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什么好事?”布木布泰顿时来了精神。

    多尔衮立刻把细作的禀报,向布木布泰简略地说了一遍。听了多尔衮的叙述,布木布泰的双眼,都明显放光。

    “大玉儿,现在明朝时局这般艰危,连京城都到了旦夕不保的地步。本王敢料定,李啸这厮定会被崇祯速召回国,去抵御铺天盖地而来的流寇。这样一来,他们在辽东攻城掠地所得到的一切成果,都将彻底化为乌有!而我们也再不必与其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反而可以白白地坐等其撤走,便可全部收回大清的所有失地。这般好事,简直是天下掉下馅饼啊!”

    多尔衮越说越起劲,一张长脸红光满泛,兴奋与激动的神色,溢于言表。

    ”好么,李啸这厮精心筹谋,利用我大清内讧之机,与那奸贼豪格勾搭,渡海乘虚来攻,连夺我营口、海城、与镇远堡,实实地打了我大清一个措手不及。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明朝后院起火,流寇乘势而起,这个家伙,现在总算尝到了被人袭了后路,到底是什么滋味了。“

    ”哼,李啸这厮,那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好,想一边谈判一边备战,尽可能地从我大清榨取最大利益。竟在谈判未开始前,就胁迫我大清割让旅顺一城为谈判先决条件,实是可恨之极!现在好了,这厮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那先前吞下的我大清大片国土,现在终于要连本带利全部吐出来了!“

    沉浸在喜悦中的多尔衮,连连自说自话,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

    在他怀中的布木布泰,微笑着听完情人激动的叙述后,却缓缓说道:“多尔衮,若真是如此,那你接下来,是做何打算呢?“

    多尔衮冷哼一声,昂然道:”大玉儿,这又何需多问?接下来,本王自是首先要中止谈判,然后便调集精锐兵力,做好准备,在李啸部仓皇南撤之时,给其狠狠一击,尽可能多地杀死杀伤南撤的唐军。如此一来,既出了本王这口积压已久的恶气,也足以慰藉我军一众战死将士的在天英灵。“

    他顿了一下,脸上又显出阴狠之色,恨恨道:”唐军若撤走,本王必要想办法拿下豪格那厮。这厮勾结外寇,祸害大清,着实可恶之极!先前,本王顾虑有唐军为其大腿,对他还多有忌惮,但现在唐军一走,此人最大的外部倚仗一失,本王行事用谋,当可再无顾虑矣。“

    听多尔衮说这些话时,布木布泰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微笑。只是,她在听完了多尔衮的话语后,却是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多尔衮,你与豪格之见的争斗,本宫不想插手,但可随你安排。但以本宫看来,你所说的应对方案,却有两大疏漏之处。“

    ”哦,是哪两大疏漏?“多尔衮不觉一愣。

    ”这第一点疏漏,便是你不该立即中止谈判,而是要以谈判为掩护,让唐军以为我大清不知这条信息,以为我军没有准备,从而在将来,在其撤走南归之际,再行进攻,方可取得更大的战果。“

    ”有道理,那这第二点疏漏呢?“

    ”这第二点么,那就是睿亲王你眼光格局太小,仅仅只着眼国内,却没想到,要趁明朝内乱之机,去明朝国中趁机搅一把局,去与那李自成部流寇合谋共进,从而为我大清,谋取更多更大的实际利益。“

    布木布泰轻声说完,一双精光四射的灼灼杏眼,直直地盯着发愣的多尔衮。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与流寇结盟() 
听到布木布泰这句话,多尔衮一时间有些发愣,显然他并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大玉儿,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要我大清官军,去与那下贱流寇联合么?这可如何使得!再说了,我大清去年才与明朝达成和平协议,两国开始正常交往,和平贸易……”

    “如何使不得。”布木布泰打断他的话,同时直视着他闪烁的眼神,冷笑一声说道:“睿亲王,凡事当需权变,安可这般执著。想我大清,乃是上天所钟之王朝正统,当然不能与那些杂七杂八的流寇去相提并论。但现在,我大清虽处辽东,与那些起于西北流寇,看上去八杆子打不到一块,但是,我们在攻打明朝,共同谋取利益方面,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想来那个流贼头子李自成,现在明朝攻州克县,横扫其北方土地,获得的财富与人口,简直难以想象。这般好事,岂有让他一人独享,而我大清却只能坐地旁观之理。难道说,他们现在大口吃肉,还不许咱们去喝口汤了不成?“

