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士绅因为种粮不赚钱,大量改田为牧,种植牧草养羊,然后纺线织布赚钱,但这不需要太多人手,士绅也不可能白养农民,于是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涌入城市沦为赤贫。现在两广已经开始这样了,大量土地士绅为赚钱不种水稻改桑蔗,多余出来的贫民失去土地不得不进入广州的工厂。睡在泥污的棚子里,每天干十八小时,赚到的钱吃地瓜都吃不饱,累死饿死者比比皆是,农民饥荒还能挖野菜啃树皮,他们连野菜树皮都没有连观音土都没地方吃。

    他们不是羊吃人,而是蚕吃人。

    第二,经济模式。

    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决定了一旦共和制,那么就给地方割据松开了限制,大明就会变成晚唐,这就是黄宗羲那些人吹嘘的大同国。统一的国家名存实亡,华夏之地变成无数自行其是的事实上小国,然后互相之间为利益厮杀,直接退化到五代乱世。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农业这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必须改变,必须使每一个省之间都有互相依存的紧密联系。

    简单的说就是工商业化。

    当江浙的工厂必须依靠湖广的原料时候,江浙湖广就密不可分了,当沿海的商人必须依靠向内地销售货物时候,沿海和内地也就密不可分。

    江南百姓的确可以对关中的饥荒无动于衷,但如果江南所有工厂都必须从山西运煤炭来维持生产呢?那么就必须得管,因为不管这边的工厂也得停产,这边无数工人就得失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南北东西都是一根绳上蚂蚱的时候,整个国家用工商业捆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皇帝什么的的确就可以没用了,共和制就的确可以实行了。

    但这又牵扯第三个问题。

    交通。

    因为山西的煤炭肯定不可能运输到江南,除非有便捷的交通,古老的运河体系肯定不行,那么必须得修我之前说的铁路。

    铁路覆盖大明每一个省,才是大明共和制的基础。

    但这又牵出第四个问题。

    ”

    杨庆在讲台上一一罗列,真正为他这些可以说最新一代精英们描绘他的理想国,描绘工业文明,描绘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他之前已经说过很多。

    但从来没有过系统的,今天是真正在系统地描绘蓝图,描绘一个在这些人看来梦幻般的未来。

    但这时候共和国真不是好事。

    大明玩共和制的结果,就是再来一场天下大乱,这就已经算是分成六份了,共和制的话十六份都不一定刹得住,六十份也不是没有可能。北方养不活自己的省份会和多尔衮合伙变掠夺集团,因为不掠夺他们就活不下去,南方省份就会跟着两广学,重演一遍大明版的羊吃人血腥积累

    但前提是老百姓能忍。

    但事实上南渡之前就已经开始奴变蜂起了,要是变羊吃人的话,大明百姓可不是英国农nu好脾气,而且还有宗教麻醉。两千年前就喊出将相王侯宁有种乎的大明百姓,是都知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他们要是能忍才怪呢!最终结果还是大规模造反,然后江南杀得尸山血海,异族和北方合流的掠夺集团趁机南下。

    结果还是更大规模的战争。

    所有想着在明朝和明朝以前,在农耕模式下,在没有海外殖民缓和国内矛盾的情况下,玩什么共和制的都是做死!都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除非有神仙!

    我大明自有国情!

    皇权必须削弱,但不能没有,民权必须提升,但不能无限制,共和制可以讨论,可以研究,但真付诸行动就是自杀了。法国人经历了狂热的大gengming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皇帝来统治,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试过了。

    这玩意真得有。

    英国人经历了内战和克伦威尔时代之后,同样选择迎回国王,荷兰最终也给自己找了个国王,真正从一开始就不要帝王的就只有美国。但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真得很难说是一个国家,南方奴隶主们才不会觉得自己和扬基佬是一家人呢!美国总统那时候与其说是个元首,还不如说是纯粹象征,象征还存在美国这个东西。

