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沛道:“遇到这等奇事,的确不能以常理度之。”

    这时,张骏隐约瞥到门外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既不进屋内,也不离去。他心里有数,便微微笑道:“休说北地如此,便是在江南也有这等事。”

    “哦?”索三戒好奇道:“主公竟还知道江南的事?”

    果然,说到此处,连屋外那身影也往前凑了凑。

    “嗯,此事是一个落魄文人说的。”张骏缓缓道:“晋太康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张骏将桃花源记背了一遍,心里自是又多了一番感受。对古人而言出门一百里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但自八王之乱始,迁徙竟然成为一种常态。北方的人要么往南跑,要么往凉州跑。跑出去的不能说日子变得有多好,但起码活命不成问题,可跑不掉的,就只能在屠刀下逆来顺受了。

    学这篇文章的时候他还在读初中,当时甚至还有些羡慕桃源村的人,但他此时再环顾四周的景象,才知道这美丽的故事背后蕴藏着多少百姓的血泪。

    “怪哉!”听了张骏说的故事,宋沛和索三戒连连称奇。

    张骏再去看问口处,已经没有了那人的踪影。

    只听索三戒道:“若非吾等也遇到了这村子,恐怕很难相信。”

    “然也!”宋沛道:“只是这武陵的桃花源,要比此地快活多了。”

    “乱世求存不易,所以更应爱惜百姓。只有早日恢复中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张骏感看道。

    “主公胸怀天下,吾等自当追随!”宋沛和索三戒郑重道。

    就这样,又过了两日,张骏下令军中大小将校集合,商量进军事宜。

    如今凉军只剩下了三百四十人,许多什、伍已经彻底没了建制,只能打散重编。

    胡硕率领的亲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也损失最为惨重,在最后一战中,为了营救张骏,损失近半。后来又有重伤不治者死在了路上,就只余下了二十人。

    周同的斥候队也损失了好些人手,只剩下了三十人。唯一没有受到损失的,是索三戒带领的匠作队。至于韩虎负责管带的步卒,就只能用伤亡惨重来形容。

    辎重上粮草也难以为继了,人员损失虽然缓解了食物的紧缺,可人都没了还要吃得有什么用。

    在张家堡停留了四日之久,除了张骏等重伤员行走困难,其他人都修整的差不多了。山里的野兽都在猫冬,即便用尽了人手,也打不到多少。再停留下去已经无济于事,张骏和幕下三人商量了一番,又征询了韩虎的意见,决定开拔。

    至于去处,张老汉倒是推荐了一个,据他所言,张家堡西南外百里,有一个汉寨,名叫刘家寨。他们也是避难的汉人百姓,确有豪强庇护,实力比较强大。

    对张老汉的话,张骏心里只信了一半。一个躲藏在大山里的寨子,实力再强能强到哪去?他只期望能补充一些粮草,让部下们有个修整的地方。

    就这样,三百余人马尽数启程,由张老汉亲自做向导,向传说中的刘家寨赶去。

    山路虽然难行,但好在马匹众多。临走前张骏下令宰杀了一匹从匈奴人手里缴获的驽马,一方面是为了答谢村人,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负担。

    一匹马对辎重的消耗量能达到人的七八倍,如今粮草供应已经十分紧张,有限的物资当然要首先供应给战马,无奈之下也就只能杀掉一些给军士们改善伙食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四章 婉卿() 
对于杀马这种事,张骏本以为军中会有抵触,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听到要杀马解决粮食供应的命令,好些人还发出了欢呼声,一个个磨刀霍霍的样子,哪里有半分不忍,明明是已经觊觎许久。

    后来他自己想想,也觉得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杀的又不是从凉州带出来的战马,而是缴获的驽马。驽马就是用来干活的,不能上阵,也听不懂复杂的口令。现在已经沦为负担,那还不如吃掉。否则没有粮草喂马,它们还是要饿死。

    行军一整日,即便是全力赶路,却也只走到全程的一半多点。眼看天色渐黑,张骏只好下令安营休息。

    士卒们在各级将校的安排下砍伐起树木,很快就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营地。用来打仗肯定不行,但是防野兽倒是足够了。这种地方野兽比人多,若是遇到狼群也十分棘手。