    她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至于与明朝的和平协议。本来就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有用则使之,无用则扔之,睿亲王你难道还当真了不成?现在明朝军兵连战连溃,连京城都快不保了,正是鼓破万人捶之势,我们不趁早机去分一杯羹,趁机为自已谋得更大的利益与好处,难道还要死守一纸空文,白白放弃唾手可及的利益不成?“

    听了布木布泰条理清晰欲望十足的话语,多尔衮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又一次感觉到,这个女人那复杂缜密又阴冷酷厉的内心,似乎是更加让自已琢磨不透了。

    多尔衮掩饰性地轻咳一声,下意识问了一句:”大玉儿,那你的意思是?“

    ”本宫之意,便要让我大清,尽早派出使者,去和那李自成联系,告诉他,我大清愿意与他结为盟友,与他共同对抗明朝,他夺京师,我攻宁远,从而保证他在攻下明国京师并统一明朝北方后,两国能以山海关为界,从此和睦相处,共为友邦。随后,还可一起来对付我们最大敌人李啸。我们可以让李自成据占整个明朝北方,而我们的结盟条件,则是把宁远一地,以及李啸所在的宣府北路,由我大清派人夺取,李自成部不得阻拦及反对。“

    ”只是,这些条件,李自成会答应吗?“多尔衮皱着眉头,然后摇了摇头”以本王看来,我大清想要与李自成结盟,怕是极难。要知道,现在那李自成,刚建伪国,其势极大,竟能发动五十万兵力分南北两路攻打明廷,风头之健,何者可匹之!其后又一路顺利,连下山西、宣府、北直隶南部等地,还要乘势直取京师,正是气焰暄天得意忘形之际,他们估计是想着,连同宁远与宣府北路一并吞掉,怎么会愿意与我军结盟呢?“

    听了多尔衮犹豫的话语,布木布泰却又是冷冷一笑,她沉声回道:”睿亲王,以本宫看来,李自成现在虽然貌似强大无匹,但其真正战力,却是绝对不如李啸的唐军。本宫曾记得,在去年时,李自成部进犯河南,曾被李啸打得大败而逃,在陕西潜休了一年才恢复元气。本宫敢料定,李自成对李啸及其手下唐军,必定心怀余悸,必定希望能多个助手,来一起对付李啸,这就是我们能与他们结盟的基础。“

    ”再退一步说,李自成部横扫垃圾一般的明军尚可,便其若想拿下有唐军定北营驻守的宣府北路,却是谈何容易!想来我大清,让久经战阵的豫亲王多铎,统领五万精兵,去攻打一个定北营分部驻守的镇远堡,尚且兵败而归。李自成部想拿下李啸经营多年的宣府北路重镇金汤城,亦绝对会碰个头破血流,且断难拿下。“

    ”至于吴三桂驻守的宁远一地,则有关宁铁骑守城,亦是十分精锐勇悍。虽然没有唐军可以帮忙,但他却有我大清可为倚靠。如果我们做好工作,成为吴三桂的援手与助力,在流寇来攻取宁远时,让大清国久经战阵的八旗勇士助阵吴三桂,李自成亦只会兵败城下,绝下夺取宁远的可能。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对李自成晓以利害,让他明白,他想一个独吞好处是绝对不行的。有摆在面前的现实在前,本宫相信,李自成不是傻瓜,他最终还是会同意我们的建议的。“

    布木布泰的话语,分析得极有道理,让多尔衮亦是频频点头。

    ”很好,大玉儿你说得很对。那本王这几天就派出使者,从蒙古诸部进入明境,去与李自成会面。只要能与李自成达成协议,实现两强联手,到了此时,李啸这厮,就算再能蹦跶,又能其奈我何。“

    ”正是如此。只要能与李自成结盟,能确保两军携手共同对付李啸那厮,那么,我们非但可以凭着流寇的阻隔与合谋,最终拿下宁远与宣府北路。而那些人心思变的蒙古诸部,在被我大清与流寇合力,将其与唐军阻开后,亦将重新归服我大清。将来我大清再潜心休养生息一段时日期,定可重新进图中原,再建不世之功业。这样的话,两代先帝的遗愿,将会最终在我们手中有幸达成。而我大清帝国,也将从此步入真正的全盛时期。这般良机,安可错过!“

