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碳的铁板,实际上胸甲就是以前明军那些劣质鸟铳子弹都打不穿,抛光后的表面一刀砍上最多也就是划痕。

    三千具装骑兵的冲击转眼间就这样冲垮了清军骑兵的阵型。

    多铎阴沉着脸一把折断了马鞭。

    但就在这时候,突然间一声刺耳的呼啸掠过,紧接着他不远处一枚实心弹在他的亲兵中贯穿,瞬间打出一片血肉飞溅。

    他下意识地转回头。

    在他身后不到半里外的黄河大堤上一门门劈山炮正在架设,而在这些大炮的两旁,是源源不断踏上河堤的明军和顺军……

第一九一章 我可以拍着自己的黑心讲……() 
南京。

    “忠勇侯,您的奇思妙想真是不断啊!”

    宋应星站在一座砖塔前,看着塔顶一名忙碌的士兵,饶有兴趣地说道。

    那塔顶竖着好几根柱子,柱子上有横木,横木上还有大量附属的零碎东西,这些东西用一根根绳索连接着下面,那士兵正在操作那些绳索,使横木和横木上的那些东西不断变换着位置……

    旗语信号。

    或者说托架式信号装置。

    也叫法国高塔。

    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旗语,采取中转站接力的方式,向远方发送信息同时也接收信息,在十五里外江北还有一座同样的高塔,那里一名士兵正在用望远镜看着这里,然后旁边另一名士兵在重复。未来这样的高塔将继续向北建设,一直建设到郑州,还有一条支线将分向徐州,并从徐州分向沂州和东平,而且同时还将向东建设一条从南京到杭州的,向西建一条从南京到武昌的,向南建一条直达韶关前线的。

    不要小看这种简陋的装置。

    它可以让拿破仑在巴黎当天就知道普鲁士军队攻破一千多里外慕尼黑的消息,紧接着下达命令组织起反击重新夺回,这种简陋的信息传递装置使用了半个世纪,直到有线电报发明才把它淘汰。

    当然,它也有很大的局限。

    比如说雨雾天肯定不行,必须改为骑马传送到下一站,而晚上只能用灯光信号,所以也只能发一些简单的信息,还有转发站的士兵容易被收买故意发送错误内容……

    基督山伯爵就那么干过。

    他收买转发站发假信息最后坑得仇人倾家荡产。

    但这并不能改变它的价值,它让大明的信息传递获得质的改变,建成后杨庆不需要再用三四天才能知道郑州前线发生了什么,他在当天就能知道。而浙东沿海发生了什么,他甚至最快不用半个小时就知道,既然他暂时还没有能力建有线电报网,那么就用这个先凑合着吧!

    而且不只是发送军事情报。

    实际上各地锦衣卫分支机构都可以使用它,发送任何需要发送的紧急情报,保密性非常高,因为这东西发的根本不是汉字,而是直接用字母发送内容,但不是英文单词而是汉语拼音,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信号员不会有任何人破译其内容。

    另外还有一点。

    依靠这种快速而且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杨庆就可以办报纸了,他可以说掌握了唯一的新闻发布权,他可以在南京办一份类似某报一样的权威性报纸,通过这种发报机传来的内容发布各地的新闻。除了他谁都不可能最短时间內知道这些事情,也就是说他的报纸发布的就是最信实无疑的消息,那么这份报纸未来将变成所有人讨论国事的依据。

    而且还可以在其他城市办,同样通过这套系统传递内容。

    这样舆论权就到手了。

    江南百姓的识字率还是很高的。

    事实上欧洲各国原本历史上在出现这种东西后,基本上能传递的东西都用它传递……

    他们建了好几千座。

    整个欧洲遍地都是,甚至还有直到现代依然保存下来的。

    “我的奇思妙想多了。

    这算什么,我还在研究如何用一根铜线,把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瞬间传过来呢!只是需要一些特殊东西暂时实现不了。

    你们看。

    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而你们那些圣贤书却根本解决不了。

    话说我就很好奇,你们儒家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鄙视其他一切行业的?真以为圣贤书无所不能了?工匠能做的你们做不到,原本还有个君子六艺,现在儒生估计一千个里面没一个能拉开弓的,至于种地更是笑话,你们读了那么多诗书,哪一本教过你们治种子?

