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已,饿着肚子的清军是没有能力在前所自保的,只能后撤到宁远据守。

    这时候李自成的总兵力也已经突破十二万。

    说到底时间拖得越久他对北方的控制力越强兵力增长也就越快,坐拥数千万两军费的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招募军队,更何况他还有大义在身,还有各地无数底层百姓的支持,哪怕一些真正还对大明有点忠心的地方官,也同样只能选择支持他,比如原本在遵化一带的原顺天巡抚宋权就奉太子和懿安皇后命令,率领残余的明军加入对山海关的进攻。

    另外袁宗第率领的河南顺军也已经从洛阳启程,正在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

    原本到达宁远后,鳌拜还想突袭刘宗敏。

    毕竟他还带着一批可以充当军粮的奴隶,而广宁紧急调来的一批粮食也被多尔衮送给了他,近万八旗精锐吃饱喝足依靠鳌拜这个年轻一代头号猛将,突袭打开一条通道进入山海关帮助守城还是有可能的。

    但可惜杨庆率领他的部下在离开锦州后却没有到山海关凑热闹,而是直接移师到了觉华岛。

    这样鳌拜只能偃旗息鼓。

    他只要一出宁远,这个幽灵一样的恶魔保证在侧翼登陆横击,这时候哪怕是以鳌拜之强悍也必须得小心对待他了,话说苏克萨哈的死尸之惨状,可是鳌拜亲眼所见的,他自认自己没本事拿一根上百斤重狼牙棒玩狂化。

    这样鳌拜和屯齐老老实实呆在了宁远。

    而多尔衮则在锦州继续挨饿。

    虽然他可以杀奴隶食用,但奴隶也得省着吃啊!

    这些奴隶本身也是清军的重要组成,无论野战还是攻城,这些死兵都是摆在最前面的,填壕沟,消耗明军第一波火力,这种自杀式的活儿都是他们干,更何况杀多了还会引起他们的逃跑和倒戈。更何况他的士兵可以吃这些奴隶,他的战马也没得吃,这东西又不是说真吃草,必须得吃饲料才能维持作战,他连人吃的粮食都没有又哪有饲料喂马,这也不是秋高马肥的季节,初夏的马本来就弱。

    多尔衮只能无可奈何地在锦州继续等待,而沈阳的济尔哈朗和大玉儿也只能把宝贵的粮食匀出来,然后组织老弱妇孺向锦州运输。

    至于其他人……

    沈阳已经开始配给制了!

    大玉儿宣布她和福临以及皇宫所有人,每天喝两顿稀粥就行了,至于那些包衣们要本着我是包衣我光荣的精神,每天啃点草根树皮野菜窝窝头就行,总之整个大清就像原本历史上战争后期的倭国一样,全部勒紧肚皮供应多尔衮,确保他打赢这场国运之战。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吴三桂还是顶住了进攻。

    准确说是艾度礼。

    吴三桂早就没了精神。

    艾度礼和七千进入山海关的清军成了抵御李自成的主力,他们加上吴三桂的家奴,光精锐级别的总兵力也有一万多,依靠着山海关这座堪称铜墙铁壁一样的要塞,死死阻挡李自成的进攻。

    不得不说这座要塞真得太结实了。

    哪怕李自成以数十门红夷大炮轰击,都无法啃动那坚固的城墙,这座原本为抵御外敌而修筑的要塞,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了它的价值,不得不说这很令人尴尬,不过他们也仅仅是咬牙支撑而已,这时候就连北翼城的守军也已经投降,实际上山海关只剩下一座孤城。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十天。

    第一批从沈阳运出的粮食终于辗转运到锦州,此外多尔衮还获得了一万科尔沁骑兵和部分牲畜的支援。

    不得不说大玉儿还是很贴心的。

    于是在大玉儿那殷切的目光中,多尔衮继续前进。

    “玛的,这还真不好搞啊!”

    杨庆趴在一艘战舰桅杆上,举着一个单筒望远镜,看着远处陆地上浩浩荡荡的清军。

    他此时在锦州湾內。

    北边就是大笔架山,而清军此时位置就是大名鼎鼎的塔山,当然,他想搞塔山阻击战是不可能了,这不是之前他偷袭设伏的小股敌军,这是多尔衮亲自率领的清军主力,而且为了不给他偷袭机会,这支大军是放慢速度结阵而行,他这点人马还没完成登陆就让人家几万大军推下海了,这样疯狂的行为他想干,他手下那些人还不愿跟他疯呢!

