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目光,轻轻一笑,然后微微摇了摇头。

    “哦,唐王之意,可是豪格现在虽为我军所救,却是日暮途穷,不得不暂在我军中栖身待命,但此人将来势大之后,必定脑后生反骨,将来要反叛我军么?”

    “可以这么说。”李啸平静地回答。

    陈子龙目光灼灼:“既如此,那大人为何要……”

    李啸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问话,随后轻呷一口茶水,方悠悠地说道。“卧子,你要知道,世界上,就没有一样东西永恒不变。但是,就算这样东西将来会失去或变化,但它现在能为你所用,就没必要太过执着于,是否能用长远了。毕竟,短暂而巨大的用处,如能用好,亦何乐而不为呢?”

    陈子龙一脸恍然大悟,他微微一笑,又低声道:“还是唐王看得长远。那么说,唐王你可是打算,先利用豪格的人气与影响,让其统率兵马,来与多尔衮作对,到了最后打败多尔衮,甚至掀翻清廷之后,再将野心渐起的豪格,加以除掉么?”

    李啸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卧子之意,正合本王之心。豪格乃是一名骁将,现在又报仇心切,实是大有利用价值,自然要人尽其用,方是最为合适之举。况且,他部下军兵,皆要先在山东之地,仿唐军制度受本王改编,他想惑军造反,实是极难。若他聪明一点,知道军队已被我军暗中掌控,其长子又已成为我军人质,则其断不会轻易反叛。而他若利欲薰心,将来坚决要反,本王自有办法,将其除掉,绝不留后患。”

    两天后,鳌拜与杨善,带着一众兵马,以及豪格长子齐格顺,亦来到了济南城中。

    至此,豪格与齐格顺父子终于相见,一时间,双方皆是百感交集,互相抱头痛哭不止。

    见此情景,鳌拜与杨善二人,回想当日在清廷中的情景,二人亦是十分感伤,各自摇头叹息不止。

    最终,过了许久,各人才终于冷静下来,豪格先让齐格顺下去休息,便复与鳌拜杨善二人密谈。

    他向鳌拜杨善二人,简要地谈了李啸对其下部众的整编计划,便开始细心观看二人的态度。

    不出他所料,听了豪格的话,鳌拜与杨善二人,既十分激动,又隐隐面带忧色。

    “肃亲王,剃辫易服,改汉名,习汉俗之类,在下已然想过,倒没什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些名义上的改变,咱们倒也可以接受。只是,若唐军这般整编,这些老部下,只怕会从此深受唐军控制,虽然还算是我等部众,只怕再不能如先前那般如指臂使了吧?”鳌拜首先发言,他一脸忧色忡忡。

    “是啊,肃亲王,我等虽蒙唐军恩德,脱离了多尔衮的魔爪,但现在我们既来投靠唐军,却没想到,他们还会对咱们来这一手,如此一来,我们只怕会是最终成为空头将军,对下属的管制,只怕亦会名不符实,这样的话,将来的情景如何,却是难说得很呢。”杨善亦皱着眉头,十分犹豫地说出自已的见解。

    听了二人的回话,豪格微微一笑。

    他这番话语,其实说起来,只不过是试探一下,看看二人到现在,是否依然还会对自已言听计从,是否依然愿听自已这个曾经的大清肃亲王号令。

    但现在看二人态度,这二人还是对自尊敬有加,凡事皆能从自已方面的利益加以考虑,这样的话,二人尚是十分可靠,故自已应可以把内心的真实所想,对二人直说了。

    豪格故意轻叹一声,便沉声回道:“你二人这般作想,本王其实亦如是观之。但你们要知道,现在我们最为紧要之事,便是暂从唐军之安排,打垮打败多尔衮这厮,雪报我家仇,复兴我大清,方是最为紧要。而到了那时候,本王定亦重新积累了足够的威望与本钱,到时候,再来看看,要如何与唐军翻脸,亦不为迟。”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国运命之战() 
豪格的这番话,让鳌拜与杨善二人,皆深以为然。

    杨善首先道:“肃亲王,你放心吧,我等虽为唐军所救,但在心下,坚决奉你为主,绝无二心。”

    鳌拜皱了下眉头,亦立刻表态:“杨善说得是,我等皆是肃亲王一手提拔,如何可背主忘恩乎?唐军纵是对我等有恩,他日回报便是,但我等效忠肃亲王之心,天地可鉴,万世不移。”

    听了二人的表态,豪格一脸欣慰,他立即朗声回道:“很好,本王得二位鼎力相助,何愁将来大事不成,等到将来诛杀多尔衮,复从唐军中自立,重掌大清权柄之后,本王一定不会亏待二位!”