    既然你们自己很多事情都比不上别人,那为何非要拦着不让别人干只有他们才能干的事情呢?”

    杨庆说道。

    “呃,忠勇侯,我可没反对您!”

    宋应星略显尴尬地说。

    杨庆发牢骚是因为他提出的科举改革遭到内阁文臣强烈抵制,甚至一致威胁他要敢科举分科,这些文臣就带着各地地方官总辞职。

    很显然他的险恶用心谁都清楚。

    现在的科举制,确保了文臣对官场的彻底控制,杨庆的确可以改革可以控制朝廷的权力,但他是在文臣还能捏着鼻子忍受的情况下,本质上新政顺利推行,是文臣在外部压力逼迫下默认甚至配合的结果。如果他继续得寸进尺,文臣们忍无可忍会和各地官员联合起来,把南京变成一座政令不出城门的孤城,他们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地方官员都和他们一伙,杨庆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抓进狼穴,那会使整个国家瘫痪。而科举制延续就代表着以后这种格局延续,因为官员的选拔权终究在文臣手中,毕竟无论杨庆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官员得从士子们中间挑选这一点,他无论怎么改都逃不出文官的牢笼。

    但如果按照他的科举计划改革就不一样了。

    原本一个来源变了多个。

    这一个来源文臣们可以确保掌控。

    但多个来源就不是文臣们能够掌控的了,按照杨庆的计划,新的科举将改为文科,农科,财科,工科,医科,兵科一共六科,每科都有各自不同侧重点的考题和举人考取渠道,而且不再有户籍限制。除了兵科考出来只能入军队外其他五科考出来都进官场,都是进士,文科就是过去的科举了,但文科和其他四科进士一样当佐贰官起,并且一样根据当佐贰官期间表现铨选。

    这就很丧心病狂了!

    以工科为例,那些八股文书生哪个能考过匠户子弟?废除户籍限制后工匠子弟又不是全不识字,人家也不是说都天生愚钝,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还是煮盐的灶户呢,那些八股文士子哪个敢说学问上压倒这个灶户子弟?

    不靠八股文怎么赢?

    但最终结果呢?

    八股文进士和工科进士一个起点。

    一样当官,一样升迁,哪怕吏部可以搞潜规则,但当地方官场充斥这一类杂科佐贰官后,文臣也就无法控制地方官场了。

    想架空杨庆?

    那好办啊!

    锦衣卫去下诏狱,随便找个杂科佐贰官代理,当全国官场充斥这一类佐贰官后,哪怕杨庆就是想来一场彻底的清洗,文官们也没能力抗衡,地方上他有皇庄民兵,官场上他有这些杂科进士,他就建立起一个完全撇开文官的政权体系了。

    他这是在跟文官玩釜底抽薪。

    那些文官又不傻。

    他们怎么可能会答应?

    答应了就是自掘坟墓啊!

    “宋公,凭良心说,我这是不是为天下所有读书人着想?哪怕以您的才华,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但如果让您考工科呢?进士对您来说完全就是唾手可得!青主兄,您一辈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但要让您考医科,进士是不是唾手可得?我可以拍着良心讲全是为了天下读书人,这天下读书人有多少,识字的都是读书人,真正从八股文一条路走出来的不就每三年那几个?为何不给读书人多一条路?”

    杨庆愤愤不平地说。

    宋应星尴尬地笑着,倒是一旁傅青主笑得颇为赞同。

    傅青主是山西人。

    他是李自成攻下山西后,逃难到南方投奔他老师袁继咸的,袁继咸的总督湖广江西军务一职撤销后,调回来担任工部尚书,杨庆才知道傅青主居然在他身边。于是他打着坤兴公主爱护百姓的旗号,在南京正式设立慈幼局,并且在各地全都设立隶属于慈幼局的慈幼院,资金由公主出,既然有傅青主这样的人才,当然要让他当这个局长。

    另外还得利用慈幼局集中培养各地的接生婆。

    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个时代新生儿死亡率太高,必须以更科学的手段,对那些接生婆集中培养,甚至由慈幼院专门负责管理这件事,而号称明末清初一代医圣的傅青主无疑也是最合适的。

