兵力去参加清廷内战,不至于有哪部蒙古鞑子,会有实力在路上打他们的主意。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竟然会有蒙古鞑子联合起来,向自已发难,意图消灭自已这支虽有三千之众,但疲惫不堪又装备简陋的军伍。

    眼见得四面围来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似乎已可隐隐看清那些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鞑们那些油腻的大饼脸时,洪承畴知道,若不迅速作出行动,自已这只孤军,一定会被四面围来的蒙古鞑子给全部消灭。

    而现在的自已,如果不投降要抵抗的话,无疑也只有两条出路可选。一条是就地防守,另一条,则是拼死突围。

    洪承畴迅速地内心中,否决了第一条路。他知道,现在全军疲惫,若就地结阵固守,无疑只能被动挨打,根本就不是这些游牧骑兵的对手,也许,蒙古鞑子们几番轮射下来,自已的三千人就会登时崩溃了。

    所以说,现在的自已,唯一的出路,便是死中求活,趁蒙古鞑子们尚未完全合龙阵型,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以求打开突破口,让全军得以溃围而出。

    而至于溃围而出之后,全军会造受多大的损失,又有多少人能顺利从这极度险恶的环境脱逃离去,那就只看尽人事,听天命了。

    洪承畴心思既定,立即高声下令道:“全军听令,蒙古鞑子想合兵击溃咱们,咱们岂可束手就擒!需得全军用力,全力前冲,以求打破包围,突围离去。全军即刻准备,随本学士一同杀敌!”

    洪承畴下令完毕,全军将士人心稍定,原本的混乱也尚有平息,整个军伍中人人荷盾持枪,迅速结成冲击阵型,准备向前突围。

    这时,一旁的祖大寿却是眉头大皱,他快步凑到洪承畴面前,厉声喝道:“亨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