    张骏被搀扶着下马,扯动到伤口还是会很痛。为了防止伤员落马,所有人都被绑紧固定在马背上,张骏也不例外。他坐在了一个厚实的动物毛皮上,下面还铺着厚厚的一层枯枝树叶,微微活动了一下手脚,让血液流动起来,这才好受一些。

    他左右寻找了一番,但士卒们来来去去的都在忙着,人影叠叠的一时竟看不到江宛在哪里。

    自从那天以后,江宛就一直躲着他,张骏找了好几次机会想要凑近说句话,但都被其巧妙避开了。

    整理了一下腋下的甲带,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些,张骏目光来回搜索,片刻后,总算在一处偏僻的角落看到了她的身影。

    张骏直直地盯着江宛,再也没挪开。这并不是他产生了龌龊的念头,其实他脑子里这时想的是女扮男装的问题。

    前世在读小说或者看影视剧时总会遇到类似的情节,但无论是小说的作者还是电影导演,都会故意让读者和观众们知道某个人物是女扮男装,全世界只有主角是被蒙在鼓里。

    当时张骏就觉得要么作者和导演智商有问题,要么就是主角眼瞎。可这次事情轮到自己身上,他还真有点好奇,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无疑江宛的伪装是十分成功的,直到那天为止,张骏从来没想过她会是个女的。也可能是事情太多自己没有察觉,人都是有了疑心后才会想很多,对于完全没有想到的问题往往就会忽略。

    首先,宋沛一定是知道江宛是女儿身这件事的,因为他俩是亲戚关系,没有宋沛的照看,江宛不可能隐藏的那么好。其次,索三戒应该也被蒙在鼓里。张骏还记得之前索三戒抱怨说江宛从来不和别人一起出恭,这说明他同样不知情。

    “这也不能怪自己没眼光吧?”张骏摸着自己的下巴,脑子里回想到前世大街上遇到的很多年轻人,似乎还真有让他分不清男女的。

    摇了摇头,张骏苦笑了一下,心道自己还真是够无聊的,如今的状况说是山穷水尽也不为过,却反倒是分析起无关紧要的事情来了。无论他是男是女,总得活着回凉州才行,若是死在了这崇山峻岭之间,是男是女又有何分别?

    另一边,江宛也在忙碌地和匠作队的士卒们一起搭建帐篷,不过她的眼睛总是管不住地向那个人所在的地方瞄去。正巧和那个人的目光相碰,她又受惊一般迅速挪回自己的目光,心里紧张道:“他他应该没看到吧可是为何一直盯着这边?”

    江宛本名江婉卿,为了掩饰身份,才给自己取了“江宛字汝卿”的名头。她出身西土大族江氏,又是族长江琼的嫡孙女,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也不为过。从小便接受书香门第内对大家闺秀的严格教育,无论是琴、棋、诗、书、画还是女红,她都一学便会。

    聪颖的头脑和高贵的出身更让她得以像男子般修习经史,不但才学远胜于一般女子,便是太学里的须眉丈夫,也多有不如她的。

    但越是如此,她就越感到生活的无趣。江宛不想像族中其他女子那样到了年龄便被安排嫁人,从此相夫教子。她想拥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或者说哪怕是体验一次之后再嫁人,她也认了。

    所以,她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直到有一天,她从闺中好友那里听到了少将军获白虎、胜射雕手、杀汉使的一连串事迹,江宛突然发现,也许跟着她们口中所说的“少将军”,自己的人生便会精彩起来。

    于是,她找到了同自己一向要好的表亲宋沛,希望可以加入其正在张罗的投效少将军的行动中。宋沛拗不过她,勉强同意,但是要求她不得暴露身份,如若不然,就半点可能也没有。

    魏晋时期女子的地位虽然大幅提升,但男女之防还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在书香之家。宋沛起初也只是想让自己的这个表亲妹妹知难而退,谁曾想她真的能做到!

