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还这么多钱。

    保守估计也得一千万两啊!

    不过真要说其实也没多少,就像徐孚远家族,拿出十分之一都可以说毫无压力。他其实是老阴贼徐阶弟弟的曾孙,当年徐阶可是因为子弟兼并高达二十四万亩被海瑞给搞过,当然也有说是四十万亩的,不过应该不至于,毕竟松江就那么点地方。

    但不是这么回事啊!

    钱谦益说是民间筹款,但也就是反对杨庆的人会掏,而且不鸟东林群贤的也不会掏,比如福建士绅是不会管的,湖广士绅也够呛,云南贵州的更别指望,这样仔细算实际就摊派给南直隶,浙江,江西三个省为主。如果是过去,可以通过加税转嫁给所有人,但现在加税是不可能的了,大明税率已经明确,监国已经奏起皇上下了圣旨,永不加赋,这可是真正的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后农民需要交的只有田赋了,谁还敢加税就等着锦衣卫抄家吧!

    而普通百姓更不可能额外掏钱。

    说白了就是这三省士绅来掏这笔巨款。

    这不是扯淡吗?

    凭什么啊!

    谈钱?谈钱伤感情!

    “诸位以为忠勇侯执政如何?”

    王夫之突然笑着说道。

    “若非于田地之上咄咄逼人,侵渔士绅,倒称得上大明第一能臣,整军经武使大明几复太祖成祖之强,大力推行新种使江南无饥谨,兴工矿重商贸使民间日益富庶,自张居正以来无可比拟者,纵然张居正与之相比亦差了许多。”

    夏允彝老老实实地说。

    他这话其实有点亏心,理论上杨庆没侵渔过士绅,只是借着经界把士绅侵渔的官田又收回去,但官田以外真正士绅原本所有的是不动的。

    当然,有罪抄家是另一回事。

    “仲彝过誉了吧?杨庆之功在于舍弃北方,江浙本就富庶,之前朝廷以江浙养天下,故此使得江浙受天下之累,如今他断臂才使得大明绝地复生,若崇祯朝诸公无北方饥荒鼠疫之拖累未必不如他。他只不过是把这病树上朽烂之处切下,自然剩下一个花团锦簇,若此时再把北方千万饥民塞给他,他一样搞得焦头烂额。即便如此江淮之间,甚至河南一带能恢复稳定,靠的也是地瓜之功,若无此物增加的粮食,他也一样没这么逍遥。

    倒是这强军一道确是无人能及。”

    顾咸正说道。

    他可是从西北逃回来的。

    西北都饿成什么样子了,他是很清楚的,杨庆断臂求生,以北方甩给李自成换来大明在南方的稳定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到现在还对北伐没有兴趣,宁可和多尔衮停止,宁可每年就跟岁币一样给李自成一百万石粮食买和平,其实就是不想再背那么多负担,即便这样淮河两岸的屯田区,也是靠地瓜在支撑着。

    “但这地瓜徐文定何尝没搞过?结果又如何呢?”

    王夫之说道。

    说完他端起地瓜酒。

    顾咸正不说话了。

    的确,徐光启也不是没搞过,甚至徐光启连冬储都解决了,地瓜疏很明确指出,地瓜窖藏在北方甚至优于潮湿的南方,虽然火炕育秧还没搞出来,但在北方山岭推广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可结果又如何呢?还不是照样石沉大海?朝廷各方势力,地方士绅,重重阻力让本来就不算强势的徐光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图,最后只能黯然放弃,否则大明至少提前二十年在北方推广开地瓜,那时候不说西北饥荒能否解决,但山东北直隶河南的饥荒绝对大幅缓解。

    大明也不至于落到南渡的下场。

    然而徐光启做不到的,无论杨庆和李自成,却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內做到,这就不能说人家是运气好了。

    “诸位,大明需要一个权臣!”

    王夫之语重心长地说。

    “之前那些纯粹内耗的党争也该结束了,至于田地,他不是还没公然学那贾似道吗?”

    他接着说道。

    在坐的精英们一片沉默。

    “贾似道我是不会做的!”

    杨庆举着酒杯说道。

    在他面前全是自己党羽了,他这个小圈子以黎玉田为狗头军师,以黄蜚几个武将为核心,然后以宋权高弘图和路振飞还有宋应星几个文臣,再加上郑芝龙,黄斌卿,张名振这些为外围。他们实际上掌控着大明的军队和财政,但这些人也得要利益,没有利益谁会跟他混?