    共和制取代帝制是必然的。

    但这个必然是有过程的,是必须解决了各种问题的,这就是欧洲那些国家为什么在帝制与共和制之间反反复复,直到十九世纪前后才最终稳定下来,就是因为帝制在这之前始终有存在的土壤。

    这一点英国人最聪明。

    他们在十七世纪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始终保留国王,尽管他们总喜欢从外国请国王。

    法国人就不够聪明。

    所有他们总是在geming,总是在内斗中反复,每一轮反复都是自己给自己放血的过程,最终硬生生把自己放血放得不但只能看着英国压在自己头上,而且还让德国崛起。在这一点上英国是好榜样,而法国无疑就是反面教材,美国属于特例,那个不具备参考价值,毕竟美国不存在过去这个特殊的负担。

    杨庆这时候搞共和制,除非先来一次geming,把土地士绅阶层全部清洗。

    这是最基本的。

    否则共和制的结果就是英国式的士绅民主,彻底解锁士绅们的封印,这一点两广士绅已经做出表率了,而贫民失去最后的一点点保护。他也改变不了什么,至于四民代表就别扯了,就这四民大会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居然投士子代表票呢!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三零八章 有些事终需做个了断() 
年轻一代的思想问题,的确需要认真关心了。

    这可是他未来的干部队伍。

    这所学院的三千男女学生中,目前已经成年的最早一批,或者说高级班学生其实并不多,总共也就一百来个男的,成绩突出的二十来个。他们已经跟着杨庆学习了整整两年,可以说天文地理,政治科学,甚至于农业军事无不涉猎……

    杨庆教得很杂。

    他又不是什么真正懂教学的。

    所以他就是随心所欲想起什么就教什么,尽管绝大多数都是现代的基础知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学究天人了!这些学生在填鸭般的教育下,的确都不能说学得很深入,但因为这些知识的超越性,使得他们仍旧凌驾于这个时代。而杨庆这种堪称很不负责的教学方式,也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自由到已经开始通过他们学到的那些在杨庆看来简单的东西,思考一些更复杂的了。

    “得让他们出去实践了,总是关在学校里,很容易变成一群空想家!”

    杨庆一脸深沉地说。

    坤兴公主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

    “让他们去考察农村!”

    杨庆瞬间做出决定。

    这些学生明显圈太久,思想进步是值得欣慰的,但空想家明显是要不得的,那么就让他们走出学校,到农村进行考察,然后回来写报告。

    这份报告就算他们的毕业报告。

    而且不能考察南京周围,南京周围多数都是皇庄,这一带田产原本除了卫所就是勋贵的,然后被他一锅端改成了皇庄。近卫三军的家属都在这一带居住,这一带考察出的只是我大明太平盛世,这样干脆把他们丢到闽浙赣交界一带,让那些世家大族教他们认清现实。

    “那些女学生怎么办?”

    坤兴公主问道。

    这一批还有一百多女学生已经成年可以毕业了,事实上她们的年龄算都该嫁人了。

    “扔到参谋总部,算女兵!”

    杨庆很干脆地说。

    “女兵?”

    坤兴公主愕然道。

    “你还是大都督呢,她们当个女兵有何不可?直属医院,文案,后勤管理,这些统统都可以!”

    杨庆说道。

    “那她们怎么嫁人?”

    坤兴公主说道。

    “参谋总部有的是年轻军官,看上就嫁呗!我们要鼓励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当然,实在要是有些不好嫁出去的,那不是还有你嘛,你可以直接赐婚,那都是你的学生,谁敢不要?”