    “你说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十几万大军二十天攻不下山海关,难道这就是你们的真实水平?”

    他不满地对李来亨说。

    后者和他一样趴在桅杆上,只不过李来亨第一次干这个,正死死抱着桅杆脸色苍白,战战兢兢地看着近十丈下的波涛,一条鲨鱼正在水下快乐地游动着。

    话说这时候的李来亨哪有功夫和他斗嘴啊!

    不过倒也可以理解。

    毕竟李自成在这方面一向记录不佳。

    比如在宁武关让周遇吉搞得灰头土脸,再比如打开封。

    虽然李自成是不是决黄河还不好说,这个是咱大清版明史说的,那本书的天启崇祯两朝部分基本都应该算小说了,国榷里说的是开封推官,后来投降了咱大清,并且带领咱大清融合福建的黄澍意外行为导致决堤,而同时期咱大清官员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里面,则很明确说是巡抚高名衡和黄澍合伙干的。但无论是谁扒开的黄河,都说明李自成这个人在攻城方面一向水平不佳,尤其是这一次攻的还是山海关,这座要塞的坚固程度完全超出红夷大炮的能力范围,哪怕清军都从来没试图强攻过。

    清军的确用大炮轰开过塔山杏山这些城堡,但那些城堡跟山海关不是一个级别啊!

    清军连宁远都没轰开过。

    更别说山海关比宁远还要高一个等级,这座哪怕到了民国依然可以直面近代大炮的要塞,根本就不是十八磅炮能够啃动的,否则去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就不会止步关外了。

    如果没有艾度礼的七千清军,这时候李自成肯定能拿下,但加上这七千清军,他再想拿下就肯定得需要费点时间了,二十天对于进攻一座这种级别的要塞来说,其实并不能算很长的时间,再说反正事情都已经这样,杨庆也没兴趣再关心那里,他还是做好他的事情吧!

    只是这真不好下手了,哪怕以他的疯狂,也知道这时候撩拨多尔衮是很不明智的,可不管多尔衮让他继续向前……

    李自成那里依旧不保险啊!

    十二万顺军,最多再加上黄蜚和宋权所部不足两万明军,顶了天能够凑起十四万人马,但绝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投降的明军,还有各路杂牌顺军,真正的精锐不会超过五万。而多尔衮就算损失不小,在得到大玉儿娘家增援后,仍旧可以在山海关外集结起八万多人马,城内就算失去南北翼城的守军,吴三桂和艾度礼仍旧能够出动三到四万人,也就是说这支联军可达十二万,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精锐。

    十四万对十二万。

    胜负依旧无法预料,在袁宗第没有到达前,李自成仍然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决战中失败。

    “家主,快看南边!”

    突然间旁边一艘战舰的桅杆上,负责观察的锦衣卫高喊道。

    杨庆立刻转头。

    然后就看见南边略微偏西的海天相接处薄雾中,一点船帆的白色在淡蓝色里缓缓浮现,他立刻将望远镜转过去对准,紧接着一艘帆船的身影在他视野中清晰起来,但这艘船和他脚下的这艘并不一样,不但船首向上高起,船头同样也更尖。

    “鸟船?哪儿来的鸟船?”

    他愕然道。

    但几乎就在同时,他的视野中第二片白帆出现了……

    “浙江船,江浙水师,是江浙水师的战船!”

    杨庆骤然高喊道。

    他猜对了。

    仅仅一刻钟后,他和登莱水师战船上的近万水陆军士兵,就已经可以目瞪口呆地欣赏什么才叫壮观了!

    无数的战船,福船,鸟船,沙船甚至还有几艘明显偏西方化的战船,在他们的视野尽头,在海天相接的蓝色中,用它们的庞大身躯和密集如林的桅杆船帆共同组成一道横亘的城墙,在东南风的推动下不断拉近着距离,同时不断变得清晰起来。

    很快在正中间一艘巨大的福船上,一个全身宫装的身影同样清晰起来,而在这个身影旁边,则是一个同样俏丽的身影,在不断向着他挥舞手臂。

    “终于来了!”

