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凤翼见皇上暴怒,他咬了咬牙,大着胆子半直起上身,拱手说道:“皇上息怒,罪臣有一言,要对陛下实说。”

    “讲!”

    “陛下,罪臣以为,那鞑子侵入我宣府大同,烧杀抢掠,看似危急,然只为掳夺人口财货也,待其饱掠一番后,自当出关而去。而现在流寇复炽,荼毒我中州之地,四处流窜,杀害军民,裹胁百姓,却是危及我大明根本之心腹大患也!孰轻孰重,罪臣请皇上明查之!”

    崇祯听了张凤翼的话,稍稍冷静了些。他冷喝道:“张九苞,那你之意,可是要朕以流寇为重,而以鞑子为轻乎?”

    “吾皇圣明。罪臣之意,便是如此。在下以为,现在应对鞑子,可由各地抽调之兵马,凭城固守,使其不得攻入我京畿之地便可,待其掳掠充足后,定会自行退兵。而我大明的剿匪精锐军兵,却不可再轻易调往北方边境,仍需紧急对又是四处为祸的流寇大力进剿,方可保得我大明之国家根本啊!”张凤翼说完,重新伏跪于地。

    崇祯缓缓地坐回龙椅,他脸色沉峻地沉思了一阵,忽地想起方才陕西巡抚练国事的奏章,忙问道:“张九苞,那五省总督陈奇瑜与陕西巡抚练国事,两人互相上文攻讦一事,尔可知晓?”

    张凤翼不觉一凛,忙道:“禀陛下,臣已知晓。”

    “那你说,现在形势如此,却当如何处置二人?”崇祯逼问了一句。

    “禀陛下,现在事情真相,尚未查明,陈奇瑜与练国事,两人皆一面之词,不可轻信。臣以为,那陈奇瑜手下掌有我大明精锐军兵数万,却需好生安抚,不可逼得太急。而那陕西巡抚练国事,纵其所言为真,现在鞑子未退,却不可听其言拿办陈奇瑜。且此人以下劾上,实是不妥,却需严惩之,以为百官之戒。”

    崇祯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随即对旁边一直不敢吭声的曹化淳传令道:“九苞之言,亦合朕心。大伴传朕旨意,着陈奇瑜戴罪立功,继续追剿流贼。那陕西巡抚练国事,即刻撤职拿办,押入狱中,再详细审问。”

    “奴婢遵旨。”

    崇祯至此,心情方平息了好些。

    他对张凤翼道:“九苞,你且平身说话。”

    “谢陛下。”

    张凤翼颤颤地起身,崇祯注意他,这个年纪并不太大的张凤翼,这几年来,明显地瘦弱憔悴了,发须已是半白,脊背也明显佝偻。崇祯心下暗叹,现在国事艰难,张凤翼这个兵部尚书,一看便知当得有多么辛苦。

    “九苞,那各地抽调的兵马,你可是已安排妥当?”崇祯又问道,声音已是柔和了很多。

    “禀陛下,臣已皆传令下去。辽东抽调的北地兵马,宁远总兵吴襄与山海关总珍尤世威二人,各率军一万,紧急入援大同,另有前锋营副总兵祖大乐,指挥佥事祖宽二人,率军兵五千,入援宣府。而从山东南直隶等地调来的南地兵马,尚在紧急赶往京师之路上。在下已传令,待其入得京师后,便再统一安排,派往北直隶或宣府等地,以拱卫京师,确保鞑子不得入寇京畿。”

    张凤翼急急说完这一大段话,忍不住咳嗽起来。

    “九苞,军情紧急,鞑子一天不退,朕心一日不安。以朕之见,就不必让这些南地兵马来京了。你可传令下去,让其迅速自行前往需要兵马之紧要军镇,方是要紧。”崇祯皇帝一脸严峻地说道。

    张凤翼深作一揖:“皇上安排英明,微臣下去后,便立即对路上那些南地兵马传达谕令。”

    崇祯忽地又想起了什么,叮嘱他道:“现在局势紧急,所有入援兵马,全部派往边境,不得循私自渎,派到无事地界以蒙混度日。”

    张凤翼再拜道:“微臣谨遵圣谕。”

    三天后,刚刚赶至霸州的李啸部,接到一道兵部的紧急军令。

    军令上说,全军不必再往京师而去,需得即行自去被派往的军镇。而李啸军被派往的目的地,则是宣府镇北路的龙门卫。

    见到龙门卫这几个字,李啸心下猛地一凛。

    他前世看过明史,知道在此时,龙门卫已于前段时间,被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两白旗攻下,被烧成一片断壁残垣,全堡军民百姓,老弱几乎被杀尽,强健者则皆掳为包衣。现在兵部派自已前往此地,却不知是何用意。