    杨庆说道。

    他就是赐婚也得把这些女学生塞进军队的上层人家,参谋总部都是一帮二代三代们,得防止他们用互相婚姻结成利益集团,那么就把这些完全新式教育出来的女学生塞进去。她们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底层,但在新式教育培养下,气质风度绝对会让那些看惯大家闺秀的参谋们眼前一新,肯定会有人上钩的。这些可都是监国的学生,谁也不敢娶回当妾的,只能当正妻,然后那些将领家女儿也同样不可能给别人当妾,最终大幅减少将领之间互为婚姻的比例。

    而这些女学生作为监国的学生天然就是一群暗探。

    虽然这样形容有点不合适。

    但事实就是如此,她们有什么事情不找监国还找谁,这样也有利于对那些将领们的控制,哪怕这种事情都是互相心知肚明的,但这也对那些将领加深和忠勇侯关系有利。

    “自由恋爱!”

    坤兴公主显出一脸激动的模样。

    “你还想自由恋爱?”

    杨庆瞬间警惕起来。

    “对呀,不行吗?”

    坤兴公主揽着他的脖子说道。

    “反了天了,看来我需要好好行一下家法!”

    杨庆抱起她说道。

    后者红着脸看看周围,发现那些宫女早就懂事地离开了,于是也不再挣扎,很快乐地把腿往他身上一盘勾着他脖子趴下了,杨庆就这样抱着她向内室走去……

    四民大会依然在进行。

    四民大会第三项议题,就是改革后的内阁制度的确立,杨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农业部和卫生部,而地方上设立两局,每个县都得有。这项议题很轻松得到通过,毕竟这是增加文官在内阁的比例,使得内阁文官数量超过了武官,而且科举改革后增加了农科和医科,那么这两科进士也肯定要有用途的。

    文官们欢迎两部的设立。

    不过作为交换,大明总税务司也正式加入内阁,这引起一点士子代表的不满,毕竟总税务司的司长是王承恩,一个太监进入内阁,这简直是士子之耻。不过他们也没办法,按照目前大明的税收制度,户部的税收和总税务司是分工的,两家合起来才是大明的总财政收入,不让王承恩进内阁很难讨论财政问题,他收的可一点不比户部少。

    最终士子代表们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

    毕竟文官增加了两个。

    这份决议依旧送长安,而之前科举改革的决议也变成了圣旨。

    第四项议题是常设委员会。

    这个同样得到通过,就是常设委员会的选举,再次引发冲突,不过冲突规模没有上次大。这一次还是士子代表不满,他们认为应该四民代表分开选举,而且常设委员会责任重大不能要文盲,必须限定资格,不说考八股文,至少也得识个几千字。

    简单点说就是能读四书五经。

    把四书五经挨个读一遍,不用背诵出来,能照着读出来就像。

    然后再次引发互喷。

    一个情绪激动的农民代表借着如厕的借口,走到提议的士子代表身旁泼了后者一脸茶水,继而引发后者怒骂最后变成互殴再就是群殴,好在被维持秩序的锦衣卫迅速拉开。不过这项提议肯定没用,因为这种事情首先得在大会表决通过,结果这次以百分之七十五的压倒性优势被否决。最终士子代表以农工商代表合伙欺负他们为理由,在最终的常设委员会投票中集体弃权,然后这项议题以全部赞成票通过。

    秀才们第二天再次游行。

    而且这时候规模已经迅速膨胀到了超过两万,就连浙东,皖南,甚至部分湖广的秀才都加入。在南京城内搞得声势浩大,反正这些家伙也闲得蛋疼,除了吃睡嫖就是凑一起吹……

    呃,以文会友。

    然后没事游个行示个威,搞得南京城里民怨沸腾,毕竟他们一示威就要堵路,虽然这些家伙给南京商业带来了丰厚利润。

    “这是有预谋的呀!”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道。

    “公爷,根据各地的情报,大同社的几个人,正在各地不断串联,游说那些秀才举人和在乡的退休和革职官员,让他们到京城汇聚,打着旗号是预备迎驾。这些人的花费很大一部分都是各地士绅资助,目前已知的除了山东和云贵暂时还没有,其他各省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到南京的秀才数量最终肯定突破五万,大明在册的秀才就有十几万,而朝廷治下的不会低于十万。”

    南镇抚使徐平说道。

    “那么你猜他们要干什么?”

    杨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