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算算前期建设两年时间,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进入产出阶段了,先在钓鱼岛采,然后从刚刚改名台湾府的赤坎建立起去东沙的航线,再开始从东沙采。这样一步步走到资源最丰富的西沙,那里是中国近海最大的鸟粪岛,六十年代就是那里的鸟粪支撑中国南方水稻,甚至两湖都用那里的鸟粪。整个西沙群岛储量当时估计三十万吨,其中二十万吨集中在永兴岛,而且这是经过了日本人疯狂开采后的,二战期间日本人每年从那里运走数万吨。至于开采极其简单,用当时工人说法,有树的地方挖开底下全是厚度超过一米的鸟粪,挖了装袋运走就行。

    后来化肥工业发展,再加上堪称疯狂开采导致资源越来越少,才停止了那里的生产。

    总之鸟粪事业就这样起步。

    同样起步的还有台湾的硫磺产业。

    实际上之前荷兰人就已经在台湾开采硫磺,蔗糖和硫磺是荷兰人在台湾的主要产业,剩下就是刮地皮的横征暴敛了,毕竟台湾岛上到处都是这东西。但那都是零星小矿,而杨庆和郑芝龙合伙在台北获得的巨型矿场就是质的改变,那可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真正的大型硫磺矿。

    有这个就不用考虑以后的硫磺供应问题了。

    至于开采……

    好吧,这个还得用奴隶。

    “买黑奴?”

    郑芝龙说道。

    台北的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杨庆说的不错,那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不但是硫磺,郑家的人还在鸡笼一带找到了金沙,而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开始在鸡笼挖煤,黄金,煤炭,硫磺,三样加起来他们合伙的台湾开发公司一片金光闪耀。

    但是,工人问题很严重。

    没有足够的工人。

    虽然可以从福建一带招募,但随着大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地瓜的全面推广,哪怕福建的山民也不是很愿意冒险去台湾了,之前郑芝龙能组织大规模移民是当初福建饥荒,但现在地瓜越来越多,饥荒的威胁锐减,福建人口也没到清末那级别,老百姓往外跑的欲望不高。尤其是采硫磺这种纯粹拿命换钱的工作更缺乏吸引力,而战俘数量太少,还得留着以后挖鸟粪使用,这样就只能用奴隶,这时候黑奴贸易红火,这一点郑芝龙是很清楚的。

    “黑奴太贵,鬼佬把他们从非洲运到这里死亡率太高。”

    杨庆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倒是。”

    郑芝龙很有同感地说。

    原本历史上郑家的军队其实就有少量黑奴的。

    “但是,咱们可以买土人。”

    杨庆说道。

    “这不好办,土人都是宗族,他们不会卖自己的族人。”

    郑芝龙说道。

    “他们不会卖自己宗族,但他们的对头们会呀!你以为鬼佬在非洲是靠自己抓捕黑奴吗?不,他们其实是收购,鼓动那些黑人部落酋长去灭其他部落,然后把抓到的战俘廉价卖给他们,既然连鬼佬都会玩这个,为何咱们不在台湾的土人中玩呢?怎么做想来不用我多说了吧?反正他们抓了战俘也经常烧烤,与其烧烤还不如跟咱们换些好东西,比如说换些奢侈品,他们应该喜欢美食吧?香甜的水果罐头如何?他们喜欢丝绸就给他们丝绸,总之尽可能用这一类不会增强他们力量反而会削弱他们野性的东西。

    甚至可以给他们香皂。

    这些家伙以后也是麻烦,必须尽可能削弱他们的数量,而削弱他们的首要一点就是毁掉他们的野性,当野人学会使用香皂之后征服他们也就易如反掌了。”

    杨庆说道。

    香皂肥皂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的大明不需要穿越者来发明,事实上这都是很古老的,南京城里手工做胰子的店铺足有上百家,甚至牙刷都不需要穿越者,宋朝人就用牙刷,从某种意义上说牙膏也有。当然不是盐,唐朝就有了专门的护牙药方,宋朝时候就很普遍了,而他现在引入的大路货是乌贼盖制造的牙粉。至于香皂的大路货是鲸油制皂了,但未来会改为油棕,他正在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去西非给他搞油棕种子,不过两广还在桂王手中,他现在能种植油棕的只有云南,而且初期还得以食用为主。

