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大叫一声,竟在龙椅上,昏厥了过去。

    见到这番骤变,参加奏对的朝臣们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朝堂上顿时乱成一团。

    见到皇帝昏了过去,朝堂上一片混乱。老奴王承恩倒还颇有主见。他首先急急喝令散朝,便立即与几个小太监一起,驾起昏过去的皇帝,往寝宫而去。

    扶着皇帝到了寝宫,王承恩立即派人去把御医叫过来,御医匆匆赶至,手忙脚乱地给崇祯扎下数根银针,又灌服了一剂汤药后,崇祯才噗地一声,吐出一口污血,悠悠醒转。

    “陛下,现在可曾好些了?”王承恩拿着一块明黄丝巾,手心地帮崇祯拭去嘴角的血污,一边颤声问道。

    崇祯阴沉着脸没有说话,待王承恩将他嘴角的血污拭尽后,他一把抓起御桌上的茶杯,咬牙凶狠掷出。

    “砰!”

    一声爆响,这个青花精瓷茶杯,在水磨白玉石地面上被砸得粉碎。

    “皇上,你”

    “你们都给朕出去。”

    “皇上”

    “出去!没听到朕说话吗?!”

    崇祯这声爆喝,让王承恩及一旁的御医和小太监们,都吓了一大跳。

    那御医还想说话,王承恩向他连连使眼色,示意他不必多言,让他和他们一起,喏喏告退。

    空荡荡的寝宫中,崇祯无力地瘫靠在龙榻上,脸上满是痛苦与迷茫的神色。

    崇祯之所以这般失态,是因为,那封密书,是前线传来了昌平失守,起义军即将兵临城下的可怕消息。

    原来,就在昨天的傍晚,大顺军先头部队到达京师北面的土城(即元大都北面城墙遗址),此处一下,大顺军可以再无顾忌,直接进抵北京城下,开始攻城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令崇祯心碎的信息。

    那就是,那被他寄予最后的希望,襄城伯李国祯所统京兵三大营的最后兵力三万余人,皆屯扎于京城之外,在土城失守后,大顺军一到,就立即全部投降。

    三万京兵投降,大批大明精心铸造的火炮火铳等器械,转手之间全部落入敌手,即将便成了流寇攻城的利器。

    现在的局面,虽然流寇还没有立即开始攻城,京师却有如瓮中之鳖,更无可用之兵,也再无外地兵马入援的可能性了。

    崇祯近乎恐惧地想道,难道,现在的自已,只有束手就擒一条路可走了么?

    心情焦燥的他,久思无计,又从床上起身,象一头困兽一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不已,连声高呼:‘朕用人不明,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啊!’

    春风料峭,皇帝的悲呼,迅速地被呼啸冷风撕成碎片,再不可闻。

    

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 
情况这般危急险峻,崇祯当然不想坐以待毙,他在感叹一阵后,立即开始仓皇自救。

    他立即派出手下太监,要他们迅速出城,让外地入援兵马,尽快赶至京城勤王。同时又再度传令,着本已散朝回家的大臣们,重回建极殿议事。

    待众臣来齐后,崇祯立即把现在的流寇压城,襄城伯李国桢率残余京兵在城外投敌的险恶局势,向众人作了一番简要说明。

    原本就已是一盘散沙的朝臣,闻得这般可怕消息,顿是愈发慌乱。

    这时整个朝堂的局面,“人人惶急,莫知所措。士大夫相见,唯唯否否,或曰无害,或曰奈何。又有推议巡街闭门,无一胜算也。”

    还有一些可笑的官僚心怀侥幸,“犹谓城坚势重,外有大帅足倚,围三月未伤也。故城中多务积煤米,余无所问。”

    听到这些杂乱无章又近乎无用的建议,看到这乱哄哄有如菜市场般的朝堂气象,崇祯愈发心乱如麻不知所措,而宝贵的时间,就在这样无聊的争辨中,迅速地过去了。

    而与乱成一团的朝廷相对应的是,京城的最后的数千守军,被太监们强令登上城头守城。他们在城头的仓促防御,更是混乱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因为守城的重任,此时完全落到了宦官手里,被驱赶上城守垛的残余士兵,平时既无训练,临事又缺粮饷,“守垛之兵,饥不得食。或母或子,携粥至城下狂呼,不知守之所在,混乱至此,而一日再食者十无一二。”