    三人遂后,又详谈了许久,方分别散去。

    接下来,按李啸的安排,豪格留下长子齐格顺,让他独自留居于济南,他则与鳌拜杨善等人,带领李啸拔给他的一众原满洲兵马,在登州城外,接受唐军的整编。

    此时,全军之中,包括他自已在内的每个人,都已剃去发辫,换了汉服,除了汉话尚不太流利外,基本倒与一个普通汉人无异。

    只不过,豪格虽然外表与汉人无异,但在他心中,依然牢记自已是大清宗室,是满洲之主,是大清曾经权倾天下的肃亲王,绝不是诸如德克西克、阿达海之类的宗室子弟,成为背弃满洲,背弃祖宗,甘为汉人的苟且之辈。

    屈颈以缩伸,腾达自有时,豪格在心下,不停地激励自已。

    只不过,豪格虽然暗自砥砺,但他迅速发现,自已虽然名义上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但对手下的军队,已开始迅速脱离控制了。

    因为,自效仿唐军制度,在军中安插监抚司人员后,豪格发现,按造唐军的组织架构,对于手下军兵,自已竟然只有指挥权与训练权,对于真正掌控军队的赏罚以及考核等权力,竟然全部掌控在监抚司那群文官手中,他心下的暗自恼恨,真真何可言说。

    狗入的唐军,这一手真是端的够狠。

    他知道,唐军这种做法,相当于把自已擅作威福专权独断的机会给彻底剥除了。让这一群只受他自已控制的文官,来掌握对士兵利益最为相关的赏罚与抚恤,实在是对自已釡底抽薪,让自已的权力被迫极大稀释,再无法象在清廷中一样,对手下可以任意处罚乃至定其生死的权力了。

    更可恶的是,这些该死的文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不停地给士兵洗脑,让他们明白,他们为唐军效力,一定要忠于唐王李啸,断不可擅可异心,一定要为唐王为国家为百姓而战,而不是要求他们来效忠自已。

    这样的理念,每日不停地灌输,豪格敏锐地发现,这些外表已与汉人无异的满洲士兵,从思想与行动上,也开始与自已渐渐离心离德了,这番变化,让他内心无比痛苦,又只能强自忍受。

    不过,豪格纵有万般不满,也不敢当面表达出来,相反地,他表现出一副相当配合与极其顺从的模样,让监抚司的文官,以及军中隐藏得更深的安全司特务人员,至少在表面上,挑不出他的半点毛病出来。

    当然,豪格也早就想过,现在自已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可能初来乍到,就与唐军闹出矛盾出来。但到了将来,等自已打败可恶的多尔衮,报了国仇家恨之后,那时的自已,势力与部众也已重新壮大崛起,到了这一刻,就一定要彻底去除唐军这些可恶的控制手段,要把这支赖以存身的军队,真真正正地掌控在自已手里。

    只不过,豪格的军队,只不过刚刚整编了一个月,在北京城中的唐军安全司,以及盛京城中的安全司,分别发来了两封密报。

    准备多日的李自成部流寇,以及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终于正式开始行动了。

    重兴元年农历六月十五,李自成命汝侯刘宗敏为主将,磁侯刘芳亮与自已侄儿毫侯李过二人为副将,统精锐兵马十五万,整军从京师出发,直攻山海关。

    与此同时,北面的清廷多尔衮在整合了豪格余部,彻底消除了豪格在清廷内部势力与影响后,统精锐满蒙汉兵马十万,命英亲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副将,全军从盛京出发,直攻山海关。

    见到这两封密信,李啸明白,决定山海关命运,乃至决定流寇、清军、唐军三方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这座山海关城,毫无疑问,在这一刻,成为天下的焦点,成为时局的枢杻,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比。