    区区易容的小手段,当然难不倒江宛。她摸了摸自己的脸,粗糙的感觉从指头上传来,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所谓易容,并不是变脸,而是用精心调合出的涂料抹在脸上,让脸色变暗,皮肤变粗糙。

    就比如她现在脸上沾的东西,就有蛋清、生姜等十几种材料,不但牢固结实,还能养颜。此法取自汉时安世高所译的身毒医书,流传至今已经大多散佚。倒是这一篇被闺中之人留下,得以留存。

    江宛本就是一个念头通达的女子,她很不习惯自己如今这般被一点小事困扰不堪的模样。便是女儿身又如何,须眉丈夫就一定胜过巾帼么?

    她想到这里,便大着胆子不忿地瞪向了张骏,可让人气恼的是他并没有在看自己,而是同韩虎说着什么。顿时,一股恼意涌上心头,江宛手中用力,啪地拍响了身旁的木桩,倒是把一边的几个士卒吓了一跳。

    “江主簿,您是有何不满意的地方?”一个士卒小心问道。

    大家都在兢兢业业的干活,谁也没有偷懒。

    江宛被问得脸上挂红,急忙道:“无事,你们好好做事!”说罢,便匆匆离开了。

    士卒们摸不到头脑,只能暗想江主簿最近的脾气不太好,大家还是躲远点为妙。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五章 信息() 
凉州,大城姑臧内。

    明光宫是一处模仿汉代宫殿样式的建筑,十分宏伟高大,在第一任凉主张轨主政时期就开始修建,至今已经颇具规模。其帘箔皆以金玉、珠玑为饰,处处镶嵌着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故而才称之为“明光宫”。

    张茂穿着一身白色纱绢质地的宽衫,袖口宽敞、博带翩翩,头上戴着一顶卷梁冠。梁冠,是一种有横脊的礼冠,始于秦汉,后为历代在朝文官所戴。

    梁冠其形方,前低后高,后倾,有围片,前开后合。乍一看上去,就不像是武夫的打扮,倒像是大堂里端坐的文官。

    张茂本就是读书人出身,虽通军伍,身上却并没有行伍气息。他的相貌有些显老,这位凉主才四十出头的年纪,看上去像五六十的人一般,身材也不是很板挺,背有点弓。而且眼袋很重,精神不是很好的样子。

    他手里正拿着一张军报,是金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

    自从决定进取匈奴汉国的秦州之地以来,张茂每日都会关注大军的动向。汉国虽然近年来在走下坡路,但依然兵强马壮。这次偷袭与其说是一场策划已久的冒险,倒不如说是正在崛起中的凉州对昔日北方霸主的一次试探。

    果然,匈奴汉国并没有放松对凉州的防范,而是在觊觎着金城、广武二郡,甚至还勾结叛将,意欲入寇。好在韩璞是军中宿将,及时平定了叛乱,才没有酿成大祸。但是出征却变成了防守,不但战略意图完全没有达成,还被困在了金城内。

    凉州绝不会坐视匈奴人夺取金城,张茂急令中军、牙门军二部各一万兵马驰援。如今已经成功驱逐了犯边的三万匈奴人,还顺势占据了金城东侧的榆中。

    说是驱逐,其实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野战。匈奴人久攻不下,师老军疲,又赶上连降大雪,后勤吃力,是主动撤退。凉军一路跟在后面,顺势攻城略地,占了一些偏远小县,虽无大用,面子上总算好看了一些。

    榆中并不是大城,但也在黄河岸边,可以和金城互为犄角,张茂命韩璞暂代金城郡守,主持防务和战后事宜,又调西平、晋兴二郡府兵进驻榆中,将大河防线稳住。

    中军和牙门军相当于凉州的禁军,战事一停便撤了回来,连带着还有韩璞的详细奏报和参军陈珍的上书。

    自从张骏入军营以来,每日都会有一份奏报摆在他的案头,可以说张茂一直在关注着侄儿一丝一毫的转变。张骏有任性、鲁莽的一面,也有沉着、果断的表现。这是一个爱冒险,喜好剑走偏锋,不按常理出招的后生。

    张茂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给张骏擦屁股,比如广武郡的那些个豪强,侄儿处理的简单粗暴,充满了热血和干劲。但作为统治者,却不得不出面按抚地方。一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