    两天后,李自成的大军,终于从南北两路,齐集京城,把整座北京给围得严严实实。

    铁流滚滚,充塞四野,把偌大一座京城,牢牢围在中间,水泄不通,鸟雀难飞。

    京城北面德胜门外,骑着乌驳马,身着标志性的蓝色紧身箭衣,头戴白色范阳毡帽,面孔黝黑,粗眉浓须,鹰钩鼻梁高挺的李自成,望着出现在自已面前的这座明朝都城,内心是说不尽的感慨。

    想当初,自已不过是陕北的一名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小小驿卒,白手起家扯旗造反,经过这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然成为大顺国的皇帝,现在更是一路横扫整个明朝北方,现在,更是要趁势拿下明朝的都城了。

    说起来,明朝在今年这般迅速的溃败,还真出乎了自已的预料。

    要知道,去年夏天,自已才被李啸在河南打得大败,一路溃逃回陕西,本想着怎么也要个几年才能恢复元气,却没想到,那明朝溃烂的速度,竟远超自已想象,最终让自已捡了个大便宜。

    而李啸的唐军主力,全力攻打辽东之际,腐朽溃烂的明朝,因此失去了最为可靠的倚柱,整个中原一片空虚,竟让自已能如此顺利地一统陕甘,建立大顺,又东渡黄河,一路打下山西、宣府、以及北直隶大部,最终直逼京城。这运数穷奇,真真岂可道哉。

    人间多少事,把酒话沧桑。

    李自成感慨了一阵,便冲着阵中大喝一句:“牛金星!你个狗入的,快给俺出来!”

    闯王这句粗俗又亲切的叫喊,引得旁边一众大顺军兵哄笑。在哄笑声中,天佑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的牛金星,一脸施施然地纵马出阵,来到李自成身旁。

    “牛金星,你个狗入的,非得要俺同意,去给那崇祯佬儿送什么劝封信。操!咱们都攻到城下了,正要一鼓作气拿下京城,你他娘的还要脱裤子放屁,真是多此一举呢。“

    牛金星哂然一笑,向李自成拱手道:”闯王,恕在下直言,你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

    ”咋不对了咧?“

    ”闯王,这古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兴兵至此,好歹也要有个由头不是?那崇祯皇帝,再怎么说,他也是明朝皇帝,而咱们呢,则无论怎么说,也是他曾经的下属臣民。故而,在攻城之前,咱们得先把道义给占足了,这事情,却是马虎不得。“

    牛金星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闯王,咱们给崇祯提的条件,无非这三点,一是崇祯割让整个西北给咱们,咱们则可自降等级,当个西北王。第二点则是,让明朝拿出百万饷银来,犒赏咱们的大军,总不能让咱们千里迢迢白跑一趟。第三点么,则是咱们在受封后,可以率军帮助崇祯平定其他义军及关外的清军,但对崇祯这个皇帝,却是既不奉诏也不进京觐拜。只要崇祯答应这三点,咱们立刻撤兵……“

    ”入你娘!牛金星你这怂货!这般好条件,崇祯不答应,难道他是傻子不成?万一崇祯这厮真答应了,你他娘的让俺怎么下台!让这数十万将士就此灰溜溜退兵回陕西么?“李自成一脸愠色,恨恨地打断牛金星的话。

    见闯王发怒,牛金星连连摇头,向他劝道:”闯王别急,听我说完嘛。这三个条件,我敢料定,那崇祯佬儿,必然不从,一定会加以拒绝。“

    ”操!他他娘的凭什么这般认为?!“

    ”禀闯王,那崇祯,在下实在是看透他了。他这个人,为人刚愎无能却又自视甚高,对自已的面皮,那叫一个看得比性命还重。这样的人,分不清主次,搞不明轻重,只会为了所谓的面子,一根筋走到死,根本就不会有半点变通。“

    ”唔,你说的这一点嘛,俺倒也是这么认为。“

    ”闯王,就象现在这京城,无兵无食,在我军重压之下,已是危如累卵,必然不能守住。他身为一国之君,本当立即认清形势,带着整个明廷退守南方,方是最佳之策。而据我们安插在城中的细作回报说,有侍郎李明睿,曾向崇祯提出了南迁之议,但崇祯却因为什么宗庙首都以及天子守国门之类的牵绊,最终还是拒绝了这条正确建议。可见此人,根本就看不清形势,也不懂因时而变,故他落得今天这般结果,亦算是咎由自取吧。“

    牛金星说到这里,脸上满是感慨与嘲讽交织的神色,他顿了下,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这封劝封信送出去后,那崇祯虽然心下犹豫,有些想答应,但其为了所谓的面子与尊严,必定最终还是会轻易拒绝,此为必然之事也。那么,只要他一拒绝,那咱们就算是对他仁至义尽了。从此之后,我军便会占了道义的制高点,而崇祯只会得到一个无道昏君的恶名,这样我军攻下京城后,对崇祯或擒或杀,也不会再有多嘴书生,来加以指责了。这般空头人情,不作何为?”