    李啸随即下令,令水师船只,装运刚在登州整编完毕的豪格部兵马总共四千余人,前往山海关。同时,又令水师紧急装运大批军械火器粮食,准备与敌军打长久消耗战。

    与此同时,李啸命令水师集中六十多艘大型精锐船队,备齐火炮弹药,随时在山海关东面海域待命。

    这样一来,山海关的整个兵力,有将近一万五千人,又有充足的粮秣军械供应,若是凭城固守的话,李啸相信,足以与敌军长久相持下去,只要防守得当,不出纰漏,哪怕支撑数年,亦不为奇。

    如果这山海关,这个坚固至极的楔子,能牢牢地吸引流寇与清廷的兵力,让他们再无暇他顾,那么,相对应的,自已的其他地方,压力无疑会大大减轻,也会为自已争取到更多的宝贵发展时间,特别是对于自已正编练的第六镇与第七镇兵马来说,实是最为难得的发展机会。

    而只要自已的两镇兵马练成,则完全可以在北面牵制住了流寇与清军的情况下,形成两面作战亦能应对充裕的大好局面,从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南下攻打弘光政权,实现统一南方的宏大战略。

    三方调兵遣将,大战一触即发。

    从天上望去,前往山海关的流寇军兵与清军兵马,有如两股黑色的长龙,一南一北,相向而行,共同向山海关紧逼而来。为了赶时间,两边的兵马都是昼夜兼程,马不停蹄,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大半个天空。

    在两股敌军加紧赶路之时,山海关城中的议事厅内,正是灯火通明,各名将帅,正在其中紧张议事。

    现在山海关之处,主帅为第一镇丙营营长祖大乐,副帅为从普通火炮队士兵一路做起,最终成为第一镇丙营副营长胡贲,他们二人,成为本次山海关守卫战的核心策划者。

    对于此次流寇与清军的联合进攻,其实祖大乐早已遵李啸之令,定好了守御计划,把整个山海关城,业已早就打造得固若金汤,防备十分充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近两月的时间里,祖大乐组织城中兵员,将山海关南面与北面两处平旷地上,皆环挖了两道造型独特的深沟,与当日唐军在镇远堡外挖的深沟十分相似。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这些濠沟成为比城墙更近一步的缓冲线,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抵御敌军进攻。

    前来参加本次军议的,则是丙营下属的三名总长,以及骑兵队长,火炮队长,辅兵队长等人,另有满洲统领豪格,及他的两名手下鳌拜与杨善。

    参加这样的军议,豪格鳌拜杨善三人,皆觉十分尴尬,三人心下皆是感叹不已。

    想当初,自已才与唐军在疆场上拼死搏杀,彼此互为生死仇敌,现在倒好,两军合而为一,竟然开始在同一个阵营中战斗了,这运命奇异,何以言之。

    只不过,现在三人,纵然心下再是感叹与不情愿,但在脸上,皆是一脸严肃听命的模样。

    毕竟,军令严厉,毫不容情,若是因为懈怠或忽略,出了重大差错,只怕自已颈上人头不保。

    跃动的烛光下,主帅祖大乐环视帐中众人,也不与众人客套,立即开始下达命令。

    他沉声说道:“各位,现在流寇与清虏合击我军,时间紧急,诸事匆忙。但本帅已然做好了充足防备,定了守御之策,定能将他们牢牢牵制在山海关城之下,绝不会让他们得以近城半步!”

    他目光灼灼地扫视了一圈厅中的众人,疾声厉色道:“现在,还请各位仔细听从本帅安排,切实做好守备工作,万万不可疏忽与懈怠。”

    按下来,祖大乐开始遂一布置任务,详细安排各部兵马的具体守备工作,以及如何策应衔接之类的重要问题。

    听了祖大乐的安排,各人皆齐齐应诺,接下来,立即开始按令行动,分别驻守防线,严阵以待。

    且说刘宗敏将统率大军,于数日后,十五万大军,终于兵薄山海关外。

    此时,便有哨骑来报,说现在唐军已然做好准备,城池各处戒备森严。与此同时,海面还有大批船只协同护守,整个山海关城已然严阵以待,竟是一丝纰漏也没有。

    听到哨骑的报告,刘宗敏十分惊讶。但他到底心下存疑,遂令大军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