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同样派出步兵救援。

    双方在北线尾这座沙洲上展开陆上战斗。

    原本历史上也是在这里。

    但那一次与荷兰人战斗并且击退他们的是郑成功的铁人军,而这一次是海军陆战队的步兵。海军陆战队的战术和山地军一样,只是因为运输限制没配备骑兵,更准确说都是古二爷的步兵线列。

    至于荷兰人……

    荷兰人是古二爷他老师的。

    这时候的荷兰人肯定是玩莫里斯方阵了。

    所以在明军对面同样也是长矛居中火枪两翼的线列阵型,不过不同的是,荷兰人的阵型更厚,因为明军纵深是六列而荷兰人是十列。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无几,明军一个营是五百多人,荷兰人实际上只有一个团,而一个莫里斯方阵团也是五百,但因为纵深的差别,他们实际上是一个更大的方阵,相比起来明军的看似更单薄。

    但双方都没有伴随的炮兵。

    明军的九斤炮太重,必须得有码头才行,而荷兰人同样也无法把他们的大炮用小艇运到北线尾,就算运到了在北线尾这种沙洲上也寸步难行。

    “这真是有趣啊!”

    郑彩感慨道。

    而此时鹿耳门外海,二十艘明军巡洋舰和数十艘老式战舰改装的运兵船上,所有水兵也在好奇地看着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同样他们的战舰上,一门门大炮也在不断发出怒吼并将炮弹射向荷兰人的堡垒,那座不大的连风暴都扛不住的堡垒已经千疮百孔。

    同样北线尾岛上,刚刚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指挥同知,原本历史和郑成功一起收复台湾的马信,也在饶有兴趣地看着荷兰人。

    “停!”

    他举手喊道。

    旗手的旗帜挥动,整个线列全部停下。

    “准备炮击!”

    他喊道。

    好吧,明军其实是有炮的。

    他们的大炮在后面海滩上,四门二十斤臼炮已经完成架设,伴随他的命令发出,这些小水桶一样短粗的火炮喷射火焰,四枚开花弹拖着烟迹飞出,但都没有击中目标,只有一枚落得比较近,爆炸的弹片打倒两名荷兰士兵。

    不过却造成了荷兰人的小小混乱。

    好在他们也是训练有素,列队整齐的荷兰人继续向前。

    臼炮继续射击。

    但还是没有击中目标。

    这种臼炮本身就没多少精度,原本只是用来轰击城堡的,野战中轰击大集团目标可以,但想击中一个十排的线列就只能拼人品了,更何况这个线列还是在移动的。

    好在马信也没指望它们。

    所有一线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都在迅速检查自己的武器,就在同时十二名步兵上前,在整个阵型前方一字排开,然后举起手中的线膛燧发枪瞄准荷兰人射击。这东西就不一样了,已经相距不足一百五十米的荷兰人随着他们的枪声一下倒下了十二个。

    后者明显被打得慌乱。

    随着他们前方的旗帜挥动,所有荷兰士兵加快速度,而明军散兵没有丝毫犹豫地后撤,他们的子弹不可能装第二轮,他们挤过那些火绳枪手退到后面装弹。

    荷兰人很快进入五十米范围,然后他们同样停下,开始举起同样的火绳枪……

    他们也没有燧发枪。

    这时候就连欧洲如英国这样的军队也无法普及燧发枪,澳门的葡萄牙人同样也是火绳枪,荷兰东印度公司很显然也没有给他们守卫台湾的这些佣兵配这个,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候遭遇的燧发枪,那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数量也很少。

    但就在荷兰人举枪瞄准时候,明军步兵却开始向前。

    荷兰人首先开火。

    明军步兵开始有人倒下。

    “稳住,继续前进!”

    马信挥刀吼道。

    他耳边一颗子弹呼啸而过。

    身先士卒的将领带来了士气的稳定,那些从福建山民中招募,并且得到了皇庄土地的士兵们压抑着惊恐继续向前。荷兰人继续射击,十排的轮射保证了速度,但火绳枪这种武器的精度决定了它们很难击中目标,尽管他们的枪声中明军不断有人倒下,但数量却并不算多。

    “别乱,临阵脱逃者诛满门!”