    棕榈油的确不好。

    可对于这个时代云南的山民们来说有油就是好东西,脂肪含量高对他们来说是优点而不是弱点。

    这时候大明主要植物油来源其实是油菜,尤其是江南淮南都是这种东西,它可以和水稻轮种,稻田收割前油菜就育苗,收割后移栽,甚至冬季七成稻田都是油菜,只有三成是更传统的小麦,这一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就有介绍。不过油菜种植占用冬小麦的种植,会减少粮食产量,这并不符合杨庆需要,所以他要全力推广其他油料作物。

    但豆油受榨油手段限制,其实不是这时候最好选择。

    与其榨油还不如做豆腐。

    花生产量太低,而且没有地膜之前实际上没什么卵用,最多像瓜子一样当零食。

    芝麻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也是最适宜目前榨油技术的,但芝麻产量更低,不可能真正大众化。

    他其实就菜籽油和棕榈油这两个选择,菜籽油占用小麦产量,棕榈油却没有这个问题,棕榈油的确吃多了不好,但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在意什么脂肪过高带来的疾病吗?这个时代的人最缺的东西就是脂肪,鲸肉肥油罐头在民间广受欢迎,现在就连原本视鲸为鱼神当初为阻止捕鲸差点闹民变的舟山渔民都视鲸为黄金。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增加脂肪,顾虑什么棕榈油的脂肪酸过高完全就是扯淡,杨庆未来准备在台南,海南岛甚至以后的南洋殖民地,全部大量种油棕,然后用棕榈油制皂制润滑油甚至充当食用油运输到大明。

    用这种东西供应那些城市。

    然后以此减少各地油菜种植改成小麦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这个时代谈别的都是扯淡。

    只要能让老百姓吃饱,那就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于如何引诱土人互相残杀然后抓战俘,卖给台湾开发公司当奴隶采硫磺,这个不需要杨庆操心,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负责台湾开发公司,他会把这种小事办好的。而被杨庆派去的家奴和张嫣派去的太监,会从两个体系监督他的工作,让台湾真正变成杨家郑家和太后的私人金库。

    现在这种金库已经很多了。

    比如南北二洋公司,南洋控制向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北洋控制朝鲜的贸易及朝鲜海域的捕鲸。

    还有沈家替换郑家的东洋公司。

    这个以对倭国贸易为主,兼职向琉球的贸易,事实上也控制舟山渔场的捕鲸以及沿海一个个罐头厂,实际上不只是沈家,还有像黄斌卿,张名振这些浙江沿海的实权将领在东洋公司也有大量股份。

    而最大的金库无疑是银行。

    帝国银行事实上掌控了大明的金融业,毕竟它有独家的发钞权,它还有户部及内库资金的管理业务,就连江浙一带官员发工资,现在都是领钞票然后自己决定是否去帝国银行遍布江浙的支行兑换。包括军队除了前线驻防的,其他也是以钞票发,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兑换,甚至连一半兑换的都没有,只要和银子一样,那当然用钞票更划算,结果就是帝国银行的金库里金银越堆越多。

    而这家银行可不是国营,这是杨庆,懿安太后,再加上一大堆将领们合伙开的股份制银行,杨庆是第一大股东,加上懿安太后的,他控制了一半股份。

    这样算大明经济也在被他控制。

    军队掌握在手,特务机构掌握在手,经济掌握在手,舆论权基本上也算掌握了,甚至还是拥有几百万狂信徒的神仙……

    南京可是有老百姓给他建庙了。

    各地皇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他的长生牌位,他俨然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以这样的控制力,一切试图与他对抗的都无非螳臂当车。

第二四九章 这是未来() 
南京,镇淮桥头。

    无数行人夹道而立,伴随一声枪响发出了欢呼。

    “螳臂当车!”