    李啸不知道,在他满腹疑虑地带着军兵们上路直去宣府之时,此时同样接到兵部军令的姚文昌,却兵营中大发雷霆。

    “入他娘,刘总兵你坑了俺也!你不是说好了给老子安排一个安全州堡么,怎么竟把老子给安排到了那鸟不拉屎的宣府镇万全右卫了!那鬼地方,再往北一点路程,便是蒙古地界!刘总兵啊,你这不是在借鞑子的刀来杀我吗?老子这一去,只怕是再回不到山东了!”

    姚文昌手指虚空,大声唾骂。然后又颓丧地半蹲于地,一迭声地哀叹不停。

第一百章 到达() 
“大人,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亦是无用,在下倒有一计,应是可行。”家丁队长洪猛在一旁插话道。

    “说!”

    “大人,兵部给咱们的命令,是要咱们尽速赶往万全右卫,但并未说明,定要在何时赶到。”洪猛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我军携带银两粮草颇多,不妨在路上拖延前行,反正只要向万全右卫行军便成。若能多拖一段时日,说不定那些鞑子掳掠够了,便已出关而去,我军便自可返回山东。即便鞑子不退,能在路上多拖些时候,也可少些机会与那些鞑子接触,亦是好事。”

    姚文昌闻言直点头:“唉,现在也就这个拖字可使了。洪猛,就如你所说的办,我军从明天开始,每天行军速度降为二十里。我军才至保定地界,至万全右卫还有五六百多里之遥,能在路上多拖一个月的时间呢。”

    在姚文昌部行军速度降为每天只走20里之时,李啸军却更是加快了行军速度,一天可走近七十里。

    李啸之所以想尽快到达龙门卫,因为他知道,按历史的真实走向,现在鞑子大部队都集中在大同一带,留在宣府的鞑子军兵,却是甚为薄弱。李啸正需趁此机会,让自已的这支援军快速赶赴龙门卫,以尽快展开布防。

    如果等到皇太极率大军复返宣府,那李啸这只在路上辛苦跋涉的部队,面对汹涌而来的鞑子大军,怕是只能成为鞑子嘴中的肥羊了。

    李啸选定的路线是,从霸州北上至固安,再到良乡、昌平、然后进入延庆州地界,再继续北上,到达南河,最后溯南河西行,最终到达龙门卫。

    李啸估计,按现在的行军速度,一周之内足以抵达。

    五天后,全军终于过了延庆州地界,到达宣府镇。

    李啸注意到,到了这里,当地的风光,与山东之地,完全不同。

    放眼望去,目光尽头是重重叠叠的灰黑色山脉,面前皆是仿佛无边无际的莽苍大地,因为缺少植被,暗黄的土地与棕黑色的沙砾,组成让人心情压抑的苍凉。树木极少,偶尔见之,亦是一副长得稀稀拉拉的萎顿模样。往往要走上很远一段路,才可隐约可见的寂静荒凉的村庄,李啸军一路行过,发现许多村庄已成一片焦黑的废墟,似乎还可闻到尚未散去的尸臭。李啸明白,这无疑是残忍暴虐的后金鞑子的杰作。

    走到这样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莫名压抑的感觉。

    李啸心下暗想,这样土地贫瘠又饱经战乱的地方,如果想要种田发展,难度怕是地狱级的吧。

    “哥哥的那根肉啊,妹妹梦里想。。。。。。”

    见得全军士气不振,甲总总长田威,这个来自与此地类似环境延绥镇的家伙,扯着嗓子开始吼信天游。

    这个肉字和想字,被他故意用尾音拉得很长,充满了一种暧。昧的暗示。

    全军将士哄笑起来,起哄叫好。田威愈发得意,唱得却是越发响亮。

    听到这粗俗不堪的歌声。跟着医师队一起行进的祖婉儿涨红了脸,她恨恨地盯着在前放声高歌的田威,心里恨得想把他的嘴扯得稀烂。

    跟着李啸行进千里,祖婉儿还真没给李啸增加麻烦。一路上她还不停地与陈麻子及众伙计一起,照顾救治生病的军士,给李啸还帮了不少忙。

    一路征尘,风吹日晒,让祖婉儿这个曾经在深闺中悠闲度日的富家小姐,变得粗黑了不少,一眼望去,倒象个普通农妇一般。

    只不过在她心中,却甚是满足。这个单纯的姑娘认为,能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就是无比的幸福。