    “但是,我也不支持土地兼并!

    都什么时代了,为何还盯着土地?开工厂,开矿,海外贸易,哪一样不是日进斗金?这一年诸位从这些上赚了多少?是不是都远超那些地主?未来是属于工商业的,何必从那些农民嘴里抢银子?

    再说想要土地也很容易。

    跨过大洋到美洲去有几倍于大明的沃野,哪怕去南洋都有的是,谁想去开垦我做主任凭他去占,他就是能占一千万亩我也支持,但大明內地的土地兼并是必须抑制的。但抑制不是侵夺,肯定不会在某一天,出一个公田法,强制要求地主将土地出售给国家的。”

    他说道。

    “那忠勇侯以后的土地制度如何明确?”

    宋应星问道。

    此时大明朝廷派系很清楚,杨党对东林党,剩下那些地方派系要么依附杨党要么依附东林。

    北方南逃的都依附杨党。

    毕竟后者理论上也是从北方南下的,这些人天然就是一伙,这算是杨党的基本盘了,他们的基础就是淮河两岸的屯田区和遍布南方的卫所皇庄。

    东林党的基本盘是那些江浙籍官员,而基础就是江浙士绅,不过这个基础不稳,江浙士绅因为利益不同也分敌视杨庆或者容忍他甚至还有支持他的。

    后者是新兴的工商业阶层。

    说到底谁都明白,杨庆带来了工商业的兴旺发达。

    剩下其他几个省就得选边了。

    福建算中立,他们有郑芝龙这个特殊的代表,足够保证自己利益就行了,只要开放海上贸易,福建士绅就没什么意见了,崇山峻岭中一座座茶园就是他们财富的保证,除此之外他们对朝廷没什么特殊要求。

    而湖广和江西就不一样了。

    湖广还差点,毕竟经历了多年战乱尤其是桂王造反的洗牌,导致湖广皇庄众多,尤其是整编下来的杂牌还有被招出来的棚民,多数都以皇庄化方式安置在湖广。可以说湖广士绅没得选择,他们没有任何对抗杨庆的手段,而和江浙士绅合作,又因为双方多年的宿怨很难实现,而且就算成功了,东林群贤也不欢迎他们。这样还不如干脆破罐子破摔,当年楚党能和魏忠贤结盟,这时候湖广士绅为何不能与杨庆结盟?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索性闭上眼享受吧!

    而江西士绅就很纠结了。

    他们和东林群贤关系密切,比如他们在朝中的老大姜日广就是东林老将,但以宋应星为首的另一帮却是杨庆一伙,他们某种意义上说骑墙,他们原本可以继续骑墙,可现在骑不下去了。

    一千五百万石啊!

    这钱谁掏?

    连苏松的士绅都不想掏,更何况是江西士绅。

    还是那句话……

    别谈钱,谈钱伤感情。

第二五三章 有些事终究需要做个了断() 
真得不能谈钱,一谈钱就伤感情了。

    话说水太凉该崩溃了。

    他辛辛苦苦可以说耗尽心血在长安跟李自成委屈求全,最终凭借那张仪苏秦之能,好不容易打动了这个魔头,让他同意放龙兴天子还都……

    一千五百万石。

    只要有四百万石粮食和折价后剩余七百万两银子,在今年冬天到来前运到洛阳,那么龙兴天子就可以在南京过春节了。虽然他的几个弟弟还得继续留在长安当人质,但那个已经不重要了,谁都明白龙兴天子是不会为自己弟弟们交保护费的。可以说只要有这批粮食和银子,杨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朝中众正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同样江南百姓也可以在这个恶魔的阴影中看到光明了。

    然而……

    谁会出这钱啊!

    江南士绅要是这么大方还不至于让李自成进北京呢!

    他们连税都不爱交呢!

    “忠勇侯,大明之后的田地制度为何?”

    湖广系的代表,现在的户部侍郎,张居正的孙子,原本历史上拜瞿式耜为师,并且和他老师一起在桂林衙门里喝着酒等死的张同敞,紧跟着宋应星问道。

    “不变!”

    杨庆说道。

    “官田还是官田,私田还是私田!”