    杨庆鄙夷地说道。

    在他面前又一个挑战者倒下了。

    他就像个获胜的牛仔一样,吹了吹枪口的硝烟,然后随手把这支燧发枪扔给一旁的锦衣卫,抬手向两旁围观者致意,在一片欢呼声中坐回自己的马车。他的马车缓缓开动起来,很快碾过了前面还没死透的神战士,车轮下的神战士带着生命最后一刻的颤抖向外伸出手……

    这是第十个挑战者。

    自从当初杨庆发出了针对胡神信仰者的挑战后,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勇士来娱乐一下南京百姓。

    一开始杨庆还安排到聚宝门上搞得很隆重,后来也懒得这么麻烦,基本上有这样拦路挑战的,直接就现场解决,反正都这么多了,南京百姓早就对这种事情失去了最初的兴趣。第七场和一位大师的决斗居然总共不足五千观众,行情都如此低迷明显属于过气明星了,还耽误时间干什么?

    就地解决就行了!

    “侯爷,少林寺方丈拒绝和您进行决斗。”

    马车里对坐的秘书说道。

    话说忠勇侯现在也是有秘书的人了,他现在实际上有一个秘书处在伺候着,秘书处的处长就是史可法的嗣子史德威,带着几十个杨庆党羽里面的二代或者三代们,共同为忠勇侯处理各种事务。

    “他是仗着自己在李自成地盘上!”

    杨庆冷笑道。

    的确,少林寺在李自成地盘,准确说在双方缓冲区,因为李自成在洛阳的地盘与明军分界线是八关,而少林寺在轘辕关外。

    但紧靠轘辕关。

    而明军驻扎密县,之前李自成移登封百姓入洛阳,双方留出登封一代作为缓冲区,不过这些寺庙肯定不在迁移范围,少林寺的大师们依然在寺里。但没有了佃户们,也只好自己在登封种地了,至于没了那些佃户的老婆女儿们,大师们怎么办,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在洛阳的那些商铺也被袁宗第没收,高利贷作废,大师们的修行受到严重打击。

    好在还没被烧了。

    “不是还有南少林吗?”

    杨庆说道。

    “南少林也拒绝和您决斗,他们说出家人以清修为主,不管这些红尘俗事,习武乃是为了加深修养,不是用来好勇斗狠的!”

    那秘书说道。

    很显然大师们都深谙此道,他们不打就不会失败,他们坚决不给杨庆打败自己机会,既然杨庆没打败过他们,那么他们就依然是佛法无边的。至于以后教管司成立,那个他们也就只好默默忍受,大师们的忍字功可是天下第一,邪魔横行天下一片黑暗,这只是命中注定,这是世人愚昧的报应。但佛法无边终究还是会有光明的一天,那时候大家再继续出来共享盛世,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无需强求。

    三武一宗都撑过来了还怕杨庆这个区区小妖。

    大不了……

    大不了一个字,忍!

    “哼,这就是大师啊!”

    杨庆鄙夷地说。

    忍不忍都一样,反正江浙各地的经界彻底完成,包括光头们的田产也查清楚,剩下只是一纸命令,然后把这些田产直接收为官田。至于大师们以后的生活,他们可以到皇庄租一块地自食其力,不过因为不服兵役所以他们的田租就多一点了。

    民兵最多交四成。

    至于他们最多交六成好了!

    如果大师们不同意……

    不用杨庆费心,那些佃户们会让他们同意的,这时候江浙各地佃户们可正眼巴巴地盼着地主造反,然后他们不用忠勇侯动手,自己就把这些家伙拿下,快快乐乐做皇民了。

    所以东林群贤只能用迎驾来对付杨庆。

    其他的徒惹人笑尔!

    连东林群贤都扛不住这个,更何况是那些战斗力低一等级的大师。

    说话间杨庆的马车在两旁士兵的敬礼中驶出聚宝门,迅速转到三合土的公路上,然后沿着这条公路一直向东出外郭高桥门,驶进了锦衣卫军械所的大门,径直进入一间厂房。

    “侯爷!”

    已经在这里的宋应星迎上前。

    杨庆很随意地向他和那些迎接的工匠一摆手,直接走到了一个巨大的水轮前,这个水轮下半截落在一个并不太宽但却很深的渠道內。渠道从外面伸进来,清澈的山涧水在里面急速流淌,并带着水轮不断转动,水轮的轴端是齿轮,齿轮带着另外多个齿轮,最后缓慢的转速变成很快的转速,而最后一个齿轮连在另一根轴上……

    所有齿轮两端轴全部用铜套装在瓦座內用蓖麻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