    虽然他们都知道杨庆其实是别有用心,但杨庆的确说出了这些精通杂学的读书人心声。

    要知道哪怕宋应星也一辈子没考上进士,哪怕傅青主四十多了也只是个廪膳生员,哪怕顾炎武也只是个监生,还是买的监生,他们的才华绝对算得上此时顶级人才,甚至还都是世家子,傅青主也是官宦人家。但即便这样他们也依然走不通八股文这条路啊,那么如果给他们一条八股文以外的科举之路呢?让他们考工科医科农科别说进士,三甲都唾手可得,那么那些文臣们就成了他们的拦路石,忠勇侯反而成了他们的希望。

    就在这一片诡异的沉寂中,一名军官策马而至,将一份公文呈交总长。

    “哈,终于有好消息了!”

    杨庆看着手中公文一脸欣慰地说。

    “诸位,河南大捷,骑兵军和第一军于铜瓦厢大败建奴,斩首一万,俘敌八千,河南是咱们的了!”

    他紧接着举起公文说道。

第一九二章 三国杀() 
铜瓦厢大捷的消息,迅速让南京城一片欢腾……

    快三十年了!

    从最初的抚顺之战开始,在这近三十年时间里,明军对清军终于取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尽管战场是在中原腹地,但这终究代表着在交战了近三十年后,明军终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转折……

    而且还是完胜。

    虽然前线谎报战绩很平常,但俘敌八千代表着这一次没有水分。

    俘虏是肯定没法造假的。

    因为没有实行强制剃发易服,所以除了编入八旗的降军和神军,北方只有极少数不要脸的汉奸主动剃发易服表示对大清的拥护,民间是很难找到同样的鼠尾巴可冒充,只能是战场上抓获的真正八旗。而这一次除了两千蒙古俘虏,剩下全都是真正的八旗军,哪怕绝大多数仍然是汉军朝鲜和神军,但里面仍旧有一千多是真正的八旗满洲。

    这个战果是没有水分的。

    事实上也的确真没有,杨庆一向不喜欢部下在这一点上弄虚作假,而且前线的高得捷和方国安也没必要弄虚作假。

    这个战果已经足够辉煌,何必再冒着挨处罚的危险造假?

    而明军伤亡不足两千。

    这个数字也没造假,实际上战死六百伤一千三,其中包括四百重伤和残疾,肯定要退出军队的,具装骑兵在这一点上是必然。当然,高一功伤亡一万多,这个就没必要关心了,那也不是明军伤亡,明军报告的只是骑兵军和后来增援的方国安部两个步兵旅的伤亡。

    后者在袁宗第攻破沁阳,事实上已经从西线摧毁清军侧翼后,立刻乘船从黄河顺流而下增援铜瓦厢。

    他们的到达结束了战斗。

    知道后背没有挡住袁宗第背刺的多铎不得不全线撤退,然后就是明顺联军对清军的追杀,不过多铎最终还是在那些地方士绅的配合下,向北撤到了开州,西线清军撤到卫辉,事实上在卫辉,开州,濮州直到东昌再转向济南这条线形成防线,以准备抵挡明军的进攻。当然,明军没有继续向前,顺军也止步沁阳,所以多铎在后撤大名府后暂时稳定了南部防线,清军无力再次南下,明军和顺军获得了稳定的黄河航道,高一功带着满载近百万石粮食的船队在深秋的寒风中到达洛阳。

    至于接下来,无论杨庆还是李自成都没兴趣继续向北进攻了。

    运河即将封冻。

    剩下无论颍河涡河还是黄河也都将被冰层覆盖,甚至就连淮河都将在这个小冰河期巅峰的年代,被可以通行马匹的坚冰覆盖。

    没有后勤的杨庆无法继续进攻。

    事实上他正在向北方抢运最后一批物资,以保证前线各军在这个漫长冬天用于防守,为了确保在冬天能够提供一定的运输能力,他正在大量制造四轮马车。同时还在修缮从南京到凤阳,然后从凤阳到郑州的道路,另外也在修缮海州港和从海州到徐州及沂州的道路,未来还得开拓一条海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