    他紧接着补充道。

    他本来就没准备直接抛出强制性的公田化,他要的是以时间,以皇庄步步侵蚀的方式,逐渐完成对地主的包围。同时以工商业和对外殖民吸引他们转移出土地,让土地变成鸡肋并逐步由国家收购,这样通过几十年时间一点点完成公田化。

    贾似道式地直接下公田法是肯定不行的。

    那个太过于激进了。

    宋应星和张同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就可以了,这就可以让家乡父老们满意了,要是不用掏钱,湖广江西士绅或许会跟着东林群贤摇旗呐喊什么的,可一谈钱那就别扯淡了。这种投资风险可是很大,谁都明白就是龙兴天子回来,斗过杨庆的希望也很渺茫,到时候钱掏了,骑墙的资格没有了,然后龙兴天子和东林群贤失败了,那他们找谁哭去?杨庆只要不是继续惦记士绅的田产,只是恢复原本的官田,那就凑合着过吧!毕竟这个家伙搞经济的本事强,那些地主虽然受到损失,但也不是没法弥补,比如现在工矿业就日渐红火,甚至湖广都开始自己开盐井了,没有必要为这种事情卷入斗争漩涡。

    他们终究和东林群贤不一样。

    东林群贤是朝廷既得利益者,他们无法容忍科举改革,因为科举改革会使他们被一步步挤出权力核心。

    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但湖广江西籍官员在朝廷总共才几个啊!别说朝廷了,就是地方上也绝大多数都江浙官员,当然,江西的也很多,明朝进士总数南直第一浙江第二江西第三。崇祯南渡后大量启用南直和浙江籍旧臣,更加重了江浙官员比例,上一科因为很多省份都没有参加,湖广刚刚经过战乱损失,导致进士数量超过六成是这两省。

    这早已经让其他各省产生自己是被江浙统治的感觉了。

    至少湖广福建云贵是如此。

    江西虽然摇啊摇,可到这种没法摇的地步了,终究还是觉得倒向杨庆更靠谱,毕竟东林书院在无锡,他们终究只能算东林党的一个附庸,之前以姜日广的老资格,也不过才捞了一个侍郎。而六部除了袁继咸和高弘图以外其他四部尚书和绝大多数侍郎都是江浙的,袁继咸的工部尚书事实上还是被两个江浙籍侍郎架空,这种事情上东林党恶习不改,吃相还是和当年一样难看。

    相反东林党倒下后,江西籍官员反而会得到崛起的机会……

    老大老二都倒下了,那老三当然就要上位了。

    就这样杨庆轻松瓦解士绅同盟。

    也不能说是他瓦解的,他自认还没那么大能量,他的手还没法真正伸道这些地方的基层,瓦解联盟的是那一千五百万石。这种乌合起来的联盟坚决不能谈钱,一谈钱就肯定要伤感情的,让士绅们凑份子筹这笔巨款迎皇帝,那不是开玩笑吗?他爹时候想从我们手中收点税我们都不答应,现在要我们掏钱捞他?

    还是掏这么多?

    这不是纯属搞笑吗?

    赶紧散伙吧!

    “牧斋公还是太天真啊!”

    散会后杨庆端着酒杯一脸深沉地感慨着。

    “你真不迎陛下?”

    宋权试探着问道。

    “迎,当然会迎的,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没办完,等办完了我会迎的,雨恭兄,你们放心,我不会对不起先帝的!”

    杨庆说道。

    宋权和高弘图路振飞这些人交换了一下目光,然后点点头也走了,他们这些以崇祯亲信自居的,虽然别无选择只能与杨庆结盟,但终究还是要保大明江山的。如果杨庆在这个问题上太出格,他们也一样会反对,毕竟户部和內库一点银子不出这是不对的。

    当然,杨庆肯定会出钱的。

    他能团结起自己这个集团,能够让那些北方籍旧臣都支持他,包括能让黄得功,张名振,甚至郑芝龙这些将领支持他,除了利益之外还有一个大义就是他是崇祯后代的保护者。哪怕这个后代只是一大一小俩公主,但公主监国,龙兴天子在长安,这大明江山仍旧是崇祯后代的,没有杨庆的保护那这大明江山就归别人了,这也是当初王承恩这些人毫不犹豫地和他站在一起的原因。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