    杨庆长出一口气说道。

    江南的援军终于赶到了。

第四十三章 少年,你太天真了!() 
“锦衣卫指挥佥事,护国讨逆军监军杨庆见过公主!”

    杨庆站在甲板上躬身行礼。

    而坤兴公主站在比他脑袋还高一截的大福船甲板上,低下头红着小脸看着他,右手拉着左手衣袖颇有些手足无措地略微弯腰,然后犹豫一下才细声细气地说道:“杨指挥有劳了,将军为救父皇浴血沙场,坤兴感激不尽,你,你没再受伤吧?”

    后面那句基本上也就是杨庆的听力好才能听清了。

    “能得公主此言,杨庆死而无憾!”

    杨庆说道。

    “公主的伤好些了吗?”

    他紧接着也换了种语气温柔地问。

    “好,好多了,只是……”

    坤兴公主黯然地看着自己左臂上空荡荡的衣袖欲言又止。

    “在杨庆心中,公主依然犹如那夜相逢之时一样完美无瑕!”

    杨庆说道。

    他身后李来亨明显有点作呕。

    包括对面甲板上的圆圆也有点无法忍受了,悄悄戳了一下坤兴公主示意她注意形象,这里可不只有他们俩呢!坤兴公主这才清醒,紧接着那张俏脸就殷红如血,脑袋低垂着再也不敢说话了。随即她身后一个陌生的中年太监咳嗽一声迈步上前,站在她身旁略微靠后的位置,而就在同时一个差不多年纪的文官也上前一步,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员武将,这基本上就是文武內一个组合了,这也是大明军队出征的标准组合。

    “杨指挥果然少年英雄,咱家之前倒是看走眼了,不想你还有如此本事。”

    那太监笑着说。

    “督公如何称呼?”

    杨庆问道。

    “呃,你连咱家都不认得?”

    那太监愕然道。

    “韩公公,杨指挥在北京时候受过伤,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

    坤兴公主低声说道。

    “原来如此,咱家乃是南京守备韩赞周,令尊与咱家乃是旧识,算得上亲如兄弟一般,他故去后咱家也是把你当子侄一般对待。”

    韩赞周笑道。

    杨庆秒懂了。

    他这个便宜身体原主的爹是靠贿赂韩赞周才把他塞进锦衣卫的,但双方关系仅限于此,韩赞周收钱办事钱货两清,然后就不再管他,而现在他身份不同,救驾第一功臣这个身份堪称炙手可热,韩赞周虽然不至于巴结他,但以这层关系认个亲还是完全可以的,当然,这对于杨庆也有利,韩赞周可是南方太监两大巨头之一,除了他这个南京守备,剩下就是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了,在北京的太监们统统倒台后,整个太监系统也就是他俩和还在山海关的王承恩了。

    “小侄见过叔父!”

    他很干脆地行礼说道。

    “自家人无需客气,想来你也不认得这二位,这位是南京吏部尚书,掌都察院右都御史张金铭,这位是苏松总兵王之仁。”

    韩赞周心满意足地说道。

    杨庆分别行礼。

    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本事官职并不算高,无论张慎言的南京吏部尚书还是王之仁都比他高,后者的总兵通常都带五军都督府都督或者都督同知的头衔,比指挥佥事高多了,当然,他是锦衣卫,这个实权不一样。

    “叔父,不知迎驾军有多少?”

    杨庆紧接着问道。

    “王总兵所部,平蛮将军方国安所部,舟山参将黄斌卿所部,魏国公为帅总计统兵五万,此时魏国公在宁海城陪伴懿安皇后,咱家与王,方,黄三将军所部三万北上与汝会合,另有福建总兵郑芝龙,台州游击程名振等部亦奉命北上迎驾,估计不出半月可至,左良玉,黄得功,刘泽清等部留守江北以防不测。”

    韩赞周说道。

    这支迎驾军明显有问题。

    这里面没有一个真正能打的,王之仁和黄斌卿是江浙地方军,纯粹军户,根本就没打过仗,方国安之前是跟着左良玉混的倒是打过仗,但战斗力有限,至于徐弘基就是个牌位,可以说这支迎驾军很令人失望。

    哪怕郑芝龙赶到也一样。

    郑芝龙在海上是条龙,在陆地上也就是条虫了。

    不过唬人也够了。

    “叔父,诸位,多尔衮的七万大军就在岸上,咱们过去与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