    马信吼道。

    一颗子弹扫过他胳膊,鲜血立刻渗出,不过红色军服上很难看清。

    而原本开始有些混乱的士兵们在诛满门的恐惧中继续向前,毕竟他们满门都在皇庄享受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说幸福的生活,哪怕就是死在战场上能为家人确保这样的生活也足够。

    中国人最适合排队枪毙战术。

    因为中国人最顾家,最害怕的就是诛全家,只要他们知道自己的死可以换来家人的幸福,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勇敢面对死亡。这一点和西方人有本质区别,当然,要是像过去一样死了之后老婆孩子饿死,那是肯定别指望他们有什么勇气的。但这些刚刚在皇庄过上好日子,并且经过了一年严格训练,知道死了也不会被克扣抚恤金,甚至家人还能免五年租作为补偿的士兵们,勇敢地迎着对面枪口保持着队形继续向前。

    很快距离不足十丈。

    死伤不足十分之一的明军士兵开始变阵,第二排插入第一排迅速半跪在地,第四排向前补第三排,同时向前占第二排,一腿曲一腿向后举起了枪,第六排补第五排向前占第三排直立举枪。

    上中下三层全部瞄准对面荷兰人。

    “开火!”

    马信吼道。

第二三二章 科技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荷兰人瞬间被打崩了。

    密密麻麻的子弹如狂风暴雨般打在他们身上,几乎眨眼间整个荷兰人方阵的前排就塌下去。子弹呼啸,硝烟弥漫,血肉飞溅中,荷兰人的死尸一下子堆积起来,甚至第二排第三排都遭到波及。

    尤其是因为明军的战线更长,子弹甚至打在他们侧翼。

    而后面的立刻开始溃败。

    他们的这种莫里斯方阵的确在持续射击上有很大优势,前排打完转身逆行向最后去装弹,同时下一排向前开火,就这样周而复始以弥补火绳枪那悲剧的射速。

    但是……

    干不过二十米糊脸啊!

    古二爷就是在这种战术上进行改进并脑洞出六段三排糊脸,这种在欧洲被称为古斯塔夫雷霆的战术,是瑞典军团横行欧洲,成就瑞典最辉煌时代的法宝。英国人二十米糊脸就是跟他学并且因为燧发枪射速增加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关系很铁,瑞典军团拥有大量苏格兰佣兵,甚至被古二爷视为最好的部下,这些苏格兰佣兵把瑞典战术带回不列颠。不过就算这时候瑞典军也不会进到明军这样近的距离开火,这种战术对士兵的勇气要求太高,古二爷手下除了那些省级军团的志愿兵以外,估计其他杂牌雇佣军都别指望。

    为了雇佣金的人和为了子孙后代幸福生活的人,面对死亡时候明显还是有差距的。

    一个军官很显然还想挽回败局。

    他骑在一匹很雄健的战马上,挥舞着军刀不断跑动,喝骂甚至威胁着那些溃败的士兵,但很显然这种行为可以用脑残来形容了,因为明军可是有狙击手的。一名刚刚完成子弹装填的散兵立刻瞄准了他,随着扳机扣动一枚来复枪射出的子弹飞越一百三十米距离,准确打在了这家伙胸前,瞬间击穿他的胸甲打进他的心脏。

    他的倒下让荷兰人彻底崩溃。

    “杀敌领赏!”

    马信亢奋地吼道。

    明军士兵们精神暴涨,那些长矛手没有丝毫犹豫地开始向前,而那些火绳枪手则掏出一把把木制刀柄的锥子硬生生塞进枪口……

    这是刺刀。

    但不是制式的装备。

    这是海军陆战队自己脑洞的,实际上往枪口插矛头在大明以前就有这么干的,这个只是更科学而已,但距离套管式刺刀还有点距离。亢奋的马信就这样带着他的步兵,举着长矛和插着锥子的鸟铳,凶猛地撞向了荷兰人的后背,不断把一个个混乱中的荷兰人钉死。然后他们又一直向南不停追杀,直到把残余的不足一半敌军赶回大海,这才回去打扫战场,而就在同时,明军的炮击也摧毁了那座小小的堡垒,乘着潮水的一艘艘战舰驶入鹿耳门。

    然后是海战……

    “海战他们也不行啊!”