    听牛金星说到这里,李自成脸色方露出笑脸,他向牛金星努了努嘴,示意他尽快去办。

    得到李自成的授意,牛金星立即派遣出那已经投降的太监杜勋,让其进入城内,去向皇帝传话。

    杜勋是在李自成攻打宣府时,与宣府总兵王承允一道向其投降的,他与王承允一道,成为流寇攻打宣府的内应,最终逼死了巡抚朱之冯,顺利献城归降。

    因为有这洗不去的污点,自知若回归明廷必是死路一条的杜勋,开始死心塌地为流寇效力,一路上充当向导,指探虚实,十分卖力。

    他这样把自已卖痢彻底,故颇受李自成与牛金星信赖,这次前往皇宫,去向崇祯传达信息,杜勋自是最好的人选。

    杜勋接受命令,遂在城下喊话,请求入城,很快城头放下吊桥,让他一人一马,快速奔进京城。

    入城后,杜勋一路纵马疾驰,直往皇宫而去。穿街过巷直到午门后,他后匆匆下马,遂即有人带着他,向皇帝正在批阅奏章的乾清宫疾奔而去。

    来到宫外,杜勋一眼就看到里面那个身着打了补丁明黄龙袍的身影,心下不由得感慨万千。

    很快,宫内传来消息,令他进去。杜勋深吸了一口气,微微躬身,径入宫门。

    在离御桌数步开外,杜勋掀摆下跪。

    “皇上,老奴,老奴……”

    崇祯放下羊毫玉笔,又把奏章放到一边,然后冷冷地把杜勋上下打量了一番,却是冷哼一声,并不说话。

    见皇帝这作态,杜勋内心惭愧,脸上竟然莫名燥热。

    一时间,乾清宫里,陷入了一片难堪的沉默。

    ”皇上,老奴在宣府,实是迫不得已……“

    最终,还是杜勋先开口,他嗫嚅着刚说了一句,就被崇祯不耐烦地打断:“杜勋,朕没心思也没功夫听你说甚过往之事,你有何话想对朕说,有何事情要替流贼传达,尽可直言便是。”

    杜勋抬起头,目光复杂地望向面前的皇帝,望向这位他曾经效忠的主人,喉头涌动,欲言又止。

    最终,他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有从怀里摸出一封牛金星的亲笔书信,双手递给崇祯。

    小太监从他手里接过信,再递给崇祯,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打开,略略一看,脸色顿是十分难看。

    杜勋察颜观色,见皇帝脸色这般难堪,心下暗道不好,他深恐心胸狭窄的皇帝,会一怒之下,拿自已的人头来出气,那可就糟了。

    还好,皇帝最终只是轻咳两声,便冷笑道:“好么,李自成这巨寇,不来径直攻城,反而现在还向朕提了这三点条件,却是何故?”

    杜勋听得皇帝发问,内心稍觉一松,便回道:“皇帝,这三点条件,实是闯王怜悯陛下,不忍向京城横加刀兵啊。现在京城局势这般危如累卵,如何可抵闯王那数十万百战精兵!以老奴之见,陛下暂且答应其要求,亦是无妨……”

    “住口!朕乃是大明天子,只可君王死社稷,如何可以列祖列宗血战得来之国土,去与流寇来进行交换,真真岂有此理!”崇祯一脸暴怒地从龙椅上一跃而起。

    “皇上,话虽这般说,但事急从权,陛下又何必拘于死理乎?”杜勋急劝道:“陛下,在下纵犯死罪,但亦曾受皇恩,故不得不向陛下直言。陛下你现在身困孤城,无兵无将,如何能抵御闯王的数十万雄师!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如何可不为自已考虑啊!退一步来说,纵然陛下有心殉死社稷,但其奈城中百姓何?又其奈大明江山何?老奴说句诛心之语,陛下纵为国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