    全军沿着南河西行了好几个时辰,终于在下午时分,赶到了龙门卫。

    出现在面前的龙门卫,城周有四里多,是一个颇大的卫所镇堡。只是此时,却已成一片触目惊心的断壁残垣,烧得乌黑焦八的残余的墙垣兀立着,仿佛还在控诉着往日后金军的残暴罪行。见到一座边关重堡竟是这般残破模样,李啸军所有人都不觉一惊。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明初时,改望云县为龙门卫,整个卫所城堡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修筑,并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增修。没想到,这座费了朝廷颇多钱粮方建成的边关重堡,却已成了一片再无价值的废墟。李啸心下,亦是唏嘘不已。

    这时,远远地马蹄声传来。

    李啸看到,约有几十骑的明军兵马,正向自已的方向快速行来。

    “吁!“

    在离李啸二十来步外,一行人勒住马蹄。随后,一名身材粗壮,身穿普通铁甲的将领,带着几名亲随翻身下马,向已下马等待的李啸等人大步走来。

    “来者可是来援的山东兵马?”

    这名将领尚未走近,便远远地喊道。

    “正是,末将乃是千户把总李啸,特带全军一千余军兵入援宣府。”李啸连忙大声回道,

    “好,来了就好,我军现在极缺驻守兵力,尔等前来,却是及时。”这名将领看到李啸军兵力不多,脸上颇有些失落。他顿了顿,又忙说道:“某家也自我介绍下,本官是龙门卫指挥佥事秦国英。”

    “末将拜见佥事大人。”

    “不必多礼。现在天色已晚,尔等还是速去驻营地安营歇息要紧。”秦国英止住了李啸的行礼。

    见得李啸一脸疑惑状,秦国英一拍脑门,叹了口气道:“忘了跟你们说了,现在龙门卫主堡已被鞑子烧毁,卫指挥使杜诗大人,现已暂驻龙门卫附近的小白阳堡。现在这龙门卫处,临时改设为一简陋墩堡,由本佥事驻守于地,专门负责接待各地来援我龙门卫之兵马。指挥使前些时日,已听得万全都司传令下来,说会有一支山东兵马入援我龙门卫。杜大人便作了安排,若你这只兵马到龙门卫后,需即刻前往北面汤泉河旁的金家庄堡驻守。”

    秦国英随后赶紧拿出杜诗的军令给李啸过目,待李啸看完后,他又神情郑重地说道:“李千户,我龙门卫,地处宣府北三路之中北路,倚山为边,乃是大明北面藩篱,与那土默特蒙古部只隔一道边墙。其中,龙门堡关塞其孔道,三岔口堡守其要害,而金家庄堡则为我龙门卫北面后卫,这三座边堡,极关紧要。李千户万须谨慎驻守,要紧,要紧。”

    李啸拱手道:“多谢佥事大人提醒,李啸定会心心驻守,小心行事,那末将便即刻带领军兵前去。只不过,末将有个请求。”

    “讲。”

    “大人,我军行军至此,粮秣存量已是不多,宣府之地,土地贫瘠市镇稀少,想要补充粮食十分不易。末将请大人速拔粮草,以安军心。”李啸郑重地说道。

    “哦,这个。。。。。。”秦国英顿了顿,他捋着胡须犹豫地说道:“实不相瞒,我龙门卫,因为主堡被鞑子焚掠,现存之粮食亦是不多。这样吧,尔等先去,待我禀明杜大人后,再由其划拔部分粮草给贵军吧。”

    李啸闻言,忽觉心中一紧,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他想了想又问道:“那金家庄堡,现在却是何人驻守?”

    秦国英忙答道:“现在金家庄堡处,有一名千户千总杜少如率五百军兵驻守。前段时间,为抵抗鞑子入侵龙门卫,原金家庄千户驻守官与副千户率兵入援,已一并战死,只留得卫镇抚安谦一人,带着些须残兵驻守金家庄堡。杜大人见金家庄防卫薄弱,将先调了杜千总及手下500军兵前去。”秦国英说到这里,又压低声音道:“杜千总是杜大人之侄子,李千户到了那里,却需好生与此人搞好关系。”

    看着秦国英有些复杂的眼神,李啸眉头一皱,随之释然道:“多谢提醒,那末将就此与大人别过。”

    “嗯,路上多加小心。”

    李啸军渡过南河,一路北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