    郑彩带着一脸得意看着仓皇逃往热兰遮城的荷兰战舰。

    海战更无悬念。

    实际上这里也没有战舰,就八艘武装商船而已,原本应该是十艘,但有两艘在外海就被明军舰队堵住并围殴致死。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最多也就是十二磅炮或者九磅甚至六磅炮的武装商船,如何与十八磅炮的专用战舰海战?哪怕明军这些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但那也是为海战设计而不是为装货设计,双方的木板厚度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原本历史上郑成功遭遇的也是这种等级的海上阻击。

    “登陆!”

    郑彩看着逃回热兰遮城的荷兰武装商船,心满意足地说道。

    旗舰常遇春号上命令发出。

    紧接着那些随行的运兵船开始放下小艇,然后另外两个营的陆战队开始登岸并向赤坎进军。海军陆战队是四个营,这次战役的总指挥黄斌卿带着另外一个营守澎湖的基地,第一批到达的就三个营,当然,三个营也足够了,因为这里的所有荷兰人加起来都不到三千人呢!

    而赤坎没有守军。

    赤坎楼都没建成,荷兰人当然也无法防守赤坎,他们在明军攻破鹿耳门之前,就已经撤到热兰遮城,明军迅速接管了这座小镇,并且在这里受到了箪食壶浆的热烈欢迎……

    荷兰人在台湾可是剥削极狠。

    无论这里的汉人还是其他那些统统都对他们没什么好感,想想就这么点地方,这么点人口,每年能榨出几十万两银子,这究竟多么敲骨吸髓就不用说了。可以说没有不收税的,蔗糖完全垄断,种稻米收税,猎鹿也收税,不交税不准打猎,这里到处都是梅花鹿,猎鹿很受欢迎,海上捞乌鱼也得交税。那些土人敢反抗荷兰人就去灭族,后者的装备对土人直接就是碾压,经常搞个屠村之类事情,可以说明军的到来简直就是被土人和汉人都当做救星。

    这里的汉人可不少。

    颜思齐,郑芝龙当初在这里经营多年,而且趁着闽南大旱,郑芝龙又组织了数万人移居,使得台南一带恍如内地。

    那些同为福建人的移民,以最大的热情欢迎了郑彩和海军陆战队,帮助他们迅速卸下各种物资,并且提供他们需要的,很快一个与热兰遮城隔着不足十里宽海面相对的基地就在赤坎建立起来。甚至包括新的大明台湾府都在这里挂牌,第一任临时知府就在赤坎的汉人中任命了原本是郑芝龙的部下,后来因事滞留台湾经商的何斌,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带着郑成功通过鹿耳门的向导。

    就这样明军成功登陆台湾岛。

    当然,杨庆暂时不会知道这些的。

    台湾的消息得先送到澎湖,再由澎湖送到金门,然后用驿马一直送到杭州,再由杭州的通信塔发南京,这个过程没十天八天是不可能的,光跨越海峡这一段就得好几天,而且还得看天气。

    要是遇上台风就更没数了。

    不过忠勇侯现在也没兴趣关心台湾的战况,这场战争是稳赢的,打不赢属于天方夜谭,总共那么两千多荷兰人,而且还不是正规军,只不过是东印度公司的佣兵。甚至都不一定是荷兰人,完全就是在欧洲七拼八凑的一帮乌合之众,话说这时候连总督卡隆都是法国人呢!连原本历史上郑成功都能做到的,黄斌卿和郑彩要是还做不到就干脆自己抹脖子吧!至于忠勇侯现在有更重要的事。

    南京,锦衣卫军械所。

    一台巨大的木制水轮正在水流推动下不断转动,而在这个水轮横跨的渠道两旁,各有一个生铁的基座,水轮两端的轴在基座上的铜套里面,因为蓖麻油的润滑,水轮的转动轻快而平稳。而在右边的轴端拉着一套连杆系统,这个连杆系统则不停往复地拉动一个巨大的皮鼓……

    好吧,这就是个水排。

    很古老的东西。

    只不过改进一下效率比较高一些而已。

    而水排的出风口用管道直通一个很小的焦炭炉,这个炉的体积和配套的巨大鼓风系统简直不成比例,但这个不成比例换来的,是炉膛內焦炭燃烧的炽烈火焰,这火焰上方是一个同样不大的坩埚。

    石磨和黏土的坩埚。

    而这个坩埚里面火红的铁水已经在沸腾,上面泛着异样颜色的泡沫状杂质。

    准确说这是钢水。

    真正的钢水。

    这可不是那些熟铁炉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