    布木布泰说到这里,脸上奕奕发光,双眼之中满是憧憬。

    这件大事商定既定,多尔衮复与布木布泰缠绵许久,才从衍庆宫中回来。

    次日,多尔衮便作出安排,以谈判不力为由,抽调正与李啸谈判的范文程回来,改任宁完我为谈判正使,又派大学士高鸿中为副使,前往海城继续伪作谈判。

    然后,他任命抽调回来的范文程,作为与流寇谈判的正使,另派鲍承先为副使,打算与其一起从辽河河套地区进入蒙古,再穿过蒙古诸部,从山西入境,去与李自成部会面。

    与此同时,多尔衮对盛京城亦加强了管控,特别是李啸安插在盛京的密探头子郝泽仁等处,更是派了重兵监守,对其进行严密监控,严防其擅自透出消息,出城去向李啸汇报。

    多尔衮以为自已做得天衣无缝,可以完全骗过李啸。但他这般做法,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让原本不作此想的李啸,陡然生疑。

    因为李啸知道,范文程作为多尔衮手下第一谋士,还曾在皇太极时期,救过其性命,使其免被皇太极所杀,故多尔衮对他向来极为看重,甚至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因此,在与唐军谈判这样的重大事情上,多尔衮一反常态,对这名谋士传旨怒斥并将其调回,那绝对不是所谓的谈判不力,而肯定是另有原因。

    那么,会是什么原因,要让清廷这样做呢?

    要知道,现在清廷内部,虽有争斗,但大体平稳,其国中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动乱之类的事情发生。那多尔衮这厮,急急地抽调范文程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李啸思来想去,最终他在心里,十分不安地想到了一点。

    那就是,极可能在明朝国内,发生了十分重大而可怕的事情,多尔衮急需抽调范文程这位第一谋士返回,以求尽快与其共商对策,从而对明朝国中之事,快速加以应对。

    那么,明朝国中,到了现在,到底发生了何事,又到底是何具体情况呢?

    李啸其实并不清楚。

    可叹啊,现在的自已,身在辽东这些新占领的地方,无法得到山东传来的最新情报,又兼海路受阻,信息传递可谓十分不畅。故对国内的局势变化,也仅能了解到现在李自成已然在陕甘建国为止。而这一个多月以来,李自成方面有何最新的动静,李啸还无从知晓。

    只不过,现在的他,凭直觉能感受到,明朝国中定是风起云涌,局势大变,也许,整个局面,正在朝着对明朝十分不利的方向进行。

    那么,该不会流寇已如真实历史上那样,已然东渡黄河,并开始对明朝进行全面进攻了吧。

    想到了这里,李啸心下,顿是满是沉重。

    李啸心下的忧虑,在三天后被正式证实。

    这一天,从天津河间府大沽渡口出发的徐高等人,经过一路辛苦而侥幸的艰难跋涉,终于赶到了海城面见李啸。

    风尘仆仆一脸憔悴的徐高,一入海城官署,见到从里面昂然出迎的李啸,竟忍不住掉下眼泪。

    令李啸没想到的是,这位手捧谕旨口含天宪的司礼监大太监,在见到自已后,竟然瞬间落泪,一副模样极其哀痛的样子。

    而待李啸前行数步,正欲跪地接旨,这位太监徐高,竟抢先一步,扑通一声,反而提前跪倒在了李啸面前。

    ”唐王!唐王殿下!陛下现在已然危在旦夕,咱家求你,速速发兵回国,去救救陛下吧!若是再迟一步,咱家只怕,只怕……“

    徐高流着泪,声音哀切到快说不下去,他双手高举明黄湖绸所制的圣旨,以一副极其恭敬的姿态,献给李啸。

    徐高这番完全不符合礼仪,甚至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上下等级关系的做法,让包括李啸在内的一众迎接官员,俱是惊呆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说,现在的朝廷已到了岌岌可危,形如累卵的地步,才让徐高这般急切到失态了么?

    “徐公公,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此处人多眼杂,不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